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开设有一定的成型腔的工具,通过与注塑机相配合,利用注塑机把高温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注塑模具的成型腔内,带塑料冷却后即可在成型腔内成型出特定形状的塑胶品。
3.导光板,是一种能够把平行光线转换为往各方向反射的光学板材,通常用于液晶显示屏中,用于为液晶屏提供背光源,从而能够让用户看到液晶屏上的画面。导光板是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或者pc板材的底面设置若干导光点,设置了导光点的侧面称为网点面,而与该网点面相向的侧面称为出光面,当光线射入至导光板内,在各导光点的作用下,会把平行射入的光线往各个方向反射,如此,平行光线经网点面的破坏后往各个方向反射以从出光面射出,由于导光点数量众多,而且大小不一,能够使得出光面亮度均匀。
4.导光板通常是利用注塑模具成型的,然而目前使用的导光板注塑模具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液晶显示屏具有不同的尺寸,因此导光板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尺寸,如此所使用的注塑模具中开设的成型腔也必定具有不同的尺寸,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在一个模仁上开设相应的成型腔,然而,如果后续需要缩小导光板的尺寸,由于模仁中的成型腔已经存在,便意味着该模仁只能报废,另外使用新的模仁,因此,当导光板模具在后续需要进行修模时,很可能会由于模具不能使用而报废,从而增加了模具的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该模具在后续修模工序中,能够便于修改内部的模仁,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模仁报废的几率,从而降低导光板模具的投入成本。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包括:
8.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框、成型底板、入料块、多个侧向板及多个调节杆,所述第一固定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成型底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成型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框内,所述入料块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入料块与所述成型底板相邻设置,各所述侧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各所述侧向板围绕所述成型底板分布,各所述调节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框螺接,且各所述调节杆一一对应与各所述侧向板连接,所述成型底板的表面、所述入料块的侧壁与各所述侧向板的侧壁共同围成第一成型槽;及
9.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顶座、第二固定框及成型顶板,所述第二固定框设置于所述顶座上,所述成型顶板设置于所述顶座上,且所述成型顶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框内,所述成型顶板上开设有第二成型槽;
10.所述第二固定框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相扣合时,以使所述第二成型槽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成型槽的内侧壁共同围成成型腔体,所述成型腔体用于成型导光板。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框及所述第二固定框均为通框结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冷水通道,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二冷水通道,所述第二冷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水通道相连通。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块上开设有入料槽,所述入料槽与所述成型腔体连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槽呈三角形结构。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向板设置有两个,所述调节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成型底板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所述调节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框螺接,且两个所述调节杆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侧向板连接,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成型侧板及成型侧条,所述成型侧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成型侧板相邻所述成型底板设置,所述成型侧板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成型侧条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及所述顶座。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还包括脱料组件,所述脱料组件包括限位柱、脱料板及顶针,所述限位柱设置所述底座上,所述脱料板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柱上,所述顶针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脱料板上,所述顶针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入料块。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块上还开设有脱料孔,所述脱料孔与所述入料槽连通,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脱料孔。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设置有多个,各所述顶针设置有间隔。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包括下模组件及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框、成型底板、入料块、多个侧向板及多个调节杆,第一固定框设置于底座上,成型底板设置于底座上,且成型底板位于第一固定框内,入料块设置于底座上,且入料块与成型底板相邻设置,各侧向板分别设置于底座上,且各侧向板围绕成型底板分布,各调节杆分别与第一固定框螺接,且各调节杆一一对应与各侧向板连接,成型底板的表面、入料块的侧壁与各侧向板的侧壁共同围成第一成型槽,上模组件包括顶座、第二固定框及成型顶板,第二固定框设置于顶座上,成型顶板设置于顶座上,且成型顶板位于第二固定框内,成型顶板上开设有第二成型槽,第二固定框与第一固定框相扣合时,以使第二成型槽的内侧壁与第一成型槽的内侧壁共同围成成型腔体,成型腔体用于成型导光板,通过设置的成型底板、侧向板和调节杆,能够使得后续对模具进行修模时,只需要更改成型底板的尺寸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所有部件,因此能够降低部件的报废几率,从而能够降低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入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侧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型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型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型侧条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图8所示的成型侧板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图9所示的成型侧条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关于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连接”的相关表述,也表示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连通”,流体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连通。
38.请参阅图1,一种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10,包括下模组件100及上模组件200,上模组件200与下模组件100相扣合时,能够用于注塑成型导光板。
39.请参阅图1至图5,下模组件100包括底座110、第一固定框120、成型底板130、入料块140、多个侧向板150及多个调节杆160,第一固定框120设置于底座110上,成型底板130设置于底座110上,且成型底板130位于第一固定框120内,入料块140设置于底座110上,且入料块140与成型底板130相邻设置,各侧向板150分别设置于底座110上,且各侧向板150围绕成型底板130分布,各调节杆160分别与第一固定框120螺接,且各调节杆160一一对应与各侧向板150连接,成型底板130的表面、入料块140的侧壁与各侧向板150的侧壁共同围成第一成型槽。
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框120固定安装在底座110上,例如,利用螺栓把第一固定框120固定安装在底座110上,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框120为通框结构,具体地,第一固定
框120上开设有通孔,然后把成型底板130穿过该通孔以固定安装在底座110上,进一步地,入料块140也固定安装在底座110上,且入料块140相邻成型底板130安装,具体地,入料块140的侧壁与成型底板130的侧壁紧密贴合;进一步地,各侧向板150分别安装在底座110上,且各侧向板150围绕成型底板130安装,如此,成型底板130的四周就会被入料块140和各侧向板150包围,需要注意的是,成型底板130、入料块140及各侧向板150均位于第一固定框120内;进一步地,各调节杆160分别与第一固定框120螺接,且各调节杆160一一对应与各侧向板150相连接,侧向板150远离调节杆160的侧面、成型底板130的表面及入料块140的侧壁共同形成第一成型槽,如此,通过拧动调节杆160便能够推顶侧向板150,从而能够对第一成型槽。
41.请参阅图1、图6及图7,上模组件200包括顶座210、第二固定框220及成型顶板230,第二固定框220设置于顶座210上,成型顶板230设置于顶座210上,且成型顶板230位于第二固定框220内,成型顶板230上开设有第二成型槽231,第二固定框220与第一固定框120相扣合时,以使第二成型槽231的内侧壁与第一成型槽的内侧壁共同围成成型腔体,成型腔体用于成型导光板。
42.需要说明的是,在顶座210上安装第二固定框220,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框220也是通框结构,成型顶板230则穿过该第二固定框220以固定安装在顶座210上,进一步地,成型顶板230上开设有第二成型槽231,当第二固定框220与第一固定框120相靠近以扣合时,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231共同形成用于注塑成型导光板的成型腔体,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成型槽231的表面处设置有多个凸粒,如此,使得注塑成型的导光板的侧表面上能够形成多个用于反射光线的导光点,从而使得导光板具备有破坏平行光线的能力。
43.需要说明的是,侧向板150远离调节杆160的侧面、成型底板130的表面及入料块140的侧壁共同形成第一成型槽,如果在后续实际生产中注塑成型的导光板的尺寸需要修改,就意味着该第一成型槽的尺寸需要修改,如此,通过修改成型底板130的尺寸,便能够达到修模的目的,进一步地,如果该第一成型槽的尺寸需要增大,那么相比于更换整个模仁,本技术只需要更改成型底板130即可,因此,有利于后续对模具进行修改,从而能够降低模仁报废的几率,从而能够降低导光板模具的投入成本,而且,由于侧向板150是利用螺栓固定在底座110上,因此在螺栓拧紧前,侧向板150在底座110上具有一定的微调空间,而利用调节杆160对侧向板150进行推顶调节,能够快速地微调第一成型槽的大小,从而使得本技术的导光板注塑模具在后续拆装侧向板150或者成型底板130时能够快速进行更换。
44.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一实施方式中,成型底板130上开设有第一冷水通道131,底座110上开设有第二冷水通道111,第二冷水通道111与第一冷水通道131相连通。
45.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成型底板130上开设第一冷水通道131和在底座110上开设第二冷水通道111,并使得第二冷水通道111和第一冷水通道131连通,能够加快成型底板130的冷却速度,从而能够加快导光板的注塑生产效率。
46.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4,一实施方式中,入料块140上开设有入料槽141,入料槽141与成型腔体连通。
47.需要说明的是,在入料块140上开设入料槽141,且该入料槽141与成型腔体连通,如此,熔融状态的塑胶料便能够通过入料槽141进入至成型腔体内,位于入料槽141中的塑胶料便作为水口料,如此,能够确保在成型腔体中成型的导光板不会出现皱纹,从而提高导
光板的注塑质量;一实施方式中,入料槽141呈三角形结构,如此,熔融状态的塑胶料从入料槽141流入至成型腔体时,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大,能够避免熔融塑胶料在入料槽141中堵塞。
48.请参阅图2及图8至图11,一实施方式中,侧向板150设置有两个,调节杆160设置有两个,两个侧向板150分别设置于成型底板130的两个侧面上,两个调节杆160分别与第一固定框120螺接,且两个调节杆160一一对应与两个侧向板150连接,下模组件100还包括成型侧板170及成型侧条180,成型侧板170设置于底座110上,且成型侧板170相邻成型底板130设置,成型侧板170上开设有容纳槽171,成型侧条180容置于容纳槽171内。
49.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方式中,成型底板130呈矩形结构,因此成型底板130具有四个侧面,其中入料块140与其中的一个侧面相抵接,进一步地,两个侧向板150分别与成型底板130的两个侧面连接,进一步地,成型侧板170则与成型底板130剩下的那个侧面相连接,一实施方式中,成型侧板170同样也利用调节杆160进行推顶调节,从而能够调整成型侧板170与成型底板130之间的微小距离,进一步地,在成型侧板170上开设有容纳槽171,成型侧条180安装在容纳槽171内,例如,成型侧条180可以利用螺栓进行固定,需要注意的是,成型侧条180和成型侧板170用于共同成型导光板的一个侧面,如此,通过设置成型侧条180和成型侧板170之间的位置,便能够改变导光板的侧面的形状,从而能够改变导光板在该侧面的光线射入角度。
50.请再次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10还包括导向柱300,导向柱300的一端设置于底座110上,导向柱300的另一端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框120、第二固定框220及顶座210。
51.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柱30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10上,导向柱300的另一端则依次穿设第一固定框120、第二固定框220及顶座210,如此,上模组件200和下模组件100相互靠近时,能够确保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231准确闭合以形成成型腔体。
52.请再次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10还包括脱料组件400,脱料组件400包括限位柱410、脱料板420及顶针430,限位柱410设置底座110上,脱料板420滑动设置于限位柱410上,顶针430的一端设置于脱料板420上,顶针430的另一端穿设于入料块140。
53.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柱410固定安装在底座110上,脱料板420则滑动设置在限位柱410上,一实施方式中,脱料板420上开设有导向孔,限位柱410穿过导向孔,如此脱料板420便能够沿着限位柱410滑动;进一步地,顶针43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脱料板420上,顶针430的另一端则能够穿过入料块140,如此,随着脱料板420在限位柱410上滑动,便能够带动顶针430在入料块140内滑动,从而能够对成型好的导光板推顶以使其脱模。
54.请再次参阅图4,一实施方式中,入料块140上还开设有脱料孔142,脱料孔142与入料槽141连通,顶针430穿设于脱料孔142。需要说明的是,顶针430穿设于脱料孔142,有利于顶针430对成型的导光板推顶以使其脱模,一实施方式中,顶针430设置有多个,各顶针430设置有间隔,如此,通过设置多个顶针430,能够确保导光板可以顺利脱模。
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56.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更改的导光板注塑模具,包括下模组件及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框、成型底板、入料块、多个侧向板及多个调节杆,第一固定框设置于底座上,成型底板设置于底座上,且成型底板位于第一固定框内,入料块设置于底座上,且入
料块与成型底板相邻设置,各侧向板分别设置于底座上,且各侧向板围绕成型底板分布,各调节杆分别与第一固定框螺接,且各调节杆一一对应与各侧向板连接,成型底板的表面、入料块的侧壁与各侧向板的侧壁共同围成第一成型槽,上模组件包括顶座、第二固定框及成型顶板,第二固定框设置于顶座上,成型顶板设置于顶座上,且成型顶板位于第二固定框内,成型顶板上开设有第二成型槽,第二固定框与第一固定框相扣合时,以使第二成型槽的内侧壁与第一成型槽的内侧壁共同围成成型腔体,成型腔体用于成型导光板,通过设置的成型底板、侧向板和调节杆,能够使得后续对模具进行修模时,只需要更改成型底板的尺寸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所有部件,因此能够降低部件的报废几率,从而能够降低投入成本。
5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