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7 10: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节约型 包装袋 装置 收集 印刷
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包装袋印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包装袋在出厂前需要在其外表面印刷上文字和图案,包装袋上的文字和图案是由油墨印刷上去的,油墨是由有色体(如颜料、染料等)、连结料、填(充)料、附加料等物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印刷后被印刷体上干燥。在使用油墨对包装袋进行印刷时,通常会对印刷过程中多余的油墨进行收集,将收集后的油墨再次利用,以节约成本。

参照图1,印刷机包括机体1、印版11和废料盒8,机体水平设置,机体1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印版11和废料盒8均位于机体内,印版11水平设置,印版11与机体1固定连接,废料盒8位于印版11底端与机体1底端之间,废料盒8与机体1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印版11漏下的多余的油墨进入废料盒8内,在废料盒8内的油墨满料时,旋转螺栓远离废料盒8,然后对废料盒8进行更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废料盒内的油墨满料进行更换期间,废料盒远离印版,印版漏下的多余油墨没有承载的器具,油墨落在机体上无法回收,导致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节约资源,本申请提供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外侧设置有机体,机体内包括印版,机体水平设置,废墨收集装置设置在印版与机体底端之间,所述废墨收集装置包括废墨盒和收集斗,收集斗与机体固定连接,收集斗为两端均开口的结构,收集斗的一开口端靠近印版,另一开口端固定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与废墨盒连通,下料管与废墨盒连通,下料管内设置有启闭阀片,启闭阀片与下料管转动连接,废墨盒与机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废墨盒,废墨盒靠近收集斗,且与收集斗对准并连通,打开启闭阀片,印版漏下的多余的油墨沿收集斗进入废墨盒内;在废墨盒内的油墨满料需要更换时,关闭启闭阀片,印版漏下的多余的油墨被收集在收集斗内,油墨无法通过启闭阀片进入废墨盒内,然后对废墨盒进行更换;此废墨收集装置在更换废墨盒期间,印版漏下的多余油墨被承载在收集斗内,减小了油墨落在机体上无法回收的概率,达到了节约资源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启闭阀片设置有两个,两个启闭阀片均与下料管转动连接,两个启闭阀片与下料管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垫,每个橡胶垫均与启闭阀片固定连接,两个启闭阀片远离下料管一侧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关闭启闭阀片时,两个启闭阀片均转动着靠近下料管内壁,两个启闭阀片的橡胶垫均与下料管内壁抵接;橡胶垫的设置,减小了启闭阀片与下料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减少了从启闭阀片与下料管内壁之间的缝隙漏出的油墨量,进一步地节约了资源。

优选的,两个所述启闭阀片与下料管之间均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杆和转座,转座与转杆位于同一直线,转座一端与下料管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启闭阀片转动连接,转杆一端与启闭阀片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下料管,且转杆与下料管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打开启闭阀片时,转动转杆,转杆带动启闭阀片沿转杆和转座所在直线转动,转杆带动启闭阀片远离下料管内壁,启闭阀片与下料管内壁之间露出缝隙,油墨从缝隙中漏出;在需要关闭启闭阀时,转动转杆,转杆带动启闭阀片沿转杆和转座所在直线转动,转杆带动启闭阀片靠近下料管内壁,启闭阀片与下料管内壁抵接,油墨被阻挡在收集斗内;从而实现了通过控制转杆带控制启闭阀片的打开和关闭,提高了启闭启闭阀片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转座远离下料管一端插入启闭阀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座一端插入启闭阀片内,转座对启闭阀片起支撑作用,启闭阀片沿转杆和转座所在直线转动,转座的设置,实现了启闭阀片与下料管内壁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杆远离启闭阀片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把,转把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启闭阀片转动,转板的设置,提高了转动转杆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下料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关闭启闭阀片时,启闭阀片与固定块抵接,固定块对启动阀片起限位作用,提高了启闭阀片与下料管抵接时启闭阀片位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废墨盒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启闭管,启闭管侧壁开设有螺纹,启闭管连接有启闭盖,启闭盖与启闭管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废墨盒收集满时,移动废墨盒远离机体,然后移动启闭盖靠近启闭管,旋转启闭盖,使启闭盖与启闭管螺纹连接,避免了废墨盒内的油墨从启闭管处洒出,也减小了有杂质进入废墨盒的概率,对废墨盒内的油墨起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废墨盒侧壁开设有第一观测窗,第一观测窗与废墨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第一观测窗观测废墨盒内油墨的高度,通过检测废墨盒内油墨的高度来确定是否存满,从而在观测到存满时进行废墨盒的更换,提高了观测废墨盒内油墨高度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废墨盒、收集斗和启闭阀片的设置,此废墨收集装置在更换废墨盒期间,印版漏下的多余油墨被承载在收集斗内,减小了油墨落在机体上无法回收的概率,达到了节约资源的效果;

通过转杆和转座的设置,实现了通过控制转杆带控制启闭阀片的打开和关闭,提高了启闭启闭阀片的便捷性;

通过启闭盖的设置,避免了废墨盒内的油墨从启闭管处洒出,也减小了有杂质进入废墨盒的概率,对废墨盒内的油墨起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剖面图;

图3是废墨盒的剖面图;

图4是收集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料管的剖面图;

图6是固定块在下料管内位置的示意图;

图7是启闭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11、印版;12、第一板;13、第二板;14、气缸;2、废墨盒;21、启闭管;22、启闭盖;23、第一观测窗;3、收集斗;31、下料管;311、固定块;4、插接组件;41、插接槽;42、插接块;5、启闭门;51、铰接件;52、连接组件;521、连接杆;5211、卡槽;522、转轴;523、卡柱;53、把手;54、第二观测窗;6、启闭阀片;61、橡胶垫;7、转动组件;71、转座;72、转杆;721、转把;8、废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参照图1,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设置在印刷机内,印刷机包括机体1、工作台和印版11,机体1和工作台均水平设置,机体1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印版11位于机体1内,且印版11与机体1固定连接,工作台底端与机体1底壁固定连接,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设置在印版11和工作台顶端之间,废墨收集装置包括废墨盒2和收集斗3,废墨盒2设置在工作台顶端,收集斗3设置在废墨盒2和印版11之间,收集斗3与机体1固定连接,收集斗3分别与印版11和废墨盒2连通。将废墨盒2安装在工作台顶端,启动印刷机开始印刷,印版11漏下的多余的油墨沿收集斗3进入废墨盒2内,废墨盒2内的油墨可以进行再次利用。

参照图2,废墨盒2水平设置,废墨盒2顶端开设有入料口,入料口贯穿废墨盒2顶端,入料口固定连接有启闭管21,启闭管21竖直设置,启闭管21侧壁设置有螺纹,启闭管21连接有启闭盖22,启闭盖22内侧壁同样设置螺纹,启闭盖22扣在启闭管21顶端,且启闭盖22与启闭管21螺纹连接;废墨盒2侧壁开设有第一观测窗23,第一观测窗23与废墨盒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观测窗23观测废墨盒2内油墨的高度,通过检测废墨盒2内油墨的高度来确定是否收集满;当废墨盒2收集满时,移动废墨盒2远离机体1,然后移动启闭盖22靠近启闭管21,旋转启闭盖22,使启闭盖22与启闭管21螺纹连接。

参照图1和图2,工作台顶端设置有第一板12、第二板13和气缸14,第一板12、第二板13和气缸14均水平设置,第一板12底端和第二板13底端均与工作台顶端固定连接,气缸14一端与机体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板12与第二板13垂直设置,第二板13和气缸14垂直设置;第二板13与废墨盒2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4,插接组件4包括插接槽41和插接块42,插接槽41开设在第二板13靠近气缸14一侧,插接块42与废墨盒2固定连接,插接块42水平设置,插接块42与插接槽41插接配合。

在安装废墨盒2时,移动废墨盒2与第一板12抵接,然后启动气缸14,气缸14远离机体1的一端与废墨盒2抵接,且推动着废墨盒2远离气缸14的一侧与第二板13抵接,废墨盒2带动插接块42插入插接槽41内,插接块42与插接槽41底壁抵接,气缸14与第二板13将废墨盒2夹持;在需要更换废墨盒2时,关闭气缸14,气缸14远离废墨盒2,移动废墨盒2远离第二板13,废墨盒2带动插接块42远离插接槽41,继续移动废墨盒2远离机体1,然后更换为新的废墨盒2;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气缸14的启闭来控制废墨盒2的固定与拆卸,更换废墨盒2的耗时短,达到提高了废墨收集装置更换效率的效果。

参照图1,收集斗3水平设置,收集斗3为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结构,收集斗3侧壁倾斜设置,收集斗3侧壁靠近废墨盒2一端相互靠近,收集斗3顶端面积大于收集斗3底端面积,收集斗3顶端靠近印版11;收集斗3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料管31,下料管31竖直设置,下料管31底端与废墨盒2的启闭管21连通,下料管31底端面积小于启闭管21顶端面积。漏入收集斗3内的油墨沿着收集斗3内侧壁流动,然后依次穿下料管31和启闭管21,进入废墨盒2内。

参照图3和图4,下料管31内设置有启闭阀片6,启闭阀片6设置有两个,两个启闭阀片6尺寸和形状完全相同,两个启闭阀片6与下料管31之间均设置有转动组件7,参照图5,每组转动组件7均包括转杆72和转座71,转杆72和转座71均水平设置,转座71与转杆72位于同一直线,转座71一端与下料管31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启闭阀片6且与启闭阀片6转动连接,转杆72一端与启闭阀片6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下料管31,且转杆72与下料管31转动连接,启闭阀片6与下料管31转动连接;转杆72远离启闭阀片6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721,转板与启闭阀片6平行;两个启闭阀片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弧状,且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61,两个启闭阀片6相互靠近一端同样设置弧状,且两个弧状侧壁相切,两个启闭阀片6的转动方向相反;下料管31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11,固定块31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块311设置在转杆72两侧,且沿下料管31的轴线对称设置。

在废墨盒2内的油墨满料需要更换时,转动转把721,转把721带动转杆72转动,转杆72带动启闭阀片6沿转杆72和转座71所在直线转动,使启闭阀片6靠近下料管31内壁,启闭阀片6带动橡胶垫61与下料管31内壁抵接,启闭阀片6与固定块311顶端抵接,对另一个转杆72重复上述步骤,油墨被阻挡在收集斗3内;在更换完新的废墨盒2后,转动把手53,把手53带动转杆72转动,转杆72带动启闭阀片6沿转杆72和转座71所在直线转动,使启闭阀片6远离下料管31内壁和固定块311,启闭阀片6与下料管31内壁之间露出缝隙,油墨从缝隙中漏出进入废墨盒2内;此废墨收集装置在更换废墨盒2期间,印版11漏下的多余油墨被承载在收集斗3内,减小了油墨落在机体1上无法回收的概率,达到了节约资源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6,机体1侧壁设置有启闭门5,启闭门5靠近收集斗3和废墨盒2,启闭门5竖直设置,启闭门5底端与机体1之间设置有铰接件51,铰接件51一端与启闭门5铰接,另一端与机体1固定连接;启闭门5与远离收集斗3一侧设置有连接组件52,连接组件52设置有两组,两组连接组件52分别靠近启闭门5的两侧壁,两侧壁为与铰接件51相邻的两侧壁;每组连接组件52均包括连接杆521、转轴522和卡柱523,卡柱523与启闭门5固定连接,转轴522与机体1固定连接,连接杆521一端与转轴522转动连接,另一端侧壁开设有卡槽5211,卡槽5211贯穿连接杆521两端,卡槽5211与卡柱523卡接配合;启闭门5远离收集斗3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53,两个把手53对称设置;启闭门5开设有第二观测窗54,第二观测窗54与启闭门5固定连接。

通过第二观测窗54对机体1内的结构进行观测;在需要打开启闭门5时,移动连接杆521,使连接杆521绕转轴522转动,连接杆521远离启闭门5,连接杆521带动卡槽5211远离卡柱523,对另一个连接杆521重复上述步骤,随后用双手握住两个把手53,两个把手53均带动启闭门5绕铰接件51转动,启闭门5远离机体1;在需要关闭启闭门5时,用双手握住两个把手53,两个把手53均带动启闭门5绕铰接件51转动,启闭门5靠近机体1,且启闭门5与机体1抵接,随后移动连接杆521,使连接杆521绕转轴522转动,连接杆521靠近启闭门5,连接杆521带动卡槽5211与卡柱523卡接,对另一个转杆72重复上述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节约型废墨收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首先移动连接杆521,使连接杆521绕转轴522转动,连接杆521远离启闭门5,连接杆521带动卡槽5211远离卡柱523,对另一个连接杆521重复上述步骤,随后用双手握住两个把手53,两个把手53均带动启闭门5绕铰接件51转动,启闭门5远离机体1,启闭门5被打开;然后,移动废墨盒2与第一板12抵接,然后启动气缸14,气缸14远离机体1的一端与废墨盒2抵接,且推动着废墨盒2远离气缸14的一侧与第二板13抵接,废墨盒2带动插接块42插入插接槽41内,插接块42与插接槽41底壁抵接,气缸14与第二板13将废墨盒2夹持;用双手握住两个把手53,两个把手53均带动启闭门5绕铰接件51转动,启闭门5靠近机体1,且启闭门5与机体1抵接,随后移动连接杆521,使连接杆521绕转轴522转动,连接杆521靠近启闭门5,连接杆521带动卡槽5211与卡柱523卡接,对另一个转杆72重复上述步骤,启闭门5关闭。

之后转动把手53,把手53带动转杆72转动,转杆72带动启闭阀片6沿转杆72和转座71所在直线转动,使启闭阀片6远离下料管31内壁和固定块311,启闭阀片6与下料管31内壁之间露出缝隙;启动印刷机开始印刷,印版11漏下的多余的油墨沿收集斗3侧壁流动,油墨从缝隙中漏出进入废墨盒2内;此过程中通过第二观测窗54和第一观测窗23观测废墨盒2内油墨的高度,通过检测废墨盒2内油墨的高度来确定是否收集满。

当观察到废墨盒2内的油墨收集满时,重复上述打开启闭门5的操作,然后转动转把721,转把721带动转杆72转动,转杆72带动启闭阀片6沿转杆72和转座71所在直线转动,使启闭阀片6靠近下料管31内壁,启闭阀片6带动橡胶垫61与下料管31内壁抵接,启闭阀片6与固定块311顶端抵接,对另一个转杆72重复上述步骤,油墨被阻挡在收集斗3内;紧接着关闭气缸14,气缸14远离废墨盒2,移动废墨盒2远离第二板13,废墨盒2带动插接块42远离插接槽41,继续移动废墨盒2远离机体1;在废墨盒2移出机体1时,移动启闭盖22靠近启闭管21,旋转启闭盖22,使启闭盖22与启闭管21螺纹连接;之后更换新的废墨盒2,对新的废墨盒2重复上述所有步骤。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