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车辆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23: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四轮定位的过程主要涉及四轮定位参数的调节,四轮定位能够让轮胎和车体保持最佳角度,从而有效避免轮胎偏磨、车辆跑偏等问题,并且还能够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能,甚至还能够起到节省能耗的效果,因而其十分重要。
3.现有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拆卸方向都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导致部分车型由于设计空间不足而无法使用现有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进行四轮定位参数调节;基于此,这些车型的四轮定位参数很容易出现超出设计范围的问题,从而给整车操控性能带来负面甚至不可接受的影响,还会导致轮胎偏磨、车辆跑偏等问题,进而导致工厂和售后的返修率增加,返修成本增加,用户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结构设计不佳而导致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所述车辆包括副车架和摆臂,所述副车架上设置有条形连接孔,所述摆臂上设置有与所述条形连接孔相匹配的螺栓孔,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螺母、第一偏心垫片、双头调节螺柱、第二固定螺母、第二偏心垫片、第一调节构件和第二调节构件,所述双头调节螺柱能够穿过所述条形连接孔和所述螺栓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母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母能够分别连接至所述双头调节螺柱的两端,所述第一偏心垫片和所述第二偏心垫片能够分别套设在所述双头调节螺柱的两端且能够与所述双头调节螺柱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固定螺母转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偏心垫片沿所述条形连接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调节构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偏心垫片沿所述条形连接孔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相对于所述副车架固定,所述双头调节螺柱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偏心垫片和第二偏心垫片同步转动以带动所述双头调节螺柱在所述条形连接孔中移动,进而调节所述螺栓孔相对于所述条形连接孔的固定位置。
6.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上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固定螺母转动,并且所述第一固定螺母能够沿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7.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一偏心垫片的外径相等,并且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垂直。
8.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槽和所述限位槽在竖直方向上相连通。
9.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包括主板以及沿所述主板的两端垂直延伸而形成的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呈平行设置,并且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偏心垫片的外径相等。
10.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头调节螺柱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结构,在调节过程中,调节工具能够通过所述夹持结构固定以转动所述双头调节螺柱。
11.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偏心垫片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所述第一刻度沿所述第一偏心垫片的圆周方向分布;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偏心垫片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所述第二刻度沿所述第二偏心垫片的圆周方向分布。
12.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头调节螺柱上设置有轴向卡槽。
13.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偏心垫片上设置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能够抵接至所述轴向卡槽中,以使所述第一偏心垫片能够与所述双头调节螺柱同步转动;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偏心垫片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卡合结构能够抵接至所述轴向卡槽中,以使所述第二偏心垫片能够与所述双头调节螺柱同步转动。
14.在上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向卡槽的设置长度和所述双头调节螺柱的长度相等。
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车辆包括副车架和摆臂,所述副车架上设置有条形连接孔,所述摆臂上设置有与所述条形连接孔相匹配的螺栓孔,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螺母、第一偏心垫片、双头调节螺柱、第二固定螺母、第二偏心垫片、第一调节构件和第二调节构件,所述双头调节螺柱能够穿过所述条形连接孔和所述螺栓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母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母能够分别连接至所述双头调节螺柱的两端,所述第一偏心垫片和所述第二偏心垫片能够分别套设在所述双头调节螺柱的两端且能够与所述双头调节螺柱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固定螺母转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偏心垫片沿所述条形连接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调节构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偏心垫片沿所述条形连接孔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相对于所述副车架固定,所述双头调节螺柱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偏心垫片和第二偏心垫片同步转动以带动所述双头调节螺柱在所述条形连接孔中移动,进而调节所述螺栓孔相对于所述条形连接孔的固定位置。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借助简单的结构设计就能够满足四轮定位参数可调的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拆装方便且拆卸方向可选,能够有效适用于各种车型,以使其适用范围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未安装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构件固定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调节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偏心垫片和双头调节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1、第一固定螺母;
25.12、第一偏心垫片;121、第一卡合结构;
26.13、双头调节螺柱;131、轴向卡槽;132、夹持结构;
27.14、第二固定螺母;
28.15、第一调节构件;151、主体;152、u形挡边;153、条形挡板;
29.16、第二偏心垫片;161、第二卡合结构;
30.17、第二调节构件;171、主板;172、限位板;
31.101、副车架;1011、条形连接孔;
32.102、摆臂;1021、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所述的副车架和摆臂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形状;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显然还可以用于其他副车架和摆臂。这种应用对象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首先参阅图1至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未安装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构件固定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3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包括副车架101和摆臂102,副车架101和摆臂102通过螺栓连接,其中,副车架101上设置有条形连接孔1011,摆臂102上设置有与条形连接孔1011相匹配的螺栓孔1021。具体地,副车架101上设置有两个条形连接孔1011,两个条形连接孔101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重合,摆臂102的一部分能够连接至副车架101中,以使螺栓孔1021位于两个条形连接孔1011之
间;在进行装配时,螺栓依次穿过位于上方的条形连接孔1011、螺栓孔1021和位于下方的条形连接孔1011并与螺母固定,从而实现副车架101和摆臂102的连接。当然,螺栓和螺栓孔1021正好匹配,而螺栓在条形连接孔1011中的固定位置可以改变;随着螺栓固定位置的改变,摆臂102相对于副车架101的固定位置也随之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副车架101和摆臂102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副车架101上设置有条形连接孔1011且摆臂102上设置有与条形连接孔1011相匹配的螺栓孔1021即可。
37.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螺母11、第一偏心垫片12、双头调节螺柱13、第二固定螺母14、第二偏心垫片16、第一调节构件15和第二调节构件17,在使用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进行调节时,双头调节螺柱13能够穿过条形连接孔1011和螺栓孔1021,第一固定螺母11和第二固定螺母14能够分别连接至双头调节螺柱13的上下两端,以使双头调节螺柱13固定,进而使得摆臂102相对于副车架101的固定点确定,以便测定车辆的四轮定位参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一固定螺母11、双头调节螺柱13和第二固定螺母14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固定连接即可。第一偏心垫片12和第二偏心垫片16能够分布套设在双头调节螺柱13上下两端且能够与双头调节螺柱13同步转动,其中,第一偏心垫片12位于第一紧固螺母11的下方,第二偏心垫片16位于第二紧固螺母14的上方。
38.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构件1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固定螺母11转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偏心垫片12沿条形连接孔1011的长度方向移动。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只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固定螺母11转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偏心垫片12沿条形连接孔1011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第二调节构件17能够限制第二偏心垫片16沿条形连接孔101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便与第一偏心垫片12和第一调节构件15起到同步限位导向作用,进而有效提升该机构的定位调节精度。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二偏心垫片16和第二调节构件17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二偏心垫片16能够与双头调节螺柱13同步转动,第二调节构件17能够限制第二偏心垫片16沿条形连接孔1011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39.基于上述结构设置,在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第一调节构件15和第二调节构件17相对于副车架101固定,转动双头调节螺柱13就能够带动第一偏心垫片12和第二偏心垫片16同步转动;此时,第一偏心垫片12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限位作用下转动,第二偏心垫片16在第二调节构件17的限位作用下转动;并且在其转动过程中,由于双头调节螺柱13与第一偏心垫片12和第二偏心垫片16均呈偏心设置关系,因而双头调节螺柱13的中心轴随之不断移动,同时,又由于条形连接孔1011具有限位作用,因而双头调节螺柱13只能在条形连接孔1011中移动并因此带动摆臂102移动,进而调节螺柱孔1021相对于条形连接孔1011的固定位置,以便调节车辆的四轮定位参数。
40.继续参阅图3,如图3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15为框架式结构,从而更便于操作。具体而言,第一调节构件15包括主体151以及设置在主体151上的u形挡边152和两个条形挡板153,参阅图3中的方位,u形挡边152设置在主体151的上方,其前端形成
有开口结构,第一调节构件15通过u形挡边152形成滑动槽结构,该滑动槽的宽度(即u形挡边15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固定螺母11的两条相对的平行边之间的间距相等。当第一调节构件15固定到位(如图3中所示的状态)时,该滑动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和条形连接孔101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能够在竖直方向上重合,固定到位后,第一固定螺母11能够通过其前端的开口进入该滑动槽中,此时,该滑动槽能够限制第一固定螺母11转动,并且第一固定螺母11能够沿该滑动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以使双头调节螺柱13相应在条形连接孔1011中移动,以便更好地起到导向限位的效果。两个条形挡板153均设置在主体151的下方,并且两个条形挡板153分别设置在主体151的前后两侧且呈平行设置,第一调节构件15通过两个条形挡板153形成限位槽,该限位槽的宽度(即两个条形挡板153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偏心垫片12的外径相等,并且该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和上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该限位槽和上述滑动槽在竖直方向上相连通,以便有效简化定位安装的过程。基于上述设置,当第一调节构件15固定到位时,第一偏心垫片12能够沿图3中虚线所示的路径插入上述限位槽中;在整个机构安装到位后,该限位槽能够限制第一偏心垫片12沿条形连接孔101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偏心垫片12在该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下转动,进而带动双头调节螺柱13在条形连接孔1011中移动,并因此带动摆臂102移动,进而调节螺柱孔1021相对于条形连接孔1011的固定位置。
4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有关第一调节构件15的设置方式仅是优选设置方式,但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固定螺母11转动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偏心垫片12沿条形连接孔1011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例如,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设置为条形限位板,第一固定螺母11的一个侧面抵接至该条形限位板上,以使第一固定螺母11无法转动,但可以沿该条形限位板移动。这些有关具体结构的改变均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2.接着参阅图4和5,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安装到位时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第二调节构件17也为框架式结构,以便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具体而言,第二调节构件17包括主板171以及沿主板171的左右两端垂直延伸而形成的两个限位板172,两个限位板172呈平行设置,并且两个限位板172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偏心垫片16的外径相等。在使用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过程中,第二调节构件17相对于副车架101固定,并且两个限位板172的设置方向和两个条形挡板153的设置方向相同,此时,第二偏心垫片16在两个限位板172的限位作用下转动,以便起到同步限位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有关第二调节构件17的结构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只要第二调节构件17能够限制第二偏心垫片16沿条形连接孔1011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例如,第二调节构件17还可以采用限位槽结构来实现限位效果。
43.继续参阅图6和7,其中,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调节螺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偏心垫片和双头调节螺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和7所示,双头调节螺柱13上设置有轴向卡槽131,并且轴向卡槽131的设置长度和双头调节螺柱13的长度相等,以使双头调节螺柱13的横截面具有弧形缺口。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对轴向卡槽131的具体结构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轴向卡槽131还
可以被拆分为两段,其中一段设置在双头调节螺柱13的上端露出部分,另一端设置在双头调节螺柱13的下端露出部分。另外,双头调节螺柱13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结构132,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夹持结构132呈外六角柱状结构;在需要转动双头调节螺柱13时,使用调节工具(例如扳手)固定在夹持结构132上,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护螺纹结构不受损伤,而且还能够更便于转动双头调节螺柱13。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设置方式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夹持结构132的具体结构;例如,夹持结构132还可以是设置在双头调节螺柱13端部的内六角盲孔。
44.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第一偏心垫片12上设置有第一刻度,并且所述第一刻度沿第一偏心垫片12的圆周方向分布;第二偏心垫片16上设置有第二刻度,并且所述第二刻度沿第二偏心垫片16的圆周方向分布。当然,也可以仅在第一偏心垫片12或仅在第二偏心垫片16上设置刻度。基于刻度的设置,技术人员在转动双头调节螺柱13时,只要通过读取刻度的改变量就可以获知双头调节螺柱13在条形连接孔1011中的移动量,以便进一步提升调节效率。
45.此外,第一偏心垫片12上设置有第一卡合结构121,第一卡合结构121从第一偏心垫片12的本体向第一偏心垫片12的偏心孔中延伸以形成凸起状结构,该凸起状结构与轴向卡槽131形成的弧形缺口相匹配,以使第一卡合结构121能够抵接至轴向卡槽131中,进而使得第一偏心垫片12能够与双头调节螺柱13同步转动。并且,第二偏心垫片16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161,第二卡合结构161从第二偏心垫片16的本体向第二偏心垫片16的偏心孔中延伸以形成凸起状结构,该凸起状结构与轴向卡槽131形成的弧形缺口相匹配,以使第二卡合结构161能够抵接至轴向卡槽131中,进而使得第二偏心垫片16能够与双头调节螺柱13同步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一卡合结构121和第二卡合结构161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第一偏心垫片12能够通过第一卡合结构121抵接至轴向卡槽131中以实现同步转动,并且第二偏心垫片16能够通过第二卡合结构161抵接至轴向卡槽131中以实现同步转动即可。
46.继续参阅图2,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设置方式,在使用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进行调节时,双头调节螺柱13能够穿过条形连接孔1011和螺栓孔1021,并且其上端露出部分自上而下依次穿设有第一固定螺母11和第一偏心垫片12,其下端露出部分自上而下依次穿设有第二偏心垫片16和第二固定螺母14;第一调节构件15和第二调节构件17相对于副车架101固定,并且第一调节构件15固定于副车架101的上表面,第二调节构件17固定于副车架101的下表面;通过转动双头调节螺柱13就能够调节双头调节螺柱13在条形连接孔1011中的固定位置,进而调节摆臂102相对于副车架101的固定关系,以使四轮定位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在拆卸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时,首先通过工具将第二固定螺母14拧松,再通过工具卡住夹持结构132将双头调节螺柱13拧松,直至与第一固定螺母11脱离,即可从副车架101的下方将双头调节螺柱13拆卸下来,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定位调节机构能够有效应用于副车架101的上方空间较小的车型,进而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47.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四轮定位调节机构的安装方式和拆卸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这种有关使用方式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8.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