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塔式起重机检验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检验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塔式起重机(tower crane)简称塔机,别称塔吊,是指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起源于西欧。它根据动臂形式分为水平式和压杆式两种,作业空间大,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它主要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电气系统三部分组成,塔式起重机在正式工作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安全检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检验人员通过攀爬爬梯移动到塔机的内部,为了确保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为其安装防护装置。
3.现有技术中的防护装置只是从腰际的位置对检验人员进行防护,然后腰际的底部都没有设置防护措施,使得检验人员容易从两个腰带之间脱落,从而无法起到防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检验用防护装置,通过将第三防护带安装在两个第一防护带之间,使其能够从底部保护工作人员,以防止工作人员从两个第一防护带和两个第二防护带之间脱落,从而能够起到防护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检验人员容易从两个腰带之间脱落导致的无法起到防护效果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塔式起重机检验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第二防护带,所述第二防护带底部设有防脱落机构;
6.所述防脱落机构包括两个第三连接带,所述第三连接带固定设在两个第二防护带之间,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带分别设在第二防护带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二防护带底部固定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防护带,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带分别设在两个第二防护带底部,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带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带,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带分别设在第一防护带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一连接带设在第三连接带底部,所述第一防护带外端设有多个第一绳套,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带之间设有多个第三防护带,所述第三防护带设在两个第一绳套之间,所述第三防护带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绳套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绳套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加强带,所述第二加强带顶端固定设有第二绳套,所述第二绳套套设在第二防护带外端。
8.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带顶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设有第三牵拉带,所述第三牵拉带一端固定设有第三挂钩,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带顶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设有第一牵拉带,所述第一牵拉带一端固定设有第一挂钩。
9.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带顶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设有第四牵拉带,两个所述第四牵拉带设在两个第三牵拉带之间,所述第四牵拉带一端固定设有第四挂钩,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带顶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设有第二牵拉带,两个所述第二牵拉带设在两
个第一牵拉带之间,所述第二牵拉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挂钩。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三连接带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带,所述第一加强带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带和第三连接带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牵拉带的长度短于第一牵拉带。
12.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牵拉带的长度短于第二牵拉带。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两个第二防护带和两个第三连接带围绕在检验人员的腰际位置,并将多个第三防护带安装在两个第一防护带之间,以使其能够从底部保护检验人员,防止检验人员从两个第二防护带和两个第一防护带之间脱落,并利用两个第三牵拉带和第三挂钩、两个第四牵拉带和第四挂钩、两个第一挂钩和第一牵拉带以及两个第二牵拉带和第二挂钩将本实用新型挂在爬梯上,使得检验人员能够随身带动本实用新型移动,以方便攀爬爬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从底部阻挡检验人员,从而能够防止检验人员从两个第二防护带之间脱落,进而能够更好的保护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牵拉带与第二牵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绳套、第二绳套与第二防护带、第一防护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绳套与第二绳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第一防护带、2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4第二防护带、5第三连接带、6第一牵拉带、7第一挂钩、8第二牵拉带、9第二挂钩、10第三牵拉带、11第三挂钩、12第四牵拉带、13第四挂钩、14第一加强带、15第一绳套、16第二绳套、17第三防护带、18第二加强带。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
的范围。
24.参照说明书附图1

5,该实施例的一种塔式起重机检验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第二防护带4,所述第二防护带4底部设有防脱落机构;
25.所述防脱落机构包括两个第三连接带5,所述第三连接带5固定设在两个第二防护带4之间,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带5分别设在第二防护带4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二防护带4底部固定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带3,所述第二连接带3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防护带1,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带1分别设在两个第二防护带4底部,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带1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带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带2分别设在第一防护带1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一连接带2设在第三连接带5底部,所述第一防护带1外端设有多个第一绳套15,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带1之间设有多个第三防护带17,所述第三防护带17设在两个第一绳套15之间,所述第三防护带17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绳套15固定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绳套15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加强带18,所述第二加强带18顶端固定设有第二绳套16,所述第二绳套16套设在第二防护带4外端,便于将第二绳套16和第一绳套15连接在一起。
27.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带4顶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设有第三牵拉带10,所述第三牵拉带10一端固定设有第三挂钩11,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带4顶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设有第一牵拉带6,所述第一牵拉带6一端固定设有第一挂钩7,便于将本实用新型挂在爬梯的横杆上。
28.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带4顶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设有第四牵拉带12,两个所述第四牵拉带12设在两个第三牵拉带10之间,所述第四牵拉带12一端固定设有第四挂钩13,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带4顶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设有第二牵拉带8,两个所述第二牵拉带8设在两个第一牵拉带6之间,所述第二牵拉带8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挂钩9,便于在攀爬的过程中交替将第四挂钩13和第三挂钩11、将第一挂钩7和第二挂钩9挂在爬梯上,从而能够将本实用新型一直悬挂在爬梯的横杆上,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带2与第三连接带5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带14,所述第一加强带14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带2和第三连接带5固定连接,便于将第一连接带2和第三连接带5固定在一起。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牵拉带10的长度短于第一牵拉带6,便于将第一牵拉带6从检验人员的背后绕过。
31.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牵拉带12的长度短于第二牵拉带8,便于将第二牵拉带8从检验人员的背后绕过。
32.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需要先根据检验人员的体型胖瘦合理调节多个第三防护带17的位置,如果检验人员双腿较粗,可以分别沿着第一防护带1和第二防护带4向中间移动第一绳套15和第二绳套16,从而能够利用第一绳套15带动第三防护带17向中间移动,以将第三连接带5与第三防护带17之间的距离调到最大,从而能够方便检验人员将双腿分别插在第三防护带17两侧,当检验人员的双腿较细时,可以通过分别沿着第一防护带1和第二防护带4向两侧移动第一绳套15和第二绳套16,以调节多个第一绳套15之间的距离,并利用第一绳套15带动第三防护带17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多个第三防护带17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三连接带5与第三防护带17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能够方便检验人员坐在多个
第三防护带17上,使得第三防护带17能够从底部保护检验人员,以防止检验人员从两个第一防护带1和两个第二防护带4之间脱落,而且检验人员在攀爬爬梯的过程中可以交替将第三挂钩11和第四挂钩13从检验人员的身前直接挂在爬梯上,而第一挂钩7和第二挂钩9则需要从检验人员的背后穿出再交替挂在爬梯的横杆上,从而能够利用第三牵拉带10、第四牵拉带12、第一牵拉带6和第二牵拉带8将本实用新型和检验人员挂在爬梯上,以保护检验人员,防止其后仰从爬梯上跌落,而且第三挂钩11和第四挂钩13、第一挂钩7和第二挂钩9交替挂在爬梯的横杆上,还能够方便检验人员攀爬爬梯,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效果,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检验人员容易从两个腰带之间脱落导致的无法起到防护效果的问题。
33.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