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玻璃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0: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化学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反应器。


背景技术:

2.玻璃反应器是一种用于盛裝化学溶液、使各溶液于玻璃反应器内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烧瓶属于玻璃反应器中的一种。
3.目前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烧瓶,包括盖体、瓶身和瓶底;瓶身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盖体的下端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瓶身上端开口相适配;瓶底的上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瓶身下端开口相适配;瓶身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于盖体,瓶身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于瓶底。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5.瓶身与盖体、瓶身与瓶底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通过将盖体、瓶身与瓶底相互拆离,能够方便地对烧瓶内部进行清理;然而瓶身与盖体、瓶身与瓶底连接时可能存在螺纹没有拧紧的情况,烧瓶内的溶液可能渗漏至烧瓶外,而人们误触到渗漏的溶液时可能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减少烧瓶内的溶液渗漏后对人造成伤害的风险,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反应器。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玻璃反应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玻璃反应器,包括烧瓶本体和外瓶,所述烧瓶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盖体和瓶体,所述瓶体的上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盖体的下端具有与第一开口相匹配的第二开口;所述外瓶的上端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烧瓶本体通过第三开口进入外瓶内,所述外瓶的高度高于瓶体与盖体的连接处;所述外瓶与烧瓶本体之间固定有环形盖板。
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将盖体和瓶体可拆卸连接后,于瓶体的外侧设置有外瓶,当盖体与瓶体的连接处留有缝隙时,烧瓶本体内混合、反应的溶液由缝隙渗漏至烧瓶外后能够沿着瓶体的外壁向下流动并收集于外瓶内,从而减少具有腐蚀性或强酸、强碱性的溶液渗漏至反应器外后被人误触、造成伤害的风险。
10.另外,瓶体可以通过外瓶的第三开口进入外瓶内部,便于烧瓶本体的安装和拆卸;通过在外瓶与瓶底之间固定有环形盖板,当需要摇晃烧瓶本体混合内部溶液时,环形盖板能够降低渗漏的溶液在摇晃时溅出外瓶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少溶液对人造成伤害的风险。
11.可选的,所述环形盖板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弹性垫层,所述外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环形盖板,所述紧固件穿设于位于环形盖板外侧的弹性垫层。
1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于环形盖板的内外两侧设置有弹性垫层,能够极大地提高外瓶与盖体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降低摇晃烧瓶本体时溶液溅出外瓶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弹性垫层本身具有弹性,位于环形盖板内侧的弹性垫层能够在环形盖板安装时受压缩
并抵紧于盖体的侧壁,提高了环形盖板与盖体的适配性。
13.可选的,所述外瓶内部的底壁安装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的上端设有与瓶体相适配的限位槽。
1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瓶体安装于外瓶时,瓶体的底部抵于支承座并卡于支承座的限位槽内,能够提高瓶体安装的稳固性,降低瓶体在外瓶内任意晃动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外瓶设有用于加水的进水口;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生石灰粉包;所述支承座的外侧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于安装槽。
1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某些溶液混合后需要通过加热的方式促进反应时,可以通过外瓶的进水口向外瓶内部加水,水经过支承座的导流孔流入限位槽;水与限位槽底部的生石灰粉包相接触后能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蒸发转变为水蒸气,从而对瓶体底部进行加热,进而使瓶体内的溶液能够充分反应。
17.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底壁设有若干延伸槽,所述延伸槽与外瓶之间存有间隙。
1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延伸槽的设置增加了气体散出的通道;当水与生石灰发生放热反应生成水蒸气时,水蒸气能够沿着限位槽向上运动时能够从延伸槽离开,降低了水蒸气不断产生导致安装槽与瓶体之间的压强增大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瓶体受压开裂的风险。
19.可选的,所述环形盖板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环形盖板嵌设有用于封闭排气孔的孔塞。
2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排气孔的设置用于使产生的水蒸气经由排气孔排出外瓶,减少外瓶内部压强逐渐增大而凹槽外瓶破裂的风险;在需要对溶液进行摇晃混合时,可以使用孔塞封住排气孔,降低渗漏的溶液由排气孔溅出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盖体设有外螺纹,所述瓶体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盖体螺纹连接于瓶体。
2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盖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瓶体,便于盖体与瓶体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23.可选的,所述盖体与瓶体的外周侧共同套接有密封圈。
2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于盖体和瓶体的连接处包覆密封圈,能够极大地减少瓶体内部混合的溶液渗漏至瓶体外的情况,进一步减少渗漏的溶液在摇晃时溅出外瓶的风险。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于瓶体的外侧设置有外瓶,由盖体与瓶体的连接处渗漏的溶液沿着瓶体的外壁向下流动并收集于外瓶内,减少溶液被人误差后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风险;
27.2.环形盖板的设置能够降低渗漏的溶液在摇晃时溅出外瓶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少溶液对人造成伤害的风险;
28.3.通过外瓶的进水口向外瓶内部加水,水与生石灰粉包相接触后能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蒸发转变为水蒸气,从而对瓶体底部进行加热,进而使瓶体内的溶液能够充分反应。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的结构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的爆炸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半剖视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瓶与环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烧瓶本体;11、瓶体;111、第一开口;12、盖体;121、第二开口;122、加液口;123、延伸部;13、密封圈;2、外瓶;21、第三开口;22、进水口;23、支承座;231、限位槽;232、安装槽;233、生石灰粉包;234、导流孔;235、延伸槽;3、环形盖板;31、弹性垫层;32、排气孔;33、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玻璃反应器。
36.参照图1、图2,一种玻璃反应器,包括烧瓶本体1以及设置于烧瓶本体1外侧的外瓶2;本技术实施例将烧瓶本体1设置为圆球形的三口烧瓶,烧瓶本体1包括盖体12和瓶体11,瓶体11的上端具有第一开口111,第一开口111的内径小于瓶体11的内径;第一开口111的内侧壁设置有外螺纹。
37.参照图2,盖体12的上端设置有三个用于添加溶液的加液口122;盖体12的下端具有第二开口121,第二开口121设置有延伸部123,延伸部123的外周侧设置有与瓶体11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使盖体12能够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瓶体11,从而使瓶体11与盖体12的可拆卸连接。
38.参照图2,盖体12与瓶体11的外周侧共同套接有密封圈13,密封圈13覆盖于盖体12和瓶体11的连接处,当盖体12没有拧紧于瓶体11而且烧瓶本体1内部的溶液高于瓶体11时,密封圈13能够降低溶液渗漏至瓶体11外部的可能性;本技术中的密封圈13采用抗腐蚀性的橡胶材料制成,以提高密封圈13的使用寿命。
39.参照图2、图3,外瓶2为底部球状设置的圆筒;外瓶2的上端具有第三开口21,第三开口21的内径大于瓶体11的外径,使瓶体11能够通过第三开口21进入外瓶2内部;当瓶体11安装于外瓶2内部后,外瓶2的高度高于瓶体11与盖体12的连接处,能够将烧瓶本体1渗漏的溶液收集于外瓶2内部,降低渗漏的溶液被误触、人体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40.参照图3、图4,外瓶2的外侧设置有进水口22,用于将水加入外瓶2内部;外瓶2内部的底壁安装有支承座23,支承座23背离外瓶2底壁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231,限位槽231设置为与瓶体11底部相适配的球形槽,瓶体11进入外瓶2内部后瓶体11底部能够匹配抵于弧形槽,用于提高瓶体11的安装稳固性。
41.参照图3、图4,弧形槽的底部开设安装槽232,安装槽232设置为矩形槽;安装槽232四周的周壁均开设有贯穿至支承座23外侧的导流孔234,使进水口22加入的水能够经由导流孔234流入安装槽232内;安装槽232的内部安装有生石灰粉包233,流入安装槽232内的水能够与生石灰发生放热反应,使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运动后能够对瓶体11底部进行加热,适用于部分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的溶液,操作简便且加热速度快。
42.参照图3、图4,限位槽231的底壁开设有若干延伸槽235,延伸槽235与外瓶2之间存有间隙;延伸槽235向下延伸并连接于安装槽232;延伸槽235与导流孔234共同作为气体散出的通道,使水与生石灰发生放热反应时形成的水蒸气能够离开安装槽232和限位槽231,降低瓶体11底部受到的压强,从而减少瓶体11受压开裂的可能性;本技术实施例的延伸槽235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延伸槽235均匀分布于安装槽232的四周。
43.参照图4,外瓶2与盖体12之间固定有环形盖板3;环形盖板3的内外两侧分别粘接有弹性垫层31,用于提高环形盖板3的密封性,其中位于环形盖板3外侧的弹性垫层31设置为第一弹性垫层;外瓶2的第三开口21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螺栓,螺栓依次穿过外瓶2、第一弹性垫层和环形盖板3后将环形盖板3固定于外瓶2。
44.参照图3,图4,环形盖板3垂直设置有多个排气孔32,所有排气孔32沿环形盖板3的中轴线均匀分布;由放热反应产生的水蒸气能够通过排气孔32排出外瓶2,有利于减小外瓶2内的压强,降低外瓶2破裂的可能性;每一排气孔32均安装有孔塞33,当需要摇晃混合溶液时,使用孔塞33将排气孔32堵住,能够减少渗漏至外瓶2的溶液溅出的可能性。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玻璃反应器的实施原理为:
46.当盖体12与瓶体11没有拧紧、烧瓶本体1内的溶液由盖体12与瓶体11的缝隙渗漏至烧瓶外时,溶液能够沿着瓶体11向下流动并收集于外瓶2内部,从而减少具有腐蚀性或强酸、强碱性的溶液渗漏至反应器外后被人误触、造成伤害的风险。
47.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