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供墨组件、供墨系统及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2021-08-17 13: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印刷机 组件 装置 印刷 系统
供墨组件、供墨系统及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墨组件、供墨系统及印刷机。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

现有技术中的印刷机,主要由供墨箱、匀墨机构、印刷机构等部分组成,其中供墨箱具有多种样式,例如,油墨印刷机的供墨系统采用的是装配有机械式墨键的墨斗,作为印刷机单一色组的供墨装置。其中,墨斗通常设置在印刷机的特制柜子中,且墨斗与印刷机的过滤系统连接,墨水经过过滤后导入到喷头模组中进行供墨。

但是,现有的供墨组件与印刷机分离设置,操作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墨组件、供墨系统及印刷机,供墨组件集成设置在供墨底板上,提供了一种新的供墨组件的结构排布,且便于维修更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供墨组件,设置在供墨底板上,供墨底板设置于打印机中,包括:缓冲墨盒、过滤组件和阀门组件,缓冲墨盒、过滤组件和阀门组件间隔排列并设置在供墨底板上;缓冲墨盒具有出墨口和进墨口,进墨口用于进墨,出墨口、过滤组件和阀门组件依次连通,在供墨底板设置于打印机中时,缓冲墨盒位于阀门组件的沿竖直方向的上侧;缓冲墨盒用于储存墨水,阀门组件打开时,缓冲墨盒中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阀门组件流出。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组件,还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泵体,第一泵体连接在阀门组件的下侧,第一泵体连接阀门组件和打印机,为墨水流入打印机内提供动力。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组件,还包括主墨桶,主墨桶设置在供墨底板一侧,主墨桶中储存有墨水;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泵体,主墨桶通过第二泵体与缓冲墨盒的进墨口连接,以向缓冲墨盒供墨。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组件,供墨底板上具有贯通的开孔,主墨桶设置在供墨底板的背面侧,且通过开孔与第二泵体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连接在出墨口和阀门组件之间,第二过滤器连接在进墨口和主墨桶之间。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组件,第一过滤器直径小于或等于2um;第二过滤器直径为小于或等于10um。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组件,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过滤器下侧,第一阀门控制第一过滤器下部的通断状态;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二泵体和进墨口之间,第二阀门控制第二泵体和进墨口的通路的通断状态。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墨系统,包括输入输出组件、处理器和上述的供墨组件,输入输出组件和供墨组件均与处理器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系统,供墨系统中设置有至少两组供墨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印刷机,包括废墨桶和上述的供墨系统,印刷机具有废墨出口,废墨出口排出印刷后的废墨,废墨出口与废墨桶连通,废墨桶对废墨进行收集;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三泵体,第三泵体设置在废墨出口和废墨桶之间,第三泵体将废墨出口的废墨导入到废墨桶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供墨组件、供墨系统及印刷机,缓冲墨盒、过滤组件和阀门组件互相连接并按顺序排列设置在供墨底板上,在阀门组件打开时,缓冲墨盒中的墨水即在重力的作用下由出墨口流出,在过滤组件中经过过滤后由阀门组件排出到打印机中进行供墨,其中缓冲墨盒、过滤组件和阀门组件均设置在打印机内部的供墨底板上,在保证了供墨组件现有的开闭控制和过滤功能的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供墨组件的结构排布,将供墨组件集成在打印机内部更便于维修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墨组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墨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墨组件;

2-供墨底板;

3-主墨桶;

4-开孔;

5-输入输出组件;

6-处理器;

7-废墨桶;

10-缓冲墨盒;

11-出墨口;

12-进墨口;

20-过滤组件;

21-第一过滤器;

22-第二过滤器;

30-阀门组件;

31-第一阀门;

32-第二阀门;

40-泵体组件;

41-第一泵体;

42-第二泵体;

43-第三泵体;

100-供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的印刷机,主要由供墨系统、匀墨机构、印刷机构等部分组成,其中供墨系统具有多种样式,例如,油墨印刷机的供墨系统采用的是装配有机械式墨键的墨斗,作为印刷机单一色组的供墨装置。其中,墨斗通常设置在印刷机的特制柜子中,且墨斗与印刷机的过滤系统连接,墨水经过过滤后导入到喷头模组中进行供墨。现有的供墨组件与印刷机是分离设置,例如在印刷机中设置有柜体放置供墨箱等,操作维护很不方便。

如果能够设计一种新的供墨组件,提供一种新式的结构排布,将供墨组件集成设置在印刷机内,在操作和维修时更加方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供墨组件、供墨系统及印刷机,供墨组件集成设置在供墨底板上,提供了一种新的供墨组件的结构排布,且便于维修更换。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墨组件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墨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理解,图3中主墨桶3和废墨桶7在图3中供墨底板2的正下侧,图3对此不做限制。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供墨组件1,设置在供墨底板2上,供墨底板2设置于打印机中,包括:缓冲墨盒10、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缓冲墨盒10、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间隔排列并设置在供墨底板2上。缓冲墨盒10具有出墨口11和进墨口12,进墨口12用于进墨,出墨口11、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依次连通,在供墨底板2设置于打印机中时,缓冲墨盒10位于阀门组件30的沿竖直方向的上侧;缓冲墨盒10用于储存墨水,阀门组件30打开时,缓冲墨盒10中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阀门组件30流出。

其中,供墨底板2为集成电路板,缓冲墨盒10、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间隔排列并设置在供墨底板2上,其中阀门组件30与供墨底板2电性连接。在缓冲墨盒10中存储有墨水,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按顺序排列设置在缓冲墨盒10的下侧。在缓冲墨盒10上设置有出墨口11和进墨口12,进墨口12用于向缓冲墨盒10中通入墨水,出墨口11与过滤组件20连接,过滤组件20与阀门组件30连接。当阀门组件30打开时,缓冲墨盒10、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之间的通路也随之打开。其中,在供墨底板2正常安装在打印机内时,供墨底板2具有缓冲墨盒10的一端为上端,供墨底板2具有阀门组件30的一端为下端,供墨底板2竖直设置在打印机内。此时,缓冲墨盒10中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由出墨口11自然流出,并在过滤组件20中进行过滤后,由阀门组件30流出到打印机内进行供墨,由此完成对打印机供墨的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过滤组件20是对缓冲墨盒10流出的墨水进行过滤,具体可以对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同时也可以对墨水中的气泡进行滤除,避免在流入打印机内的墨水带有气泡,在打印时效果不好等问题,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缓冲墨盒10、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均设置在供墨底板2上,且在缓冲墨盒10和过滤组件20中承装有墨水。为了保证缓冲墨盒10和过滤组件20在供墨底板2上固定的稳定性,缓冲墨盒10和过滤组件20可通过固定件(如紧固条、螺钉等)与供墨底板2连接固定,从而保证缓冲墨盒10和过滤组件20在供墨底板2上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另外,阀门组件30用于控制缓冲墨盒10、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之间供墨通道的开闭,其中阀门组件30一般设置为电控阀门,且阀门组件30与供墨底板2电连接,在需要对阀门组件30的开闭进行控制时直接通过供墨底板2向阀门组件30传输指令进行打开和关闭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供墨底板2与阀门组件30电连接,通过供墨底板2对阀门组件30的开闭进行控制,在需要对打印机供墨时,供墨底板2控制阀门组件30打开,此时缓冲墨盒10中的墨水由出墨口11流出到下部的过滤组件20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墨水由阀门组件30排出到打印机中进行供墨。在缓冲墨盒10内的墨水较少时,可以通过缓冲墨盒10上的进墨口12向缓冲墨盒10中补充墨水,保证墨水的供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供墨组件1,缓冲墨盒10、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互相连接并按顺序排列设置在供墨底板2上,在阀门组件30打开时,缓冲墨盒10中的墨水即在重力的作用下由出墨口11流出,在过滤组件20中经过过滤后由阀门组件30排出到打印机中进行供墨,其中缓冲墨盒10、过滤组件20和阀门组件30均设置在打印机内部的供墨底板2上,在保证了供墨组件现有的开闭控制和过滤功能的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供墨组件的结构排布,将供墨组件1集成在打印机内部更便于维修更换。

以下对供墨组件1的各种可能的结构和实现方式进行具体介绍。

在将供墨底板2与打印机连接时,由于位置落差,在将阀门组件30与打印机内的进墨处连接时,光靠缓冲墨盒10内墨水的重力作用可能无法保证对打印机的稳定供墨。可选的,还包括泵体组件40,泵体组件40包括第一泵体41,第一泵体41连接在阀门组件30的下侧,第一泵体41连接阀门组件30和打印机,为墨水流入打印机内提供动力。

其中,泵体组件40包括第一泵体41,第一泵体41与阀门组件30连接,且第一泵体41的出口与打印机连接,在阀门组件30打开时,第一泵体41运行,可以将缓冲墨盒10内的墨水抽出到打印机内,从而保证打印机的稳定供墨。其中,泵体组件40也可设置在供墨底板2上,且泵体组件40也为电子元器件,为了方便阀门组件30和泵体组件40可以同时开闭,泵体组件40也可以与供墨底板2电连接,从而使得供墨底板2可以同时控制阀门组件30和泵体组件40的开闭。

为了保证缓冲墨盒10在供墨底板2上固定,通常缓冲墨盒10的容量不会过大,容量较小的缓冲墨盒10通常是作为墨水流路中的中转缓冲部位。同时也为了保证缓冲墨盒10的稳定供墨,可选的,还包括主墨桶3,主墨桶3设置在供墨底板2一侧,主墨桶3中储存有墨水;泵体组件40还包括第二泵体42,主墨桶3通过第二泵体42与缓冲墨盒10的进墨口12连接,以向缓冲墨盒10供墨。其中第二泵体42的规格可与第一泵体41相同,能保证主墨桶3向缓冲墨盒10中稳定供墨即可。

其中,主墨桶3设置在供墨底板2的一侧,在一般情况下,主墨桶3中储存的墨水容量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重量。主墨桶3一般与供墨底板2分离设置,如设置在供墨底板2的底部,或设置在供墨底板2的背面。可选的,供墨底板2上具有贯通的开孔4,主墨桶3设置在供墨底板2的背面侧,且通过开孔4与第二泵体42连接。

其中,在安装主墨桶3时,主墨桶3和第二泵体42之间具有连接管,连接管3可穿过开孔4设置,从而使得第二泵体42将主墨桶3内的墨水抽出到缓冲墨盒10中进行供墨。同时,一般供墨底板2为电路板,为了避免供墨底板2和连接管之间产生干涉,可在开口4周围设置有保护圈,连接管穿过保护圈连接主墨桶3和第二泵体42。

可选的,过滤组件20包括第一过滤器21和第二过滤器22,第一过滤器21连接在出墨口11和阀门组件30之间,第二过滤器22连接在进墨口12和主墨桶3之间。

其中,第一过滤器21设置在出墨口11和阀门组件30之间,从而对出墨口11排向阀门组件30的墨水进行过滤处理;第二过滤器22连接在进墨口12和主墨桶3之间,从而对主墨桶3流入进墨口12的墨水进行初次过滤。其中第一过滤器21和第二过滤器22可以均设置为对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进行二次过滤;另外在第一过滤器21和第二过滤器22中可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滤器可以对墨水内的气泡进行过滤,例如,可选的,第一过滤器21直径小于或等于2um;第二过滤器22直径为小于或等于10um。其中,第一过滤器21设置在出墨口11和阀门组件30之间,且第一过滤器2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um,直径小于或等于2um的第一过滤器21可以对出墨口11通向阀门组件30的墨水中的气泡进行滤除,从而保证向打印机供应的墨水不带有气泡;而第二过滤器22设置在进墨口12和主墨桶3之间,且第二过滤器2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0um,从而对主墨桶3通入进墨口12中的墨水的杂质进行滤除。

其中,为了保证可以同时对进墨口12和出墨口11之间的通路进行控制,阀门组件30包括第一阀门31和第二阀门32,第一阀门31设置在第一过滤器21下侧,第一阀门31控制第一过滤器21下部的通断状态;第二阀门32设置在第二泵体42和进墨口12之间,第二阀门32控制第二泵体42和进墨口12的通路的通断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墨系统100,包括输入输出组件5、处理器6和上述的供墨组件1,输入输出组件5和供墨组件1均与处理器6连接,其中输入输出组件5可以为触摸显示屏等可操作设备,通过输入输出组件5向处理器6传输指令,通过处理器6控制供墨组件1进行工作,从而对供墨组件1上的阀门组件30和泵体组件40的开闭进行控制,其中具体控制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现有的印刷机中,通常设置有多种颜色的墨盒,从而实现彩印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供墨系统100中设置有至少两组供墨组件1,即至少两组供墨组件1内的主墨桶3中可承装有不同颜色的墨水,通过阀门组件30的开闭对其通路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彩印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印刷机,印刷机包括废墨桶7和上述的供墨系统100,印刷机具有废墨出口,废墨出口排出印刷后的废墨,废墨出口和废墨桶7连接,废墨桶7对废墨进行收集;泵体组件40还包括第三泵体43,第三泵体43设置在废墨出口和废墨桶7之间,第三泵体将废墨出口的废墨导入到废墨桶7中。

其中,由于可能设置有多个颜色不同的主墨桶3,在对废墨进行收集时,为了便于循环使用,可以设置对应的多个废墨桶7对不同颜色的墨水进行收集,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另外,第三泵体43也设置在供墨底板2上,且与供墨底板2电连接,通过输入输出组件5即可控制第三泵体43的开闭,从而将废墨出口的废墨抽入到废墨桶7中。

相应的,废墨桶7也可以设置在供墨底板2的背面,即废墨桶7与第三泵体43的连接管也可穿过开孔4设置,从而减小废墨桶7和主墨桶3的占用空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