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5: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2.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顾名思义也就是像泵那样,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如煤、燃气、油、电能等)的目的。
3.而现有的空气源热泵在将外界低位热能吸收并传递给用热设备后,自身设备的内部还存有大量余热,这些热量也可以进行利用,现有的利用方式就是利用热量在空气源热泵内循环时进行生活热水的加热,但现有的加热方式加热效率过低,还是会造成部分空气源热泵内热量的散失,同时在寒冷天气下进行生活热水的加热时,容易出现储水箱和热水箱内热水的温度不相同,导致热水箱内流出的热水温度过低,难以达到日常生活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具备能够避免利用余热加热生活热水时热量散失,避免从热水箱内流出的热水温度过低等优点,解决了利用余热加热生活热水时热量过多的散失,寒冷天气下使用时流出的热水温度过低难以达到日常生活标准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包括外箱、储水箱和热水箱,所述外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外箱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进风槽,所述外箱内部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热交换管,所述外箱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外箱内部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管,所述储水箱的内部包括第一储水槽和第二储水槽,所述储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储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热水管,所述储水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热水管,所述热水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热水管,所述热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表面安装有温度监控装置,所述热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二增压泵,第二增压泵与温度监控装置之间电性连接,使得温度监控装置能够对第二增压泵起到控制开关作用。
6.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其中热交换管的位置与进风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循环管与热交换管相连通,左侧所述循环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增压泵,该结构设置,使得第一增压泵能够带动用于搬运空气中热量的冷媒能够在循环管和热交换管的内部循环流动。
7.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其中循环管靠近外箱中
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外箱中央的一端与第一加热管向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在循环管和热交换管内的流动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加热管的内部。
8.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其中第二加热管的左右两侧均贯穿第一加热管的表面且第二加热管与第一加热管之间互不连通,所述第二加热管的右端与第一热水管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管的左端与第二热水管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需要进行加热的生活用水能够进入第二加热管中,并使得第一加热管内冷媒中携带的热量能够在第一加热管内传递到第二加热管中的水内。
9.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其中第二储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夹层板,该结构设置,使得第二储水槽内的水能够在保温层的作用下与第一储水槽内的水分隔开。
10.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其中第三热水管的底端贯穿储水箱的右侧并与第二储水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部贯穿储水箱的顶部并与第一储水槽的内部相连通,该结构设置,使得热水箱内的水能够在第二连接管和第二增压泵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外箱内进行加热。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箱内设置的第一加热管和第一连接管,配合第二加热管,使得该装置内用来搬运热量的冷媒在热交换管内将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后,通过循环管和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加热管的内部,同时储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热水管和第二热水管进入第二加热管内后,冷媒中携带的热量能够在第一加热管的内部将携带的热量传递到第二加热管内水的内部,从而起到对水的加热效果,同时在第一加热管的包裹下,避免对水的加热过程中,热量出现大量散失,提高了该装置热量的利用率。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箱内设置的第二储水槽和保温层,配合热水箱上设置的第三热水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二增压泵,使得在对水进行加热后,加热的水能够暂时存储在储水箱内第二储水槽中,并同时将多余的热水和需要使用的热水通过第三热水管导入热水箱内供人们使用,当天气寒冷,热水箱内的水温度过低时,便可以启动第二增压泵,利用第二增压泵将热水箱内的水回流到储水箱内,并使储水箱内的水进行中再次进入外箱内进行加热处理,从而提高该系统内生活热水的温度,避免热水温度过低不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左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外箱;2、风机;21、进风槽;3、热交换管;31、循环管;32、第一连接管;33、第一增压泵;4、第一加热管;41、第二加热管;5、储水箱;51、第一储水槽;52、第二储水槽;53、进水管;54、第一热水管;55、第二热水管;56、保温层;6、热水箱;61、第三热水管;62、出水管;63、温度监控装置;7、第二连接管;71、第二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空气源热泵余热制取生活热水的系统,包括外箱1、储水箱5和热水箱6,外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2,外箱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进风槽21,外箱1内部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热交换管3,外箱1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循环管31,外箱1内部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管4,第一加热管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管41,储水箱5的内部包括第一储水槽51和第二储水槽52,储水箱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3,储水箱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热水管54,储水箱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热水管55,热水箱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热水管61,热水箱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62,出水管62的表面安装有温度监控装置63,热水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7的表面安装有第二增压泵71,第二增压泵71与温度监控装置63之间电性连接,使得温度监控装置63能够对第二增压泵71起到控制开关作用。
22.热交换管3的位置与进风槽21的位置相对应,循环管31与热交换管3相连通,左侧循环管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增压泵33,该结构设置,使得第一增压泵33能够带动用于搬运空气中热量的冷媒能够在循环管31和热交换管3的内部循环流动。
23.循环管31靠近外箱1中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2,第一连接管32靠近外箱1中央的一端与第一加热管4向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在循环管31和热交换管3内的流动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32进入第一加热管4的内部。
24.第二加热管41的左右两侧均贯穿第一加热管4的表面且第二加热管41与第一加热管4之间互不连通,第二加热管41的右端与第一热水管54相固定连接,第二加热管41的左端与第二热水管55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需要进行加热的生活用水能够进入第二加热管41中,并使得第一加热管4内冷媒中携带的热量能够在第一加热管4内传递到第二加热管41中的水内。
25.第二储水槽5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温层56,保温层56为聚氨酯夹层板,该结构设置,使得第二储水槽52内的水能够在保温层56的作用下与第一储水槽51内的水分隔开。
26.第三热水管61的底端贯穿储水箱5的右侧并与第二储水槽52的内部相连通,第二连接管7的底部贯穿储水箱5的顶部并与第一储水槽51的内部相连通,该结构设置,使得热水箱6内的水能够在第二连接管7和第二增压泵71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外箱1内进行加热。
27.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打开风机2,利用风机2和进风槽21将外界空气抽入外箱1的内部,并使抽入的空气与热交换管3表面相贴合,同时启动第一增压泵33,利用第一增压泵33带动热交换管3和循环管31内用于搬运热量的冷媒在外箱1的内部进行循环,当冷媒在热交换管3内将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后,被吸收热量后的空气便会通过风机2从外箱1的顶部排出,而携带有热量的冷媒便通过第一连接管32进入第一加热管4中,同时需要加热的生活用水便通过进水管53进入储水箱5内第一储水槽51中,将第一储水槽51注满后,水便通过第一热水管54进入第二加热管41中,此时第一加热管4内的冷媒中携带的热量便在第一加热管4的内部传递到第二加热管41中水的内部,从而对水进行加热,并在第一加热管4的作用下避免了热量的散失,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加热后的水便会通过第二热水管55进入储水箱5内第二储水槽52中,并将第二储水槽52注满后,热水便通过第三热水管61进入热水箱6内并会通过出水管62流出供人们使用,当出水管62上设置的温度监控装置63监控到出水管62内流出的热水温度过低时,便会启动第二增压泵71,利用第二增压泵71和第二连接管7将热水箱6内的水重新注入储水箱5内的第一储水槽51中,并再次通过第一热水管54进入外箱1内进行加热,最后再通过第三热水管61重新回到热水箱6中,从而保证了热水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影响使用。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