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5:3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换辊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


背景技术:

2.液压换辊车是一种换辊工具载具,其内部设置有气动设备和液压设备,可以为换辊工具提供输出动力,在将其相应的管线与换辊工具上的连接头对接后,再将换辊工具于轧辊两端的辊环对接,可以实现对辊环的拆装。
3.经查,公开号为“cn214441851u”的“一种高线液压换辊小车”其主要是电机转动带动轴杆外侧的传动轮,传动轮外侧设置有链条,通过链条传动给传动机从而使滚轮自动向前移动,且固定座内侧设置有减震弹簧,可减少地面不平所产生的震动,然而在对于液压换辊车上各种管线的收纳,仅仅是将其存放在储线杆内,没有任何梳理结构,在全部塞入储线杆内部时,容易造成缠绕打结的情况,从而在使用时需要对齐进行逐个梳理,给液压换辊车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包括换辊车身和换辊工具,所述换辊工具上设有连接头,所述换辊车身上端固定连接有端板,所述换辊工具设置在端板上,所述换辊车身内设置有配电箱和线管,所述线管端部穿过换辊车身,所述换辊车身外侧且与线管相对应位置设置有收线箱,所述收线箱内设置有收线机构,所述线管均穿过收线箱,所述换辊车身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把。
6.优选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隔板和导轮,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收线箱内,所述导轮滑动连接在隔板之间,所述线管穿过隔板之间且套设在导轮外围,所述线管穿过收线箱一端活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安装有锁线夹,所述线管穿过锁线夹。
7.优选的,所述隔板之间且与导轮相对应位置滑动连接有固定转轴,所述导轮转动连接在固定转轴上。
8.优选的,所述固定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隔板上且与限位块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9.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上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限位块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限位槽侧壁上。
10.优选的,所述端板上端且与换辊工具相对应位置开设有插槽,所述换辊工具底部插接在插槽内,保证在换辊工具放置在端板上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插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内侧壁与换辊工具相抵,避免换辊工具从插槽内滑脱。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利用复位弹簧复位,可以推动导轮运动到指定位置,使线管可以在隔
板之间进行蛇形收纳,同时在线管实用时,可以直接将线管从收线箱内抽出,并且利用锁线夹以及定位板的配合避免管线收缩到收线箱内,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无需对管线进行梳理,方便了液压换辊车的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外观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线箱内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端板外观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换辊车身;2、端板;21、插槽;22、防滑套;3、线管;4、换辊工具;5、连接头;6、推把;7、配电箱;8、收线箱;9、收线机构;91、隔板;92、固定转轴;93、导轮;94、限位块;95、限位槽;96、复位弹簧; 97、定位板;98、锁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包括换辊车身1 和换辊工具4,换辊工具4上设有连接头5,换辊车身1上端固定连接有端板2,换辊工具4设置在端板2上,换辊车身1内设置有配电箱7和线管3,线管3端部穿过换辊车身1,换辊车身1外侧且与线管3相对应位置设置有收线箱8,收线箱8内设置有收线机构9,线管3均穿过收线箱8,换辊车身1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把6。
22.收线机构9包括隔板91和导轮93,隔板91固定连接在收线箱8内,导轮 93滑动连接在隔板91之间,线管3穿过隔板91之间且套设在导轮93外围,线管3穿过收线箱8一端活动连接有定位板97,定位板97上安装有锁线夹98,线管3穿过锁线夹98,隔板91之间且与导轮93相对应位置滑动连接有固定转轴92,导轮93转动连接在固定转轴92上,固定转轴92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4,隔板91上且与限位块94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限位槽95,限位块94滑动连接在限位槽95内,限位块94上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6,复位弹簧96远离限位块94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限位槽95侧壁上,在打开锁线夹98后,可以利用复位弹簧96的复位,带动限位块94和导轮93进行复位,将线管3重新拉动至收线箱8内,使线管3可以位于收线箱8内进行独立收纳。
23.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将线管3与连接头5对接或者需要连接外部电源时,直接拉动线管3,将相对应的线管3从收线箱8内抽出,在此过程中,通过线管 3的拉动可以使导轮93向相靠近一侧运动,使固定转轴92和限位块94进行滑动,并且对复位弹簧96进行挤压,在将线管3拉出指定长度后,可以拉动定位板97位于线管3上滑动,并且与收线箱8侧壁相抵,最后将利用锁线夹98对线管3进行锁紧,可以将定位板97固定在线管3上指定位置,利用定位板97 对线管3的限位,可以避免线管3收缩到收线箱8内,同时在打开锁线夹98后,可以利用复位弹簧96的复位,带动限位块94和导轮93进行复位,将线管3重新拉动至收线箱8内,使线管3可以位于收线箱8内进行独立收纳,不仅避免线管3拖拉造成的损坏,而且还避免了线管3之间相互缠绕打结的情况出现,使液压换辊车在使用时,无需进行线管3的梳理,操作更加
方便。
24.实施例二
25.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端板2上端且与换辊工具4相对应位置开设有插槽21,换辊工具4底部插接在插槽21内,插槽2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套22,防滑套22内侧壁与换辊工具4相抵。
26.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换辊工具4的转运过程中,可以将换辊工具4的底部插接到插槽21内,利用防滑套22与换辊工具4底部外侧相抵,可以使换辊工具4位于端板2上的更加稳定,从而在推动换辊车身1过程中,换辊工具4不会因为换辊车身1的抖动或者倾斜,出现掉落的情况。
27.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包括换辊车身(1)和换辊工具(4),所述换辊工具(4)上设有连接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车身(1)上端固定连接有端板(2),所述换辊工具(4)设置在端板(2)上,所述换辊车身(1)内设置有配电箱(7)和线管(3),所述线管(3)端部穿过换辊车身(1),所述换辊车身(1)外侧且与线管(3)相对应位置设置有收线箱(8),所述收线箱(8)内设置有收线机构(9),所述线管(3)均穿过收线箱(8),所述换辊车身(1)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把(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机构(9)包括隔板(91)和导轮(93),所述隔板(91)固定连接在收线箱(8)内,所述导轮(93)滑动连接在隔板(91)之间,所述线管(3)穿过隔板(91)之间且套设在导轮(93)外围,所述线管(3)穿过收线箱(8)一端活动连接有定位板(97),所述定位板(97)上安装有锁线夹(98),所述线管(3)穿过锁线夹(9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1)之间且与导轮(93)相对应位置滑动连接有固定转轴(92),所述导轮(93)转动连接在固定转轴(9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转轴(92)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4),所述隔板(91)上且与限位块(94)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限位槽(95),所述限位块(94)滑动连接在限位槽(95)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94)上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6),所述复位弹簧(96)远离限位块(94) 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限位槽(95)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上端且与换辊工具(4)相对应位置开设有插槽(21),所述换辊工具(4)底部插接在插槽(21)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套(22),所述防滑套(22)内侧壁与换辊工具(4)相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换辊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液压换辊车。其主要针对液压换辊车上的线管容易出现缠绕打结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换辊车身和换辊工具,换辊工具上设有连接头,换辊车身上端固定连接有端板,换辊工具设置在端板上,换辊车身内设置有配电箱和线管,线管端部穿过换辊车身。本实用新型利用复位弹簧复位,可以推动导轮运动到指定位置,使线管可以在隔板之间进行蛇形收纳,同时在线管实用时,可以直接将线管从收线箱内抽出,并且利用锁线夹以及定位板的配合避免管线收缩到收线箱内,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无需对管线进行梳理,方便了液压换辊车的使用。方便了液压换辊车的使用。方便了液压换辊车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林尚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拜德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3/2/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