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柔性件多折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00: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件折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件多折设备。


背景技术:

2.对包装袋、软膜料等柔性件进行折叠时,可通过增加其折叠次数,从而形成多层堆叠状态,以便减少其所需的收纳空间。为了增加折叠次数,通常需要对柔性件进行多次推拉和翻折,由此需要增加折叠设备的工序步骤,不仅会增加折叠设备的复杂度,进而增大设备成本,而且会延长折叠工时,进而导致柔性件折叠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件多折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柔性件多次折叠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包括:承载组件、输送组件、压板组件、推板组件和推板驱动组件;
5.所述承载组件安装于所述输送组件的下序,所述输送组件用于将被折叠柔性件的第一折叠部输送至所述承载组件或所述推板组件上;
6.所述压板组件安装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且所述压板组件用于将所述被折叠柔性件压紧固定于所述承载组件上;
7.所述推板组件与所述推板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推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板组件移动至所述压板组件的上方。
8.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柔性件多折设备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方的挡臂;
9.当所述推板组件推送所述被折叠柔性件的第二折叠部插设于所述承载组件和所述挡臂之间时,所述第二折叠部弯折至所述压板组件上方以形成翻折段,所述挡臂抵接所述第二折叠部,并使所述第二折叠部翻折至所述推板组件上以形成回折段。
10.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推板组件包括推板,所述推板具有边棱,所述边棱配置为使回折段相对于翻折段沿所述边棱弯折;
11.所述推板设有至少一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贯穿所述推板,且所述让位槽延伸至所述边棱。
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推板组件还包括让位驱动件;
13.所述推板包括:基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让位驱动件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基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14.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基板之间皆形成所述让位槽;
15.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让位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让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以调节所述让位槽的开闭状态。
16.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柔性件多折设备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安装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且所述压紧件与所述让位槽相对。
17.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推板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器件和平移驱动器件,所述升降驱动器件与所述平移驱动器件传动连接,所述推板组件安装于所述升降驱动器件的活动端。
18.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压板组件包括:支架、压板和压板驱动件,所述压板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且所述压板与所述压板驱动件传动连接。
19.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
20.所述第一载台的承载面与所述第二载台的承载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第二载台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第二载台之间形成间隙区。
2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柔性件多折设备还包括插板组件;
22.所述插板组件包括:臂架、插板和插板驱动件,所述插板驱动件安装于所述臂架,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板驱动件传动连接,且所述插板的下边线与所述间隙区相对。
23.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柔性件多折设备包括助推翻转组件;
24.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翻转台,所述翻转台用于翻折所述被折叠柔性件,并使所述被折叠柔性件的第二折叠部延伸至所述助推翻转组件上;
25.所述助推翻转组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折叠部弯折至所述翻转台上以形成回折段。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承载组件安装于输送组件的下序,通过输送组件将被折叠柔性件的第一折叠部输送至承载组件或推板组件上,压板组件安装于承载组件的上方,通过压板组件将被折叠柔性件压紧固定于承载组件上,推板组件与推板驱动组件传动连接,通过推板驱动组件驱动推板组件移动至压板组件的上方。对于第一折叠部在推板组件上的被折叠柔性件,可以使被折叠柔性件的第二折叠部翻折至第一折叠部的下方;对于第一折叠部在承载组件上的被折叠柔性件,可以使被折叠柔性件的第二折叠部弯折形成翻折段和回折段,翻折段位于压板组件和推板组件之间,回折段位于推板组件的上方,折叠步骤简化,可以提高多次折叠的工作速率。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输送组件和被折叠柔性件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承载组件、压板组件、推板组件、推板驱动组件、挡臂和压紧件的主视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承载组件、压板组件、推板组件、推板驱动组件、挡臂、压紧件和被折叠柔性件的主视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在推板组件推动第二折叠部时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在弯折形成翻折段和回折段时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承载组件、压板组件、推板组件、挡臂、压紧件和插板组件的示意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承载组件、推板组件、推板驱动组件和压紧件在剖开遮挡物时的示意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第一载台、第二载台、翻转台、压紧件、助推翻转组件和被折叠柔性件的示意图;
3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第一载台、第二载台、翻转台、压紧件、助推翻转组件和被折叠柔性件在翻转台回撤时的示意图;
3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的翻转台的示意图。
40.图标:001-承载组件;101-间隙区;110-第一载台;120-第二载台;130-翻转台;131-翻转板件;132-翻转驱动件;133-推拉驱动件;002-输送组件;003-压板组件;310-支架;320-压板;330-压板驱动件;004-推板组件;401-边棱;402-让位槽;410-推板;411-基板;412-第一侧板;413-第二侧板;420-让位驱动件;005-推板驱动组件;510-升降驱动器件;520-平移驱动器件;006-挡臂;007-压紧件;008-插板组件;810-臂架;820-插板;830-插板驱动件;009-助推翻转组件;010-被折叠柔性件;011-第一折叠部;012-第二折叠部;121-翻折段;122-回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
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如图1、图2、图6、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件多折设备,包括:承载组件001、输送组件002、压板组件003、推板组件004和推板驱动组件005;承载组件001安装于输送组件002的下序,输送组件002用于将被折叠柔性件010的第一折叠部011输送至承载组件001或推板组件004上;压板组件003安装于承载组件001的上方,且压板组件003用于将被折叠柔性件010压紧固定于承载组件001上;推板组件004与推板驱动组件005传动连接,推板驱动组件005用于驱动推板组件004移动至压板组件003的上方。其中,输送组件002包括:夹持器件和平移输送器件,夹持器件连接于平移输送器件的活动端,夹持器件采用料夹或夹板等器件,平移输送器件采用带式输送器或伸缩驱动缸。此外,输送组件002还可在用机械手搭配多自由度机械臂,通过机械手抓取被折叠柔性件010,通过多自由度机械臂操作机械手移动,从而将被折叠柔性件010输送至承载组件001或推板组件004上。
45.具体的,参见图9和图10所示,对于第一折叠部011被输送组件002输送至推板组件004上时,被折叠柔性件010的第二折叠部012自然下垂,通过推板组件004可推送被折叠柔性件010移动至承载组件001上,从而可使第二折叠部012向第一折叠部011下方弯折;参见图1和图6所示,对于第一折叠部011被输送组件002输送至承载组件001上时,推板驱动组件005驱动推板组件004,通过推板组件004推动第二折叠部012弯折至压板组件003上,从而形成成翻折段121和回折段122,翻折段121位于压板组件003和推板组件004之间,回折段122位于推板组件004的上方。采用上述柔性件多折设备,可以使折叠步骤简化,进而可以快速实现多次折叠。
46.如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件多折设备还包括安装于承载组件001上方的挡臂006;当推板组件004推送被折叠柔性件010的第二折叠部012插设于承载组件001和挡臂006之间时,第二折叠部012弯折至压板组件003上方以形成翻折段121,挡臂006抵接第二折叠部012,并使第二折叠部012翻折至推板组件004上以形成回折段122。
47.通过挡臂006可阻挡第二折叠部012,从而使第二折叠部012向推板组件004推送移动的反向弯折。虽然,对于柔软的柔性件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弯折形成翻转至推板组件004上的回折段122,但是,通过增设挡臂006可以阻挡材质较硬的柔性件,使其能够更好地弯折形成翻折段121和回折段122。
48.如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推板组件004包括推板410,推板410具有边棱401,边棱401配置为使回折段122相对于翻折段121沿边棱401弯折;推板410设有至少一个让位槽402,让位槽402贯穿推板410,且让位槽402延伸至边棱401。具体的,边棱401可沿直线延伸,在推板410推抵第二折叠部012时,回折段122相对于翻折段121沿边棱401弯折。
49.进一步的,推板组件004还包括让位驱动件420;推板410包括:基板411、第一侧板412和第二侧板413,让位驱动件420与基板411连接,基板411位于第一侧板412和第二侧板413之间;第一侧板412与基板411之间,以及第二侧板413与基板411之间皆形成让位槽402;第一侧板412和第二侧板413分别与让位驱动件420传动连接,让位驱动件420用于驱动第一侧板412和第二侧板413,以调节让位槽402的开闭状态。
50.具体的,让位驱动件420采用伸缩驱动缸或电动机驱动齿轮,且齿轮与齿条配合的机构,从而可形成直线往复运动,进而能够带动第一侧板412和第二侧板413分别接近或远离基板411。在让位槽402闭合状态下,边棱401形成现需的线条,进而可确保翻折段121与回折段122之间的折痕规整;在第一侧板412和第二侧板413分别远离基板411,从而使让位槽402开启时,可采用压紧件007穿过让位槽402,将折叠后的回折段122、翻折段121和第一折叠部011压紧固定在承载组件001上。
51.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件多折设备还包括压紧件007,压紧件007安装于承载组件001的上方,且压紧件007与让位槽402相对。
52.压紧件007包括压紧块和驱动压紧块上下移动的伸缩驱动缸或电动机及其传动器件,压紧件007可穿过让位槽402将回折段122、翻折段121和第一折叠部011压紧固定在承载组件001上,从而确保推板驱动组件005驱动推板组件004回撤时被折叠柔性件010保持被折叠的状态。
53.进一步的,推板驱动组件005包括:升降驱动器件510和平移驱动器件520,升降驱动器件510与平移驱动器件520传动连接,推板组件004安装于升降驱动器件510的活动端。
54.具体的,升降驱动器件510和平移驱动器件520皆采用伸缩驱动缸,或者,电动机驱动齿轮,且齿轮与齿条配合的机构,从而可形成直线往复运动,进而升降驱动器件510可驱动推板组件004升降,以适应第二折叠部012的位置高度;通过平移驱动器件520驱动推板组件004平移,从而可推抵第二折叠部012弯折形成翻折段121和回折段122,并在翻折段121与回折段122对折后驱动推板组件004回位。
55.如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压板组件003包括:支架310、压板320和压板驱动件330,压板驱动件330安装于支架310,压板320位于承载组件001的上方,且压板320与压板驱动件330传动连接。
56.具体的,压板驱动件330包括伸缩驱动缸和连杆,连杆的一端轴铰接于伸缩驱动缸的活动端,连杆的另一端轴铰接于支架310,压板320连接于连杆与支架310的铰接轴,从而通过伸缩驱动缸可驱动压板320摆转,在压板320压紧第一折叠部011时,压板320接近推板组件004的一端向接近承载组件001承载面的方向倾斜,进而使推板组件004能够将第二折叠部012翻折至压板320上,以形成翻折段121和回折段122;或者,压板驱动件330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安装于支架310,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减速器,并使压板320连接于减速器的输出轴,从而可驱动压板320摆转。需要说明的是,在非压紧状态下,压板320趋近于平行承载组件001的承载面;在压紧状态下,压板320向接近承载组件001承载面的方向偏转,从而将回折段122、翻折段121和第一折叠部011自上而下压紧固定在承载组件001上。
57.如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承载组件001包括:第一载台110和第二载台120;第一载台110的承载面与第二载台120的承载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一载台110与第二载台120间隔设置,且第一载台110与第二载台120之间形成间隙区101。
58.具体的,压板组件003和压紧件007位于第二载台120的上方,用于将被折叠柔性件010压紧固定在第二载台120上。第一载台110与第二载台120的承载面之间具有间隙区101,在回折段122、翻折段121和第一折叠部011自上而下折叠完成后,可自上向下将折叠后的被折叠柔性件010压入间隙区101中,进而可使回折段122、翻折段121和第一折叠部011在间隙区101中形成对折,进一步缩小被折叠柔性件010折叠后的尺寸。在折叠完成后,可通过捆扎设备对其进行捆扎,也可以采用机械手将折叠后的被折叠柔性件010拾取并输送至后续工位。
59.进一步的,柔性件多折设备还包括插板组件008;插板组件008包括:臂架810、插板820和插板驱动件830,插板驱动件830安装于臂架810,插板820与插板驱动件830传动连接,且插板820的下边线与间隙区101相对。
60.具体的,插板驱动件830包括伸缩驱动缸,或者,插板驱动件830采用电动机驱动齿轮,且齿轮与齿条配合的机构,从而可形成直线往复运动。伸缩驱动缸和电动机皆安装于臂架810,通过插板驱动件830可驱动插板820升降,当插板820插入间隙区101中时,回折段122、翻折段121和第一折叠部011可沿插板820的下边线在间隙区101内形成对折。
61.如图1、图2、图9、图10和图11所示,柔性件多折设备包括助推翻转组件009;承载组件001还包括翻转台130,翻转台130用于翻折被折叠柔性件010,并使被折叠柔性件010的第二折叠部012延伸至助推翻转组件009上;助推翻转组件009用于推动第二折叠部012弯折至翻转台130上以形成回折段122。
62.具体的,翻转台130包括:翻转板件131、翻转驱动件132和推拉驱动件133,翻转驱动件132采用伸缩驱动缸,伸缩驱动缸通过连杆传动带动翻转板件131摆转;或者,翻转驱动件132采用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减速器,翻转板件131连接于减速器的传动轴,从而实现对翻转板件131摆转的驱动;或者,翻转驱动件132采用伸缩驱动缸,通过伸缩驱动缸驱动齿条往复平移,翻转板件131连接于齿轮,且齿轮转动连接于机架,通过齿条与齿轮啮合,进而伸缩驱动缸可以驱动翻转板件131摆转。当第一折叠部011输送至第一载台110和第二载台120上时,第二折叠部012位于翻转板件131上,通过翻转驱动件132驱动翻转板件131上扬,进而可使第二折叠部012翻转至第一折叠部011上,并使第二折叠部012的头端被甩至助推翻转组件009上,通过助推翻转组件009可推动回折段122翻折至翻转板件131上,从而形成回折段122、翻折段121和第一折叠部011自上而下折叠。翻转板件131上可设置通槽,以便压紧件能够穿过该通槽将折叠后的被折叠柔性件010压紧固定。其中,助推翻转组件009包括:推块、横向推拉件和升降驱动缸,横向推拉件连接于升降驱动缸的活动端,推块连接于横向推拉件的活动端,通过升降驱动缸调节推块的位置高度,通过横向推拉件驱动推块平移,进而推块可推抵回折段122翻折至翻转板件131上。
6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