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UV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与流程

2021-09-25 05: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打印机 打印 方法 uv

一种uv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uv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2.uv打印机是一种高科技的免制版全彩色数码印刷机,不受材料限制。可以在t恤、移门、柜门、推拉门、玻璃、板材、各种标牌、水晶、pvc、亚克力、金属、塑料、石材、皮革等表面进行彩色照片级印刷。但是,现有的uv打印机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缺陷,如,传统的小型uv打印机主要应用于一些硬性纸质材料,对于一些伸缩软性材料则较难打印或较难达到好的打印效果。伸缩软性材料若不进行张紧,则表面较为松弛,容易发生拱布的状况,无法准确打印图案至对应区域;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传动辊,若利用打印平台前后传动辊转速不同而张紧该材料,则容易因张紧过度而发生打滑,引起回弹和局部的凸起,导致打印不均,打印效果较差。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能一机多用的uv打印机,以便于对硬性纸质材料、伸缩软性材料等材料均能达到较好的打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uv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适用于包括硬性材料、伸缩软性材料等多种性质材料的打印,实现一机多用,提高了打印精度、打印效果。
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v打印机,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侧的左支撑架、右支撑架,设置于前侧的放卷器、第一气胀轴,设置于中间侧的打印平台、打印平台上方的小车梁、喷车,设置于后侧的收卷器;放卷器放卷的打印介质依次经过第一气胀轴、打印平台到达收卷器并被收卷器收卷,所述第一气胀轴端部安装有力矩电机、力矩减速机,所述力矩电机通过力矩减速机驱动第一气胀轴转动。放卷器放卷的打印介质经过第一气胀轴时,第一气胀轴充气以贴合打印介质,并提供一定的摩擦力以使得打印介质不发生打滑;同时,且第一气胀轴是受其端部的力矩电机、力矩减速机控制,力矩电机经力矩减速机控制第一气胀轴转动以送卷的同时还提供与打印介质送卷方向相反的阻力,从而在输入侧张紧打印介质,配合后侧的收卷器则能实现打印平台输入前后均维持张紧状态。且由于是采用力矩电机、力矩减速机驱动,阻力大小可调节,则能维持打印介质的张紧程度,避免松弛或过度张紧,对于伸缩软性材料,其能维持恰当的张紧程度,从而使得伸缩软性材料进入打印平台后具有平整的被打印面,提高打印精度和打印效果。而且,对于硬性纸质材料或较厚的打印材料,通过第一张紧辊对其的张紧,也能伸展、张紧、铺平其被打印面,提高打印精度、打印效果。该uv打印机利用其结构的配合能够适用于硬厚材料、伸缩软性材料的打印,实现了一机多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对各类材料采用专用打印机的不足。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软性材料为具有伸缩性的软材料,如具有伸缩性的布等。且本技术uv打印机结构简单、稳定,易于维护。
5.进一步地,还包括力矩控制器,用于通过力矩电机、减速机以控制第一气胀轴转动
过程中的力矩。进一步地,力矩控制器根据第一气胀轴的力矩进行实时调节,以维持较为恒定的材料张紧程度。
6.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前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设置于后侧的第一导杆、灯箱、第二导杆,所述灯箱设置于第一导杆、第二导杆之间;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放卷器下方并共同支撑打印介质卷材,放卷器放卷的打印介质依次经过第一气胀轴、打印平台、第一导杆、灯箱上方、第二导杆到达收卷器并被收卷器收卷。打印介质卷材较大、较重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则能提供一定的支撑,避免打印介质卷材对放卷器造成过大的负担,有利于提高放卷器使用寿命。在后侧,即打印平台输出侧设置第一、第二导杆,便于引导过渡至放卷器上,并在该过程维持打印介质的张紧效果。设置灯箱则便于针对一些内光材料观看打印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灯箱包括朝向后侧的发光面,且发光面与第一导杆、第二导杆共同形成的平面的间距为6~10cm。发光面在其朝向上距离经过打印介质过近时,打印介质照射亮度较高,不易观察到白色墨水打印图案;而过远则又会亮度较暗,不易观察到暗色图案。设置于6~10cm则能较为适宜的观察打印介质图像。
8.进一步地,第一导杆、第二导杆直径为5cm~8cm。
9.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打印平台与第一导杆之间的过渡导杆,打印完成的打印介质依次经过渡导杆、第一导杆、灯箱上方、第二导杆到达收卷器并被收卷器收卷。设置过渡导杆便于打印介质牵引至第一导杆、第二导杆上,以经过灯箱上方被照射。
10.进一步地,打印平台前侧还固定有进布平台,所述进布平台为弧形结构,且一端与打印平台平齐,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弧面,放卷器放卷的打印介质经第一气胀轴、进布平台到达打印平台。通过进布平台,便于打印介质平滑进入打印平台,也便于对材料张紧的同时保护材料不会在进入打印平台前被磨损。
11.进一步地,打印平台包括设置于打印介质进入一侧的压轮区域和设置于另一侧的喷绘区域,所述压轮区域设有多个通孔;打印平台下方设有走布轴,走布轴上外套有位置与压轮区域通孔位置对应的多个走布轮,走布轮的顶部外露于压轮区域对应位置的通孔中;打印平台上方设有压轮模组,所述压轮模组包括固定于小车梁上的多个压轮,且压轮的柱面与平台主体上对应位置通孔中走布轮的柱面贴合。压轮区域和喷绘区域可以是一体成型平台的不同区域,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平台板,而两个独立的平台板又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平台主体。所述压轮区域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为矩形通孔,在平台上沿平台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走布轴设置于平台主体压轮区域下方,外套有多个走布轮,所述走布轮在走布轴的带动下围绕走布轴轴心进行转动。走布轴上外套有小于或相等于压轮区域通孔数的走布轮,至少每个走布轮在纵向上具有相应位置的通孔,又由于走布轴位于平台主体压轮区域下方,所以走布轮的顶部可外露于相应位置的通孔中。所述压轮模组包括多个压轮,所述多个压轮分别通过支架固定于小车梁,支架包括压纸轴以及固定压纸轴的主支架,压轮套设与压纸轴上;所述压轮为轴心与水平面平行且带有弹性的柱状体,可旋转的固定于压轮的支架上,压轮的轴心与走布轮的轴心平行。所述压轮数量与走布轮数量相同,且在纵向上每个压轮与走布轮位置一一对应,相互贴合。压轮与走布轮接触时,压轮底部柱面与通孔中走布轮的顶部柱面挤压接触。压轮驱动能够提高材料的兼容性,达到传送多种类型记录介质的效果。利用走布轴实现了现有技术中大胶辊的作用,用较小的机械结构实现了工业级需
求,且成本更低,也不易变形,使用效果更好。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横向压布单元,所述横向压布单元包括安装于小车梁上的滑轨、与滑轨连接且沿滑轨移动的连杆、长度方向与打印平台上走料方向一致的次压布轮,所述滑轨长度方向与小车梁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连杆一端与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支架与次压布轮连接,次压布轮随连杆在滑轨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调节支架用于在连杆由外侧往内侧移动时抬起次压布轮、在连杆由内侧往外侧移动且次压布轮在打印介质上方时放下次压布轮以压布。现有的打印设备普遍是在走料方向对打印介质进行压布,以便于在进入打印平台上时贴近打印平台表面,便于精准打印。但是,对于伸缩软性材料,由于其具有柔软性和伸缩性,则其除了走料方向上发生伸缩外,其实际上在垂直于走料方向的横向上也会存在伸缩性,可能发生横向上的拱布。为此,本技术除了上述压轮外,还设置有横向压布单元,当次压布轮行进在打印介质上方时,此时可向下压布并向外侧移动,从而在横向上张紧打印材料。且由于采用轮状结构,以滚动在平面上的方式向外侧拉伸打印材料,所以不会产生过度张紧的状况。从而能起到很好的打印材料横向张紧作用。配合走料方向(纵向)上的张紧,伸缩软性材料纵横向均维持张紧的状态。基于该状态下进入打印区域,能有效避免纵向、横向上因伸缩性而导致的拱布、凸起,从而显著提高打印效果。打印介质走料移动至横向压布单元作用的位置时,此时连杆沿小车梁长度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且在由内侧往外侧的移动过程中通过调节架下压次压布轮,从而向外侧张紧,在由外侧往内侧的移动过程中,为避免向内侧拱起打印材料,通过调节架抬起次压布轮以避免与打印介质的直接接触。
13.进一步地,左右侧包括多个横向压布单元,且多个横向压布单元布置于压轮区域上、走布轮与打印区域之间。即对称的通过左右的横向压布单元从左右侧分别进行横向的张紧,张紧效果更佳。且多个横向压布单元布置于压轮区域上、走布轮与打印区域之间,能有效避免对其他压布结构、打印结构的干扰。
14.进一步地,调节支架受电机驱动以抬起次压布轮或放下次压布轮。
15.进一步地,喷绘区域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负压孔,多个负压孔直接或间接连接有负压装置。
16.进一步地,喷绘区域下方设有扣于喷绘区域下表面上的负压容腔罩体,所述负压容腔罩体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负压孔连通,所述通风孔连接有负压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负压装置为负压风扇。
17.进一步地,左支撑架上安装有一级墨盒、墨泵,喷车上设有二级墨盒、安装有墨囊的喷头,右支撑架上安装有负压箱,所述一级墨盒通过供墨管与二级墨盒连通,一级墨盒受墨泵驱动通过供墨管供墨至二级墨盒,二级墨盒与负压箱连接且受负压箱控制二级墨盒内墨水液位,所述二级墨盒与安装在喷头上的墨囊连通,所述墨囊与喷头喷孔连通。当一级墨盒至二级墨盒的墨路中存在气泡时,由于气泡不会直接进入喷头,所以能有效避免气泡所引起的打印断线等问题,且二级墨盒内部并非墨液完全充满的空间,所以还能对一级墨盒至二级墨盒墨路上的气泡起到缓冲、消减的效果。通过一级墨盒、墨泵、二级墨盒的配合还能避免一级墨盒至喷头通路过长而存在的阻力等问题,保障供墨顺畅,以便提高打印效果。所述二级墨盒还连接有负压箱,通过所述负压箱以控制二级墨盒内的液位状态,保持供墨至喷头上墨囊、喷孔的稳定性。
18.进一步地,所述负压箱为双路负压箱,内设有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负压泵功率小于第二负压泵功率,所述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均通过相同直径的负压管与二级墨盒连接,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受控制模块控制以启闭。通过不同功率的负压泵,有利于精准的调节二级墨盒内负压程度,从而精细的把控液位,使供墨更加连续、稳定。所述负压管即为连接负压泵、二级墨盒的软管结构。
19.进一步地,负压箱内还设有正压泵,所述正压泵通过正压管与二级墨盒连接,用于配合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控制二级墨盒内墨水液位,且正压泵受控制模块控制以启闭。当二级墨盒内负压较大时,此时提供正压则有利于回复到所需的负压状态,以继续稳定供墨。所述正压管即为连接正压泵、二级墨盒的软管结构。
20.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墨盒上设有液位开关,控制模块接收液位开关信号并作出响应。即依据液位开关状态确定二级墨盒内液位,从而提供此时二级墨盒内所需负压。
21.进一步地,右支撑架上安装有废墨槽,喷车移动至右侧时位于废墨槽上方,所述废墨槽底部设有废墨流出孔,且废墨流出孔与下方放置于右支撑架上的废墨瓶连通。
22.进一步地,一级墨盒低于二级墨盒,并低于或平齐于喷头喷孔。
23.进一步地,所述放卷器为设置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方的双动力送纸器。
24.进一步地,所述收卷器为第二气胀轴。更进一步地,第二气胀轴的端部安装有高压伺服电机、行星减速机,所述高压伺服电机经行星减速机驱动第二气胀轴转动。通过第二气胀轴,便于配合放卷器、第一气胀轴提供打印平台前后侧的张力,从而维持打印介质的张紧程度,起到一直绷紧打印介质的效果。采用气胀轴有利于贴合卡紧打印介质,避免打滑,控制张紧程度。
2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方法,采用上述的uv打印机打印,具体步骤包括:放卷器放卷的打印介质依次经第一气胀轴、打印平台到达收卷器;a1、启动打印机,放卷器放卷、收卷器收卷,打印介质上待喷绘区域到达第一气胀轴;a2、第一气胀轴转动以送卷的同时,为待喷绘区域提供与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待喷绘区域被张紧着移动至打印平台表面上;a3、喷车上的喷头对移动至打印平台表面上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待喷绘区域持续张紧被打印,并在打印完成后经收卷器收卷。
26.进一步地,打印平台包括设置于打印介质进入一侧的压轮区域和设置于另一侧的喷绘区域,所述压轮区域设有多个通孔;打印平台下方设有走布轴,走布轴上外套有位置与压轮区域通孔位置对应的多个走布轮,走布轮的顶部外露于压轮区域对应位置的通孔中;打印平台上方设有压轮模组,所述压轮模组包括固定于小车梁上的多个压轮,且压轮的柱面与平台主体上对应位置通孔中走布轮的柱面贴合;uv打印机还包括:还包括横向压布单元,所述横向压布单元包括安装于小车梁上的滑轨、与滑轨连接且沿滑轨移动的连杆、长度方向与打印平台上走料方向一致的次压布轮,所述滑轨长度方向与小车梁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连杆一端与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支架与次压布轮连接,次压布轮随连杆在滑轨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调节支架用于在连杆由外侧往内侧移动时抬起次压布轮、在连杆由内侧往外侧移动且次压布轮在打印介质上方时放下次压布轮以压布;
具体步骤包括:放卷器放卷的打印介质依次经第一气胀轴、打印平台到达收卷器;a1、启动打印机,放卷器放卷、收卷器收卷,打印介质上待喷绘区域到达第一气胀轴;a2、第一气胀轴转动以送卷的同时,为待喷绘区域提供与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待喷绘区域被张紧着移动,打印介质的待喷绘区域进入打印平台的压轮区域上;a3、待喷绘区域在压轮区域移动至打印区域的过程中,压轮和走布轮配合在呈纵向的打印介质移动方向上对待喷绘区域压布,同时,在待喷绘区域经过次压布轮时受到次压布轮在横向上的压布和张紧,所述待喷绘区域在纵向、横向上压布后进入打印平台打印区域,小车上的喷头对移动至打印区域上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待喷绘区域持续张紧被打印,并在打印完成后经收卷器收卷。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气胀轴、力矩电机、力矩减速机的配合,在送卷的同时还提供与打印介质送卷方向相反的阻力,从而在输入侧张紧打印介质,配合后侧的收卷器则能实现打印平台输入前后均维持张紧状态。通过力矩电机、力矩减速机的阻力可调特性,能避免松弛或过度张紧,对于伸缩软性材料,其能维持恰当的张紧程度,从而使得伸缩软性材料进入打印平台后具有平整的被打印面,提高打印精度和打印效果。而且,对于硬性纸质材料或较厚的打印材料,通过第一张紧辊对其的张紧,也能伸展、张紧、铺平其被打印面,提高打印精度、打印效果。该uv打印机利用其结构的配合能够适用于硬厚材料、伸缩软性材料的打印,实现了一机多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对各类材料采用专用打印机的不足。且本技术uv打印机结构简单、稳定,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三)。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四)。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五)。
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六)。
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七)。
35.附图说明:uv打印机100、左支撑架101、右支撑架102、小车梁103、喷车104、放卷器105、第一支撑杆106、第二支撑杆107、第一气胀轴108、力矩电机1081、力矩减速机1082、力矩控制器1083、打印平台109、进布平台1091、通孔1092、走布轴1093、走布轮1094、压轮1095、次压布轮1096、调节支架1097、负压孔1098、过渡导杆110、第一导杆111、灯箱112、发光面1121、第二导杆113、收卷器114、一级墨盒200、墨泵201、二级墨盒202、喷头203、负压箱204、废墨槽205、废墨瓶206。
具体实施方式
36.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
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
37.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uv打印机100,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侧的左支撑架101、右支撑架102,设置于前侧的第一支撑杆106、第二支撑杆107、放卷器105、第一气胀轴108,设置于中间侧的打印平台109、打印平台109上方的小车梁103、喷车104,设置于后侧的过渡导杆110、第一导杆111、灯箱112、第二导杆113、收卷器114;第一支撑杆106、第二支撑杆107设置于放卷器105下方并共同支撑打印介质卷材,放卷器105放卷的打印介质经过第一气胀轴108到达打印平台109,打印完成的打印介质依次经过渡导杆110、第一导杆111、灯箱112上方、第二导杆113到达收卷器114并被收卷器114收卷;
38.如图5所示,具体的,所述第一气胀轴108端部安装有力矩电机1081、力矩减速机1082,所述力矩电机1081经力矩减速机1082驱动第一气胀轴108转动。本实施例中uv打印机100上第一气胀轴108端部还设有力矩控制器1083,用于通过力矩电机1081、减速机以控制第一气胀轴108转动过程中的力矩。力矩控制器1083根据第一气胀轴108的力矩进行实时调节,以维持较为恒定的材料张紧程度。
3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放卷器105为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06、第二支撑杆107上方的双动力送纸器;所述收卷器114为第二气胀轴,且第二气胀轴的端部安装有高压伺服电机、行星减速机,所述高压伺服电机经行星减速机驱动第二气胀轴转动。
40.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观察内光材料的打印效果,设置有灯箱112,所述灯箱112包括朝向后侧的发光面1121,第一导杆111、第二导杆113直径为5cm~8cm,灯箱112发光面1121与第一导杆111、第二导杆113共同形成的平面的间距为6~10cm。。
41.如图5所示,为了实现第一气胀轴108上打印介质平滑进入打印平台109上,本实施例中打印平台109前侧还固定有进布平台1091,所述进布平台1091为弧形结构,且一端与打印平台109平齐,放卷器105放卷的打印介质经第一气胀轴108、进布平台1091到达打印平台109。
4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打印平台109包括设置于打印介质进入一侧的压轮区域和设置于另一侧的喷绘区域,所述压轮区域设有多个通孔1092;打印平台109下方设有走布轴1093,走布轴1093上外套有位置与压轮区域通孔1092位置对应的多个走布轮1094,走布轮1094的顶部外露于压轮区域对应位置的通孔1092中;打印平台109上方设有压轮模组,所述压轮模组包括固定于小车梁103上的多个压轮1095,且压轮1095的柱面与平台主体上对应位置通孔1092中走布轮1094的柱面贴合。通过压轮1095实现走料方向上、打印前的压布。
43.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打印效果,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设置有横向压布单元,所述横向压布单元包括安装于小车梁103上的滑轨、与滑轨连接且沿滑轨移动的连杆、长度方向与打印平台109上走料方向一致的次压布轮1096,所述滑轨长度方向与小车梁103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连杆一端与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支架1097与次压布轮1096连接,次压布轮1096随连杆在滑轨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调节支架1097用于在连杆由外侧往内侧移动时抬起次压布轮1096、在连杆由内侧往外侧移动且次压布轮1096在打印介质上方时放下次压布轮1096以压布。通过横向压布单元实现水平垂直走料方向上对打印介质的张紧。除了设置单个横向压布单元外,还可以在左右侧均设置多个横向压布单元,且多个横向压布单元布置于压轮1095区域上、走布轮1094与打印区域之间。即对称的通过左右的横向
压布单元从左右侧分别进行横向的张紧,张紧效果更佳。且多个横向压布单元布置于压轮1095区域上、走布轮1094与打印区域之间,能有效避免对其他压布结构、打印结构的干扰。具体的,所述调节支架1097受电机驱动以抬起次压布轮1096或放下次压布轮1096。
4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喷绘区域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负压孔1098,多个负压孔1098直接或间接连接有负压装置。具体的,喷绘区域下方设有扣于喷绘区域下表面上的负压容腔罩体,所述负压容腔罩体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接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为负压风扇。
45.对于供墨系统,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打印机的左支撑架101上安装有一级墨盒200、墨泵201,喷车104上设有二级墨盒202、安装有墨囊的喷头203,右支撑架102上安装有负压箱204,所述一级墨盒200通过供墨管与二级墨盒202连通,一级墨盒200受墨泵201驱动通过供墨管供墨至二级墨盒202,二级墨盒202与负压箱204连接且受负压箱204控制二级墨盒202内墨水液位,所述二级墨盒202与安装在喷头203上的墨囊连通,所述墨囊与喷头203喷孔连通。当一级墨盒200至二级墨盒202的墨路中存在气泡时,由于气泡不会直接进入喷头203,所以能有效避免气泡所引起的打印断线等问题,且二级墨盒202内部并非墨液完全充满的空间,所以还能对一级墨盒200至二级墨盒202墨路上的气泡起到缓冲、消减的效果。通过二级墨盒202还能避免一级墨盒200至喷头203通路过长而存在的阻力等问题,保障供墨顺畅,以便提高打印效果。所述二级墨盒202还连接有负压箱204,通过所述负压箱204以控制二级墨盒202内的液位状态,保持供墨至喷头203上墨囊、喷孔的稳定性。为了更为方便的结构布置和控制供墨,本实施例中一级墨盒200低于二级墨盒202,并低于或平齐于喷头203喷孔。
46.为了更为精准的控制墨水到喷头203的压力,所述负压箱204采用双路负压箱204,内设有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负压泵功率小于第二负压泵功率,所述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均通过相同直径的负压管与二级墨盒202连接,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受控制模块控制以启闭。通过不同功率的负压泵,有利于精准的调节二级墨盒202内负压程度,从而精细的把控液位,使供墨更加连续、稳定。除了采用负压之外,负压箱204内还可设正压泵,所述正压泵通过正压管与二级墨盒202连接,用于配合第一负压泵、第二负压泵控制二级墨盒202内墨水液位,且正压泵受控制模块控制以启闭。当二级墨盒202内负压较大时,此时提供正压则有利于回复到所需的负压状态,以继续稳定供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级墨盒202上设有液位开关,控制模块接收液位开关信号并作出响应。即依据液位开关状态确定二级墨盒202内液位,从而提供此时二级墨盒202内所需负压。
47.墨泵201驱动墨水从一级墨盒200至二级墨盒202,二级墨盒202通过液位开关、负压箱204控制其二级墨盒202内液位,以精确控制墨水到喷头203的压力,二级墨盒202通过墨囊与喷孔直接连接。相比于传统的虹吸,通过墨泵201供墨至二级墨盒202不需考虑虹吸过程中墨路过程产生的阻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一级墨盒200气泡直接进入与喷头203紧密连接的墨囊进而进入喷孔产生断线的状况(因墨囊、喷头203的一体型结构中墨囊体积非常小,打印过程中,气泡进入墨囊后即时就会到达喷孔,无法获得缓冲),本技术墨水先通过二级墨盒202再进入与喷头203喷孔直通的墨囊,利用二级墨盒202提供墨路上的缓冲,能避免一级墨盒200内气泡的影响。
48.在利用供墨系统打印时,为了方便收集废墨,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右支撑架102上
安装有废墨槽205,喷车104移动至右侧时位于废墨槽205上方,所述废墨槽205底部设有废墨流出孔,且废墨流出孔与下方放置于右支撑架102上的废墨瓶206连通。实施例2
49.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印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1的uv打印机100打印,具体步骤包括:放卷器105放卷的打印介质依次经第一气胀轴108、打印平台109到达收卷器114;a1、启动打印机,放卷器105放卷、收卷器114收卷,打印介质上待喷绘区域到达第一气胀轴108;a2、第一气胀轴108转动以送卷的同时,为待喷绘区域提供与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待喷绘区域被张紧着移动至打印平台109表面上;a3、喷车104上的喷头203对移动至打印平台109表面上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待喷绘区域持续张紧被打印,并在打印完成后经收卷器114收卷。
50.更具体的,打印平台109包括设置于打印介质进入一侧的压轮区域和设置于另一侧的喷绘区域,所述压轮区域设有多个通孔1092;打印平台109下方设有走布轴,走布轴1093上外套有位置与压轮区域通孔1092位置对应的多个走布轮1094,走布轮1094的顶部外露于压轮区域对应位置的通孔1092中;打印平台109上方设有压轮模组,所述压轮模组包括固定于小车梁103上的多个压轮1095,且压轮1095的柱面与平台主体上对应位置通孔1092中走布轮1094的柱面贴合;
51.uv打印机100还包括:还包括横向压布单元,所述横向压布单元包括安装于小车梁103上的滑轨、与滑轨连接且沿滑轨移动的连杆、长度方向与打印平台109上走料方向一致的次压布轮1096,所述滑轨长度方向与小车梁103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连杆一端与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支架1097与次压布轮1096连接,次压布轮1096随连杆在滑轨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调节支架1097用于在连杆由外侧往内侧移动时抬起次压布轮1096、在连杆由内侧往外侧移动且次压布轮1096在打印介质上方时放下次压布轮1096以压布;
52.具体步骤包括:放卷器105放卷的打印介质依次经第一气胀轴108、打印平台109到达收卷器114;a1、启动打印机,放卷器105放卷、收卷器114收卷,打印介质上待喷绘区域到达第一气胀轴108;a2、第一气胀轴108转动以送卷的同时,为待喷绘区域提供与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待喷绘区域被张紧着移动,打印介质的待喷绘区域进入打印平台109的压轮区域上;a3、待喷绘区域在压轮1095区域移动至打印区域的过程中,压轮1095和走布轮1094配合在呈纵向的打印介质移动方向上对待喷绘区域压布,同时,在待喷绘区域经过次压布轮1096时受到次压布轮1096在横向上的压布和张紧,所述待喷绘区域在纵向、横向上压布后进入打印平台109打印区域,小车上的喷头203对移动至打印区域上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待喷绘区域持续张紧被打印,并在打印完成后经收卷器114收卷。
53.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