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引导体的输送设备及引导体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2023-03-20 03:41: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设备,该输送设备包括用于沿运输方向运输货件的输送装置以及具有底面和尤其平坦的第一侧面的至少一个引导体。
2.本发明还涉及引导体在用于使货件朝向输送面的中心移位的输送装置中的用途,其中由输送装置在输送面上沿运输方向运输货件。


背景技术:

3.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沿运输方向运输货件的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这些输送装置的问题在于,用输送装置运输的货件可能会从输送装置上掉落。这个问题通常用应防止货件掉落下来的侧向引导件来解决。然而,侧向引导件的缺点在于,难以触及用输送装置运输的货件。此外,侧向引导件价格昂贵并且还需要占用结构空间。
4.此外,尤其在具有用于货件的输送面并且具有沿运输方向布置在输送面侧边的侧向边缘区域的输送装置中,尽管可能存在侧向引导件,但仍然可能出现货件从输送装置上掉落下来的情况。例如在一些带式输送机中,被设计为带的输送面比机座更窄,因此在带的侧边留有没有被带覆盖的侧向边缘区域。在用输送装置运输货件时可能出现如下情况:货件完全或部分地停留在侧向边缘区域中并且更容易造成货件在输送装置上产生拥堵。由于继续运行的带和/或后续的货件,货件可能会移位和/或堆摞并由此从输送装置上掉落下来。


技术实现要素:

5.从这种情况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货件从输送装置上掉落下来的风险的手段。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货件在输送装置上产生拥堵的风险的手段。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降低货件从输送装置上掉落下来的风险以及货件产生拥堵的风险并且同时能够实现触及输送装置上的货件的手段。
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输送设备的特征来实现的。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有利的设计方案。
7.因此,该目的通过一种输送设备来实现,该输送设备包括用于沿运输方向运输货件的输送装置以及具有底面和第一侧面的至少一个引导体,其中输送装置具有用于货件的输送面以及沿运输方向布置在该输送面的侧边的侧向边缘区域,其中第一侧面与底面形成小于90度的内交角,其中引导体的布置方式和/或设计方式为,使得引导体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侧向边缘区域上,并且使得第一侧面的法向量倾斜地逆着运输方向指向输送面的中心。
8.此外,该目的通过引导体在用于使货件朝向输送面的中心移位的输送装置中的用途来实现,其中由输送装置在输送面上沿运输方向运输货件,其中输送装置具有布置在输送面的侧边的侧向边缘区域,其中引导体具有底面和第一侧面,其中第一侧面与底面形成小于90度的内交角,并且其中引导体的设计方式为,使得在引导体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布
置在侧向边缘区域上的情况下,引导体的第一侧面的法向量倾斜地逆着运输方向指向输送面的中心。
9.因此,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包括输送装置和特定设计的引导体的输送设备以及引导体在输送装置中的用途。引导体具有底面和优选平坦的第一侧面并且可以使得用输送装置运输的货件通过与引导体的相互作用而朝向输送面的中心移动。这样,以简单的方式方法降低了货件从输送装置上掉落下来的风险。引导体还降低了货件停留在输送装置的侧向边缘区域上的风险以及由此引起拥堵的风险,其方式为:通过与引导体的相互作用而使货件朝向输送面的中心移动。因此能够使货件被继续运输经过输送面,从而极大降低产生拥堵的风险。此外还可以轻易触及用输送装置运输的货件。引导体尤其具有如下优点,即:该引导体还可以被成本有效地安装在已经存在的输送装置中。
10.第一侧面优选邻接引导体的底面。由于引导体的第一侧面与底面具有小于90度的内交角,并且引导体被布置和/或被设计成使得引导体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侧向边缘区域上,因此优选在引导体的第一侧面与能够在其上运输货件的输送面之间产生大于90度的交角。该内交角是指优选平坦的第一侧面与引导体内部的底面的平面的交角,或者在第一侧面与底面不直接彼此邻接的情况下,该内交角是指在引导体一侧测得的在优选平坦的第一侧面的平面与底面的平面的交角。换言之,即,引导体的设计方式为,使得在引导体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侧向边缘区域上的情况下,第一侧面不是垂直地立于输送面上,而是与之相倾斜。此外提出的是,引导体的布置方式和/或设计方式为,使得尤其平坦的第一侧面的法向量倾斜地逆着运输方向指向输送面的中心。输送面的中心优选是指输送面的中心线,该中心线沿运输方向延伸并且与输送面的两个边缘具有相同间距。换言之,即,引导体的第一侧面优选在运输方向上斜向后背离该中心而倾斜。这使得在输送面上沿运输方向被输送且位于侧向边缘区域附近的货件在通过与引导体的相互作用并且尤其在通过与引导体的第一侧面的相互作用而由输送面推动的情况下朝向输送面的中心移动。
11.优选地,输送装置的设计方式为,使得侧向边缘区域被实施成平坦的且与输送面处于相同高度。进一步优选地,侧向边缘区域优选地是输送装置的没有被输送面覆盖的区域,特别优选地是输送装置的没有被输送面覆盖的机座。输送装置可以(关于输送面的中心)在两侧分别具有侧向边缘区域或者仅在输送面的一侧具有侧向边缘区域。
12.换言之并且参照正交坐标系(其x轴由运输方向给出,其z轴由输送面的表面法线给出,并且其y轴垂直于上述两轴,由此产生右手正交坐标系),第一侧面的法向量优选具有在负的x方向上(即与运输方向相反)大于零的第一矢量分量、在正的或负的y方向上大于零的第二矢量分量以及在z方向上大于零的第三矢量分量。根据引导体布置在输送面的中心的左侧还是右侧的侧向边缘区域上,法向量的矢量分量位于正的或负的y方向,因而法向量倾斜地指向输送面的中心。再换言之,即,第一侧面的法向量优选不平行于运输方向并且也不垂直于运输方向。
13.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引导体的设计方式为,使得由输送装置运输的货件能够在引导体的第一侧面上向上滑动。这种向上滑动特别优选地是指货件重心的如下运动,该运动具有平行于输送面的表面法线、即平行于正交坐标系的上文定义的z轴的分量。例如,货件可以在被输送面推动的情况下并且由于与引导体的第一侧面的摩擦而竖立在第一侧面上。由此使货件的重心以平行于输送面的表面法线的分量进行移动。为了进一步简
化使货件在第一侧面上向上滑动,进一步优选地提出的是,引导体的底面与第一侧面之间的内交角优选地在30度至85度之间、特别优选地在50度至80度之间、非常特别优选地在60度至80度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提出的是,该内交角与用输送装置运输的货件的运输速度和/或重量相协调。
14.就此而言进一步优选地提出的是,第一侧面的法向量位于垂直于输送面并且与运输方向围成15度至80度、优选地20度至70度、特别优选地25度至60度的角度的参考平面内。这进一步简化了使货件通过与引导体的相互作用并且尤其通过在第一侧面上向上滑动而朝向输送面的中心移动。
15.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改进方案提出的是,引导体具有优选平坦的第二侧面并且被设计成使得第二侧面的法向量位于垂直于输送面且垂直于运输方向的参考平面内。因此,第二侧面的法向量的参考平面优选平行于上文描述的右手正交坐标系的yz平面。第二侧面优选邻接引导体的第一侧面并且进一步优选邻接底面和第一侧面。此外优选地提出的是,引导体的设计方式为,使得在引导体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侧向边缘区域上的情况下,第二侧面在运输方向上位于第一侧面旁。所描述的第二侧面的设计方案进一步改善了引导体的功能,其方式为,在引导体的第一侧面上向上滑动的货件能够沿引导体的第二侧面向下滑动并由此朝输送面的中心的方向移位。
16.进一步优选地提出的是,引导体具有优选平坦的第三侧面并且被设计成使得第三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内交角小于等于90度。第三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内交角优选等于90度。第三侧面优选邻接引导体的第一侧面并且进一步优选邻接底面和第一侧面。此外优选地提出的是,引导体的设计方式为,使得在引导体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侧向边缘区域上的情况下,第三侧面比第二侧面更加远离输送面的中心。第三侧面优选与运输方向平行。这具有如下优点:引导体不会在侧向上突出超过输送装置的边缘并且因此不会对在输送装置处工作的人员造成受伤的风险。
17.在底面的设计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改进方案提出的是,连接底面的边界线的两点的最长线段与连接该边界线的两点的最短线段之比小于等于5。换言之,即,引导体优选不具有沿输送面延伸较长距离并且非常长且窄的侧向引导件的形状。替代于此,引导体的底面具有如下形状,即该形状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即该形状的连接边界线的两点的最长线段与连接边界线上的两点的最短线段之比小于等于5、优选地小于等于4、特别优选地小于等于3。对应地,引导体也没有沿输送面延伸较长距离。由此确保引导体不会阻挡对输送面的触及,并且由此还确保引导体不会阻挡对用输送面运输的货件的触及。此外,引导体基于该比例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18.此外,就此而言优选地提出的是,连接边界线的两点的最长线段的长度在10cm至70cm之间,优选地在15cm至60cm之间、特别优选地在20cm至55cm之间。和/或连接边界线两点的最短线段的长度在15cm至45cm之间,优选地在20cm至40cm之间、特别优选地在25cm至35cm之间。
19.此外在底面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方案提出的是,引导体的底面是多边形、优选是四边形。这已被证明特别适合于引导体的功能。
20.就此而言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改进方案提出的是:引导体的底面是梯形,梯形的彼此平行的两个底边与输送装置的运输方向平行,并且梯形的较短的底边比梯形的较
长的底边更接近输送面的中心。这可以实现以简单的方式将引导体以其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侧向边缘区域上。
21.此外优选地提出的是,引导体的底面是直角梯形。直角梯形除了彼此平行的两个边之外还具有刚好两个直角内角以及此外还具有另外的、各自具有不同于90度的值的两个内角。就此而言还优选地提出的是,引导体及其直角梯形形状的底面的定向方式为,使得这两个直角内角在输送装置的运输方向上位于梯形的另外两个内角后方。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提出的是,引导体的底面为具有刚好两个直角内角的直角梯形,并且这两个直角内角在运输方向上位于梯形的另外两个内角后方。这确保能够特别简单地使引导体的第一侧面的法向量倾斜地逆着运输方向指向输送面的中心。
22.在引导体的设计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改进方案提出的是,引导体是多面体、尤其是凸多面体。多面体是完全由平面限定的三维体。当几何体的两点之间的连接线段的所有点同样是几何体的一部分时,多面体是凸的。形象地说,即优选地提出的是,引导体不具有凹处或凹陷。被设计为多面体且尤其被设计为凸多面体的引导体特别易于制造。
23.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改进方案提出的是,引导体被设计为棱锥或截棱锥。特别优选为具有梯形底面的截棱锥。这种形状已经被证明特别适合于实现如下目的,即:能够使第一侧面与底面具有小于90度的内交角,并且能够使在引导体以其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侧向边缘区域上的情况下,第一侧面的法向量倾斜地逆着运输方向指向输送面的中心。
24.此外,就此而言提出的是,棱锥的尖端或截棱锥的虚拟尖端位于引导体的底面上方。这增强了引导体的稳定性,这尤其对于较重的货件来说是有利的。
25.在引导体的高度方面,进一步优选地提出的是,以平行于底面的表面法线的方式测得的引导体的高度在5cm至50cm之间、优选地在10cm至40cm之间,特别优选地在15cm至30cm之间。该高度范围已被证实对于防止货件掉落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26.正如已经提到的,引导体被布置和/或设计成使得引导体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侧向边缘区域上。就此而言根据优选的改进方案提出的是,引导体被设计和/或被布置成使得整个底面都位于侧向边缘区域上。因此在该替代方案中,引导体的底面完全布置在输送装置的侧向边缘区域中。这使得引导体的安装变得容易。
27.替代于此,就此而言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改进方案提出的是,引导体的设计方式和/或布置方式为,使得引导体的底面的另外的部分位于输送面上方,并且使得底面的另外的部分与输送面间隔开、被设计成与输送面无摩擦和/或与输送面的摩擦不影响输送装置的输送功能。换言之,底面的一部分可以位于侧向边缘区域上,而底面的另外的部分可以位于输送面上方。这尤其对于非常窄的侧向边缘区域来说是有利的。就该替代方案而言还优选地提出的是,底面的位于输送面上方的那部分与输送面有轻微摩擦,或者优选完全没有摩擦,从而不影响输送功能。这例如可以藉由适合的材料选择来实现和/或通过使底面的另外的部分与输送面间隔开(例如通过使在引导体的底面中存在轻微错开)来实现。
28.在输送装置的设计方面,根据优选的改进方案提出的是,输送装置是皮带输送机且优选是伸缩式皮带输送机。在(还被称为输送带或皮带机的)皮带输送机中,输送面是由皮带和/或带构成的。伸缩式皮带输送机还具有输送长度能够无级调节的优点。
29.正如已经提到的,输送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引导体。就此而言可以优选地提出的是,
输送设备包括多个引导体。进一步优选地提出的是,所有引导体的设计方式均为,使得所有引导体的第一侧面均与相应的底面具有小于90度的内交角,所有引导体的布置方式和/或设计方式均为,使得这些引导体的相应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侧向边缘区域上,并且使得所有引导体的第一侧面的法向量都倾斜地逆着运输方向指向输送面的中心。
30.就此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还提出的是,输送设备包括多个引导体,其中引导体以如下方式布置在输送面的中心的两侧,即:在每个引导体的对面、在垂直于运输方向的方向上、在该中心的另一侧没有布置引导体。换言之,即,参照运输方向在同一位置处、在输送面的中心的右侧和左侧没有同时布置两个引导体。由此避免在运输货件时出现较窄的区域。
31.根据另外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在布置多个引导体方面提出的是,这些引导体均匀地、彼此错开地布置在输送面的中心的两侧。因此优选地提出的是,在中心的一侧的两个引导体之间的间距对于在该侧的所有引导体来说相应地都一样大,并且还进一步优选地与在中心的另一侧的相应两个彼此相继的引导体之间的间距也一样大。例如,这些引导体以0.3m、0.5m、0.7m、1m或1.2m的间距沿输送面布置。此外,中心的一侧的引导体相对于中心的另一侧的引导体优选被布置成使得位于一侧的引导体与位于另一侧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引导体的间距一样大。
附图说明
32.下文将参照附图借助于优选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
33.在附图中:
34.图1从多个视角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引导体的示意图;
35.图2示出包括输送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另外的实施例的引导体的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36.图3从两个视角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输送设备的示意图;以及
37.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示例,这些示例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和/或补充。用于描述某个实施例的每个特征能够独立地或者与其他特征组合地在任意一个其他的实施例中使用。用于描述某个类别的实施例的每个特征也能够以相应的方式被应用在另一个类别的实施例中。
39.图1从多个视角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导体10的示意图。引导体10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截棱锥的形状,其中引导体10的底面12是梯形,这在图1a)中能够特别好地看到。此外,引导体10具有在此平坦的第一侧面14,其中第一侧面14与底面12具有小于90度、在此为65度的内交角16,这能够在图1c)的视角中最佳地看到。
40.梯形的底面12具有两个直角内角18。此外,引导体10的底面12被设定尺寸成使得连接底面12的边界线20的两点的最长线段22与连接边界线20的两点的最短线段24之比小于等于5。如最佳地在图1b)中能够看到的是,最长线段22与最短线段24之比值在此大致为2。此外,最长线段22在此长度为59cm,并且最短线段24在此长度为31cm。
41.引导体10还具有将在下文进行说明的第二侧面26和第三侧面28。此外,被设计为截棱锥的引导体被成形成使得截棱锥的虚拟尖端30位于底面12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体的高度32为23cm。
42.图2示出包括输送装置36和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另外的实施例的引导体10的输送设备34的两个示意图。输送装置36在所示出的两个实施例中被设计为带式输送机36。输送装置36因此具有被设计为带的输送面38,在该输送面上能够沿运输方向40运输货件(未示出)。输送装置36在输送面38的侧边具有侧向边缘区域42。侧向边缘区域42没有被输送面38覆盖。侧向边缘区域42是平坦的并且被设计成与输送面38处于相同高度。
43.在图2a)中示出的输送设备34的实施例中,引导体10的布置方式为,使得引导体的底面12的一部分位于侧向边缘区域42上并且引导体的底面12的另外的部分位于输送面38上方。在图2b)中示出的输送设备34的实施例中,引导体10的布置方式为,使得引导体10的整个底面12都位于侧向边缘区域42上。
44.此外在图2、尤其图2a)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到:引导体10的设计方式和/或布置方式为,使得第一侧面14的法向量44倾斜地逆着运输方向40指向输送面38的中心46。在图2a)中为了更好的展示效果,还展示了法向量44在输送面38上的投影48,以使法向量44倾斜地逆着运输方向40朝中心46的方向更加明了。同样可以看到:引导体10的设计方式为,使得第二侧面26的法向量50位于垂直于输送面38且垂直于运输方向40的参考平面52内。
45.因此引导体10的设计方式为,使得由输送装置36运输的货件能够在引导体10的第一侧面14上向上滑动,以及通过与引导体10的相互作用而朝输送面38的中心46的方向移位。
46.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输送设备34的不同视角的两个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输送设备34具有用于沿运输方向40运输货件的输送装置36以及多个、在此四个引导体10。尤其在(从上方展示输送设备34的)图3a)的视角中能够很好地看到,引导体10的被设计为梯形的底面12的平行的两个底边54a、54b与输送装置36的运输方向40相平行。此外,较短的底边54a比较长的底边54b更接近输送面38的中心46。还能够很好地看到,底面12为具有刚好两个直角内角18的直角梯形,并且这两个直角内角18在运输方向40上位于梯形的另外两个内角后方。
47.此外在图3b)中标注了第一侧面14的法向量44在输送面38上的投影48。在此尤其清楚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法向量44的投影48与运输方向40之间的角度56为30度。
48.同样,从上方观察的视角中能够容易地看到,侧向边缘区域42在此存在于中心46的两侧,并且引导体10以类似于图2a)的方式分别以其底面12的一部分位于侧向边缘区域42上并且以底面12的另外的部分位于输送面38上方。引导体10还以如下方式布置在输送面38的中心46的两侧,即:在每个引导体10的对面、在垂直于运输方向40的方向上、在中心46的另一侧没有布置引导体10。在此,此外,引导体10还是均匀地错开地布置的。
49.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输送设备34的另外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输送设备34具有输送装置36以及多个、在此同样四个引导体10a、10b、10c、10d。引导体10以类似于图2b)的方式相应地以其整个底面12布置在侧向边缘区域42上。引导体10还以类似于图3的方式布置在输送面38的中心46的两侧,即:在每个引导体10的对面、在垂直于运输方向40的方向上、在中心46的另一侧没有布置引导体10。因此如图4所示,在引导体10a
的对面没有布置引导体10。然而,不同于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引导体在图4中不是均匀地错开地布置的。因为可以看到的是,引导体10a与引导体10c之间的距离58大于引导体10a与引导体10b之间的距离60。
50.附图标记清单
51.引导体
ꢀꢀꢀꢀꢀꢀꢀꢀꢀꢀꢀꢀꢀꢀꢀꢀꢀꢀꢀꢀꢀꢀꢀꢀꢀꢀꢀꢀꢀꢀꢀꢀꢀꢀꢀꢀꢀꢀꢀꢀꢀꢀꢀꢀꢀꢀ
10
52.底面
ꢀꢀꢀꢀꢀꢀꢀꢀꢀꢀꢀꢀꢀꢀꢀꢀꢀꢀꢀꢀꢀꢀꢀꢀꢀꢀꢀꢀꢀꢀꢀꢀꢀꢀꢀꢀꢀꢀꢀꢀꢀꢀꢀꢀꢀꢀꢀꢀ
12
53.第一侧面
ꢀꢀꢀꢀꢀꢀꢀꢀꢀꢀꢀꢀꢀꢀꢀꢀꢀꢀꢀꢀꢀꢀꢀꢀꢀꢀꢀꢀꢀꢀꢀꢀꢀꢀꢀꢀꢀꢀꢀꢀꢀꢀꢀꢀ
14
54.内交角
ꢀꢀꢀꢀꢀꢀꢀꢀꢀꢀꢀꢀꢀꢀꢀꢀꢀꢀꢀꢀꢀꢀꢀꢀꢀꢀꢀꢀꢀꢀꢀꢀꢀꢀꢀꢀꢀꢀꢀꢀꢀꢀꢀꢀꢀꢀ
16
55.直角内角
ꢀꢀꢀꢀꢀꢀꢀꢀꢀꢀꢀꢀꢀꢀꢀꢀꢀꢀꢀꢀꢀꢀꢀꢀꢀꢀꢀꢀꢀꢀꢀꢀꢀꢀꢀꢀꢀꢀꢀꢀꢀꢀꢀꢀ
18
56.底面的边界线
ꢀꢀꢀꢀꢀꢀꢀꢀꢀꢀꢀꢀꢀꢀꢀꢀꢀꢀꢀꢀꢀꢀꢀꢀꢀꢀꢀꢀꢀꢀꢀꢀꢀꢀꢀꢀꢀꢀꢀꢀ
20
57.连接边界线的两点的最长线段
ꢀꢀꢀꢀꢀꢀꢀꢀꢀꢀꢀꢀꢀꢀꢀꢀꢀꢀꢀꢀꢀꢀꢀꢀꢀꢀ
22
58.连接边界线的两点的最短线段
ꢀꢀꢀꢀꢀꢀꢀꢀꢀꢀꢀꢀꢀꢀꢀꢀꢀꢀꢀꢀꢀꢀꢀꢀꢀꢀ
24
59.第二侧面
ꢀꢀꢀꢀꢀꢀꢀꢀꢀꢀꢀꢀꢀꢀꢀꢀꢀꢀꢀꢀꢀꢀꢀꢀꢀꢀꢀꢀꢀꢀꢀꢀꢀꢀꢀꢀꢀꢀꢀꢀꢀꢀꢀꢀ
26
60.第三侧面
ꢀꢀꢀꢀꢀꢀꢀꢀꢀꢀꢀꢀꢀꢀꢀꢀꢀꢀꢀꢀꢀꢀꢀꢀꢀꢀꢀꢀꢀꢀꢀꢀꢀꢀꢀꢀꢀꢀꢀꢀꢀꢀꢀꢀ
28
61.虚拟尖端
ꢀꢀꢀꢀꢀꢀꢀꢀꢀꢀꢀꢀꢀꢀꢀꢀꢀꢀꢀꢀꢀꢀꢀꢀꢀꢀꢀꢀꢀꢀꢀꢀꢀꢀꢀꢀꢀꢀꢀꢀꢀꢀꢀꢀ
30
62.截棱锥的高度
ꢀꢀꢀꢀꢀꢀꢀꢀꢀꢀꢀꢀꢀꢀꢀꢀꢀꢀꢀꢀꢀꢀꢀꢀꢀꢀꢀꢀꢀꢀꢀꢀꢀꢀꢀꢀꢀꢀꢀꢀ
32
63.输送设备
ꢀꢀꢀꢀꢀꢀꢀꢀꢀꢀꢀꢀꢀꢀꢀꢀꢀꢀꢀꢀꢀꢀꢀꢀꢀꢀꢀꢀꢀꢀꢀꢀꢀꢀꢀꢀꢀꢀꢀꢀꢀꢀꢀꢀ
34
64.输送装置、带式输送机
ꢀꢀꢀꢀꢀꢀꢀꢀꢀꢀꢀꢀꢀꢀꢀꢀꢀꢀꢀꢀꢀꢀꢀꢀꢀꢀꢀꢀꢀꢀꢀꢀ
36
65.输送面、带
ꢀꢀꢀꢀꢀꢀꢀꢀꢀꢀꢀꢀꢀꢀꢀꢀꢀꢀꢀꢀꢀꢀꢀꢀꢀꢀꢀꢀꢀꢀꢀꢀꢀꢀꢀꢀꢀꢀꢀꢀꢀꢀ
38
66.运输方向
ꢀꢀꢀꢀꢀꢀꢀꢀꢀꢀꢀꢀꢀꢀꢀꢀꢀꢀꢀꢀꢀꢀꢀꢀꢀꢀꢀꢀꢀꢀꢀꢀꢀꢀꢀꢀꢀꢀꢀꢀꢀꢀꢀꢀ
40
67.侧向边缘区域
ꢀꢀꢀꢀꢀꢀꢀꢀꢀꢀꢀꢀꢀꢀꢀꢀꢀꢀꢀꢀꢀꢀꢀꢀꢀꢀꢀꢀꢀꢀꢀꢀꢀꢀꢀꢀꢀꢀꢀꢀ
42
68.第一侧面的法向量
ꢀꢀꢀꢀꢀꢀꢀꢀꢀꢀꢀꢀꢀꢀꢀꢀꢀꢀꢀꢀꢀꢀꢀꢀꢀꢀꢀꢀꢀꢀꢀꢀꢀꢀꢀꢀ
44
69.输送面的中心
ꢀꢀꢀꢀꢀꢀꢀꢀꢀꢀꢀꢀꢀꢀꢀꢀꢀꢀꢀꢀꢀꢀꢀꢀꢀꢀꢀꢀꢀꢀꢀꢀꢀꢀꢀꢀꢀꢀꢀꢀ
46
70.法向量在输送面上的投影
ꢀꢀꢀꢀꢀꢀꢀꢀꢀꢀꢀꢀꢀꢀꢀꢀꢀꢀꢀꢀꢀꢀꢀꢀꢀꢀꢀꢀꢀꢀ
48
71.第二侧面的法向量
ꢀꢀꢀꢀꢀꢀꢀꢀꢀꢀꢀꢀꢀꢀꢀꢀꢀꢀꢀꢀꢀꢀꢀꢀꢀꢀꢀꢀꢀꢀꢀꢀꢀꢀꢀꢀ
50
72.参考平面
ꢀꢀꢀꢀꢀꢀꢀꢀꢀꢀꢀꢀꢀꢀꢀꢀꢀꢀꢀꢀꢀꢀꢀꢀꢀꢀꢀꢀꢀꢀꢀꢀꢀꢀꢀꢀꢀꢀꢀꢀꢀꢀꢀꢀ
52
73.底边
ꢀꢀꢀꢀꢀꢀꢀꢀꢀꢀꢀꢀꢀꢀꢀꢀꢀꢀꢀꢀꢀꢀꢀꢀꢀꢀꢀꢀꢀꢀꢀꢀꢀꢀꢀꢀꢀꢀꢀꢀꢀꢀꢀꢀꢀꢀꢀꢀ
54
74.法向量的投影与运输方向之间的角度
ꢀꢀꢀꢀꢀꢀꢀꢀꢀꢀꢀꢀꢀꢀꢀꢀꢀꢀꢀꢀ
56
75.引导体10a与10c之间的距离
ꢀꢀꢀꢀꢀꢀꢀꢀꢀꢀꢀꢀꢀꢀꢀꢀꢀꢀꢀꢀꢀꢀꢀꢀꢀꢀꢀ
58
76.引导体10a与10b之间的距离
ꢀꢀꢀꢀꢀꢀꢀꢀꢀꢀꢀꢀꢀꢀꢀꢀꢀꢀꢀꢀꢀꢀꢀꢀꢀꢀꢀ
6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