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及其薄膜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1-09 21: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软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及其薄膜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塑料包材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该类塑料制品具有不可降解性,给废旧塑料包材的回收处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随着塑料包材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实现塑料包材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俨然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在“限塑令”的背景下,加快开发和推广使用聚乳酸等可降解包材成为当前最热门的领地之一。
3.在生鲜、蔬菜、水果和冷冻食品等包装中,会因外界环境变化、温差大或包装内容物新陈代谢产生的水汽而在包装袋内结雾。这层水雾不仅使薄膜的透明性降低,导致消费者无法看到商品的真实情况,影响用户对商品质量状态的直观判断,同时也会加速微生物、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最终导致包装内容物的腐败变质。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可以明显改善包装产品的外观品质,维持包装内环境湿度的同时抑制包装内容物表面微生物、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保证包装内容物的品质,延长货架存储期。
4.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防雾抗菌薄膜主要是聚烯烃防雾抗菌薄膜,这类薄膜有一定的防雾抗菌效果但不具有防霉效果,不但在高温时膜内还是会起雾,而且防雾的有效时间方面还存在不足。尤为重要的是该类产品都是不可降解的,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对环保方面的要求。
5.因此,结合新的塑料包装材料,研究新的防雾抗菌防霉可降解聚乳酸薄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及其薄膜和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1~5份的抗菌剂、1~5份的防霉剂、5~30份的防雾剂、2~8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1~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和44~89.9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防雾剂的组分包括甘油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单酸酯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单酸酯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8.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和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以1~4:1~3:1~2:1~2:1的质量比组成。
9.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剂由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或无机有机抗菌剂中的至少一种组成,包括但不限于银系、铜系、锌系抗菌剂,香草醛,乙基香草醛类,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吡啶类。
10.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霉剂由五氯苯酚及其钠盐、四氯间苯二腈、对氯间甲苯酚、对氯间二甲基苯酚、邻苯基苯酚及其钠盐、2,2'

二羟基

5,5'

二氯二苯基甲烷、二碘甲基对甲基苯砜、溴乙酸苄酯、五氯苯酚月桂酸酯、4

氯百里香酚、2,4,6

三氯苯酚、2

羟甲基氨基乙醇、2

甲基
‑2‑
羟甲基氨基丙醇、四甲基二硫化秋兰姆、水杨酰苯胺及其卤代衍生物、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11.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化合物为油酸锆、双酯酸锆、草酸锆中的至少一种。
12.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无机粉体为硅藻土、云母粉、碳酸钙、滑石粉、氧化硅、氧化镧、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ceo2中的至少一种。
13.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为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全氟烷醇不饱和酸酯的聚合物、全氟烷醇与环氧乙烯的加成物和全氟烷醇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40~65℃,开动搅拌器,在100~30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5~15min,然后再加入含氟有机化合物,在200~4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0~30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16.第二步:将抗菌剂、防霉剂、金属化合物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1~1份超级分散剂、0.5~2份白油、1~3份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3~10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17.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50~210℃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18.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19.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70~9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3~6小时,即得到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组成;
21.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1~5份的防粘母粒、95~99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包括1~1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母粒、85~99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1~10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1~5份的防粘母粒、85~98份的聚乳酸树脂;
22.其中,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为如上述的一种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23.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薄膜的总厚度为10~60μm,其中所述上表层的厚度为1~3.5μm,所述下表层的厚度为1~3.5μm,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3~58μm。
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第一步:将原料进行干燥,控制聚乳酸树脂和其他助剂的水分含量在300ppm以下;
26.第二步:将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原料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和计量,然后通过各自的挤出机在170~210℃的温度下熔融塑化挤出,经过衣架式模头流出;
27.第三步:采用低压气刀将熔体贴附在冷鼓上形成厚片,其中厚片的厚度为100~
400μm,冷鼓的温度为15~35℃;
28.第四步:将厚片在45~65℃加热条件下进行预热,然后在55~80℃条件下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倍率为2.8~4.0倍;
29.第五步:将厚片在65~70℃加热条件下进行预热,然后在70~95℃条件下进行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为2.8~5.0倍;
30.第六步:将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定型处理,其中定型温度为125~140℃,定型时间为5~50s,然后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处理,最后得到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
31.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32.(1)、单一种类防雾剂的添加无法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防雾薄膜,而通过同一种类不同分子结构的防雾剂、不同种类的防雾剂、防雾剂与其他助剂之间的同时使用能够实现各种防雾剂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效果,不仅使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实现了防雾快速起效,同时更好地延长了薄膜的防雾持效性,还具有极其优异的冷雾和热雾效果。
33.(2)、金属化合物的加入起到很好的缓释作用,由于锆化合物具有极强的配位能力,当其和防雾剂共同加入时,两者之间能形成螯合物,能够有效的防止防雾剂被雾汽、水蒸汽冲洗而流失,保证聚乳酸薄膜表面能长期保持具有亲水性,从而实现薄膜防雾的长久持效性。
34.(3)、纳米无机粉体的加入也能起到缓释剂的作用,进一步改善聚乳酸薄膜的防雾持效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母粒加工过程和薄膜加工过程的加工性能,避免加工过程中螺杆出现打滑现象而影响挤出塑化效果和加工效率。
35.(4)、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加入,可进一步提高聚乳酸薄膜的高温、低温防雾性能。这是因为与以碳氢链为亲油基的防雾剂相比,含氟有机化合物的c

f键既憎水又憎油,在很低的浓度下就能显著降低水分子的表面张力,而复配的碳氢链防雾剂又能有效地降低薄膜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二者发挥协同作用,使聚乳酸薄膜的润湿性能提高,接触角下降。同时含氟有机化合物中氟无机物形成核,使得水蒸气在薄膜的表面迅速凝结成水,又在复配碳氢链防雾剂的作用下铺展成水层而流下,提高了聚乳酸薄膜的防雾性能。
36.(5)、防雾母料添加于聚乳酸薄膜的中间层和下表层,下表层的添加使防雾效果能够即时起效,也使薄膜表面的防雾助剂不会太多,保证了薄膜的外观和使用性能。同时,中间层防雾母料的添加起到“蓄电储能”的作用,保证防雾剂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外输出,及时补充外层防雾剂的损失,达到长久的防雾效果。
37.(6)、通过无机和有机抗菌剂的联用,以及和防霉剂的配合,达到更优的抗菌防霉效果。
38.因此,本发明聚乳酸母粒和聚乳酸薄膜的配方设计和制备方法的考虑设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各种成分的加入都有经过科学验证,而非简单的堆砌而成,各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通过本发明所获得聚乳酸薄膜具有透明性高、加工性好、防雾持效性长等优点,还具有优异的防冷、热雾抗菌防霉效果,可满足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39.图1为实施例1聚乳酸薄膜层结构图。
40.其中,1

上表层,2

中间层,3

下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4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下述实施例或比较例中,所述防粘母粒按质量份由1~10份的球形二氧化硅、1~10份的有机硅树脂、1~5份的芥酸酰胺、0.5~2份的抗氧剂和73~96.5份的聚乳酸树脂组成。
43.实施例1
44.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为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45.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46.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6.2份的聚乳酸树脂。
47.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48.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49.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1组成。
50.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51.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52.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53.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54.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50℃,开动搅拌器,在15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8min,然后再加入含氟有机化合物,在3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5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55.第二步:将抗菌剂、防霉剂、金属化合物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5份超级分散剂(所述超级分散剂为为路博润dp310)、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5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56.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95℃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57.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58.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59.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60.第一步:将所有的原料进行干燥,控制聚乳酸和其他助剂的水分含量在300ppm以下;
61.第二步:将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原料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和计量,然后通过各自的挤出机在195℃的温度下熔融塑化挤出,经过衣架式模头流出;
62.第三步:采用低压气刀将熔体贴附在冷鼓上形成厚片,其中厚片的厚度为210μm,冷鼓的温度为20℃;
63.第四步:将厚片在55℃加热条件下进行预热,然后在70℃条件下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倍率为3.5倍;
64.第五步:将厚片在68℃加热条件下进行预热,然后在85℃条件下进行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为4.0倍;
65.第六步:将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定型处理,其中定型温度为128℃,定型时间为15s,然后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处理,最后得到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薄膜厚度为20μm。
66.实施例2
67.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为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2份的防粘母粒,98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8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8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2份的防粘母粒,90份的聚乳酸树脂。
68.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5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5μm。
69.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3份的抗菌剂,3份的防霉剂,20份的防雾剂,5份的金属化合物,2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5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66.5份的聚乳酸树脂。
70.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3:1组成。
71.所述防霉剂由2,2'

二羟基

5,5'

二氯二苯基甲烷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72.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4:2:1:2:1组成。
73.所述金属化合物为草酸锆。
74.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氧化镧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75.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和全氟烷醇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76.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77.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55℃,开动搅拌器,在20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10min,然后再加入含氟有机化合物,在3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5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78.第二步:将抗菌剂、防霉剂、金属化合物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8份超级分散剂、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5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79.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200℃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80.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81.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82.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83.第一步:将所有的原料进行干燥,控制聚乳酸和其他助剂的水分含量在300ppm以下;
84.第二步:将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原料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和计量,然后通过各自的挤出机在190℃的温度下熔融塑化挤出,经过衣架式模头流出;
85.第三步:采用低压气刀将熔体贴附在冷鼓上形成厚片,其中厚片的厚度为220μm,冷鼓的温度为18℃;
86.第四步:将厚片在60℃加热条件下进行预热,然后在75℃条件下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倍率为3.8倍;
87.第五步:将厚片在68℃加热条件下进行预热,然后在90℃条件下进行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为4.2倍;
88.第六步:将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定型处理,其中定型温度为130℃,定型时间为12s,然后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处理,最后得到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薄膜厚度为20μm。
89.实施例3
90.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为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2份的防粘母粒,98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10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0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8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2份的防粘母粒,90份的聚乳酸树脂。
91.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5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5
μm。
92.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4份的抗菌剂,4份的防霉剂,25份的防雾剂,5份的金属化合物,3份的纳米无机粉体,1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58份的聚乳酸树脂。
93.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载银羟基磷灰石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3:1:1组成。
94.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和2

甲基
‑2‑
羟甲基氨基丙醇按质量份数计为1:1:1组成。
95.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3:3:2:1:1组成。
96.所述金属化合物为油酸锆和双酯酸锆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97.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ceo2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98.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和全氟烷醇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99.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00.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60℃,开动搅拌器,在20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10min,然后再加入含氟有机化合物,在3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5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101.第二步:将抗菌剂、防霉剂、金属化合物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8份超级分散剂、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6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102.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90℃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103.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104.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105.本实施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06.第一步:将所有的原料进行干燥,控制聚乳酸和其他助剂的水分含量在300ppm以下;
107.第二步:将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的原料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和计量,然后通过各自的挤出机在195℃的温度下熔融塑化挤出,经过衣架式模头流出;
108.第三步:采用低压气刀将熔体贴附在冷鼓上形成厚片,其中厚片的厚度为215μm,冷鼓的温度为20℃;
109.第四步:将厚片在60℃加热条件下进行预热,然后在70℃条件下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倍率为3.6倍;
110.第五步:将厚片在66℃加热条件下进行预热,然后在90℃条件下进行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为4.1倍;
111.第六步:将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定型处理,其中定型温度为135℃,定型时间为10s,然后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处理,最后得到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薄膜厚度为20μm。
112.比较例1
113.本比较例的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100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
114.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115.本比较例的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116.比较例2
117.本比较例的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100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118.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119.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6.2份的聚乳酸树脂。
120.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121.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22.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1组成。
123.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124.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25.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126.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的制造方法一样。
127.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128.比较例3
129.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
130.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131.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6.2份的聚乳酸树脂。
132.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133.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34.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1组成。
135.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136.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37.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138.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的制造方法一样。
139.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140.比较例4
141.本比较例的防雾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142.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143.所述防雾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8.2份的聚乳酸树脂。
144.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45.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1组成。
146.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147.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48.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149.本比较例的防雾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50.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50℃,开动搅拌器,在15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8min,然后再加入含氟有机化合物,在3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5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151.第二步:将防霉剂、金属化合物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5份超级分散剂(所述超级分散剂为为路博润dp310)、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5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152.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95℃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153.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防霉聚乳酸母粒;
154.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防霉聚乳酸母粒。
155.本比较例的防雾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156.比较例5
157.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158.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159.所述防雾抗菌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8.2份的聚乳酸树脂。
160.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161.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1组成。
162.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163.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64.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
二胺。
165.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66.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50℃,开动搅拌器,在15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8min,然后再加入含氟有机化合物,在3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5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167.第二步:将抗菌剂、金属化合物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5份超级分散剂(所述超级分散剂为为路博润dp310)、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5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168.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95℃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169.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170.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171.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172.比较例6
173.本比较例的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174.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175.所述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91.2份的聚乳酸树脂。
176.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177.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78.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179.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80.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181.本比较例的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82.第一步:将抗菌剂、防霉剂、金属化合物、含氟有机化合物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5份超级分散剂(所述超级分散剂为为路博润dp310)、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5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183.第二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95℃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184.第三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185.第四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186.本比较例的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187.比较例7
188.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189.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190.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6.2份的聚乳酸树脂。
191.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192.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93.所述防雾剂由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组成。
194.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195.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196.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197.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的制造方法一样。
198.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199.比较例8
200.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
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201.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202.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6.2份的聚乳酸树脂。
203.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204.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05.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组成。
206.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207.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08.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209.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的制造方法一样。
210.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211.比较例9
212.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213.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214.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6.2份的聚乳酸树脂。
215.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216.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17.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组成。
218.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219.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20.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221.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的制造方法一样。
222.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223.比较例10
224.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225.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226.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6.2份的聚乳酸树脂。
227.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228.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29.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组成。
230.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231.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32.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233.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的制造方法一样。
234.本发明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235.比较例11
236.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
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237.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238.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6.2份的聚乳酸树脂。
239.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240.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41.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组成。
242.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243.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44.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245.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的制造方法一样。
246.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247.比较例12
248.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249.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250.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9.2份的聚乳酸树脂。
251.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252.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53.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1组成。
254.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55.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256.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257.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50℃,开动搅拌器,在15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8min,然后再加入含氟有机化合物,在3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5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258.第二步:将抗菌剂、防霉剂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5份超级分散剂(所述超级分散剂为为路博润dp310)、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5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259.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95℃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260.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261.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262.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263.比较例13
264.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265.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266.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0.3份的含氟有机化合物,77.7份的聚乳酸树脂。
267.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268.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69.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1组成。
270.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271.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272.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273.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50℃,开动搅拌器,在15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8min,然后再加入含氟有机化合物,在3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5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274.第二步:将抗菌剂、防霉剂和金属化合物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5份超级分散剂(所述超级分散剂为为路博润dp310)、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5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275.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95℃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276.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277.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278.本发明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279.比较例14
280.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从上到下依次由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构成的三层薄膜结构。其中,所述上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中间层为聚乳酸基体树脂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下表层为聚乳酸防粘层,并添加有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所述上表层包括3份的防粘母粒,97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中间层为5份防雾抗菌防霉母粒,95份的聚乳酸树脂;所述下表层包括5份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3份的防粘母粒,92份的聚乳酸树脂。
281.所述薄膜总厚度为20μm,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2.0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6μm。
282.所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份的抗菌剂,2份的防霉剂,15份的防雾剂,3份的金属化合物,1.5份的纳米无机粉体,76.5份的聚乳酸树脂。
283.所述抗菌剂由agnazr2(po4)3·
h2o和5


‑2‑
甲基
‑4‑
异噻唑林
‑3‑
酮按质量份数计为2:1组成。
284.所述防霉剂由n,n

二甲基

n'

苯基(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酰胺和2,2'

二硫双(n

甲基苯甲酰胺)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85.所述防雾剂由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环氧乙烷甘油硬脂酸酯按质量份数计为1:1:1:1:1组成。
286.所述金属化合物为双酯酸锆。
287.所述纳米无机粉体由硅藻土和碱式碳酸镁铝水合物按质量份数计为1:1组成。
288.所述含氟有机化合物由n,n

二甲基

n
’‑
(2

三氟甲基
‑1‑
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
289.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290.第一步:将防雾剂加入料罐,加热至50℃,开动搅拌器,在150rpm的转速下进行搅拌8min,然后在300rpm的转速下继续搅拌25min,放入液体计量秤容器罐1;
291.第二步:将抗菌剂、防霉剂、金属化合物和纳米无机粉体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加入0.5份超级分散剂(所述超级分散剂为为路博润dp310)、1.5份白油、2份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进行高速混合5min,放入计量秤容器罐2;
292.第三步:把聚乳酸树脂投入主料仓,设定计量秤容器罐1、计量秤容器罐2和主料仓计量秤的下料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195℃条件下进行熔融塑化挤出;
293.第四步:将熔体挤出通过口模板,然后拉条冷却切粒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294.第五步:将造粒后的母粒在80℃的条件下除湿干燥5小时,即可最终得到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母粒。
295.本比较例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的制造方法一样。
296.本发明对上述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结果数据如表1所示。
297.表1本发明中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表
298.299.注:(1)透光率测试:按gb/t 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标准要求进行测试。
300.表格里的符号
“◎”
表示透光率极优,符号
“○”
表示透光率优,符号
“□”
表示透光率良,符号
“△”
表示透光率中,符号
“☆”
表示透光率差,符号
“×”
表示透光率极差。
301.(2)冷雾性能测试:按gb/t 31726《塑料薄膜防雾性试验方法》标准6.1节中要求进行测试。
302.1级
‑‑‑
完全透明,无水滴,视力表的清晰程度与试验前完全一致;
303.2级
‑‑‑
透明性较好,有少量不均匀大水滴,50%以上面积视力表的清晰程度与试验前完全一致;
304.3级
‑‑‑
基本透明,有较多水滴,视力表字体发生形变;
305.4级
‑‑‑
半透明,有很多小水珠,视力表的0.1以下少量可见;
306.5级
‑‑‑
完全不透明,完全看不清视力表。
307.(3)热雾性能测试:按gb/t 31726《塑料薄膜防雾性试验方法》标准6.2节《急速热雾法》中要求进行测试。防雾等级同冷雾等级一致。
308.(4)防雾持效性测试:按gb/t 31726《塑料薄膜防雾性试验方法》标准6.3节《水浴热雾法》中要求进行测试,观察薄膜上从无水珠状态一直到薄膜内表面充满水珠的时间,则该时间为薄膜防雾持效性时长。
309.表格里的符号
“◎”
表示防雾持效性极优,符号
“○”
表示防雾持效性优,符号
“□”
表示防雾持效性良,符号
“△”
表示防雾持效性中,符号
“☆”
表示防雾持效性差,符号
“×”
表示防雾持效性极差。
310.(5)抗菌性能测试:按iso 22196《plastics

measurement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n plastics surfaces》要求进行测试,测试菌种为大肠杆菌。
311.表格里的符号
“◎”
表示抗菌性能极优,符号
“○”
表示抗菌性能优,符号
“□”
表示抗菌性能良,符号
“△”
表示抗菌性能中,符号
“☆”
表示抗菌性能差,符号
“×”
表示抗菌性能极差。
312.(6)加工性能测试:通过评估母粒和薄膜加工制备过程中,螺杆是否会打滑,料流不稳定,熔体无法流出来、电流负载波动大和加工过程会引起破膜、薄膜太脆等进行综合判定。
313.表格里的符号
“◎”
表示加工性能极优,符号
“○”
表示加工性能优,符号
“□”
表示加工性能良,符号
“△”
表示加工性能中,符号
“☆”
表示加工性能差,符号
“×”
表示加工性能极差。
314.(7)防霉性能测试:按照gb/t 4768《防霉包装》标准要求进行测试。
315.0级
‑‑‑
在标称放大约50倍下无明显长霉;
316.1级
‑‑‑
肉眼看不到或很难看到长霉,但在显微镜下可见明显长霉;
317.2级
‑‑‑
肉眼明显看到长霉,但在样品表面的覆盖面积小于25%;
318.3级
‑‑‑
肉眼明显看到长霉,在样品表面的覆盖面积大于25%。
319.从表中可知,采用本发明所生产的防雾抗菌防霉聚乳酸薄膜与传统方法生产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相比,本发明所生产的聚乳酸薄膜具有透明性高、加工性好、防雾持效性长等优点,还具有优异的防冷、热雾抗菌防霉效果。通过表中数据还可以进一步看出,本发
明中各配方设计和制备方法的设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各种成分的加入都有经过科学验证,而非简单的堆砌而成,各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通过本发明所获得的聚乳酸薄膜可满足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2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