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含有机质悬浮液的植物营养肥料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1-18 01: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植物营养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有机质悬浮液的植物营养肥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肥料是指能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它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生产资料,并且一般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生物性肥料,也可按来源分为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按所含养料的多少分为完全肥料和不完全肥料;按供肥的特点,分为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按所含成分,分为氮素肥料、钾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稀土元素肥料。
3.目前,操作人员在对作物进行培育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相对应的水溶肥料,从而可以增加作物的养分,提高其生长发育速度,然而现有的水溶肥料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尽管给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其自身的副作用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次生盐渍化以及植物缺素症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操作人员的长期种植作业,同时也降低了后期作物的生长发育,无法达到可持续种植培育的目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机质悬浮液的植物营养肥料及制备方法,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机质悬浮液的植物营养肥料,各组分分别为有机物质20

25份、营养元素物质10

18份以及悬浮剂组分2

3份。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操作人员首先配置一定比例的有机物质、营养元素物质和悬浮剂组分,并且将有机物质加入该物质总质量30%的水,随后将其导入至加热装置中,并且采用一边加热一边搅拌的方式,直至水温达到30℃,最终对其进行保温,在30摄氏度的温度下,可以保障有机物质中的分子处于活跃的状态,进而可以提高后续与其他物质的混合效果,并且也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造成营养物质的破坏。
7.第二步:之后,操作人员将营养元素物质添加入至该物质总质量70%的水源中,将其混合搅拌之后,随后对其进行过滤处理,从而去除水体中的杂质,之后将其导入至加热设备中,并且对其进行加热,使其温度上升至30℃时进行保温,上述操作可以去除营养元素物质的杂质,从而保障溶液的洁净。
8.第三步:然后,操作人员将第一步中的有机物质溶液与第二步中的营养元素物质溶液在搅拌设备中进行混合,随后启动搅拌设备来对其进行混合搅拌,并且控制搅拌时间为30min

45min。
9.第四步:接着,操作人员将悬浮剂组分加入至总质量10%的水源,搅拌之后将其分为10等份,随后将其每等分分为10个批次依次加入至第三步中混合液中,并且启动搅拌设
备进行混合搅拌,搅拌的时间为10

15min,随后停止,之后利用取样装置进行取样,并且利用悬浮物测定仪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含量,倘若悬浮物含量不足要求,再加入下一批次的悬浮剂溶液,倘若悬浮颗粒的含量超出标准,可以采用过滤的方式来进行降低,直至其含量满足要求为止,最终即可得到植物营养肥料溶液。
10.第五步:最终,操作人员利用取样设备抽取第四步中的植物营养肥料溶液,之后利用采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来进行ph值的检测,通过显示不同颜色的情况,从而来判断该营养肥料溶液的ph值,倘若营养肥料溶液呈现为碱性时,可以采用磷酸或硫酸来进行中和,倘若营养肥料溶液呈现为酸性时,此时可以采用氢氧化钠来中和,从而使得营养肥料溶液的ph值呈现为中性,即可。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步中有机物质的配置比例为:糖蜜液:16%

24%植物源氨基酸:3%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步中营养元素物质的配置比例为:尿素:8%

15%磷酸二氢钾;4%

8%磷酸氢二钾:8%

16%四水八硼酸钠:2.4%

7�ta锌:0.8%

5�ta锰:1%

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步中悬浮剂组分的配置比例为:羧甲基纤维素:0.02%

0.04%黄原胶:0.04%

0.0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步中营养元素物质所添加入的水源需要添加入至少量的乙二胺四乙酸钠或腐殖盐酸化合物,从而去除水体中的氯化物以及硫化物,而水体中的氯化物以及硫化物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将其去除。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步中在对营养元素物质溶液进行过滤的时候,可以分为三次来进行依次执行,从而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杂质。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四步中取样装置在对混合物进行取样检测的时候,应该需要分为3

4次来分别执行,从而可以保证后续混合物中悬浮颗粒含量检测的准确性。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五步中在对营养肥料溶液进行中和调配时,在加入至相对应的中和溶液时,需要进行搅拌处理,并且搅拌的次数为5

6次,每次搅拌时间为5

6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有机水溶肥料被施入土壤后,内含的多种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增加多种功能性微生物活性及生存营养物质,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促使有机物加快分解转化,能直接或间接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和刺激性物质,促进和调控作物生长,并且本产品采用植物源发酵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有机结合,富含糖类,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其它活性物质,对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和结
果有重要的作用,施用后可促进果实光洁亮丽,提高含糖量,香艳诱人,是一款符合绿色用肥的高效有机功能性产品,具有改良土壤、提苗促长、壮花保果、膨果着色和安全环保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16.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机质悬浮液的植物营养肥料,各组分分别为有机物质20

25份、营养元素物质10

18份以及悬浮剂组分2

3份。
18.其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操作人员首先配置一定比例的有机物质、营养元素物质和悬浮剂组分,并且将有机物质加入该物质总质量30%的水,随后将其导入至加热装置中,并且采用一边加热一边搅拌的方式,直至水温达到30℃,最终对其进行保温,在30摄氏度的温度下,可以保障有机物质中的分子处于活跃的状态,进而可以提高后续与其他物质的混合效果,并且也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造成营养物质的破坏。
19.第二步:之后,操作人员将营养元素物质添加入至该物质总质量70%的水源中,将其混合搅拌之后,随后对其进行过滤处理,从而去除水体中的杂质,之后将其导入至加热设备中,并且对其进行加热,使其温度上升至30℃时进行保温,上述操作可以去除营养元素物质的杂质,从而保障溶液的洁净。
20.第三步:然后,操作人员将第一步中的有机物质溶液与第二步中的营养元素物质溶液在搅拌设备中进行混合,随后启动搅拌设备来对其进行混合搅拌,并且控制搅拌时间为30min

45min。
21.第四步:接着,操作人员将悬浮剂组分加入至总质量10%的水源,搅拌之后将其分为10等份,随后将其每等分分为10个批次依次加入至第三步中混合液中,并且启动搅拌设备进行混合搅拌,搅拌的时间为10

15min,随后停止,之后利用取样装置进行取样,并且利用悬浮物测定仪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含量,倘若悬浮物含量不足要求,再加入下一批次的悬浮剂溶液,倘若悬浮颗粒的含量超出标准,可以采用过滤的方式来进行降低,直至其含量满足要求为止,最终即可得到植物营养肥料溶液。
22.第五步:最终,操作人员利用取样设备抽取第四步中的植物营养肥料溶液,之后利用采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来进行ph值的检测,通过显示不同颜色的情况,从而来判断该营养肥料溶液的ph值,倘若营养肥料溶液呈现为碱性时,可以采用磷酸或硫酸来进行中和,倘若营养肥料溶液呈现为酸性时,此时可以采用氢氧化钠来中和,从而使得营养肥料溶液的ph值呈现为中性,即可。
23.其中,第一步中有机物质的配置比例为:糖蜜液:16%

24%植物源氨基酸:3%

5%其中,第一步中营养元素物质的配置比例为:尿素:8%

15%磷酸二氢钾:4%

8%
磷酸氢二钾:8%

16%四水八硼酸钠:2.4%

7�ta锌:0.8%

5�ta锰:1%

4%其中,第一步中悬浮剂组分的配置比例为:羧甲基纤维素:0.02%

0.04%黄原胶:0.04%

0.08%其中,第二步中营养元素物质所添加入的水源需要添加入至少量的乙二胺四乙酸钠或腐殖盐酸化合物,从而去除水体中的氯化物以及硫化物,而水体中的氯化物以及硫化物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将其去除。
24.其中,第二步中在对营养元素物质溶液进行过滤的时候,可以分为三次来进行依次执行,从而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杂质。
25.其中,第四步中取样装置在对混合物进行取样检测的时候,应该需要分为3

4次来分别执行,从而可以保证后续混合物中悬浮颗粒含量检测的准确性。
26.其中,第五步中在对营养肥料溶液进行中和调配时,在加入至相对应的中和溶液时,需要进行搅拌处理,并且搅拌的次数为5

6次,每次搅拌时间为5

6秒。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