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工设备及其夹持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组件和具有该夹持组件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工件的切割、钻孔、雕刻等加工制程中,为了保证加工质量,需要先将工件固定在治具中,然后再进行加工处理。但是现有的固定治具结构复杂,工件放入治具后还需要人工进行锁螺丝操作来实现工件在治具中的固定,容易降低生产效率,并且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状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组件和具有该夹持组件的加工设备,通过活动件和推动件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待加工物件夹持于凹台和活动件之间,实现自动化固定待加工物件,无需增加额外的人工固定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物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承载件、主支撑件、活动件、支撑辅助件和推动件,所述主支撑件,设于所述承载件,用于支撑待加工物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承载件旋转连接,以下压所述待加工物件至所述承载件;所述支撑辅助件设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承载件之间,所述支撑辅助件上设有与所述待加工物件匹配的凹台;所述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支撑件往所述支撑辅助件移动,以使所述待加工物件夹持于所述凹台和所述活动件之间。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辅助件包括连接部和水平凸出部,所述活动件与所述连接部旋转连接,所述水平凸出部,凸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承载件包括承载基板和凸起部,所述承载基板承载所述推动件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凸起部凸设于所述承载基板,并与所述水平凸出部形成所述凹台。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旋转部和夹紧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支撑辅助件旋转连接,所述夹紧部与所述旋转部连接,所述夹紧部将所述待加工物件下压至所述凹台。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进一步包括旋转驱动件和旋转定位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支撑辅助件,以驱动所述活动件旋转,且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定位件与所述活动件固定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侧面;所述活动件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安装孔,和穿透所述侧面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连通所述安装孔;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转动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为推杆电机。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进一步包括辅支撑件和移动驱动件,所述辅支撑
件,包括支撑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承载件以与所述支撑杆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主支撑件间隔设置以支撑所述待加工物件;所述移动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接杆,以使所述待加工物件夹紧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支撑杆之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为两个,对应地,所述支撑辅助件为两个、所述推动件为两个、所述主支撑件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推动件间隔设于所述承载件中间;两个所述主支撑,间隔设于所述承载件的两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进一步包括安装支架,所述承载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于外设。
1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夹持组件。
14.本技术提供的夹持组件通过活动件和推动件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待加工物件夹持于凹台和活动件之间,实现自动化夹持待加工物件,无需增加额外的人工固定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15.图1为夹持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夹持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夹持组件中活动件和旋转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的夹持组件中支撑辅助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所示的夹持组件中支撑件和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1所示的夹持组件中辅支撑件和移动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所示夹持组件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22.图8为加工设备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简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4.25.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
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物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承载件、主支撑件、活动件、支撑辅助件和推动件,所述主支撑件,设于所述承载件,用于支撑待加工物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承载件旋转连接,以下压所述待加工物件至所述承载件;所述支撑辅助件设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承载件之间,所述支撑辅助件上设有与所述待加工物件匹配的凹台;所述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支撑件往所述支撑辅助件移动,以使所述待加工物件夹持于所述凹台和所述活动件之间。
30.上述夹持组件通过活动件和推动件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待加工物件夹持于凹台和活动件之间,实现自动化固定待加工物件,无需增加额外的人工固定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3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00包括承载件10、活动件20、支撑辅助件30、主支撑件40和推动件50。活动件20与承载件10旋转连接,以下压待加工物件200至承载件10。支撑辅助件30设于活动件20与承载件10之间,支撑辅助件30上设有与至少部份待加工物件200匹配的凹台301。主支撑件40设于承载件10,用于支撑至少部份待加工物件200。推动件50用于驱动主支撑件40往支撑辅助件30移动,以使待加工物件200夹持于凹台301和活动件20之间。
33.承载件10包括承载基板11和凸起部12。承载基板11用于承载推动件50和支撑辅助件30。凸起部12凸设于承载基板11,并抵接部分支撑辅助件30,与支撑辅助件30形成凹台301。
34.请参阅图1和图3,活动件20包括旋转部201和夹紧部202,旋转部201与支撑辅助件30旋转连接,夹紧部202与旋转部201连接,夹紧部202将待加工物件200下压至凹台30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旋转部201和夹紧部202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部201和夹紧部202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不限定于此。
35.夹持组件100还包括旋转驱动件21,旋转驱动件21包括转动轴211,设置于旋转驱动件21的一端。转动轴211穿过承载件10和支撑辅助件30,并与活动件20连接,以驱动活动件20升降和/或旋转。具体地,活动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203、第二平面204和连接第一平面203和第二平面204的侧面205,活动件20上设有安装孔206和定位孔207,安装孔206贯穿第一平面203和第二平面204,定位孔207穿透侧面205并连通安装孔206。旋转驱动件21进一步包括转动定位件212,用于连接旋转驱动件21与活动件20。转动轴211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孔206,转动定位件212穿过定位孔207、安装孔206、转动轴211,以将转动轴211的一端固定于活动件20内,从而使活动件20于转动轴211同步转动,防止转动轴211在安装孔206内发生空转、打滑的问题。
36.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待加工物件200包括依次设置的头部210、中部220和尾部230,活动件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活动件22、第二活动件23和第三活动件24,分别用于抵顶待加工物件200的头部210、中部220和尾部230。三个旋转驱动件21分别连接第一活动件22、第二活动件23和第三活动件24,以带动第一活动件22、第二活动件23和第三活动件24独立转动。
37.请参阅图1和图4,支撑辅助件30包括连接部31和水平凸出部32。连接部31垂直设于承载基板11,承载基板11承载连接部31,活动件20与连接部31旋转连接,水平凸出部32垂直凸设于连接部31的一侧,承载件10的凸起部12抵顶水平凸出部32,沿水平凸出部32的延伸方向,凸起部12超出水平凸出部32,从而使水平凸出部32端部与凸起部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凹台301。水平凸出部32上还设有第一仿形槽321、第二仿形槽322和第三仿形槽323,分别用于收容部分待加工物件200的头部210、中部220和尾部230,以定位待加工物件200。待加工物件200的加工区域位于尾部230,第三仿形槽323内还设有避空槽324,用于避空加工刀具等器材,降低加工难度,并防止加工过程中,支撑辅助件30被损坏。
38.请参阅图1和图5,主支撑件4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用于抵顶待加工物件200背离支撑辅助件30的一侧,待加工物件200的加工区域位于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之间。请结合图2,第一支撑件41上设有第一凸部411和第二凸部412,第二支撑件42上设有第三凸部421,第一凸部411、第二凸部412和第三凸部421分别用于抵顶待加工物件200的头部210、中部220和尾部230。
3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各连接一个推动件5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也可以连接于同一个推动件50,本技术不限定于此。
40.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夹持组件100进一步包括辅支撑件61和移动驱动件62。辅支撑件61移动设于承载基板11与主支撑件40之间。部分待加工物件200伸出凹台301,辅支撑件61用于抵持待加工物件200背离活动件20的一侧表面,即待加工物件200的底面。凸起部12与辅支撑件61共同支撑待加工物件200的底面以维持平衡,防止待加工物件200放置到凹台301时发生倾斜。移动驱动件62用于驱动辅支撑件61上下移动,以使辅支撑件61抵持或松开待加工物件200。移动驱动件62、推动件50为推杆电机。
41.具体地,辅支撑件61包括互相垂直连接形成l型的支撑杆611和连接杆612,支撑杆611与主支撑件40间隔设置以支撑待加工物件200的底面;移动驱动件62位于承载基板11背离支撑杆611的一侧,连接杆612穿过承载基板11与移动驱动件62传动连接,具体地,移动驱动件62驱动支撑杆611上下运动,以使支撑杆611使待加工物件200抵顶至夹紧部202。
42.请再次参阅图1,夹持组件100还包括呈l型的安装支架70,承载件10固定设置于安装支架70,安装支架70用于安装于外设,外设包括数控机床。活动件20为两个,对应地,两组支撑辅助件30为两个、两组主支撑件40为两个,推动件50为两个,两个推动件50间隔排列于承载件10中间,两个主支撑件40间隔设于所述承载件10的两侧,使夹持组件100具有两个工位,能同时夹持两个待加工物件200,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3.请参阅图8,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300,加工设备3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夹持组件100。加工设备300例如为数控机床。
44.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