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当前电子设备中的柔性电路板,受制于轻薄和使用材料等的制约,其拉伸、延展性能较差,而柔性电路板一般设置于电子设备弯折区的转轴与转轴盖中间,但该区域较为紧凑,因此在弯折过程中,柔性电路板会受到拉扯和不断地变形,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弯折后,柔性电路板以及其内部的信号线存在断裂的风险。
3.因此,当前的柔性电路板存在柔性电路板以及其内部的信号线因弯折而断裂的风险,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电子设备,以减小柔性电路板以及其内部的信号线因弯折而断裂的风险。
5.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
6.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7.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弯折部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和保护层,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包括信号线和包裹所述信号线的绝缘层,所述保护层包裹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所述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弯折部的长度。
8.在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材料包括压延铜箔。
9.在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中,包裹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绝缘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形状匹配。
10.在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中,所述保护层为可拉伸柔性材料。
11.在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中,各信号线等间距设置。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13.电子设备主体,包括第一平面区、第二平面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区和所述第二平面区的弯折区;
14.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和保护层,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包括信号线和包裹所述信号线的绝缘层,所述保护层包裹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所述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弯折部的长度;
15.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平面区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平面区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部对应所述弯折区设置。
16.在本技术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为多个。
17.在本技术的电子设备中,所述弯折区包括转轴和转轴盖,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转轴和所述转轴盖之间。
18.在本技术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材料包括压延铜箔。
19.在本技术的电子设备中,包裹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绝缘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形状匹配。
20.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电子设备;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弯折部;弯折部设置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该弯折部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和保护层,该柔性电路板主体包括信号线和包裹该信号线的绝缘层,保护层包裹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该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该第一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大于弯折部的长度。本技术的第一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大于弯折部的长度,以使得柔性电路板在弯折过程中,第一信号线能随柔性电路板的折叠而变短,随柔性电路板的拉伸而变长,降低了柔性电路板及其内部信号线因弯折而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剖面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
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电子设备,用以减小柔性电路板以及其内部的信号线因弯折而断裂的风险。
34.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端101、第二连接端102和弯折部103。其中,弯折部103设置在第一连接端101和第二连接端102之间,弯折部103包括信号线202、绝缘层203以及保护层201,该绝缘层203包裹信号线202,该保护层201包裹信号线202和绝缘层203组成的整体,其中,信号线202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等于弯折部103的长度。由于该信号线202的长度在未受力状态下的长度等于弯折部103的长度(即弯折部103的宽度),那么在弯折时该信号线就只能在此长度下被拉伸,因此,该柔性电路板在经过多次弯折后,其信号线202由于多次被拉伸/弯折,其信号线202就存在断裂的风险,从而导致通过信号线连接的构件接触不良,甚至失效的风险。
35.为了减小信号线202断裂的风险,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柔性电路板,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端101、第二连接端102和弯折部103。
36.弯折部103设置在第一连接端101和第二连接端102之间,弯折部103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和保护层201,该柔性电路板主体包括信号线202和包裹信号线202的绝缘层203,该保护层201包裹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其中,信号线202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该第一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大于弯折部103的长度。
37.如图2所示,除了弯折部103设置有信号线外,第一连接端101和第二连接端102也设置有信号线。其中,设置于第一连接端101和第二连接端102的信号线由于其不涉及弯折/拉伸,因此,该区域的信号线的材料可以与弯折部103的信号线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该区域的信号线可以是电淀积成型的铜箔,也可以是锻制的压延铜箔等;该区域的信号线可以设置为“扭曲”的形状,使其长度大于正常拉直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直线”的形状,使其长度保持正常拉直时的长度等。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满足柔性电路板在弯折部103有一定的拉伸性能,需要将柔性电路板中间的部分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下设计成“扭曲”的形状(例如“s”形状),除此之外,信号线也能设计为其他形状,只需保证这部分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弯折部103的长度(即弯折部的宽度),如此可以保证柔性电路板在被弯折时,其内部的信号线202有足够的长度可以被拉伸,而不至于和图1中的信号线202一样在和弯折部103相等的长度下被拉伸,从而导致信号线202受拉而断裂。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技术中未说明将所有信号线都设计为“扭曲”或者其他的形状,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弯折部103的所有信号线都设计为“扭曲”或者其他的形状,保证所有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弯折部103的长度,从而使得信号线202能在柔性电路板弯折时,有足够的长度随着柔性电路板的弯折而收缩,在折叠时变短,在拉伸时变长,不至于在多次拉伸后而断裂,造成与信号线202连接的其他部件接触不良,甚至失效的后果。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的材料包括压延铜箔。通常,柔性电路板的信号线一般采用铜导体,而铜导体一般分为电淀积成型的铜箔和锻制的压延铜箔两种,为了满足柔性电路板的拉伸性能,本技术采用了柔韧性较好、硬质平滑的压延铜箔。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包裹第一信号线的绝缘层203的形状与第一信号线的形状匹配。为了方便展示第一信号线和绝缘层203的位置关系,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绝缘层203是包裹在第一信号线外的,且其形状与第一信号线的形状相匹配,即绝缘层203应依据第一信号线的形状进行包裹设计。此外,绝缘层203由在一定电压下不导电的绝缘材料组成,例如绝缘漆、绝缘胶、纤维制品、橡胶、塑料及其制品等,以避免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其中,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x)中的至少一种。
4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第一信号线设置于弯折部103中,第一信号线仅代表弯折部103的信号线202中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所有的信号线,因此,上述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形状、材料以及和绝缘层203的位置关系等仅适用于部分信号线。但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将第一信号线扩大范围至弯折部103中所有的信号线,彼时,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形状、材料以及和绝缘层203的位置关系等可以适用于柔性电路板的弯折部103中的所有信号线。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护层201为可拉伸柔性材料,例如橡胶等。具体地,保护层201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芳酯以及聚醚砜中的至少一种。保护层201是为了避免信号线202和绝缘层203在弯折过程中断裂而设置的,其包覆在信号线202和绝缘层203外,以保护信号线202和绝缘层203,并提升柔性电路板整体的弯折/拉伸性能。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各信号线等间距设置,即各信号线之间的排列间距是均等的。
44.需要说明的是,图2只是柔性电路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而不是全部的结构示意图,其在没有弯折状态下的结构如图4所示,为一个平整的平面,图2示出的是该柔性电路板经过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基于本技术中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结构,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5.当前,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由于其可弯曲的性能,使得搭配柔性oled的折叠电子设备成为众多厂商和面板厂商的研发方向之一。而当前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为了追求极致轻薄,其内部空间的设计较为紧凑,特别是电子设备弯折区的设
计。当柔性电路板穿过电子设备的弯折区的转轴和转轴盖中间时,由于弯折区较为紧凑,在弯折过程中,柔性电路板会受到拉扯和不断地变形,因此,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弯折后,柔性电路板存在断裂的风险,而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的部件也会存在接触不良,甚至失效的风险,最终使得电子设备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
46.因此,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前述柔性电路板作为主要构件的电子设备,并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该电子设备的相关部件。具体地,请参阅图5和图6,图5和图6为上述柔性电路板在电子设备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其中,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主体和柔性电路板。
47.电子设备主体,包括第一平面区301、第二平面区302以及位于第一平面区301和第二平面区302的弯折区303;
48.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端101、第二连接端102和设置在第一连接端101和第二连接端102之间的弯折部103,弯折部103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和保护层201,柔性电路板主体包括信号线202和包裹信号线202的绝缘层203,保护层201包裹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信号线202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弯折部的长度;如图5所示,柔性电路板被设置为细长形状,用于与电子设备中的各个部件进行电性连接。
49.其中,如图5所示,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一平面区301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端102与第二平面区302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弯折部103对应所述弯折区303设置。
50.其中,该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主体为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显示面板,其主要是利用有机电自发光二极管制成。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层、阳极、有机层、导电层、发射层以及阴极;其中,基层的材料可以包括透明塑料、玻璃、金属箔等,主要用于支撑整个oled;阳极主要用于在电流流过设备时消除电子(也即增加电子“空穴”),阳极可以是透明的;有机层由有机物分子或者有机聚合物构成;导电层由有机塑料分子构成,这些分子主要用于传输由阳极而来的“空穴”,可以采用聚苯胺作为oled的到导电聚合物;发射层由不同于导电层的有机塑料分子构成,这些分子主要用于传输从阴极而来的电子,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过程在发射层进行,可以采用聚芴作为发射层聚合物;阴极主要用于设备内有电流流通时,将电子注入电路,其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透明与否主要由oled的类型决定。此外,oled显示面板采用塑胶制成,因此可以折叠。
51.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可以覆盖第一平面区301、第二平面区302以及弯折区303,该电子设备在弯折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弯折区303进行弯折。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为多个。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可折叠性,由于其实际内部结构原因,该电子设备会采用主板与副板的设计(即本技术中的第一平面区301和第二平面区302),第一平面区301与第二平面区302间的信号导通,需要一段或者多段柔性电路板进行连接,而具体柔性电路板的数量需要根据电子设备内部结构设计而定。如图5所示,图5中示出了通过两段柔性电路板连接第一平面区301和第二平面区302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一平面区301连接,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端102与第二平面区302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弯折部103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弯折区303中。而对于电子设备中的具体部件,例如显示面板、马达、摄像头和电池等部
件,可以依据实际的设计,分别与第一平面区301或者第二平面区302进行连接导通。除此之外,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有信号焊盘(图中未示出),信号焊盘可以用于和信号线以及其他部件进行电性连接。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的弯折区303包括转轴313和转轴盖323,柔性电路板位于该转轴313和转轴盖323之间,即柔性电路板穿过弯折区303的转轴313和转轴盖323中间。该电子设备通过弯折区303的转轴进行弯折。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满足柔性电路板的拉伸性能,本技术采用了柔韧性较好、硬质平滑的压延铜箔,因此,该电子设备中的第一信号线的材料包括压延铜箔。
5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中包裹第一信号线的绝缘层的形状与第一信号线的形状匹配。
5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采用的柔性电路板,包括前述所有特征的柔性电路板。由于前述的柔性电路板在特定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与恢复性,所以在电子设备折叠的过程中,此种柔性电路板会随之拉伸与收缩,进而降低断裂的风险。
57.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
58.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电子设备;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弯折部;弯折部设置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该弯折部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和保护层,该柔性电路板主体包括信号线和包裹该信号线的绝缘层,保护层包裹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主体,该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该第一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大于弯折部的长度。本技术的第一信号线在未受力状态的长度大于弯折部的长度,以使得柔性电路板在弯折过程中,第一信号线能随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在折叠时变短,在拉伸时边长,降低了柔性电路板及其内部信号线因弯折而断裂的风险。
5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