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滚针注塑保持架、滚针结构及导光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滚针注塑保持架、滚针结构及导光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导光板注塑模具中通常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开关模时,其内部若干精密配合的运动型腔件之间通常为相对滑动的面接触;但是这种面接触滑动结构,往往存在阻力过大,且运行型腔件之间容易相互损伤。
3.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运行型腔件之间面接触滑动的问题,通常将运行型腔件进行间隙设置,并在运行型腔件的配合间隙中设置滚针,但是滚针在所述运行型腔件之间处于自由状态,多个滚针之间位置杂乱且不可控,造成接触面不稳定,进而降低导光板注塑模具的产品精度。
4.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滚针注塑保持架、滚针结构及导光板注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板注塑模具内多个滚针无法固定和规整位置,造成接触面不稳定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滚针注塑保持架,其包括:
7.保持架本体;
8.若干滚针安放通槽,所述滚针安放通槽沿厚度方向开设于所述保持架本体上,所述滚针安放通槽用于固定滚针;
9.其中,所述滚针安放通槽设置有固定侧槽壁,所述固定侧槽壁的两端上设置有滚针固定挡板,所述滚针固定挡板开设有与所述滚针适配的凹口。
10.进一步的,所述滚针固定挡板还包括:
11.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凹口的上端;
12.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凹口的下端。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凹口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台设置为连续弧形面。
14.进一步的,所述凹口沿垂直所述固定侧槽壁的方向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侧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侧槽壁和第二固定侧槽壁;
16.所述第一固定侧槽壁和第二固定侧槽壁延伸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所述滚针固定挡板。
17.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本体的四个侧周边设置为具有预设脱模角的脱模锥面。
18.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脱模角为5
°
~10
°

19.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均设置为圆弧凸台;
20.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的圆弧半径均为0.5~0.8mm。
21.进一步的,所述凹口设置为圆弧凹口,所述凹口的半径大于所述滚针的半径,且所述凹口的半径与所述滚针的半径的差值为0.1mm;
22.所述滚针安放通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滚针的长度,且所述滚针安放通槽的长度与所述滚针的长度的差值为0.3mm~0.5mm;
23.所述滚针安放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滚针的直径,且所述滚针安放通槽的宽度与所述滚针的直径的差值为0.1mm;
24.所述滚针固定挡板相对所述固定侧槽壁的高度为0.25mm,所述滚针固定挡板的延伸长度为2mm。
2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滚针结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滚针注塑保持架;
26.滚针,所述滚针的数量与所述滚针安放通槽的数量一致,且所述滚针与所述滚针安放通槽一一对应卡接。
27.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光板注塑模具,所述导光板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滚针结构。
2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滚针注塑保持架、滚针结构及导光板注塑模具,滚针注塑保持架包括保持架本体;若干滚针安放通槽,所述滚针安放通槽沿厚度方向开设于所述保持架本体上;其中,所述滚针安放通槽设置有固定侧槽壁,所述固定侧槽壁的两端上设置有滚针固定挡板,所述滚针固定挡板开设有与所述滚针适配的凹口。通过在保持架本体上设置用于固定滚针的滚针安放通槽,进而可以将若干滚针集成在滚针注塑保持架上,辅助固定和规整各滚针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稳定接触面,进而方便了导光板注塑模具的精密运动型腔件装配滚针,且提升滚针多运动型腔件的保护效果,提升导光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滚针注塑保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部放大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滚针注塑保持架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滚针注塑保持架的局部沿厚度方向剖视示意;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3中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滚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滚针结构;10、滚针注塑保持架;20、滚针;11、滚针安放通槽;12、滚针固定挡板;13、保持架本体;111、固定侧槽壁;112、第一固定侧槽壁;113、第二固定侧槽壁;121、凹口;122、第一限位凸台;123、第二限位凸台;131、脱模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导光板注塑模具中通常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开关模时,其内部若干精密配合的运动型腔件之间通常为相对滑动的面接触;但是这种面接触滑动结构,往往存在阻力过大,且运行型腔件之间容易相互损伤。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运行型腔件之间面接触滑动的问题,通常将运行型腔件进行间隙设置,并在运行型腔件的配合间隙中设置滚针,但是滚针在所述运行型腔件之间处于自由状态,多个滚针之间位置杂乱且不可控,进而降低导光板注塑模具的产品精度。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中导光板注塑模具内多个滚针之间位置杂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滚针注塑保持架、滚针结构及导光板注塑模具,通过在保持架本体上设置用于固定滚针的滚针安放通槽,进而可以将若干滚针集成在滚针注塑保持架上,进而使得多个滚针在所述保持架本体的作用下保持和规整相对位置,形成稳定的接触面,提升导光板注塑模具的注塑精度,同时通过多个滚针实现运动型心之间的线接触,降低了所述运行型心之间的运行阻力,提升滚针对运动型腔件的保护效果,提升导光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具体烦请详参下述实施例。
39.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滚针注塑保持架10,其包括:保持架本体13和滚针安放通槽11;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沿厚度方向开设于所述保持架本体13上,用于一一对应固定滚针;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设置有固定侧槽壁111,所述固定侧槽壁111的两端上设置有具备与所述滚针适配的凹口121的滚针固定挡板12。
40.可以理解,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保持架本体13,且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设置有若干个(一个或多个),一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中安装一个滚针,且当所述滚针安装于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后,所述滚针可以相对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转动,且沿厚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滚针相对所述保持架本体13的两端面凸出设置;通过在所述固定侧槽壁111的两端上设置有具备与所述滚针适配的凹口121的滚针固定挡板12,进而方便了滚针在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保持架本体13滚针安放通槽11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中的拆装操作;通过在保持架本体13上设置用于固定滚针的滚针安放通槽11,进而可以将若干滚针集成在滚针注塑保持架10上,进而使得多个滚针在所述保持架本体13的作用下保持相对位置,辅助固定和规整各滚针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稳定接触面,提升导光板注塑模具的注塑精度,同时通过多个滚针实现运动型心之间的线接触,降低了所述运行型心之间的运行阻力,提升滚针对运动型腔件的保护效果,提升导光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41.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针固定挡板12还包括:第一限位凸台122和第二限位凸台123,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2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凹口121的上端;所述第二限位凸台123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凹口121的下端。
42.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2和第二限位凸台123,即可以方便的将所述滚针装入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中,并卡接于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的固定侧槽壁111的延伸方向两端的滚针固定挡板12上,又可以对所述滚针起到一定的限位固定作用,通过也降低了所述滚针相对所述保持架本体13转动时的阻力。
43.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2、所述凹口121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台123设置为连续弧形面。
44.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2和第二限位凸台123,即可以方便的将所述滚针装入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中,也可以方便的将所述滚针在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取
出,还可以保护滚针的结构完整性,降低所述滚针相对所述保持架本体13转动时的阻力。
45.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口121沿垂直所述固定侧槽壁111的方向设置。可以理解,通过控制所述凹口121沿垂直所述固定侧槽壁111的方向设置,进而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所述凹口121的深度,提升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对滚针的夹持效果。
46.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侧槽壁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侧槽壁112和第二固定侧槽壁113;所述第一固定侧槽壁112和第二固定侧槽壁113延伸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滚针固定挡板12。
47.可以理解,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中可以设置4组所述滚针固定挡板12,4组所述滚针固定挡板12设置于相对的所述滚针固定挡板12第一固定侧槽壁112和第二固定侧槽壁113上,进一步的方便滚针拆装入所述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中,也进一步的降低所述滚针相对所述保持架本体13的转动阻力。
48.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4和图5,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架本体13的四个侧周边设置为具有预设脱模角α的脱模锥面131。
49.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保持架本体13的四个侧周边设置为具有斜度的脱模锥面131,进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装入导光板注塑模具中;具体的,所述预设脱模角α为5
°
~10
°

50.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2和第二限位凸台123设置为圆弧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2和第二限位凸台123的圆弧半径r1都为0.5~0.8mm。可以理解,即可以方便的将所述滚针装入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中,也可以方便的将所述滚针在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取出,还可以保护滚针的结构完整性,降低所述滚针相对所述保持架本体13转动时的阻力。
51.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口121设置为圆弧凹口121,所述凹口121的半径r1比滚针半径大0.1mm,进而为方便的将所述滚针装入所述凹口121中,同时也为滚针的转动提供了间隙。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的长度l1比滚针长度宽0.3mm~0.5mm;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的宽度h2比滚针直径大0.1mm;所述滚针固定挡板12相对所述固定侧槽壁111的高度h1为0.25mm,延伸长度l2为2mm;可以理解,通过控制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的长宽尺寸,并控制所述滚针固定挡板12的长宽尺寸,进而既可以方便的将所述滚针装入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中,又能有效的容置滚针。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的保持架本体13上设置有6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6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按照3排2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持架本体13上;或者,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的保持架本体13上设置有9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9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按照3排3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持架本体13上;或者,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的保持架本体13上设置有12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12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按照3排4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持架本体13上;或者,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的保持架本体13上设置有15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15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按照3排5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持架本体13上;或者,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的保持架本体13上设置有18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18个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按照3排6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持架本体13上。也就是说,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中滚针安放通槽11的开设可以为多拍多列,也可以为单排多列,或者多拍单列等。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上设置有多少个所
述滚针安放通槽11,位于所述保持架本体13边缘处的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距离所述脱模锥面131间距l3或l4不小于2mm,进而保障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的结构强度。
53.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滚针结构1,所述滚针结构1包括滚针20和如上所述的滚针注塑保持架10;所述滚针20的数量与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的数量一致,且所述滚针20与所述滚针安放通槽11一一对应卡接。
54.可以理解,本实施了中提供的滚针结构1,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滚针注塑保持架10,进而可以将所述滚针20均匀的安装于所述滚针注塑保持架10中,进而使得多个滚针20在所述保持架本体13的作用下保持相对位置,辅助固定和规整各滚针20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稳定接触面,提升导光板注塑模具的注塑精度,同时通过多个滚针20实现运动型心之间的线接触,降低了所述运行型心之间的运行阻力,提升滚针20对运动型腔件的保护效果,提升导光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55.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注塑模具,所述导光板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滚针结构。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滚针注塑保持架、滚针结构及导光板注塑模具,滚针注塑保持架包括保持架本体;若干滚针安放通槽,所述滚针安放通槽沿厚度方向开设于所述保持架本体上;其中,所述滚针安放通槽设置有固定侧槽壁,所述固定侧槽壁的两端上设置有滚针固定挡板,所述滚针固定挡板开设有与所述滚针适配的凹口。通过在保持架本体上设置用于固定滚针的滚针安放通槽,进而可以将若干滚针集成在滚针注塑保持架上,辅助固定和规整各滚针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稳定接触面,进而方便了导光板注塑模具的精密运动型腔件装配滚针,且提升滚针多运动型腔件的保护效果,提升导光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57.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