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硅燃料储能的能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绿色发电和先进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硅燃料储能的能源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大气污染和气候变暖形势的日趋严峻,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电系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电力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协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大国担当。未来,世界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然而,可再生能源由于自身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严重阻碍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未来要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必须依赖大规模和长周期储能技术的发展和支撑。
3.目前,储能技术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各种储能技术迅猛发展,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储氢等。然而,现有的储能技术难以同时满足储能密度大、可移动性、自耗损失小和全球能源贸易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储能技术,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世界范围内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硅燃料储能的能源系统,该系统将基于硅燃料储能、硅燃烧发电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等进行有效地耦合,具有储能密度高、储能周期长可实现永久储存、燃料循环再生和便于开展全球能源贸易等优点。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硅燃料储能的能源系统,包括硅燃料制取子系统和硅燃烧发电子系统;
7.所述硅燃料制取子系统包括制粉装置1、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sif4/h2反应装置3、电解水装置4和电网中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5;二氧化硅矿石通过输送管路与制粉装置1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制粉装置1的出口与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的二氧化硅进口相连接,氢氟酸通过输送管路与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的氢氟酸进口相连接,在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中,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 4hf=sif4 2h2o,生成的sif4气体从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的出口与sif4/h2反应装置3的sif4进口相连接;电解水装置4的电源与电网中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5相连接,在电解水装置4中,水发生电解反应,在阴极上产生氢气(h2),阳极上产生氧气(o2),氢气与sif4/h2反应装置3的h2进口相连接,氧气通过收集用作他用;在sif4/h2反应装置3中,sif4和h2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f4 h2=si hf,生成固体硅粉和hf气体,hf气体溶于水形成氢氟酸,氢氟酸重新进入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实现循环利用,产
生的硅粉与燃硅锅炉6的燃料进口相连接;
8.所述硅燃烧发电子系统包括燃硅锅炉6、离心分离装置7、给水泵8、蒸汽透平9、发电机10和冷凝器11;空气通过输送管路与燃硅锅炉6的氧化剂进口相连接,在燃硅锅炉6中,硅粉与空气发生燃烧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 o2=sio2,3si 2n2=si3n4,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热量,生成的固体产物为sio2和si3n4的混合物,燃硅锅炉6的固体产物出口与离心分离装置7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在离心分离装置7中混合物经离心分离后分别形成sio2和si3n4,sio2重新进入制粉装置1,实现循环利用,产生的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原料,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燃硅锅炉6的工质进口与给水泵8的出口相连通,燃硅锅炉6的工质出口与蒸汽透平9的进口相连通,蒸汽透平9与发电机10通过同轴连接,蒸汽透平9的工质出口与冷凝器11的工质进口相连通,冷凝器11的工质出口与给水泵8的工质进口相连通;做功工质经给水泵8升压后进入燃硅锅炉6吸收燃料硅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工质温度升高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蒸汽透平9膨胀做功,并带动发电机10旋转发电,做完功的工质经蒸汽透平9的出口进入冷凝器11,经冷凝后成为水再次进入给水泵8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
9.优选的,所述燃硅锅炉6中硅粉与空气燃烧的过量空气系数范围为1.0

2.5,以保证燃烧完全。
10.优选的,所述电网中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5是电网中难以被利用的由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以降低成本。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硅燃料储能的能源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硅燃料的能量密度高;(2)硅燃料中不含碳,且系统整个工作过程不产生污染物,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发电技术;(3)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金属燃料硅的化学能进行储存,具有储能周期长,可实现永久储存的优点;(4)整个过程中硅燃料燃烧反应后,其燃烧产物通过循环再生可重新得到燃料硅,整个过程燃料硅循环再生、无消耗;(5)通过金属燃料硅进行储能,便于开展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贸易。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组成示意图。
14.其中,1为制粉装置、2为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3为sif4/h2反应装置、4为电解水装置、5为电网中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6为燃硅锅炉、7为离心分离装置、8为给水泵、9为蒸汽透平、10为发电机、11为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16.参考图1,一种基于硅燃料储能的能源系统,包括硅燃料制取子系统和硅燃烧发电子系统;
17.所述硅燃料制取子系统包括制粉装置1、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sif4/h2反应装置3、电解水装置4和电网中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5;二氧化硅矿石通过输送管路与制粉装置1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制粉装置1的出口与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的二氧化硅进口相连接,氢氟酸通过输送管路与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的氢氟酸进口相连接,在
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中,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 4hf=sif4 2h2o,生成的sif4气体与sif4/h2反应装置3的sif4进口相连接;电解水装置4的电源与电网中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5相连接,电网中富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5是电网中难以被利用的由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以降低成本;在电解水装置4中,水发生电解反应,在阴极上产生氢气(h2),阳极上产生氧气(o2),氢气与sif4/h2反应装置3的h2进口相连接,氧气通过收集用作他用;在sif4/h2反应装置3中,sif4和h2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f4 h2=si hf,生成固体硅粉和hf气体,hf气体溶于水形成氢氟酸,氢氟酸重新进入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实现循环利用,产生的硅粉与燃硅锅炉6的燃料进口相连接;
18.所述硅燃烧发电子系统包括燃硅锅炉6、离心分离装置7、给水泵8、蒸汽透平9、发电机10和冷凝器11;空气通过输送管路与燃硅锅炉6的氧化剂进口相连接,在燃硅锅炉6中,硅粉与空气发生燃烧反应,燃硅锅炉中硅粉与空气燃烧的过量空气系数范围为1.0

2.5,以保证燃烧完全。反应方程式为si o2=sio2,3si 2n2=si3n4,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热量,生成的固体产物为sio2和si3n4的混合物,燃硅锅炉6的固体产物出口与离心分离装置7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在离心分离装置7中混合物经离心分离后分别形成sio2和si3n4,sio2重新进入制粉装置1,实现循环利用,产生的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原料,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燃硅锅炉6的工质进口与给水泵8的出口相连通,燃硅锅炉6的工质出口与蒸汽透平9的进口相连通,蒸汽透平9与发电机10通过同轴连接,蒸汽透平9的工质出口与冷凝器11的工质进口相连通,冷凝器11的工质出口与给水泵8的工质进口相连通;做功工质经给水泵8升压后进入燃硅锅炉6吸收燃料硅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工质温度升高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蒸汽透平9膨胀做功,并带动发电机10旋转发电,做完功的工质经蒸汽透平9的出口进入冷凝器11,经冷凝后成为水再次进入给水泵8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
19.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硅燃料储能的能源系统的工作方法,以二氧化硅为原料,当电网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过剩或富余时,通过电解水装置4产生的氢气与二氧化硅/氢氟酸反应装置2产生的sif4气体在sif4/h2反应装置3中经微波诱导等离子体放电发生反应生成固体硅粉,从而实现将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电化学反应转化成硅燃料的化学能进行储存。当电网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足或世界上其他某地理位置需要电力供应时,通过硅燃烧发电子系统将硅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对外实现供电;具体的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为:硅粉与空气在燃硅锅炉6中发生剧烈燃烧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 o2=sio2,3si 2n2=si3n4,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热量,做功工质经给水泵8升压后进入燃硅锅炉6吸收燃料硅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产生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蒸汽透平9膨胀做功,并带动发电机10旋转发电,做完功的工质经蒸汽透平9的出口进入冷凝器11,经冷凝后成为水再次进入给水泵8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硅粉燃烧产生的固体产物为sio2和si3n4的混合物,在离心分离装置7中混合物经离心分离后分别形成sio2和si3n4,sio2重新进入制粉装置1,实现循环利用,产生的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原料,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2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