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7: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升降路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


背景技术:

2.路桩是一种可对恶意冲关、冲卡进行有效阻拦的道路基本设置,目前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升降路桩,主要用于停车场、学校、医院等场所,很多路口为了避免车辆撞到路边的行人,也会设置有路桩;升降路桩可以控制其升降,升起时可以起防护、拦截等作用,降下时又不影响车辆经过,所以很多地方都设置升降路桩。
3.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上,会在进入车道口上设置有路桩,路桩之间的间距小,容易影响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非机动车会被路桩带倒。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目前的升降路桩需要人工操作进行控制升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其包括升降组件、监测系统、控制系统,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监测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监测系统监测来车,向所述控制系统发送来车电信号,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升降组件伸长;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压力监测板,所述压力监测板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来车方向的一端,所述压力检测板用于监测来车重量。
6.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件、第二升降件、伸缩件,所述第一升降件套接在所述第二升降件上,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的开口相对,所述伸缩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内;所述伸缩件包括螺杆、螺母、电机,所述电机带动螺母转动,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升降件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升降件内底壁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升降件内表面连接;所述螺母在所述螺杆上旋转上升或下降,令所述第一升降件旋转上升或下降。
7.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升降件,所述第三升降件套接在所述第一升降件上,所述第一升降件靠近第三升降件的表面设置有突起,第三升降件靠近第一升降件的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为环形设置,突起抵持在凹槽内;所述第二升降件设置滑槽,所述第三升降件设置滑块,滑槽为竖直设置,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上滑动。
8.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进一步包括预埋筒,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二升降件设置于所述预埋筒内,所述预埋筒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二升降件外壁与所述预埋筒内壁贴合。
9.优选地,所述预埋筒包括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所述预埋筒的开口持平,所述法兰盘与地面贴近。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件包括挂持件,所述预埋筒包括挂环,所述挂持件挂持在所述挂环上。
11.优选地,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压力监测板、摄像组,所述摄像组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压力监测板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来车方向的一端,所述压力检测板用于监测来车重量;所述摄像组拍摄车辆车牌与测量测量距离,所述压力监测板用于监测来车。
12.优选地,所述摄像组设置于第一升降件远离预埋筒的一端。
13.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伸缩件驱动模块、控制模块、监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伸缩件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伸缩件驱动模块与电机电性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了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具有以下优点:
15.1、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通过监测系统监测升降组件前是否有来车,以及判断来车的车型,从而判断升降组件是否需要升起,当为非机动车时,升降组件降下,非机动车自由通行,避免非机动车被升降路障带动,或撞到升降路障上,提高非机动车行车的安全,进一步地,日常可将升降路障降下,可避免升降路障影响建筑门口的美观度;进一步地,在白天,当监测系统监测来车为机动车,通过向控制系统传递电信号,控制系统控制升降组件升起,阻挡来车,避免与非机动车抢道,在夜晚,升降路障可让车辆可放置在非机动车道上,同时,通过识别车辆车牌,进行计算停留时间,计算需要收缴的费用,提高对道路的使用效率。
16.2、升降组件通过伸缩件进行伸长与缩短,从而达到升降的效果,其中伸缩件通过螺杆与螺母的配合,使第一升降件远离与靠近第二升降件,在螺母在螺杆上旋转时,第一升降件转动地远离第二升降件,简化设计,结构更简单。
17.3、第三升降件套接在第一升降件内,第一升降件在伸缩件运动驱动下转动,进而将第三升降件顶起,第三升降件与第一升降件升起,同时第一升降件与第三升降件之间设置有突起与凹槽,使第一升降件降下时,将第三升降件带动降下,以达到第一升降件与第三升降件同时升起与降下,保证升降路障的正常升降,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而滑槽为竖直设置,使滑块只能在滑槽内竖直方向上移动,也即,第三升降件只能竖直方向上移动,而凹槽为环形设置,突起在凹槽内转动,以使第一升降件转动,而第三升降件仅能竖直方向上移动,令升降路障可正常地升降。
18.4、预埋筒填埋在地面上,通过在缝隙中填充砂土、浇筑水泥从而将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固定,预埋筒令升降组件有一固定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件外壁与所述预埋筒内部贴合,所述第二升降件与第一升降件从预埋筒内拆卸下来,使升降组件收到损伤后,可及时进行维修更换,提高升降路障的使用实用性。
19.5、预埋筒上设置法兰盘,可避免预埋筒内部入水,防止内部金属部件生锈影响升降,同时,法兰盘设置与地面持平,令升降路障在降下的状态下,升降路障与地面持平,自行车通过更顺畅,避免地面凹凸不平。
20.6、挂环挂持在挂持件上,以将第二升降件与预埋筒连接,避免第二升降件与第一升降件从预埋筒脱离,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21.车辆在压力检测板上时,可使升降组件获知当前来车,同时可获知来车的重量,压力监测板设置于升降组件来车方向上,可提前进行升起升降件,进而使车辆被拦截,通过对其进行识别,当为可通行车辆,降下升降件车辆同行,可避免非法车辆进入,以及避免超重
的车辆通过,防止对一些比较脆弱的路面造成破坏,提高安全性。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的剖视图;
24.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的使用状态图;
25.图3是图1的p处放大图;
26.图4是图1的q处放大图;
27.图5是图1的a处放大图;
28.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的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11、升降组件;12、监测系统;13、控制系统;111、第一升降件;112、第二升降件;113、伸缩件;114、预埋筒;115、第三升降件;1111、滑块;1121、滑槽;1122、突起;1122、挂持件;1131、螺杆;1132、螺母;1133、电机;1142、挂环;1151、凹槽;121、压力监测板;122、摄像组;131、伸缩件驱动模块;132、控制模块;133、监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3.路桩是一种可对恶意冲关、冲卡进行有效阻拦的道路基本设置,目前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升降路桩,主要用于停车场、学校、医院等场所,很多路口为了避免车辆撞到路边的行人,也会设置有路桩;升降路桩可以控制其升降,升起时可以起防护、拦截等作用,降下时又不影响车辆经过,所以很多地方都设置升降路桩。
34.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上,会在进入车道口上设置有路桩,路桩之间的间距小,容易影响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非机动车会被路桩带倒。
35.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1,用于阻挡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包括升降组件11、监测系统12、控制系统13,所述升降组件11与所述控制系统13电性连接,所述压力监测板121与所述控制系统13电性连接;
36.所述监测系统12监测来车,向所述控制系统13发送来车电信号,所述控制系统13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升降组件11伸长。
37.具体地,通过监测系统12监测来车,识别来车身份,来车为外来车辆,可通过升起
升降组件11避免外来车辆入内。控制系统13通过监测系统12的电信号,判断来车身份,从而控制升降组件11的升起或降下,使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1达到自动识别车辆进行有规则地放行车辆,避免人工操作,达到无人值守的效果,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38.可以理解,通过监测系统12监测升降组件11前是否有来车,识别来车的车型,从而判断升降组件11是否需要升起,当为非机动车时,升降组件11降下,非机动车自由通行,避免非机动车被升降路障带动,或撞到升降路障上,提高非机动车行车的安全,进一步地,日常升降路障降下,可避免升降路障影响建筑门口的美观度;当监测系统12监测来车,通过向控制系统13传递电信号,控制系统13控制升降组件11升起,阻挡来车,监测系统12通过监测车牌判断来车是否外来车辆,从而判断是否放行,提高对来车的监测,同时,平时没有来车时升降路障降下,可避免升降路障影响建筑门口的美观度。
39.所述升降组件11包括第一升降件111、第二升降件112、第三升降件115、伸缩件113,所述第一升降件111套接在所述第二升降件112上,所述第一升降件111与所述第二升降件112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三升降件115套接在所述第一升降件111上,所述伸缩件113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111与所述第二升降件112内。
40.所述第一升降件111靠近第三升降件115的表面设置有突起1122,第三升降件115靠近第一升降件111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151,凹槽1151为环形设置,突起1122抵持在凹槽1151内。
41.所述第二升降件112设置滑槽1121,所述第一升降件111设置滑块1111,所述滑块1111在所述滑槽1121上滑动。
42.第三升降件115套接在第一升降件111内,第一升降件111在伸缩件113运动驱动下转动,进而将第三升降件115顶起,第三升降件115与第一升降件111升起,同时第一升降件111与第三升降件115之间设置有突起1122与凹槽1151,使第一升降件111降下时,将第三升降件115带动降下,以达到第一升降件111与第三升降件115同时升起与降下,保证升降路障的正常升降,滑块1111可在滑槽1121内滑动,而滑槽1121为竖直设置,使滑块1111只能在滑槽1121内竖直方向上移动,也即,第三升降件115只能竖直方向上移动,而凹槽1151为环形设置,突起1122在凹槽1151内转动,以使第一升降件111转动,而第三升降件115仅能竖直方向上移动,令升降路障可正常地升降。
43.所述伸缩件113包括螺杆1131、螺母1132、电机1133,所述电机1133带动螺母1132转动,所述螺母1132与所述第一升降件111连接,所述螺杆1131与所述第二升降件112内底壁连接,所述螺杆1131与所述螺母1132连接,所述螺母1132与所述第一升降件111内表面连接;所述螺母1132在所述螺杆1131上旋转上升或下降,令所述第一升降件111旋转上升或下降。
44.具体地,螺杆1131在电机1133的驱动下转动,螺杆1131的转动带动螺母1132转动,而滑块1111只能在滑槽1121上滑动,使第一升降件111与第二升降件112仅可竖直方向上靠近或远离,电机1133的驱动下,令第一升降件111远离或靠近第二升降件112,同时,通过改变电机1133的转动速度,可改变升降路障的升降速度,使用户根据当前情况的需要进行改变,提高升降路障的适应性。
45.可以理解,升降组件11通过伸缩件113进行伸长与缩短,从而达到升降的效果,其中伸缩件113通过螺杆1131与螺母1132的配合,使第一升降件111远离与靠近第二升降件
112,在螺母1132在螺杆1131上旋转时,第一升降件111转动地远离第二升降件112,电机1133带动螺母1132转动,使螺母1132与螺杆1131相对运动,螺杆1131与第一升降件111连接,螺母1132与第二升降件112连接,螺杆1131相对螺母1132运动,第一升降件111相对于第二升降件112运动,以达到第一升降件111远离或靠近第二升降件112,简化设计,结构更简单。
46.可选地,所述电机1133为伺服电机1133、步进电机1133任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133为伺服电机1133,但不限于本实施例。
47.所述升降组件11进一步包括预埋筒114,所述第一升降件111与所述第二升降件112设置于所述预埋筒114内,所述预埋筒114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二升降件112外壁与所述预埋筒114内壁贴合。
48.具体地,所述预埋筒114用于固定升降组件11的位置,通过对预埋筒114放置位置的附近,填充沙土以降预埋筒114固定,以及在预埋筒114的开口位置填充水泥,加固预埋筒114,避免其移动,增加其稳定性。
49.具体地,第一升降件111贴合于预埋筒114内,使第一升降件111与第二升降件112避免在预埋筒114内摇晃,影响使用,减少第一升降件111与预埋筒114之间的空隙,使第二升降件112抽出第一升降件111时,避免第一升降件111、第二升降件112、预埋筒114之间碰撞。
50.可以理解,预埋筒114填埋在地面上,通过在缝隙中填充砂土、浇筑水泥从而将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1固定,预埋筒114令升降组件11有一固定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件112外壁与所述预埋筒114内部贴合,所述第二升降件112与第一升降件111从预埋筒114内拆卸下来,使升降组件11收到损伤后,可及时进行维修更换,提高升降路障的使用实用性。
51.所述预埋筒114包括法兰盘1141,所述法兰盘1141与所述预埋筒114的开口持平,所述法兰盘1141与地面贴近。具体地,法兰盘1141与预埋筒114的开口持平,法兰盘1141贴近地面,可使升降路障降下时,升降路障整体保持在法兰盘1141的平面,保证通行车辆的行驶平稳性,避免地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52.所述第二升降件112包括挂持件1122,所述预埋筒114包括挂环1142,所述挂持件1122挂持在挂环1142上。
53.挂环1142设置于预埋筒114的内壁上,为一向第二升降件112弯曲的圆弧,挂持件1122为一方向朝下的延伸片,挂持件1122数量与挂环1142数量匹配,挂持件1122穿过挂环1142,使第二升降件112与预埋筒114固定,避免第二升降件112在预埋筒114内晃动,以及避免第二升降件112在预埋筒114内转动。
54.可选地,挂环1142数量为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挂环1142数量的增加可增加第二升降件112与预埋筒114之间的稳定性。
55.所述监测系统12包括压力监测板121、摄像组122,所述摄像组122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111,所述压力监测板121设置于升降组件11的来车方向的两端,所述压力检测板用于监测来车重量。
56.具体地,所述摄像组122拍摄车辆车牌与测量测量距离,所述压力监测板121用于监测是否来车,摄像组122包括红外摄像与摄像头,红外摄像可监测在升降路障前方是否存
在来车,同时,在灯光不够的情况下,红外摄像对车牌进行拍摄识别。摄像头拍摄来车的车牌,以识别来车是否为外来车辆,同时记录来车的车牌。
57.可以理解,监测系统12对来车进行监测,获知车辆的相关信息,当车辆在压力检测板上时,可使升降组件11获知当前来车,同时可获知来车的重量,当超过当前可通行的预定重量,可避免车辆进入,防止车辆过重压坏地面。压力监测板121设置于升降组件11来车方向上,当监测到车辆压在压力监测板121上时,通过电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13,控制系统13可提前进行升起升降件,进而使车辆被拦截,通过对其进行识别身份。当为可通行车辆,降下升降件车辆同行,可避免非法车辆进入,提高安全性。
58.所述摄像组122设置于第一升降件111远离预埋筒114的一端。
59.可以理解,摄像组122设置于第一升降件111的顶部,摄像组122可便于对车辆进行拍摄,同时,可避免摄像组122在内部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拍摄,减少摄像组122识别的时间与车辆等待通行的时间,增加使用的实用性。
60.所述控制系统13包括伸缩件113驱动模块、控制模块132、监测模块133,所述控制模块132与所述伸缩件113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监测模块133与所述控制模块132电性连接;所述伸缩件113驱动模块与电机1133电性连接。
61.具体地,伸缩件113驱动模块通过电信号控制伸缩件113的驱动,使伸缩件113的电机1133转动被控制,同时,通过改变电机1133通电电流、电压等,改变电机1133的转速,从而改变升降组件11的升降速度。控制模块132与伸缩件113驱动模块、监测模块133电性连接,通过控制模块132发送电信号,控制伸缩件113驱动模块的驱动,使伸缩件113被驱动,升降路障可进行升降,使升降路障的升降步骤实现自动化操作,脱离人手操作。进一步地,监测模块133对来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车辆的信息进行采集,收集在控制模块132,将来车的信息收集在一起,以便于下次更快地进行识别,减少车辆等待的时间。
62.工作原理:
63.技术问题: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上,会在进入车道口上设置有路桩,路桩之间的间距小,容易影响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非机动车会被路桩带倒。
64.监测系统12监测升降组件11前是否来车,当未有来车时,升降组件11降下,可让行人与非机动车自由通行,避免非机动车被升降组件11所阻挡,同时提高升降组件11所在位置的美观度,当来车时,监测系统12发送电信号到控制系统13上,控制系统13控制升降组件11的伸长,以阻挡来车直接进入升降组件11后的范围。
65.在白天,升降组件11处于降下的状态,当压力监测板121测量到车辆为机动车,升起升降组件11,避免车辆直接进入,在夜晚,可让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停车,监测系统12对车牌进行识别,识别车辆车牌,并计算其停留的时间,计算车辆需要缴纳的费用,提高对道路的使用效率。
66.螺母1132在螺杆1131上转动,螺母1132为固定在第一升降件111上,螺杆1131固定在第二升降件112上,螺母1132在螺杆1131上转动,令第一升降件111在第二升降件112上转动升起,而第三升降件套接在第一升降件111上,第三升降件被第一升降件111的抵持下升起。第一升降件111与第三升降件之间设置有突起、凹槽,且凹槽为环形设置,突起在凹槽内转动,从而达到第一升降件111转动抵持第三升降件升起,滑槽1121为竖直设置,在滑槽1121与滑块1111的作用下,第三升降件仅能在竖直方向上滑动,以使升降路障正常地升降。
67.第二升降件112设置于预埋筒114内,第二升降件112长度小于预埋筒114,预埋筒114内设置有电机1133,电机1133穿透第二升降件112与螺杆1131连接,电机1133带动螺杆1131转动,为伸缩件113提供动力,使升降组件11被驱动伸缩。
68.电机1133与控制系统13电性连接,通过电信号控制电机1133的速度,使升降组件11升降速度得以改变,控制系统13可控制电机1133的转动速度,使螺杆1131的转动速度改变,进而使第一升降件111升降速度得以改变,同时,用户可通过控制控制系统13,以控制升降组件11的升降速度。
69.压力监测板121监测来车的重量,可识别其车型,当为非机动车时,升降组件11保持降下的状态,当为汽车时,通过发送电信号到控制系统13中,控制系统13通过电信号使升降组件11升起,拦截车辆,进行车辆身份的识别,当为可通行车辆时,降下升降组件11让车辆通过,当为外来车辆时,避免非法车辆的直接进入,提高区域的安全性。
70.预埋筒114上设置挂持件1122,第二升降件112上设置挂环1142,挂环1142设置于挂持件1122上,避免第二升降件112与第一升降件111从预埋筒114脱离,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7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了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具有以下优点:
72.1、一种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通过监测系统监测升降组件前是否有来车,以及判断来车的车型,从而判断升降组件是否需要升起,当为非机动车时,升降组件降下,非机动车自由通行,避免非机动车被升降路障带动,或撞到升降路障上,提高非机动车行车的安全,进一步地,日常可将升降路障降下,可避免升降路障影响建筑门口的美观度;进一步地,在白天,当监测系统监测来车为机动车,通过向控制系统传递电信号,控制系统控制升降组件升起,阻挡来车,避免与非机动车抢道,在夜晚,升降路障可让车辆可放置在非机动车道上,同时,通过识别车辆车牌,进行计算停留时间,计算需要收缴的费用,提高对道路的使用效率。
73.2、升降组件通过伸缩件进行伸长与缩短,从而达到升降的效果,其中伸缩件通过螺杆与螺母的配合,使第一升降件远离与靠近第二升降件,在螺母在螺杆上旋转时,第一升降件转动地远离第二升降件,简化设计,结构更简单。
74.3、第三升降件套接在第一升降件内,第一升降件在伸缩件运动驱动下转动,进而将第三升降件顶起,第三升降件与第一升降件升起,同时第一升降件与第三升降件之间设置有突起与凹槽,使第一升降件降下时,将第三升降件带动降下,以达到第一升降件与第三升降件同时升起与降下,保证升降路障的正常升降,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而滑槽为竖直设置,使滑块只能在滑槽内竖直方向上移动,也即,第三升降件只能竖直方向上移动,而凹槽为环形设置,突起在凹槽内转动,以使第一升降件转动,而第三升降件仅能竖直方向上移动,令升降路障可正常地升降。
75.4、预埋筒填埋在地面上,通过在缝隙中填充砂土、浇筑水泥从而将道路用智能管控的升降路障固定,预埋筒令升降组件有一固定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件外壁与所述预埋筒内部贴合,所述第二升降件与第一升降件从预埋筒内拆卸下来,使升降组件收到损伤后,可及时进行维修更换,提高升降路障的使用实用性。
76.5、预埋筒上设置法兰盘,可避免预埋筒内部入水,防止内部金属部件生锈影响升
降,同时,法兰盘设置与地面持平,令升降路障在降下的状态下,升降路障与地面持平,自行车通过更顺畅,避免地面凹凸不平。
77.6、挂环挂持在挂持件上,以将第二升降件与预埋筒连接,避免第二升降件与第一升降件从预埋筒脱离,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78.7、车辆在压力检测板上时,可使升降组件获知当前来车,同时可获知来车的重量,压力监测板设置于升降组件来车方向上,可提前进行升起升降件,进而使车辆被拦截,通过对其进行识别,当为可通行车辆,降下升降件车辆同行,可避免非法车辆进入,以及避免超重的车辆通过,防止对一些比较脆弱的路面造成破坏,提高安全性。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