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5: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


背景技术:

2.全自动钢带机是一种现代化的生产机械,由于是全自动的生产设备,钢带机是皮带输送机的一种,使用高延展性的薄钢板作为传输带,常用于工厂产品传输、食品加工等场合,所有的钢带都具有高延展性能,可配合不同客户的需求,此外,钢带亦有经不同程度处理的表面,可按照客户的要求而制造。
3.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20834136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包括底座、全自动钢带机本体和防尘网罩。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使用时不能调节检测的误差范围,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警报盒,警报盒的一侧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两侧间隙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滚轮,且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铁柱和顶杆,所述警报盒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套,安装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磁铁与铁柱相接触,磁铁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套固定连接,所述警报盒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片,第一接触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片,第二接触片与顶杆相接触,所述警报盒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电源与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电性连接,警报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蜂鸣器,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与蜂鸣器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警报盒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与安装架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警报盒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复位杆,复位杆的一端与安装架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轴,转动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钢带机,且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一个转动轴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撑辊,支撑辊与钢带机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集尘箱,集尘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和导尘板,导尘板位于刮板的一侧,且导尘板位于集尘箱的正上方。
12.优选的,所述钢带机的一侧设有防滑纹,且警报盒的一侧设有散热孔,警报盒的一
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罩,防尘罩位于散热孔的一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钢带机触碰滚轮,使得安装架移动,第一弹簧压缩,磁铁与铁柱相接触,进而使得顶杆与第二接触片相接触,第二弹簧压缩,然后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相接触,蜂鸣器发出警报,从而对工作人员进行警示,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钢带机偏离运转路线的误差范围,从而对钢带机的误差范围进行调节,满足人们的要求。
15.2.通过防尘罩和散热孔的设置,防尘罩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绝灰尘的作用,从而避免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警报盒内,然后散热孔对警报盒内部起到散热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6.3.通过刮板、导尘板和集尘箱的设置,能够对钢带机的表面进行除尘工作,从而避免灰尘进入钢带机内部,影响钢带机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的警报盒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机架;2、隔板;3、钢带机;4、防滑纹;5、支撑辊;6、防尘罩;7、蜂鸣器;8、警报盒;9、螺纹杆;10、刮板;11、导尘板;12、集尘箱;13、安装架;14、滚轮;15、顶杆;16、铁柱;17、磁铁;171、第一弹簧;18、安装套;19、复位杆;20、第二弹簧;21、第一接触片;22、第二接触片;23、导向杆;24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2.参照图1

图3,一种具有检测警报功能的全自动钢带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警报盒8,警报盒8的一侧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两侧间隙连接有安装架13,安装架13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滚轮14,当钢带机3转动运转的过程中,有所偏离时,触碰滚轮14,从而使得安装架13移动,且安装架13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铁柱16和顶杆15,警报盒8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套18,安装套1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磁铁17,利用螺纹杆9与警报盒8螺纹连接的安装方式,以便于调节磁铁17与铁柱16之间的间距,磁铁17与铁柱16相接触,磁铁17的一侧套接有第一弹簧171,安装架13在移动的同时,第一弹簧171压缩,从而在磁性的作用下,使得铁柱16与磁铁17相接触,第一弹簧171的一端与安装架13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71的另一端与安装套18固定连接,警报
盒8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接触片21,第一接触片2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接触片22,铁柱16与磁铁17相接触时,使得顶杆15顶动第二接触片22,然后第二弹簧20压缩,且使得第一接触片21与第二接触片22相接触,第二接触片22与顶杆15相接触,警报盒8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源24,电源24对第一接触片21和第二接触片22进行供电,电源24与第一接触片22和第二接触片21电性连接,警报盒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蜂鸣器7,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电源24对蜂鸣器7提供电力,第一接触片21与第二接触片22相接触时,蜂鸣器7发出警报,并向周围的工作人员警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钢带机3偏离运转路线,从而对钢带机3进行维护,第一接触片22和第二接触片21与蜂鸣器7电性连接。
23.本实用新型中,警报盒8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导向杆23,导向杆23对安装架13支撑导向的作用,导向杆23与安装架13滑动连接,警报盒8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复位杆19,复位杆19的一端与安装架13固定连接,利用复位杆19带动安装架13在导向杆23的一侧滑动,且使得滚轮14进行复位,从而继续对钢带机3进行检测,机架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轴,转动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钢带机3,且机架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电机带动钢带机3运转,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一个转动轴固定连接,机架1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隔板2,隔板2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隔板2对支撑板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辊5,支撑辊5对钢带机3在运转的作用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钢带机3中间位置凹陷,支撑辊5与钢带机3转动连接,隔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集尘箱12,隔板2对集尘箱12起到支撑的作用,集尘箱1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刮板10和导尘板11,导尘板11位于刮板10的一侧,且导尘板11位于集尘箱12的正上方,刮板10、导尘板11和集尘箱12的设计,能够对钢带机3的表面进行除尘工作,从而避免灰尘进入钢带机3内部,影响钢带机3的使用,增加了除尘效果,钢带机3的一侧设有防滑纹4,防滑纹4增大了与支撑辊5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钢带机3在转动的过程中减少了阻力,且使得钢带机3运转的更加顺畅,且警报盒8的一侧设有散热孔,警报盒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防尘罩6,防尘罩6和散热孔的设计,防尘罩6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绝灰尘的作用,从而避免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警报盒8内,然后散热孔对警报盒8内部起到散热的目的,防尘罩6位于散热孔的一侧。
24.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电机,通过电机带钢带机3转动,然后利用支撑辊5对钢带机3进行支撑,然后利用防滑纹4增大了与支撑辊5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钢带机3在转动的过程中减少了阻力,从而运转的顺畅,同时刮板10,可以对钢带机3表面上的灰尘进行刮除,从而通过导尘板11落入集尘箱12内,从而防止灰尘进入钢带机3内,紧接着,当钢带机3转动运转的过程中,有所偏离时,触碰滚轮14,从而使得安装架13在导向杆23的一侧移动,第一弹簧171压缩,从而在磁性的作用下,使得铁柱16与磁铁17相接触,并且使得顶杆15顶动第二接触片22,然后第二弹簧20压缩,且使得第一接触片21与第二接触片22相接触,然后蜂鸣器7发出警报,并向周围的工作人员警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钢带机3偏离运转路线,从而对钢带机3进行维护,最后通推动复位杆19,使得复位杆19带动安装架13在导向杆23的一侧滑动,且使得滚轮14进行复位,从而继续对钢带机3进行检测,然后防尘罩6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绝灰尘的作用,从而避免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警报盒8内,然后散热孔对警报盒8内部起到散热的目的。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