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电机、电机电控及用于连接上述零部件的高压导线等零部件作为车辆的主要构件,保证它们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它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其自身温度和外部温度密切相关。
3.现有的整车热管理技术,电机、电控等一般是通过水冷系统实现降温。电池包的冷却是通过风冷或制冷剂直冷等方式来实现,而在行驶过程中,用于连接上述零部件的高压导线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虽然考虑了高压导线的散热需要,但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该车辆热管理中用于连接各个电气设备的线缆的散热效果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分流接头、空心线缆和电气设备,所述空心线缆包括导体层和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形成在所述导体层内部且适于冷却液通行;
6.所述分流接头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金属导电端,所述第一端口用于与所述空心线缆电连接,且用于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金属导电端用于与所述电气设备电连接。
7.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分流接头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或所述第二端口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端口至少与两个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或者,每个所述第二端口至少与两个所述第一端口连通。
8.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上设置有导电接触部和导液插管,所述导电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空心线缆的导体层电连接,所述导液插管用于与所述空心线缆的中空通道插接配合。
9.可选地,所述导液插管用于与所述中空通道插接配合的一端具有锥台结构或圆台结构。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标记,所述第一定位标记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空心线缆连接时,与所述空心线缆上的第二定位标记对位。
11.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为有具有绝缘性能的冷却油。
12.可选地,所述电气设备包括电池、配电盒、空调系统、电机控制器及电机;
13.所述配电盒与所述电池、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空调系统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空心线缆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所述空心线缆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4.其中,所述电池、所述空调系统、所述电机控制器与对应的所述空心线缆之间通过所述分流接头相连,所述配电盒内的线缆形成有第一冷却液流道,所述配电盒内的线缆与
对应的所述空心线缆电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与对应的所述中空通道连通,所述电机内的绕组形成有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电机内的绕组与对应的所述空心线缆电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与对应的所述中空通道连通。
15.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流路及布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上的第一泵和第一冷却液容纳箱,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与连接在所述电池的正极的中空导线连通,所述第一流路的另一端与连接在所述电池的负极的中空导线连通,所述第一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液容纳箱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第一流路。
16.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流路、及布置在所述第二流路上的第二泵、第二冷却液容纳箱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流路上,所述第二泵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液容纳箱中的冷却液泵送至所述第二流路。
17.作为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心线缆内部的中空通道使得冷却液得以在其中流动,在车辆使用过程中随时冷却线缆,及时冷却线缆,冷却效果好。同时,分流接头的设计可以将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气设备通过空心线缆连接在一起,使得各个电气设备与空心线缆构成一个系统。如此,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即可冷却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各个电气设备之间的线缆,有利于提升车辆热管理系统的中线缆的整体冷却效果。
19.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循环回路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分流接头的俯视示意图;
23.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导液插管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锥台结构;
24.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空心线缆的剖视示意图;
25.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两个分流接头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26.图6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分流接头的主视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分流接头;110

第一端口;112

导电接触部;113

导液插管;1131

锥台结构;114

第一定位标记;120

第二端口;130

金属导电端;2

空心线缆;21

导体层;22

中空通道;3

电池;4

配电盒;5

空调系统;6

ptc加热器;7

电机控制器;8

电机;9

第一流路;10

第一泵;11

第一冷却液容纳箱;12

第二流路;13

第二泵;14

第二冷却液容纳箱;15

换热器;16

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0]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的轮廓的内和外。
[003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分流接头1、空心线缆2和电气设备,空心线缆2可为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的高压导线,空心线缆2包括导体层21和中空通道22,中空通道22形成在导体层21内部且适于冷却液通行。分流接头1包括第一端口110、第二端口120和金属导电端130,第一端口110用于与空心线缆2电连接,且用于与中空通道22连通,第二端口120与第一端口110连通,金属导电端130用于与电气设备电连接。
[0033]
在使用空心线缆2连接车辆热管理系统时,由于空心线缆2传导的不仅是电流还有冷却液,当将空心线缆2与电气设备相连时,可采用上述的分流接头1,将空心线缆2传导的电流和冷却液分为电路和冷却液流路,或者将电路和冷却液流路合并后再与空心线缆2连接。
[003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心线缆2内部的中空通道22使得冷却液得以在其中流动,在车辆使用过程中随时冷却线缆,及时冷却线缆,冷却效果好。同时,分流接头1的设计可以将车辆热管理系统中不同结构的电气设备通过空心线缆2连接在一起,使得各个电气设备与空心线缆2构成一个系统,如此,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即可冷却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各个电气设备之间的线缆,有利于提升车辆热管理系统的中线缆的整体冷却效果。
[0035]
以电池3为例,利用分流接头1连接电气设备与空心线缆2时,参见图1和图5,可使用两个分流接头1,其中一个分流接头1的金属导电端130与电池3的正极电连接,另一个分流接头1的金属导电端130与电池3的负极电连接,两个分流接头1的第一端口110分别与两段空心线缆2相连,两个分流接头1的第二端口120可通过连接管16连通,如此,冷却液能够从与电池3的正极相连的空心线缆2流到与电池3的负极相连的空心线缆2。
[0036]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分流接头1的第一端口110和/或第二端口120可为多个,每个第一端口110至少与两个第二端口120连通,或者,每个第二端口120至少与两个第一端口110连通。在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电气设备或者冷却管路设置的需要,需要分流的数量也会存在差异,为了应对不同的线路情况,第一端口110可连通多个第二端口120或第二端口120可连通多个第一端口110,以增加分流接头1上的冷却液流道,利于在不同使用场景和情况能够将电气设备连接在热管理系统当中,提升了系统的集成效果。
[0037]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使用方式,分流接头1还可以包括多个金属导电端130。以电池3为例,可以将电池3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分流接头1上的两个金属导电端130电连接,将一段空心线缆2与分流接头1的第一端口110相连(电连接及连通),将另一段空心线缆2与分流接头1的第二端口120相连(电连接及连通),如此,通过一个分流接头1即可将电池3串联到热管理系统中。此时,为了避免电池3的正极与负极短路,可以使分流接头1的第一端口110与第二端口120之间经过绝缘处理。
[0038]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端口110上设置有导电接触部112和导液插管113,导电接触部112用于空心线缆2的导体层21电连接,导液插管113用于与空心线缆2的中空通道22插接配合。通过设置导电接触部112和导液插管113,在第一端口
110与空心线缆2相连时,可以将空心线缆2中的电流和冷却液分流,使他们根据需要分别连接不同的零部件。
[0039]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导液插管113用于与中空通道22插接配合的一端具有锥台结构1131或圆台结构,导液插管113作为与空心线缆2配合的结构,外表面与中空通道22的内壁紧贴配合,导液插管113的端部设置锥台结构1131或圆台结构使得在导液插管113与中空通道22插接的过程中,锥台结构1131或圆台结构,可起到导向作用,更容易形成配合,降低插接的难度,使得安装操作方便,同时,也利于增大导液插管113插入中空通道22的深度,使导液插管113的外表面与中空通道22的内壁贴合的面积更大,有利于防止冷却液渗出。
[0040]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端口110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标记114,第一定位标记114用于在第一端口110与空心线缆2连接时,与空心线缆2上的第二定位标记对位。如图4所示,空心线缆2可以为多个具有中空通道22以及导体层21的导线编成,因此可能存在多个中空通道22与第一端口110上的多个导液插管113插接配合,在安装过程中,多个中空通道22和多个导液插管113配合较容易出现偏差,在第一端口110上设置第一定位标记114有利于根据第一定位标记114和第二定位标记的配合定位,确定安装位置,降低安装难度,使得安装过程更加简单。
[0041]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冷却液为有具有绝缘性能的冷却油。目前,主要采取冷却水对车辆的各零部件进行冷却降温,但在使用空心线缆2结构时,为了防止短路,需要设置单独绝缘层,使冷却水和导体层21分隔。本公开中采用了具有绝缘性能的冷却油,使得导体层21和冷却液即使接触也不会导电,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安全,同时,也无需在空心线缆2内部设置绝缘层,降低了空心线缆2的加工难度,而且,也利于减小空心线缆2的横截面的尺寸。
[0042]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电气设备可以包括电池3、配电盒4、空调系统5、电机控制器7及电机8,配电盒4与电池3、电机控制器7、空调系统5之间分别通过空心线缆2电连接,电机控制器7通过空心线缆2与电机8电连接。
[0043]
其中,电池3、空调系统5、电机控制器7与对应的空心线缆2之间通过分流接头1相连,配电盒4内的线缆形成有第一冷却液流道,配电盒4内的线缆与对应的空心线缆2电连接且通过第一冷却液流道与中空通道22连通,电机8内的绕组形成有第二冷却液流道,电机8内的绕组与对应的空心线缆2电连接且通过第二冷却液流道与对应的中空通道22连通。
[0044]
针对不同结构的电气设备,分别采用空心线缆2直连或者分流接头1转接的方式,连接到热管理系统中。对于电机8和配电盒4,采用空心线缆2直接连接的方式,其中,配电盒4内的线缆形成有第一冷却液流道,电机8的绕组上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第二冷却液流道,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用于与空心线缆2电连接,并与空心线缆2的中空通道22连通,如此,增大了空心线缆2中的冷却液流动面积,将电气设备接入冷却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0045]
对于电池3、空调系统5和电机控制器7可使用分流接头1与对应的空心线缆2连接。如图5所示,在使用空心线缆2确保冷却效果的前提下,对于存在无法与空心线缆2直接连接的结构的电气设备,也可以通过分流接头1进行连接,如此,兼顾了系统中不同结构的电气设备的连接需要,使得系统构成更完整。
[0046]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空心线缆2与类似电机8和配电盒4的纯导线电气设备通过空心线缆2进行冷却液流路连接以及电连接,从而实现冷却效果,对于存在其他无法流通冷却液的结构的电气设备,仍然可采用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
[0047]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于电机8、配电盒4等纯导线的电气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分流接头1与空心线缆2相连。
[0048]
还需要说明的是,电气设备还可以包括ptc加热器6,可以通过分流接头1与对应的空心线缆2相连,连入整个车辆热管理系统中。
[0049]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使用方式,电池3、配电盒4通过对应的空心线缆2电连接,配电盒4与电机控制器7、ptc加热器6、空调系统5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空心线缆2电连接,电机控制器7通过对应的空心线缆2与电机8电连接。通过配电盒4将由电池3引出的空心线缆2与不同的电气设备连接,组成车辆热管理系统。
[0050]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流路9及布置在第一流路9上的第一泵10和第一冷却液容纳箱11,第一流路9的一端与连接在电池3的正极的空心线缆2的中空通道22连通,第一流路9的另一端与连接在电池3的负极的空心线缆2的中空通道22连通,第一泵10用于将第一冷却液容纳箱11中的冷却液泵送至第一流路9。
[0051]
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冷却液在第一泵10的作用下,沿第一流路9进入空心线缆2的中空通道22,并按照设定好的路径在空心线缆2中流动,最后回到第一冷却液容纳箱11中,完成循环。第一泵10为冷却液在整体热管理系统中流动提供循环的动力,第一流路9将吸热升温后的冷却液引入第一冷却液容纳箱11,再将经过散热降温后的冷却液引入空心线缆2中,以构成完整的冷却回路。其中,第一泵10的转速以及第一流路9的流量可以根据空心线缆2的导线温度、电机8温度等的温度自动调节。
[0052]
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流路12及布置在第二流路12上的第二泵13、第二冷却液容纳箱14及换热器15,换热器15还位于第一流路9上,第二泵13用于将第二冷却液容纳箱14中的冷却液泵送至第二流路12。
[0053]
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液容纳箱11中的冷却液为具有绝缘功能的冷却油,第二冷却液容纳箱14中的冷却液为冷却水。其中,第二泵13的转速及第二流路12的流量可以根据第一流路9中的冷却油温度自动调节。
[0054]
第二流路12通过换热器15与第一流路9相连,与第一流路9中因为吸热而升温的冷却液发生热交换,使得该冷却液降温并继续循环,第二流路12、第二泵13和第二冷却液容纳箱14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冷却第一流路9中的冷却油,其原理和运行方式和第一流路9相同,但第二流路12中的冷却液采用了冷却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冷却效果好,且第一流路9和第二流路12相对独立,无需考虑线路绝缘的问题。
[0055]
作为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0056]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57]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8]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