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5: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冷剂 冷凝 制冷 循环 器及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制冷领域,由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在冬夏两季差别巨大,如何减少温湿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将制冷剂完全液化是提高制冷效率和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的一个难题,现有的改进方法为:1、采用复叠系统换热,该种改进,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调试和维护,整体制冷系统效率依然很低。2、增大冷凝器面积,用来储存冷凝下来的液体,进而起到液封作用,这样造成冷凝器面积过大,配置的风机水泵等辅助设备也偏大;在炎热的夏季,冷凝效果不好时,无法形成液封时,部分气体进入膨胀阀降低夏季制冷效率,可能造成压缩机故障停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使用小换热面积冷凝装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制冷剂液化、制冷效率高、制备成本低的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能够强化制冷剂循环流动,使制冷剂充分冷凝为液,防止未完全冷凝的部分气体通过电子膨胀阀进入储液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其技术方案为:
5.一种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包括压缩机、动能气力转化器、冷凝装置和气液分离器,动能气力转化器的三个接口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端、冷凝装置的进气端和气液分离器连接,冷凝装置的出液端连接到气液分离器,制冷剂能够在气液分离器、动能气力转化器和冷凝装置之间循环。
6.优选地,动能气力转化器包括进气接口、出气接口和回气接口,进气接口与压缩机排气端连接,出气接口与冷凝装置进气端连接,回气接口与气液分离器连接。
7.优选地,进气接口端设置有进气导流片。进气导流片与壳体之间具有气缝。
8.优选地,气缝为圆环形气缝。
9.优选地,回气接口的内径为逐渐收缩变窄的圆台管结构。
10.优选地,出气接口端依次包括内径逐渐收缩变窄的圆台管结构、内径相同的圆柱形结构、内径逐渐扩张变宽的圆台管结构。
11.优选地,气液分离器内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气液分离器与储液器连接。
12.优选地,气液分离器与储液器之间设置有电子膨胀阀。
13.一种包含上述的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蒸发器分别与储液器和压缩机吸气端连接,构成制冷循环系统。
14.优选地,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是二氧化碳、氟利昂或者氨。
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具有动能气力转化器、冷凝装置和气液分离器循环的冷凝器,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将现有系统中的低速单向流动的制冷剂,改变为高速的循环流动状态,使气液分离器内的气态制冷剂重复循环冷凝,降低冷凝的压力,从而提高系统的换热冷凝效率;还能增大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提高系统制冷效率。通过电子膨胀阀与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的配合,避免进入储液器的制冷剂含有气体。能够将制冷剂反复循环冷凝,降低了当外界温度和湿度过高时,冷凝装置的效率降低后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解决了冷凝装置面积过大带来的高成本和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结构更加简单,运行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动能气力转化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压缩机;2、动能气力转化器;20、进气导流片;21、进气接口;22、出气接口;23、回气接口;24、气缝;3、冷凝装置;4、电子膨胀阀;5、气液分离器;6、高液位传感器;7、低液位传感器;8、储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21.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包括压缩机1、动能气力转化器2、冷凝装置3和气液分离器5,动能气力转化器2的三个接口分别与压缩机1的排气端、冷凝装置3的进气端和气液分离器5连接,冷凝装置3的出液端连接到气液分离器5,气态制冷剂能够在气液分离器5、动能气力转化器2和冷凝装置3之间循环,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将现有系统中的低速单向流动的制冷剂,改变为高速的循环流动状态,使气液分离器内的气态制冷剂重复循环冷凝,降低冷凝的压力,从而提高系统的换热冷凝效率;还能增大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提高系统制冷效率。
22.参见图2所示,动能气力转化器2包括进气接口21、出气接口22和回气接口23,进气接口21与压缩机1排气端连接,出气接口22与冷凝装置3进气端连接,回气接口23与气液分离器5连接。进气接口21端设置有进气导流片20,进气导流片20与壳体之间具有气缝24,气缝24为圆环形气缝,进气导流片20阻挡制冷剂后从更小的气缝24进入出气接口22端。回气接口23的内径为逐渐收缩变窄的圆台管结构。出气接口22端依次包括内径逐渐收缩变窄的圆台管结构、内径相同的圆柱形结构、内径逐渐扩张变宽的圆台管结构。制冷剂在该种管径结构中流通时,制冷剂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其流速与过流断面面积成反比,制冷剂在通过扩张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减小的现象,从而产生压差,产生吸附作用,使得压缩机1端的制冷剂和回气端的制冷剂源源不断地从出气端进入冷凝装置3。
23.参见图1和图2所示,当冷凝器运行时,压缩机1打开将压缩气体压入冷凝装置3,经过动能气力转化器2时,通过进气导流片20与壳体之间的气缝24,使得动能气力转化器2的出气接口22端产生较高流速,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动能气力转化器2的回气接口23端与动能
气力转化器2的出气接口22端之间产生压差,将气液分离器5内的气态制冷剂抽吸进入冷凝装置3继续冷凝。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即无需添加如电机一类的动力组件,完全依靠系统自身产生的压差即可实现循环工作。
24.基于上述动能气力转化器2、冷凝装置3、气液分离器5构成的循环,气液分离器5内的气态制冷剂可连续不断地重复进入冷凝装置3中换热冷凝,以提高制冷剂的液化量,使制冷剂充分液化,进而提冷凝器的制冷效率。同时,由于气液分离器5中的气态制冷剂被不断抽出,会导致气液分离器5内的压力变小,此时,会有部分液态制冷剂闪发为气体,以维持气液分离器5内整体环境压力的平衡。这部分液态制冷剂在闪发为气体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气液分离器5中剩余的液态制冷剂温度降低,即增大了剩余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进一步提高了冷凝器的制冷效率。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可将制冷剂反复冷凝,降低了当外界温度和湿度过高时,冷凝装置3的效率降低后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解决了冷凝装置3面积过大带来的高成本和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结构更加简单,运行效果稳定。
26.参见图1所示,气液分离器5内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6和低液位传感器7,气液分离器5与储液器8连接,气液分离器5与储液器8之间设置有电子膨胀阀4。气液分离器5内高位传感器检测到液位时,控制电子膨胀阀4打开,气液分离器5内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储液器8,气液分离器5内低位传感器检测到液位时,控制电子膨胀阀4关闭,气液分离器5内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动能气力转化器2的回气接口23进入冷凝装置3继续冷凝。
27.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将制冷剂充分液化,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增大冷凝装置3的换热面积,用来储存冷凝下来的液体,进而起到液封作用,这样造成冷凝装置3面积过大,配置的风机水泵等辅助设备也偏大,成本偏高,增大了占地面积;而且使用传统的冷凝器,在炎热的夏季,冷凝效果不好时,无法形成液封时,部分气体进入膨胀阀降低夏季制冷效率,还可能造成压缩机1故障停机。再者,现有冷凝器,是上端进气,下端出液,制冷剂在冷凝装置里边流速低,冷凝效果不好。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动能气力转化器2、冷凝装置3和气液分离器5循环的冷凝器,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将现有系统中的低速单向流动的制冷剂,改变为高速的循环流动状态,使气液分离器5内的气态制冷剂重复循环冷凝,提高系统制冷效率。通过电子膨胀阀4与高液位传感器6和低液位传感器7的配合,避免进入储液器8的制冷剂含有气体。
28.一种包含上述制冷剂循环式冷凝器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图中未视出),蒸发器分别与储液器8和压缩机1吸气端连接,构成制冷循环系统。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是二氧化碳、氟利昂或者氨。优选二氧化碳制冷剂,二氧化碳本身具有临界压力高(处于气态状态时的压力较高)、临界温度低(在较低温度下更易保持在气态状态)的特性,与其它制冷剂相比,二氧化碳制冷剂在动能气力转化器2内的流速更高,产生的低压更低,使动能气力转化器2内的负压环境具有更强的吸附效果,因此,二氧化碳制冷剂的自身物性能够维持和促进高效制冷。由于气液分离器5内的闪发二氧化碳气体为低温气体(约13℃),在动能气力转化器2内与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约90℃)混合时,会使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降低,也就是说,在高温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冷凝装置3内冷凝之前,先进行了一次降温,降温后的气体再进入冷凝装置3中进行冷却,能够提高冷凝装置3的冷凝效率,进一步促进二氧化碳气体冷凝液化。
2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