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面丝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2023-03-20 16:20: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金属线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光面丝抛光机。


背景技术:

2.钢帘线就是常见的一种骨架材料,钢帘线产品同时包括胶管钢丝、胶带绳、编织钢帘线、钢丝加强橡胶带、细短帘线和切割钢线,钢帘线作为轮胎的增强材料,可用于带束层,也可用于胎体,钢帘线仅用于带束层的轮胎,称为半钢丝子午线轮胎;钢帘线同时用于带束层和胎体的轮胎,称为全钢丝子午线轮胎。
3.钢帘线的生产工艺流程为:盘条除锈、粗拉、热处理、细拉、热处理镀铜、水箱拉丝和捻股,针对盘条的除锈,现有的我国公开号为cn2131969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高强钢丝帘线盘条除锈装置,但是还具有以下缺陷:
4.其一,盘条在输送时处于绷直状态,那么可利用氧化铁皮很脆、伸长率远小于钢的特征,让盘条承受适度的弯曲、拉伸或扭转变形,氧化铁皮被撕裂,最终被剥落,上述装置采用剥壳辊直接将盘条顶至变形,此过程中,盘条会因受力发生较大形变,此时盘条的力学性能产生较大变化,那么此后盘条的状态难以复原,并且在除锈时盘条会具有波纹段,因此对盘条的除锈产生影响;
5.其二,其用于对盘条表面的除锈装置只能够沿水平方向进行位移,由于盘条本身在输送时并不会旋转,那么其专利的除锈装置无法对盘条进行全方位的除锈,以此盘条的下半部的表面还是会存在氧化铁。
6.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光面丝抛光机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光面丝抛光机。
8.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光面丝抛光机,包括输送方向与其轴向一致的盘条,还包括沿盘条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拉伸组件和抛光组件,拉伸组件包括沿盘条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预变形机构和主变形机构,预变形机构包括一组用于让盘条承受适度弯曲,并使得盘条表面的氧化铁出现裂纹的一号辊轮,主变形机构包括一组用于增大盘条的形变量,并使得盘条表面的氧化铁被撕裂的二号辊轮,抛光组件包括除锈箱、设于除锈箱内的转架以及设于转架上且沿盘条的运送方向依次分布的一级除锈机构和二级除锈机构,盘条的一端水平穿入除锈箱,并穿过转架,最终从除锈箱穿出,一级除锈机构包括砂带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用于从内将砂带撑紧并通过转架使得砂带的砂面贴合于盘条的外表面进行旋转打磨,转架上设有与砂带相对应的弧形条板,弧形条板用于支撑盘条并以此抵消砂带给予盘条的抵触力,二级除锈机构包括两个呈对称状态并将盘条相向抵紧的抛光转轮,每个抛光转轮均与转架传动相连,两个抛光转轮通过转架在环绕盘条进行公转的同时,每个抛光轮自身均高速旋转对盘条的表面进行抛光。
9.进一步的,拉伸组件还包括条形支座,条形支座的长度方向与盘条的输送方向一
致,一号辊轮的数量为五个,每个一号辊轮轴接于条形支座上,并且每个一号辊轮的轴向均垂直于条形支座的长度方向,其中两个一号辊轮沿条形支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组成上压轮组,另外三个一号辊轮沿条形支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于上压轮组的下方,位于上方的两个一号辊轮与位于下方的三个一号辊轮交错分布。
10.进一步的,二号辊轮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二号辊轮沿条形支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组成一号支撑轮组,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均轴接于条形支座上,并且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与位于下方的三个一号辊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之间设有与条形支座滑动连接并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一号滑块,另外一个二号辊轮轴接于一号滑块上,条形支座上固定设有输出端竖直朝下与一号滑块相连的伸缩气缸,每个二号辊轮的轴向均与对应一号辊轮的轴向平行。
11.进一步的,除锈箱内固定设有两个沿盘条的输送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撑立架,转架设于两个支撑立架之间,转架为具有四个侧边的条形框架,转架中的两个短侧边上均成型有一个轴向与盘条的轴向一致的转筒,转架的每个短侧边上均开设有与转筒同轴且与对应转筒相连通的通孔,每个转筒均转动设于对应的支撑立架上,其中一个转筒水平穿出于除锈箱外,并且同轴固连有一号同步轮,一号同步轮的下方固定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连有与一号同步轮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二号同步轮,一号同步轮与二号同步轮通过一号同步带传动相连,其中,弧形条板固定设于转架靠近拉伸组件的短侧边的内壁上,并且弧形条板的长度方向与通孔的轴向平行。
12.进一步的,每个抛光转轮的轴向均与盘条的轴向一致,每个抛光转轮的一端均通过一组一号弹性连接件与转架对应长侧边的内壁相连,每组一号弹性连接件均包括柱状套、滑柱、一号弹簧和轴座,柱状套的轴向与对应抛光转轮轴向相垂直的固定设于转架对应长侧边的内壁上,柱状套的一端为开口结构,柱状套的另一端同轴成型有挡环,滑柱的一端通过挡环的中心穿入柱状套内,且滑柱位于柱状套内的一端同轴成型有与柱状套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圆盘,一号弹簧设于柱状套内,一号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盘和转架对应长侧边的内壁相抵触,轴座固定设于滑柱伸出于柱状套的一端上,其中,每个抛光转轮的一端均轴接于对应的轴座内。
13.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支撑立架朝向转架的一侧固连有轴向与对应的转筒轴向一致的齿盘,齿盘的圆心处开设有供对应的转筒穿过的穿孔,每个抛光转轮均通过传动机构与转架传动相连,每个传动机构均包括一号伞齿、二号伞齿和三号伞齿,一号伞齿与对应抛光转轮的轴接端同轴固连,一号伞齿的旁侧设有与转架相连的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的轴向与一号伞齿的轴向垂直,二号伞齿与一号转轴的一端同轴固连,并且二号伞齿与一号伞齿相啮合,转架其中靠近齿盘的短侧边的外壁上设有与一号转轴相平行的二号转轴,三号伞齿与二号转轴的一端同轴固连,并且三号伞齿与齿盘相啮合,一号转轴与二号转轴同侧的一端上分别同轴固连有三号同步轮和四号同步轮,三号同步轮和四号同步轮通过二号同步带传动相连。
14.进一步的,支撑机构包括张紧支撑柱和两个固定支撑柱,两个固定支撑柱分别固定设于转架的两个长侧边的内壁上,每个固定支撑柱的轴向均与弧形条板的长度方向一致,张紧支撑柱与其中一个固定支撑柱相平行的设于两个固定支撑柱之间,并且张紧支撑柱通过一组二号弹性连接件与转架相连,二号弹性连接件包括条形滑座,二号弹簧和二号
滑块,条形滑座固定设于转架对应短侧边的内壁上,条形滑座的长度方向与其中一个固定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垂直,二号滑块滑动设于条形滑座内,二号弹簧设于条形滑座内,并且二号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二号滑块以及条形滑座对应的内端壁相抵触,张紧支撑柱的一端与二号滑块固连,砂带套设于张紧支撑柱和两个固定支撑柱上。
15.进一步的,条形支座上轴接有四个靠近除锈箱且位于三个二号辊轮旁侧的三号辊轮,四个三号辊轮呈矩阵分布,其中两个三号辊轮与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组成二号支撑轮组,另外两个三号辊轮位于二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的正上方。
16.进一步的,除锈箱的顶部为开口结构,且其顶部的开口结构上设有一号转盖,除锈箱的下端设有清扫口,清扫口上设有二号转盖。
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8.其一,本装置采用预变形机构和主变形机构使得盘条发生两次形变,第一次形变给予盘条一个适度的压力,使得盘条上的氧化铁出现裂纹,起到预变形的作用,主变形机构则用于增大盘条的形变量,使得盘条上的氧化铁发生断裂,便于后续进行抛光打磨,并且在盘条经过主变形机构后,还会经过四个呈矩阵分布的三号辊轮,那么通过上下两个三号辊轮的相向挤压将原先产生形变的盘条展平,以此确保进入除锈箱的盘条会呈展平状态进行抛光;
19.其二,本装置通过一级除锈机构和二级除锈机构分别对盘条进行两次除锈,一级除锈机构用于去除盘条表面大部分的氧化铁,二级除锈机构用于对盘条进行全方位的精打磨,以此得出的盘条的表面会更加的光滑,提高了除锈的效果;
20.其三,本装置通过跟随砂带一起转动的弧形条板来将砂带对盘条的受力段进行支撑,以此来抵消砂带给予盘条的抵触力,最终盘条在被砂带打磨时会始;终呈展平的状态,不会产生形变,防止盘条在一级打磨阶段因过度的抵触力加上磨削时的旋转力而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a1所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3是实施例的抛光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图3中a2所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5是图3中a3所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6是实施例的抛光组件的俯视图;
27.图7是图6中a4所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8是图6沿a-a线的剖视图;
29.图9是图8中a5所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10是图8中a6所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11是图6沿b-b线的剖视图;
32.图12是图11中a7所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13是图6沿c-c线的剖视图;
34.图14是实施例的一号弹性连接件的俯视图;
35.图15是图14沿d-d线的剖视图。
36.图中标号为:1、盘条;2、一号辊轮;3、二号辊轮;4、除锈箱;5、转架;6、砂带;7、弧形条板;8、抛光转轮;9、条形支座;10、一号滑块;11、伸缩气缸;12、支撑立架;13、转筒;14、通孔;15、一号同步轮;16、电机;17、二号同步轮;18、一号同步带;19、柱状套;20、滑柱;21、一号弹簧;22、轴座;23、挡环;24、圆盘;25、齿盘;26、穿孔;27、一号伞齿;28、二号伞齿;29、三号伞齿;30、一号转轴;31、二号转轴;32、三号同步轮;33、四号同步轮;34、二号同步带;35、张紧支撑柱;36、固定支撑柱;37、条形滑座;38、二号弹簧;39、二号滑块;40、三号辊轮;41、一号转盖;42、清扫口;43、二号转盖。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8.参考图1至图15所示的光面丝抛光机,包括输送方向与其轴向一致的盘条1,还包括沿盘条1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的拉伸组件和抛光组件,拉伸组件包括沿盘条1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预变形机构和主变形机构,预变形机构包括一组用于让盘条1承受适度弯曲,并使得盘条1表面的氧化铁出现裂纹的一号辊轮2,主变形机构包括一组用于增大盘条1的形变量,并使得盘条1表面的氧化铁被撕裂的二号辊轮3,抛光组件包括除锈箱4、设于除锈箱4内的转架5以及设于转架5上且沿盘条1的运送方向依次分布的一级除锈机构和二级除锈机构,盘条1的一端水平穿入除锈箱4,并穿过转架5,最终从除锈箱4穿出,一级除锈机构包括砂带6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用于从内将砂带6撑紧并通过转架5使得砂带6的砂面贴合于盘条1的外表面进行旋转打磨,转架5上设有与砂带6相对应的弧形条板7,弧形条板7用于支撑盘条1并以此抵消砂带6给予盘条1的抵触力,二级除锈机构包括两个呈对称状态并将盘条1相向抵紧的抛光转轮8,每个抛光转轮8均与转架5传动相连,两个抛光转轮8通过转架5在环绕盘条1进行公转的同时,每个抛光轮自身均高速旋转对盘条1的表面进行抛光。
39.盘条1首先通过放卷器(未在图中示出)进行放卷,然后将盘条1的自由端呈水平依次通过拉伸组件和抛光组件,最终盘条1的自由端通过收卷器(未在图中示出)进行收卷,盘条1经过拉伸组件和抛光组件前呈绷直的水平状态,盘条1在逐渐被放卷的过程中,会先经过预变形机构,由于盘条1表面的氧化铁皮很脆、伸长率远小于钢,此时通过一组一号辊轮2让盘条1承受适度的弯曲,使得盘条1表面的氧化铁出现裂纹,起到预变形的作用,然后盘条1会经过主变形机构,此时通过一组二号辊轮3将盘条1的形变量增大,使得盘条1表面出现裂纹的氧化铁被撕裂,便于后续抛光组件对盘条1的表面进行除锈抛光,此后盘条1进入除锈箱4内会先通过一级除锈机构去盘条1表面的大部分氧化铁,此过程中,转架5带动砂带6环绕于盘条1进行转动,以此通过砂带6的砂面对盘条1的表面进行旋转打磨,由于砂带6的砂面需要贴合于盘条1的表面,那么此段盘条1会受到砂带6的抵触力,当砂带6旋转后,盘条1会因被过度抵触而发生变形,此时通过跟随砂带6一起转动的弧形条板7来将盘条1的受力段进行支撑,以此来抵消砂带6给予盘条1的抵触力,最终盘条1在被砂带6打磨时会始终呈展平的状态,不会产生形变,盘条1经过一级除锈机构后会经过二级除锈机构,此过程中,通过两个环绕盘条1公转并自身进行高速转动的抛光转轮8对盘条1进行二次除锈,通过每个
抛光转轮8将盘条1表面的氧化铁完全去除,至此从除锈箱4穿出的盘条1上的氧化铁被完全去除,其中,由于两个抛光转轮8呈对称状态并相向将盘条1抵紧,那么此段的盘条1所受的抵触力会被相互抵消,因此此段的盘条1不会发生形变;
40.由于盘条1的自由端先依次通过拉伸组件和抛光组件,然后缠绕于收卷器上,那么位于盘条1自由端的一段将不会被抛光组件打磨,此时可事先将位于盘条1自由端的一端进行单独打磨,然后再将盘条1的自由端缠绕于收卷器上即可。
41.为了实现预变形机构中一号辊轮2对盘条1的预变形效果,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42.拉伸组件还包括条形支座9,条形支座9的长度方向与盘条1的输送方向一致,一号辊轮2的数量为五个,每个一号辊轮2轴接于条形支座9上,并且每个一号辊轮2的轴向均垂直于条形支座9的长度方向,其中两个一号辊轮2沿条形支座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组成上压轮组,另外三个一号辊轮2沿条形支座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于上压轮组的下方,位于上方的两个一号辊轮2与位于下方的三个一号辊轮2交错分布。
43.盘条1搭在位于下方的三个一号辊轮2上,使得盘条1呈水平,每个位于上方的一号辊轮2与位于下方的一号辊轮2的竖直间距均略小于盘条1的直径,那么当盘条1被收卷器带动进行水平位移时,盘条1会带动位于下方的三个一号辊轮2旋转,一旦盘条1经过位于上方的两个一号辊轮2时,则会被位于上方的一号辊轮2下压,使得盘条1微微弯曲,以此使得盘条1表面的氧化铁出现裂纹,起到预变形的作用。
44.为了实现主变形机构中二号辊轮3增大盘条1形变量的效果,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45.二号辊轮3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二号辊轮3沿条形支座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组成一号支撑轮组,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3均轴接于条形支座9上,并且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3与位于下方的三个一号辊轮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3之间设有与条形支座9滑动连接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一号滑块10,另外一个二号辊轮3轴接于一号滑块10上,条形支座9上固定设有输出端竖直朝下与一号滑块10相连的伸缩气缸11,每个二号辊轮3的轴向均与对应一号辊轮2的轴向平行。
46.盘条1经过预变形机构后,会搭在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3上,此时通过伸缩气缸11带动一号滑块10下行,那么轴接于一号滑块10上的二号辊轮3会向下将盘条1压至弯曲,以此来增大盘条1的形变量,由于此前盘条1经过预变形机构,盘条1出现裂纹的氧化铁会因盘条1更大的形变量而发生断裂,使得盘条1上的氧化铁在抛光前变松动,便于后续抛光组件将盘条1上的氧化铁完全去除。
47.为了实现转架5的如何实现转动,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48.除锈箱4内固定设有两个沿盘条1的输送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撑立架12,转架5设于两个支撑立架12之间,转架5为具有四个侧边的条形框架,转架5中的两个短侧边上均成型有一个轴向与盘条1的轴向一致的转筒13,转架5的每个短侧边上均开设有与转筒13同轴且与对应转筒13相连通的通孔14,每个转筒13均转动设于对应的支撑立架12上,其中一个转筒13水平穿出于除锈箱4外,并且同轴固连有一号同步轮15,一号同步轮15的下方固定设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轴上同轴固连有与一号同步轮15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二号同步轮17,一号同步轮15与二号同步轮17通过一号同步带18传动相连,其中,弧形条板7固定设于转架5靠近拉伸组件的短侧边的内壁上,并且弧形条板7的长度方向与通孔14的轴向平行。
49.盘条1穿入除锈箱4后先同轴穿过转架5一侧的转筒13,然后从对应的通孔14穿出,然后通过转架5另一侧的通孔14从对应的转筒13穿出于除锈箱4外,当电机16启动后,与电机16的输出轴同轴固连的二号同步轮17会通过一号同步带18的传动驱动一号同步轮15转动,以此整个转架5会进行旋转,通过转架5的旋转来实现砂带6对盘条1的旋转打磨,以及两个抛光转轮8关于盘条1的公转。
50.为了实现两个转轮能够将盘条1相向抵紧,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51.每个抛光转轮8的轴向均与盘条1的轴向一致,每个抛光转轮8的一端均通过一组一号弹性连接件与转架5对应长侧边的内壁相连,每组一号弹性连接件均包括柱状套19、滑柱20、一号弹簧21和轴座22,柱状套19的轴向与对应抛光转轮8轴向相垂直的固定设于转架5对应长侧边的内壁上,柱状套19的一端为开口结构,柱状套19的另一端同轴成型有挡环23,滑柱20的一端通过挡环23的中心穿入柱状套19内,且滑柱20位于柱状套19内的一端同轴成型有与柱状套19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圆盘24,一号弹簧21设于柱状套19内,一号弹簧21的两端分别与圆盘24和转架5对应长侧边的内壁相抵触,轴座22固定设于滑柱20伸出于柱状套19的一端上,其中,每个抛光转轮8的一端均轴接于对应的轴座22内。
52.抛光转轮8的两端通过轴接于两个轴座22上来实现自身的转动,当抛光转轮8与盘条1抵触后,抛光转轮8会被盘条1抵触朝向转架5对应的长侧边进行水平位移,此时抛光转轮8的一端均会抵触滑柱20,使得滑柱20向柱状套19内滑动,此过程中,圆盘24压缩一号弹簧21,使得一号弹簧21产生弹力,以此通过一号弹簧21的弹性使得对应的抛光转轮8与盘条1抵紧,由于两个抛光转轮8呈对称状态,那么盘条1会被两个抛光转轮8相向抵紧。
53.为了实现每个抛光转轮8在公转的同时能够高速自转,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54.其中一个支撑立架12朝向转架5的一侧固连有轴向与对应的转筒13轴向一致的齿盘25,齿盘25的圆心处开设有供对应的转筒13穿过的穿孔26,每个抛光转轮8均通过传动机构与转架5传动相连,每个传动机构均包括一号伞齿27、二号伞齿28和三号伞齿29,一号伞齿27与对应抛光转轮8的轴接端同轴固连,一号伞齿27的旁侧设有与转架5相连的一号转轴30,一号转轴30的轴向与一号伞齿27的轴向垂直,二号伞齿28与一号转轴30的一端同轴固连,并且二号伞齿28与一号伞齿27相啮合,转架5其中靠近齿盘25的短侧边的外壁上设有与一号转轴30相平行的二号转轴31,三号伞齿29与二号转轴31的一端同轴固连,并且三号伞齿29与齿盘25相啮合,一号转轴30与二号转轴31同侧的一端上分别同轴固连有三号同步轮32和四号同步轮33,三号同步轮32和四号同步轮33通过二号同步带34传动相连。
55.齿盘25的直径大于三号伞齿29的直径,当转架5旋转后,与齿盘25相啮合的三号伞齿29会环绕齿盘25公转的同时进行转速大于公转的自转,此时与三号伞齿29同轴相连的二号转轴31会带动四号同步轮33旋转,通过二号同步带34的传动作用,三号同步轮32会被驱动旋转,此后与三号同步轮32同轴相连的一号转轴30会带动二号伞齿28旋转,二号伞齿28旋转后会带动一号伞齿27转动,最终一号伞齿27会带动整个抛光转轮8进行高速自转,以此通过每个抛光转轮8的公转和高速自转来对当前的盘条1进行全方位的精抛光。
56.为了实现支撑机构从内将砂带6撑紧的效果,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57.支撑机构包括张紧支撑柱35和两个固定支撑柱36,两个固定支撑柱36分别固定设于转架5的两个长侧边的内壁上,每个固定支撑柱36的轴向均与弧形条板7的长度方向一致,张紧支撑柱35与其中一个固定支撑柱36相平行的设于两个固定支撑柱36之间,并且张
紧支撑柱35通过一组二号弹性连接件与转架5相连,二号弹性连接件包括条形滑座37,二号弹簧38和二号滑块39,条形滑座37固定设于转架5对应短侧边的内壁上,条形滑座37的长度方向与其中一个固定支撑柱36的长度方向垂直,二号滑块39滑动设于条形滑座37内,二号弹簧38设于条形滑座37内,并且二号弹簧38的两端分别与二号滑块39以及条形滑座37对应的内端壁相抵触,张紧支撑柱35的一端与二号滑块39固连,砂带6套设于张紧支撑柱35和两个固定支撑柱36上。
58.安装砂带6时,首先将砂带6套设于两个固定支撑柱36上,然后沿条形滑座37的长度方向下压张紧支撑柱35再将砂带6套于张紧支撑柱35上,此过程中,张紧支撑柱35先带动二号滑块39在条形滑座37内滑动,并且二号滑块39将二号弹簧38压缩,使得二号弹簧38产生弹力,一旦当砂带6套于张紧支撑柱35上后,松开张紧支撑柱35,此时通过二号弹簧38的弹力带动张紧支撑柱35从内将砂带6撑紧,此时砂带6呈三角状并且当前的盘条1位于弧形条形板和砂带6的砂面之间,那么当转架5旋转时,呈绷紧状态的砂带6会环绕盘条1进行转动,并通过砂带6的砂面对盘条1上松动的氧化铁进行打磨,与此同时弧形条板7贴合于盘条1的表面进行转动,由于砂带6与弧形条板7均跟随转架5转动,那么无论转架5如何旋转,弧形条板7均会对当前进行一次除锈的盘条1进行支撑,以此来抵消砂带6给予盘条1的抵触,防止盘条1在一次除锈时因砂带6的过度抵触而产生形变。
59.为了确保盘条1在经过预变形机构和主变形机构后能够变成展平状态进入除锈箱4内进行抛光,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60.条形支座9上轴接有四个靠近除锈箱4且位于三个二号辊轮3旁侧的三号辊轮40,四个三号辊轮40呈矩阵分布,其中两个三号辊轮40与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3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组成二号支撑轮组,另外两个三号辊轮40位于二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3的正上方。
61.位于上方的两个三号辊轮40与位于下方的两个三号辊轮40之间的竖直间距等于盘条1的直径,盘条1经过主变形机构后,会通过四个呈矩阵分布的三号辊轮40,那么通过上下两个三号辊轮40的相向挤压将原先产生形变的盘条1展平,以此确保进入除锈箱4的盘条1会呈展平状态进行抛光。
62.为了便于操作人员便于除锈箱4内的机构进行安装,以及便于对除锈箱4内的磨渣进行清扫,具体设置如下特征:
63.除锈箱4的顶部为开口结构,且其顶部的开口结构上设有一号转盖41,除锈箱4的下端设有清扫口42,清扫口42上设有二号转盖43。
64.通过一号转盖41可将除锈箱4的顶部打开,以此便于对设置于除锈箱4内的转架5、一级除锈机构和二号级除锈机构的安装,当盘条1经过一级除锈和二级除锈时,所产生的磨渣会散落于除锈箱4的底部,此时可通过二号转盖43将设于除锈箱4下端的清扫口42打开,以此便于对除锈箱4内的磨渣进行清除。
65.工作原理:
66.盘条1通过放卷器和收卷器的配合实现运送,在盘条1运送的过程中,会先经过预变形机构中的五个一号辊轮2,此过程中,盘条1搭在位于下方的三个一号辊轮2上,使得盘条1呈水平,一旦盘条1经过位于上方的两个一号辊轮2时,则会被位于上方的一号辊轮2下压,使得盘条1微微弯曲,以此使得盘条1表面的氧化铁出现裂纹,起到预变形的作用;
67.此后盘条1会经过主变形机构中的三个二号辊轮3,此过程中,盘条1会搭在一号支撑轮组中的两个二号辊轮3上,此时通过伸缩气缸11带动一号滑块10下行,那么轴接于一号滑块10上的二号辊轮3会向下将盘条1压至弯曲,以此来增大盘条1的形变量,由于此前盘条1经过预变形机构,盘条1出现裂纹的氧化铁会因盘条1更大的形变量而发生断裂,使得盘条1上的氧化铁在抛光前变松动,便于后续抛光组件将盘条1上的氧化铁完全去除;
68.此后盘条1会经过四个呈矩阵分布的三号辊轮40,此过程中,通过上下两个三号辊轮40将盘条1相向挤压,将原先产生形变的盘条1展平,以此确保进入除锈箱4的盘条1会呈展平状态进行抛光;
69.此后盘条1进入除锈箱4内先进行一次除锈,此过程中,转架5带动砂带6对盘条1的表面进行旋转打磨,以此去除盘条1表面的大部分氧化铁;
70.此后盘条1进行二次除锈,此过程中,通过每个抛光转轮8的公转和高速自转来对当前的盘条1进行全方位的精抛光,至此从除锈箱4穿出的盘条1上的氧化铁会被完全去除,最终通过二号转盖43将设于除锈箱4下端的清扫口42打开,以此便于对除锈箱4内的磨渣进行清除。
7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