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3-03-18 14:07: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2.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3.目前的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如公告号cn216127589u的专利所述,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模具,下模具的顶端设有上模具,底座顶端内设有内模,底座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柱。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模具在使用时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使产品快速成型脱模,而冷却液在通过模具后,会带走模具内的热量,而冷却液内含有的热量如直接排出,造成资源浪费,为此,我们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冷却液在通过模具后,会带走模具内的热量,而冷却液内含有的热量如直接排出,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
6.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端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进液管,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所述空腔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侧端固定安装有水泵,两个所述进液管均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储液箱内,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远离所述储液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回收箱,两个所述出液管均固定安装于回收箱顶端一侧,所述回收箱底端与所述储液箱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连通管;
8.所述回收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回收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排风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固定安装于工作台顶端,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原料箱。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位于空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液管,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液管,通过打开水泵,使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流入上模具与下模具内的空腔中,再通过出液管流出,将上模具与下模具内的热量带出,最后流入回收箱内部,通过回收箱一侧的冷风机对回收箱内的冷却液快速冷却,再通过连通管流入储液箱内部,使冷却液循环使用,增强实用性,通过设置有排风机,便于将回收箱内的热气排出,通过设置有换热器,便于将排出热气中的热量进行转换,对原料箱内的原料进行预热,提高后期原料的加热效率,节约资源。
10.可选的,所述下模具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工作台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板与螺栓的配合,便于下模具进行拆卸。
12.可选的,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管的侧端均固定安装有单向阀。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单向阀,尽量避免气体回流。
14.可选的,所述储液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透明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透明板,便于观察储液箱内部液位。
16.可选的,所述储液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顶端活动安装有密封塞。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注液管,便于添加冷却液。
18.可选的,所述下模具的顶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上模具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插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增强上模具与下模具的配合性。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1.通过在回收箱底端设置有排风机,便于将回收箱内的热气排出,提高冷却液的利用效率,通过设置有换热器,便于将排出热气中的热量进行转换,对原料箱内的原料进行预热,提高后期原料的加热效率,节约资源,通过底板与螺栓的配合,便于下模具进行拆卸,通过设置有透明板,便于观察储液箱内部液位,通过设置有注液管,便于添加冷却液,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增强上模具与下模具的配合性,通过设置有单向阀,尽量避免气体回流。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结构板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的下模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下模具;3、上模具;4、空腔;5、进液管;6、出液管;7、储液箱;8、水泵;9、回收箱;10、原料箱;11、连通管;12、进气管;13、排风机;14、排气管;15、换热器;16、底板;17、螺栓;18、透明板;19、注液管;20、限位块;21、限位槽;22、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参照图1-3,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下模具2,下模具2的顶端设置有上模具3,下模具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16,底板16与工作台1之间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通过底板16与螺栓17的配合,便于下模具2进行拆卸。下模具2的顶端开设有限位槽21,上模具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与限位槽21插接,通过限位块20与限位槽21的配合,增强上模具3与下模具2的配合性。
29.参照图1-3,上模具3和下模具2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4,上模具3和下模具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进液管5,上模具3和下模具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6,进液管5和出液管6分别与空腔4的两端固定连接,工作台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储液箱7,储液箱7的侧端固定安装有水泵8,两个进液管5均与水泵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打开水泵8,使储液箱7内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5流入上模具3与下模具2内的空腔4中,对产品进行降温冷却。
30.参照图1-2,储液箱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透明板18,通过设置有透明板18,便于观察储液箱7内部液位。储液箱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注液管19,注液管19的顶端活动安装有密封塞,通过设置有注液管19,便于添加冷却液。
31.参照图1-2,水泵8的输入端位于储液箱7内,工作台1的顶端远离储液箱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回收箱9,两个出液管6均固定安装于回收箱9顶端一侧,回收箱9底端与储液箱7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连通管11,上模具3与下模具2位于空腔4内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6流出,将上模具3与下模具2内的热量带出,最后流入回收箱9内部,回收箱9内的冷却液通过连通管11流入储液箱7内部,使冷却液循环使用,增强实用性,连通管11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32.参照图1-2,回收箱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12,回收箱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排风机13,通过设置有排风机13,便于将回收箱9内的热气排出。排风机1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排气管14,排气管14远离排风机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换热器15,换热器15固定安装于工作台1顶端,换热器15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换热器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换热管22,换热管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原料箱10,原料箱10的内壁开设有空腔,换热管22与所述空腔连通,原料箱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气管,出气管与空腔连通,通过设置有换热器15,便于将排出热气中的热量进行转换,对原料箱10内的原料进行预热,提高后期原料加热效率,节约资源。进气管12与排气管14的侧端均固定安装有单向阀,通过设置有单向阀,尽量避免气体回流。
33.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双向循环冷却塑胶模具的实施原理为:
34.当模具需要冷却时,工作人员通过打开水泵8,使储液箱7内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5流入上模具3与下模具2内的空腔4中,冷却液再通过出液管6流出,将上模具3与下模具2内的热量带出,最后流入回收箱9内部,回收箱9内的冷却液通过连通管11流入储液箱7内部,使冷却液循环使用,增强实用性,通过设置有排风机13,便于将回收箱9内的热气排出,通过设置有换热器15,便于将排出热气中的热量进行转换,对原料箱10内的原料进行预热,提高后期原料加热效率,节约资源,通过底板16与螺栓17的配合,便于下模具2进行拆卸,通过设置有透明板18,便于观察储液箱7内部液位,通过设置有注液管19,便于添加冷却液,通过限位块20与限位槽21的配合,增强上模具3与下模具2的配合性,通过设置有单向阀,尽量避免气体回流。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