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筋绑扎夹具

2023-04-07 00:14: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绑扎夹具。


背景技术:

2.钢筋绑扎是建筑施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目前主流方法是人工绑扎,通过简单的工具,将扎丝缠绕在钢筋的十字交叉点上,但钢筋的交叉点繁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扎丝的端部也容易扎伤施工工人,施工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操作繁琐、安全性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的钢筋绑扎夹具。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5.一种钢筋绑扎夹具,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夹持部、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中部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下夹持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贯穿于所述下夹持部且与所述第一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合围形成倒u型槽,第二通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倒u型槽的上部用于横向容纳上钢筋,所述倒u型槽的下部、通孔用于纵向容纳下钢筋,两个所述通孔的侧壁均开设有切口,所述切口贯穿于所述下夹持部,所述下夹持部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
6.所述下夹持部包括两个连接部和两个弯曲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呈倒u型,两个所述连接部对称布置于所述上夹持部的下侧,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下侧均开设有切口,两个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下侧,另一端分别相对于所述切口布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曲部合围形成有所述通孔,两个所述连接部和两个所述弯曲部合围形成有所述第二通槽。
7.两个所述连接部的内侧面均与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壁相切。
8.所述切口呈水平状。
9.所述弯曲部呈半圆环形。
10.两个所述切口分别位于下钢筋的两侧。
11.两个所述切口均位于下钢筋的同一侧。
12.所述上夹持部的截面呈倒u型。
13.所述上夹持部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绑扎夹具中,通过设置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将上钢筋和下钢筋进行夹持固定,上钢筋由下至上穿过第二通槽后上半部分位于第一通槽内,被上夹持部夹持固定,下夹持部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在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下夹持部软化,施加外力下夹持部的下半部分张开一定角度并呈直线状态,维持此变形状态并待其固化,然后下钢筋可以穿过下夹持部的下半部分与下夹持部的上半部分接触,再进行外界刺激,下
夹持部发生一次形状记忆恢复,使下夹持部的下半部分往下钢筋的方向弯曲变形,最后完全紧贴下钢筋,实现上钢筋和下钢筋的绑扎,通过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特性对钢筋进行绑扎,无需接触扎丝便可实现对钢筋绑扎,同时可以通过将多个绑扎夹具同时放置对应的钢筋交叉点处进行绑扎,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绑扎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安全性较高。
16.2、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绑扎夹具中,通过设置连接部和弯曲部,弯曲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切口,可以方便在解绑时对弯曲部施加外力使弯曲部变形,弯曲部变形后呈竖直状态,移动绑扎夹具后,下钢筋的上部与连接部的下端紧密贴合,贴合后,弯曲部恢复至弯曲状态,包络下钢筋的下部,下钢筋被连接部与弯曲部夹持,无法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可靠性高。
17.3、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绑扎夹具中,连接部的内侧面与第一通槽槽壁相切,使上钢筋从第二通槽进入第一通槽的过程更加顺畅,切口呈水平状,可以方便在解绑时,解绑工具插入切口对弯曲部的端部进行夹持。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与拆卸方便。
18.4、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绑扎夹具中,上夹持部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在下夹持部变形的同时,上夹持部由u型结构变为v型结构,在下夹持部形状记忆恢复的同时,上夹持部的两端往中间收缩,使第一通槽紧贴上钢筋,固定效果更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固定效果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钢筋绑扎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下夹持部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钢筋绑扎夹具、上钢筋、下钢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钢筋绑扎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下夹持部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钢筋绑扎夹具、上钢筋、下钢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5.图中:上夹持部1、下夹持部2、连接部21、弯曲部22、倒u型槽3、第一通槽31、第二通槽32、通孔4、切口5、上钢筋6、下钢筋7。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参见图1至图6,一种钢筋绑扎夹具,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夹持部1、下夹持部2,所述上夹持部1中部开设有第一通槽31,所述下夹持部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槽32,所述第二通槽32贯穿于所述下夹持部2且与所述第一通槽31相连通,所述第一通槽31和所述第二通槽32合围形成倒u型槽3,第二通槽32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孔4,所述倒u型槽3的上部用于横向容纳上钢筋6,所述倒u型槽3的下部、通孔4用于纵向容纳下钢筋7,两个所述通孔4的侧壁均开设有切口5,所述切口5贯穿于所述下夹持部2,所述下夹持部2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
28.所述下夹持部2包括两个连接部21和两个弯曲部22,两个所述连接部21呈倒u型,两个所述连接部21对称布置于所述上夹持部1的下侧,两个所述连接部21的下侧均开设有切口5,两个所述弯曲部2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部21的下侧,另一端分别相对于
所述切口5布置,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弯曲部22合围形成有所述通孔4,两个所述连接部21和两个所述弯曲部22合围形成有所述第二通槽32。
29.两个所述连接部21的内侧面均与所述第一通槽31的槽壁相切。
30.所述切口5呈水平状。
31.所述弯曲部22呈半圆环形。
32.两个所述切口5分别位于下钢筋7的两侧。
33.两个所述切口5均位于下钢筋7的同一侧。
34.所述上夹持部1的截面呈倒u型。
35.所述上夹持部1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
36.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37.本实用新型中,钢筋绑扎工具采用可变刚度的形状记忆材料制造,形状记忆材料可采用热致、光致、电致、磁致等形状记忆材料,形状记忆材料可通过装置改变刚度,例如通过热发生装置、光发生装置、电场发生装置或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热、光、电、磁等外界刺激使热致、光致、电致、磁致形状记忆材料变软,再通过外力作用便可改变形状,在去除外界刺激后,形状记忆材料恢复刚度。
38.钢筋绑扎前,先通过热刺激使钢筋绑扎夹具变软,然后对其施加外力,将上夹持部1和下夹持部2进行拉伸变形,上夹持部1呈倒v型,弯曲部22至竖直状态,然后维持此变形状态待其固化,去掉外力后形状不变,再将钢筋绑扎夹具移动至上钢筋6与下钢筋7的交叉点处的上方,然后将钢筋绑扎夹具下移,使上钢筋6依次穿过第二通槽32、第一通槽31后与上夹持部1接触,下钢筋7抵接在连接部22的下侧,然后再次通过热刺激使钢筋绑扎夹具变软,钢筋绑扎夹具恢复成初始形状,弯曲部22沿下钢筋7方向弯曲至紧贴下钢筋7,上夹持部1的两端往中间收缩至紧贴上钢筋6,完成钢筋的绑扎工作。
39.实施例1:
40.参见图1至图3,一种钢筋绑扎夹具,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夹持部1、下夹持部2,所述上夹持部1中部开设有第一通槽31,所述下夹持部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槽32,所述第二通槽32贯穿于所述下夹持部2且与所述第一通槽31相连通,所述第一通槽31和所述第二通槽32合围形成倒u型槽3,第二通槽32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孔4,所述倒u型槽3的上部用于横向容纳上钢筋6,所述倒u型槽3的下部、通孔4用于纵向容纳下钢筋7,两个所述通孔4的侧壁均开设有切口5,所述切口5贯穿于所述下夹持部2,所述下夹持部2和上夹持部1一体成型,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所述下夹持部2包括两个连接部21和两个弯曲部22,两个所述连接部21呈倒u型,两个所述连接部21对称布置于所述上夹持部1的下侧,两个所述连接部21的下侧均开设有切口5,两个所述弯曲部2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部21的下侧,另一端分别相对于所述切口5布置,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弯曲部22合围形成有所述通孔4,两个所述连接部21和两个所述弯曲部22合围形成有所述第二通槽32。两个所述连接部21的内侧面均与所述第一通槽31的槽壁相切。所述切口5呈水平状。所述弯曲部22呈半圆环形。两个所述切口5分别位于下钢筋7的两侧。所述上夹持部1的截面呈倒u型。
41.实施例2:
42.基本内容等同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43.参见图4至图6,两个所述切口5均位于下钢筋7的同一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