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吹塑板粘贴画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04-23 11: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粘贴 制作工艺 工艺品 吹塑

1.本发明涉及工艺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吹塑板粘贴画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2.绘画工艺美术作品种类繁多,制作工艺各异,如金属画、绣画、铬画、林林总总,工艺制品表现出的美学风格各有千秋,现有的各类粘贴画基本上都是各类包括线、毛、绒类的粘贴画,先在画的底板上抹胶或喷涂后进行粘贴,其缺点是制作难度大;只能靠一点点的粘出来,尺度不容易掌握,粘贴后不能再修改,人员技术要求高,费工费时,不适合进行创作,不适合工厂化生产。同时容易在画板上产生胶的污渍,污损画面,容易掉绒,掉毛,粘出的效果有些粗糙,影响了画面的效果,不适合表现多样风格的画种。因此,难以有效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塑板粘贴画制作工艺,画面自然生动、逼真、立体感强,具有观赏性,制作简单,成本低。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吹塑板粘贴画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原材料:先将吹塑板、黑绒纸、金纸、特制颜料、胶水准备好;(2)画稿定型:在吹塑板上绘制出画面的线稿定型;(3)雕刻粘贴:用雕刻刀在定型的线稿上进行雕刻出形状,将胶水粘在雕刻的形状上;(4)上色:用特制的颜料在粘有胶水的位置抹上对应的颜色,晾干后即可成型。
5.进一步的,步骤(2)中可以选择在吹塑板上设置一层黑绒纸或金纸,然后在黑绒纸或金纸上绘制画面的线稿定型并进行后续工序,吹塑板粘贴画是以雕刻粘贴上色,体现吹塑板的本身材料的色彩,黑戎纸和金纸多用于人物、动物。
6.进一步的,步骤(2)在画稿定型时,应结合范图,确保构成画面线条的疏密关系,构成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7.进一步的,步骤(2)中绘制的线稿画面包括山水花鸟鱼虫、人物风景画、青花瓷画、凡红画。
8.进一步的,所述的胶水的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聚酯树脂100份、齐聚苯乙烯树脂35份、二甲苯树脂20份、滑石粉122份,6

二叔丁基对甲酚1.5份。
9.进一步的,所述的特制颜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50

60份填料、20

25份粘结剂、10

20份色粉、0.25

0.35份分散剂、0.3

0.4份消泡剂、0.05

0.08份防腐剂。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吹塑板粘贴画主要是以雕刻粘贴上色,体现吹塑板的本身材料的色彩,黑戎纸、金纸多用于人物,动物等,粘贴底板材料取材于吹塑板,利用其特有的物理性能,加工制作成观赏、收藏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又有强烈的立体感;既能体现人的艺术构思,又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画面自然生动、自然、立体感强,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制作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12.实施例一
13.准备原材料:先将吹塑板、黑绒纸、金纸、特制颜料、胶水准备好,胶水的制备配方为:聚酯树脂100份、齐聚苯乙烯树脂35份、二甲苯树脂20份、滑石粉122份,6

二叔丁基对甲酚1.5份,特制颜料的制备配方为:50份填料、20份粘结剂、10份色粉、0.25份分散剂、0.3份消泡剂、0.05份防腐剂;
14.画稿定型:在吹塑板上绘制出画面的线稿定型;
15.雕刻粘贴:用雕刻刀在定型的线稿上进行雕刻出形状,将胶水粘在雕刻的形状上;
16.上色:用特制的颜料在粘有胶水的位置抹上对应的颜色,晾干后即可成型。
17.实施例二
18.准备原材料:先将吹塑板、黑绒纸、金纸、特制颜料、胶水准备好,胶水的制备配方为:聚酯树脂100份、齐聚苯乙烯树脂35份、二甲苯树脂20份、滑石粉122份,6

二叔丁基对甲酚1.5份,特制颜料的制备配方为:55份填料、23份粘结剂、15份色粉、0.3份分散剂、0.35份消泡剂、0.06份防腐剂;
19.画稿定型:在黑绒纸上绘制出画面的线稿定型;
20.雕刻粘贴:用雕刻刀在定型的线稿上进行雕刻出形状,将胶水粘在雕刻的形状上;
21.上色:用特制的颜料在粘有胶水的位置抹上对应的颜色,晾干后即可成型。
22.实施例三
23.准备原材料:先将吹塑板、黑绒纸、金纸、特制颜料、胶水准备好,胶水的制备配方为:聚酯树脂100份、齐聚苯乙烯树脂35份、二甲苯树脂20份、滑石粉122份,6

二叔丁基对甲酚1.5份,特制颜料的制备配方为:60份填料、25份粘结剂、20份色粉、0.35份分散剂、0.4份消泡剂、0.08份防腐剂;
24.画稿定型:在金纸上绘制出画面的线稿定型;
25.雕刻粘贴:用雕刻刀在定型的线稿上进行雕刻出形状,将胶水粘在雕刻的形状上;
26.上色:用特制的颜料在粘有胶水的位置抹上对应的颜色,晾干后即可成型。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