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PLC恒温控制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4: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plc恒温控制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lc恒温控制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传统工业的发展和变革,新能源、石墨烯、纳米新材料、以及制药领域的研发的需求。各种材料在混合的过程中碰到了设备使用没有针对性使用的瓶颈,尤其是功能性能上。例如现有的搅拌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物料投入后才能进行搅拌,且容易出现搅拌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c恒温控制搅拌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lc恒温控制搅拌装置,包括设备机架,所述设备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部设有工作平面装置,所述工作平面装置固定于设备机架上,所述工作平面装置连接动力输出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固定于设备机架上,所述工作平面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连接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固定于设备机架上;
4.所述反应釜包括上盖和釜体,所述上盖和釜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所述上盖上开有多个进料口,所述上盖上安装有红外线温度检测仪,所述红外线温度检测仪可实时监控釜体内部温度,所述釜体底部开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阀门。
5.优选的,所述工作平面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固定于转盘上,所述转盘底部连接铸铝加热圈,所述转盘中心处连接转轴的顶端,所述转轴下端穿过铸铝加热圈安装于轴承座内部,所述铸铝加热圈外侧罩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顶部连接转盘,所述轴承座固定于设备机架上,所述转轴底端伸出反应釜连接皮带轮,所述铸铝加热圈连接控制面板。
6.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固定于安装板上,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安装板连接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所述安装板安装于设备机架上,所述动力电机连接控制面板。
7.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内设有花洒机构,所述花洒机构位于上盖和工作平面装置之间,所述花洒机构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设有两个,两个固定端之间连接有两根光轴,所述光轴上安装有多个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可沿光轴滑动,所述移动块上开有花洒螺纹安装孔,所述花洒螺纹安装孔上侧螺纹连接管接头,所述管接头通过进料管连接进料口,所述花洒机构通过固定端固定于釜体的内壁上。
8.优选的,所述釜体的侧壁上开有循环水道,所述循环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水域循环出水口和水域循环进水口,所述水域循环出水口位于釜体侧壁的上端,所述水域循环进水口位于釜体侧壁的下端。
9.优选的,所述卡扣设有六个,沿上盖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进料口开有三个。
10.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液晶触摸显示屏、温度仪和电机调速器。
11.优选的,所述转盘为不锈钢转盘,所述顶板为特氟龙板。
12.优选的,所述设备机架底部安装有滚轮。
1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装置通过红外线温度检测仪进行温度实时监控反馈,并通过控制面板设定温度,自动调节工作平面装置的加热部件的功率,实现反应釜内控温,恒温的功能;工作平面装置可通过高速旋转实现物料在反应釜内快速散开,并且不会影响后面新进的物料进行反应。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反应釜主视图;
17.图4为本发明的工作平面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4中沿a

a方向的截面图;
19.图6为本发明的动力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的花洒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

设备机架,2

反应釜,3

工作平面装置,4

动力输出装置,5

控制面板,6

花洒机构,7

滚轮,21

上盖,22

釜体,23

卡扣,24

进料口,25

红外线温度检测仪,26

出料口,27

阀门,28

水域循环出水口,29

水域循环进水口,31

顶板,32

转盘,33

铸铝加热圈,34

转轴,35

轴承座,36

防护外壳,37

皮带轮,41

动力电机,42

安装板,43

主动带轮,44

皮带,51

液晶触摸显示屏,52

温度仪,53

电机调速器,61

固定端,62

光轴,63

移动块,64

花洒螺纹安装孔,65

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23.实施例1
24.如图1

图5所示的一种plc恒温控制搅拌装置,包括设备机架1,所述设备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反应釜2,设备机架1底部安装有滚轮7,所述反应釜2内部设有工作平面装置3,所述工作平面装置3固定于设备机架1上,所述工作平面装置3连接动力输出装置4,所述动力输出装置4固定于设备机架1上,所述工作平面装置3和动力输出装置4连接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固定于设备机架1上;
25.所述反应釜2包括上盖21和釜体22,所述上盖21和釜体22之间通过卡扣23连接,所述上盖21上开有多个进料口24,所述上盖21上安装有红外线温度检测仪25,所述红外线温度检测仪25可实时监控釜体22内部温度,所述釜体22底部开有出料口26,所述出料口26上安装有阀门27;
26.所述工作平面装置3包括顶板31,所述顶板31固定于转盘32上,所述转盘32底部连
接铸铝加热圈33,所述转盘32中心处连接转轴34的顶端,所述转轴34下端穿过铸铝加热圈33安装于轴承座35内部,所述铸铝加热圈33外侧罩有防护外壳36,所述防护外壳36顶部连接转盘32,所述轴承座35固定于设备机架1上,所述转轴34底端伸出反应釜2连接皮带轮37,所述铸铝加热圈33连接控制面板5。
27.实施例2
28.如图1

图7所示的一种plc恒温控制搅拌装置,包括设备机架1,所述设备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反应釜2,设备机架1底部安装有滚轮7,所述反应釜2内部设有工作平面装置3,所述工作平面装置3固定于设备机架1上,所述工作平面装置3连接动力输出装置4,所述动力输出装置4固定于设备机架1上,所述工作平面装置3和动力输出装置4连接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固定于设备机架1上;
29.所述反应釜2包括上盖21和釜体22,所述上盖21和釜体22之间通过卡扣23连接,所述卡扣23设有六个,沿上盖21圆周均匀分布,所述上盖21上开有三个进料口24,所述上盖21上安装有红外线温度检测仪25,所述红外线温度检测仪25可实时监控釜体22内部温度,所述釜体22底部开有出料口26,所述出料口26上安装有阀门27;
30.所述工作平面装置3包括顶板31,所述顶板31固定于转盘32上,所述转盘32为不锈钢转盘,所述顶板31为特氟龙板,所述转盘32底部连接铸铝加热圈33,所述转盘32中心处连接转轴34的顶端,所述转轴34下端穿过铸铝加热圈33安装于轴承座35内部,所述铸铝加热圈33外侧罩有防护外壳36,所述防护外壳36顶部连接转盘32,所述轴承座35固定于设备机架1上,所述转轴34底端伸出反应釜2连接皮带轮37,所述铸铝加热圈33连接控制面板5;
31.所述动力输出装置4包括动力电机41,所述动力电机41固定于安装板42上,所述动力电机41的输出端穿过安装板42连接主动带轮43,所述主动带轮43通过皮带44连接皮带轮37,所述安装板42安装于设备机架1上,所述动力电机41连接控制面板5;
32.所述反应釜2内设有花洒机构6,所述花洒机构6位于上盖21和工作平面装置3之间,所述花洒机构6包括固定端61,所述固定端61设有两个,两个固定端61之间连接有两根光轴62,所述光轴62上安装有三个移动块63,所述移动块63可沿光轴62滑动,所述移动块63上开有花洒螺纹安装孔64,所述花洒螺纹安装孔64上侧螺纹连接管接头65,所述管接头65通过进料管连接进料口24,所述花洒机构6通过固定端61固定于釜体22的内壁上;
33.所述釜体22的侧壁上开有循环水道,所述循环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水域循环出水口28和水域循环进水口29,所述水域循环出水口28位于釜体22侧壁的上端,所述水域循环进水口29位于釜体22侧壁的下端,将水域循环出水口28和水域循环进水口29于外部水箱连接,当釜体22温度过热时,通过外部水箱在循环水道中注入冷却水,从而对釜体22进行降温;
34.所述控制面板5上设有液晶触摸显示屏51、温度仪52和电机调速器53,所述液晶触摸显示屏51和温度仪52可实时监控反应釜2内温度变化;电机调速器53可控制动力电机41工作时的转速。
35.本发明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为:启动铸铝加热圈33,铸铝加热圈33工作,将热量传导到顶板31和转盘32上,对反应釜2内部进行加热,红外线温度检测仪25检测到温度达到控制面板5设定值,使用外部的蠕动泵将需要混合的物料通过进料口24输送到花洒机构6,移动块63将物料洒落到顶板31上,启动动力电机41,并根据需要通过控制面板5控制动力电机
41的转速,动力电机41通过主动带轮43和皮带44带动皮带轮37转动,皮带轮37通过转轴34带动顶板31和转盘32转动,将洒落到顶板31上的物料在反应釜2内快速散开,实现物料的充分混合。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