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沼液和沼渣的设备。


背景技术:

2.沼液是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在沼气池内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后遗留下来的红褐色液体,沼液中除了包含多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及少量微量元素、植物激素、b族维生素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水解酶以及某些抗菌素等有机分子,这些成分以速效养分和生物农药的形式存在于沼液中,可直接迅速的被植物吸收和杀死有害病菌和虫卵,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沼液不仅是一种缓速兼备的有机肥料,还可作为一种药肥使用,配合滴灌施肥和叶面喷施肥作业。沼液原液在进行与沼渣的分离过程中常常存在分离效率低下,分离效果不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采用变距螺旋叶的结构设置,使沼渣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挤压分离操作,倾斜的输送通道设计,使得沼液不回流,沼液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包括驱动电机、输送通道、变距螺旋叶、沼渣槽和沼液槽,所述沼渣槽与沼液槽紧邻固定设置在一起,所述输送通道倾斜设置在沼渣槽和沼液槽的上方,所述输送通道为圆柱状中空通道,输送通道内旋转安装有输送转轴,所述输送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变距螺旋叶,所述变距螺旋叶上开设有切口,所述输送通道在其一端上方开设有进料口,输送通道在其另一端下方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输送通道下方在出料口的其余部分设置有多个沼液过滤孔,所述输送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输送通道的一端外侧。
6.上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所述输送通道的出料口位于沼渣槽的上方,所述输送通道的沼液过滤孔位于沼液槽的上方。
7.上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所述输送通道固定安装或者卡设在沼渣槽和沼液槽上方。
8.上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所述出料口的高度高于沼液过滤孔的高度。
9.上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所述变距螺旋叶包括三段不同的螺距,在位于进料口的部位为初始输送段,在中间部位为挤压输送段,在位于出料口的部位为继续输送段,所述挤压输送段为等间距的螺旋叶,此处的螺旋叶上开设有边缘锋利的切口,所述初始输送段的螺旋叶螺距大于挤压输送段的螺旋叶的螺距,且螺距均匀变小,直至与挤压输送段螺旋叶螺距相同,所述继续输送段的螺旋叶的螺距自挤压输送段末端处均匀变大,所述继续输送段的最大螺距不大于初始输送段的最大螺距。
10.上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所述沼液过滤孔呈矩阵多行多列开设在输送通道下方,或者沼液过滤孔设置为网格过滤网。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述的沼液沼渣分离设备,采用变距螺旋叶的结构设置,可变螺距的螺旋叶完成沼渣的输送过程中,随着螺旋叶螺距的变小,相邻螺旋叶之间挤压沼渣使的沼液通过过滤孔排出,同时切口进行粉碎操作,挤压分离效果好,倾斜的输送通道设计,使得沼液不回流,不会使得分离后的沼渣被后方挤出的沼液浸入,沼渣沼液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简单。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距螺旋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输送通道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16.1.驱动电机,2.进料口,3.输送转轴,4.切口,5.输送通道,6.变距螺旋叶,
17.61.初始输送段,62.挤压输送段,63.继续输送段,7.出料口,8.沼渣槽,9.沼液槽,10.沼液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19.【实施例1】
20.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包括驱动电机1、输送通道5、变距螺旋叶6、沼渣槽8和沼液槽9,所述沼渣槽8与沼液槽9紧邻固定设置在一起,所述输送通道5倾斜设置在沼渣槽8和沼液槽9的上方,所述输送通道5为圆柱状中空通道,输送通道5内旋转安装有输送转轴3,所述输送转轴3上固定安装有变距螺旋叶6,所述变距螺旋叶6上开设有切口4,所述输送通道5在其一端上方开设有进料口2,输送通道5在其另一端下方开设有出料口7,所述输送通道5下方在出料口7的其余部分设置有多个沼液过滤孔10,所述输送转轴3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联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固定安装在输送通道5的一端外侧。
21.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通道5的出料口7位于沼渣槽8的上方,所述输送通道5的沼液过滤孔10位于沼液槽9的上方。
22.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通道5固定安装或者卡设在沼渣槽8和沼液槽9上方。
23.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7的高度高于沼液过滤孔10的高度。
24.进一步的,所述变距螺旋叶6包括三段不同的螺距,在位于进料口2的部位为初始输送段61,在中间部位为挤压输送段62,在位于出料口7的部位为继续输送段63,所述挤压输送段62为等间距的螺旋叶,此处的螺旋叶上开设有边缘锋利的切口4,所述初始输送段61的螺旋叶螺距大于挤压输送段62的螺旋叶的螺距,且螺距均匀变小,直至与挤压输送段62螺旋叶螺距相同,所述继续输送段63的螺旋叶的螺距自挤压输送段62末端处均匀变大,所述继续输送段63的最大螺距不大于初始输送段61的最大螺距。
25.进一步的,所述沼液过滤孔10呈矩阵多行多列开设在输送通道5下方,或者沼液过滤孔10设置为网格过滤网。
26.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沼液沼渣一起从进料口进入,驱动电机1带动变距螺旋叶6与输送转轴3一起旋转,在变距螺旋叶6的带动下,沼液和沼渣在经过挤压输送段4时,由于螺旋叶的螺距变小,沼渣经过相邻螺旋叶的挤压,沼液会通过沼液过滤孔10流入沼液槽9中,经过挤压的沼渣会存在一些较长或较大的硬结块,此处的切口4会对其进行切碎处理,边切碎边挤压,沼渣经过挤压切碎后被输送至继续输送段63,继续输送段63的螺距变大,防止了沼渣因挤压造成的输送压力大,输送困难的问题,输送通道5倾斜设置,保证了输送过程中沼液不会流淌浸入到出料口7处的沼渣内,保证了沼渣沼液的分离效果。
27.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输送通道(5)、变距螺旋叶(6)、沼渣槽(8)和沼液槽(9),所述沼渣槽(8)与沼液槽(9)紧邻固定设置在一起,所述输送通道(5)倾斜设置在沼渣槽(8)和沼液槽(9)的上方,所述输送通道(5)为圆柱状中空通道,输送通道(5)内旋转安装有输送转轴(3),所述输送转轴(3)上固定安装有变距螺旋叶(6),所述变距螺旋叶(6)上开设有切口(4),所述输送通道(5)在其一端上方开设有进料口(2),输送通道(5)在其另一端下方开设有出料口(7),所述输送通道(5)下方在出料口(7)的其余部分设置有多个沼液过滤孔(10),所述输送转轴(3)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联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固定安装在输送通道(5)的一端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5)的出料口(7)位于沼渣槽(8)的上方,所述输送通道(5)的沼液过滤孔(10)位于沼液槽(9)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5)固定安装或者卡设在沼渣槽(8)和沼液槽(9)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7)的高度高于沼液过滤孔(10)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螺旋叶(6)包括三段不同的螺距,在位于进料口(2)的部位为初始输送段(61),在中间部位为挤压输送段(62),在位于出料口(7)的部位为继续输送段(63),所述挤压输送段(62)为等间距的螺旋叶,此处的螺旋叶上开设有切口(4),所述初始输送段(61)的螺旋叶螺距大于挤压输送段(62)的螺旋叶的螺距,且螺距均匀变小,直至与挤压输送段(62)螺旋叶螺距相同,所述继续输送段(63)的螺旋叶的螺距自挤压输送段(62)末端处均匀变大,所述继续输送段(63)的最大螺距不大于初始输送段(61)的最大螺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液过滤孔(10)呈矩阵多行多列开设在输送通道(5)下方,或者沼液过滤孔(10)设置为网格过滤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设备,包括驱动电机、输送通道、变距螺旋叶、沼渣槽和沼液槽,输送通道倾斜设置在沼渣槽和沼液槽的上方,输送通道为圆柱状中空通道,输送通道内旋转安装有输送转轴,输送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变距螺旋叶,变距螺旋叶上开设有切口,输送通道在其一端上方开设有进料口,输送通道在其另一端下方开设有出料口,输送通道下方在出料口的其余部分设置有多个沼液过滤孔,输送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动连接,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输送通道的一端外侧。本新型设备采用变距螺旋叶的结构设置,使沼渣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挤压分离操作,倾斜的输送通道设计,使得沼液不回流,沼液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分离效率高。分离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中清益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2
技术公布日:202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