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角度旋转作业的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2023-02-06 15:42: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工作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角度旋转作业的工作台。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钢板、大理石块或其他质量较重体积较大的工件进行加工处理。
3.相关技术中,这些需要加工的质量重且体积大的工件需要加工时,首先,通过吊装车或者人工搬运将工件搬到加工工位上,然后通过加工工位上的台虎钳对工件进行固定,然后对加工工位上的工件进行加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被台虎钳固定后的工件的加工角度无法调整,遇到加工死角,需要调整工件角度时,需要卸下工件并更换角度再次固定,然后再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工件调整角度的过程特别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大型工件的角度调整更加便捷,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角度旋转作业的工作台。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角度旋转作业的工作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角度旋转作业的工作台,包括操作台、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支撑组件、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第二支撑组件、夹持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设有加工工位,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固定位于所述加工工位上的工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操作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转动轴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需要加工的工件置于加工工位上,然后夹持组件将位于加工工位上的工件固定,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至适当角度,接着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支撑组件相对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至适当角度,再对工件进行加工,接下来通过转动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的角度来调整工件的角度,然后对工件进行再次加工,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成工件的加工;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质量较大且体积较重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调整角度的过程,使大型工件的角度调整更加便捷。
8.优选的,还包括减速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步进电机,所述减速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转轴之间,所述减速器部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的转速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进电机能够精准地控制第一支撑组件相对第二支撑组件的旋转角度,从而精准地控制了工件相对于第二支撑组件的操作角度,在减速器部件的作用下,能够调控步进电机与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的传动比,当步进电机转动一个角度时,第一支撑组件能够转动一个更小的角度,最终更加精准地调控工件相对于第二支撑组
件的操作角度。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第一连杆件和第二连杆件,所述第一连杆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连杆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件,所述第二连杆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杆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操作台,所述驱动气缸转动连接于所述操作台,所述驱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件和所述第二连杆件的连接端,所述驱动气缸能够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杆件将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对所述操作台顶起或放下。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连杆件顶起第二支撑组件时,第二连杆件与驱动气缸均能够对第一连杆件起到支撑作用,且第二连杆件和驱动气缸向第一连杆件提供的不同方向的力,使得第二支撑组件被顶起时更加稳定。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对所述操作台的转轴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轴线的延长线垂直且相交,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沿所述驱动气缸缩回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被所述第一连杆件沿所述操作台顶起。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支撑组件被顶起时,置于加工工位上的工件沿操作台完全凸出,工件具有更大的加工空间,同时,第一连杆件能够沿工件转轴的对应点对第二支撑组件进行支撑,且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沿驱动气缸缩回,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14.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夹持部件移动的夹持驱动件,两个所述夹持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两个所述夹持部件的运动轨迹线共线,所述夹持部件上设有夹持槽,工件被两个所述夹持部件夹持时,工件的两个相对角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夹持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夹持部件通过移动能够调整两个夹持部件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夹持尺寸不同的工件;当工件被夹持部件夹持时,工件的两个相对的顶角被固定,工件的两个顶角均与相对应的夹持部件相抵,工件于第一支撑组件的支撑面上被固定,同时工件的一个端面与第一支撑组件的支撑面相抵,工件的另一个相对端面于夹持槽内与夹持部件相抵,工件于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支撑面的方向上被固定,因此工件被固定后自由度为零,固定效果牢固。
16.优选的,所述夹持驱动件为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气缸,两个所述夹持驱动件连接于同一个气动旋转接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气缸能够驱动相对应夹持驱动件同步运动,在夹持工件的过程中,两个夹持部件对工件施加的力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能够将工件夹持得更加牢固,使得被夹持得工件在被加工过程中更加稳定。
18.优选的,所述夹持槽能够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转动轴线方向上调整高度,所述夹持槽高度不同时,所述夹持部件能够夹持不同高度的工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部件能够通过夹持槽靠近第一支撑组件的端面与第一支撑组件配合,夹持不同厚度的工件,且两个夹持部件的夹持槽高度能够独立调节,因此本方案能够适用于不平整的工件。
20.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固定夹持件、移动夹持件和升降螺栓,所述升降螺栓铰接于所述移动夹持件,所述升降螺栓与所述固定夹持件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转动所述升降
螺栓,所述固定夹持件相对所述移动夹持件移动,所述夹持槽高度改变。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拧动调节螺栓使移动夹持件远离固定夹持件,夹持槽高度增大,将工件需要被夹持的角置于夹持槽内,拧动调节螺栓使移动夹持件靠近固定夹持件,移动夹持件靠近固定夹持件的端面与工件抵紧,移动夹持件与第一支撑组件能够于平行于第一支撑组件转轴方向上夹紧工件。
22.优选的,所述操作台和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均设有数量若干的牛眼轴承,工件通过所述牛眼轴承能够从所述操作台上滑动至所述加工工位。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牛眼轴承的作用下,置于操作台上的大型工件与操作台面之间相对滑动时产生滚动摩擦,摩擦产生的阻力较小,工人能够轻易将大型工件从操作台面上的任意位置推动至加工工位,且在加工工位上的大型工件易于调整位置及角度,使得加工工位上的大型工件易于被夹持组件夹取,使大型工件的转运及角度调整更加便捷。
2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端面上设有滚轮件,滚轮件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转动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滑动轨道,所述滚轮件能够沿所述环形滑移轨道移动。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支撑组件相对操作台转动时,滚轮件与环形滑移轨道能够对第一支撑组件提供周向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一支撑组件更加稳定,不易相对第二支撑组件倾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首先将需要加工的工件置于加工工位上,然后夹持组件将位于加工工位上的工件固定,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至适当角度,接着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支撑组件相对第二支撑组件转动至适当角度,再对工件进行加工,接下来通过转动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的角度来调整工件的角度,然后对工件进行再次加工,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成工件的加工;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质量较大且体积较重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调整角度的过程,使大型工件的角度调整更加便捷;2.两个夹持部件通过移动能够调整两个夹持部件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夹持尺寸不同的工件;当工件被夹持部件夹持时,工件的两个相对的顶角被固定,工件的两个顶角均与相对应的夹持部件相抵,工件于第一支撑组件的支撑面上被固定,同时工件的一个端面与第一支撑组件的支撑面相抵,工件的另一个相对端面于夹持槽内与夹持部件相抵,工件于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支撑面的方向上被固定,因此工件被固定后自由度为零,固定效果牢固;3.在牛眼轴承的作用下,置于操作台上的大型工件与操作台面之间相对滑动时产生滚动摩擦,摩擦产生的阻力较小,工人能够轻易将大型工件从操作台面上的任意位置推动至加工工位,且在加工工位上的大型工件易于调整位置及角度,使得加工工位上的大型工件易于被夹持组件夹取,使大型工件的转运及角度调整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27.图1是第二支撑组件被顶起时的轴侧示图。
28.图2是第二支撑组件未被顶起时的轴侧示图。
29.图3是第二支撑组件被顶起时的侧视图。
30.图4是第一支撑组件及第二支撑组件处的爆炸示图。
31.图5是第二支撑组件未被顶起时的侧视图。
32.图6是实施例2中夹持部件的剖视图。
33.图7是实施例2中滚轮件与环形滑移轨道配合的剖视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操作台;11、牛眼轴承;2、第一支撑组件;21、加工工位;22、滚轮件;3、第二支撑组件;31、环形滑移轨道;32、支撑块;4、夹持组件;41、夹持部件;411、夹持槽;412、固定夹持件;413、移动夹持件;414、升降螺栓;42、夹持驱动件;43、气动旋转接头;5、第一驱动组件;6、第二驱动组件;61、驱动气缸;62、第一连杆件;63、第二连杆件;7、减速器部件;71、可调级减速器;72、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角度旋转作业的工作台。
37.实施例1参照图1和3,一种多角度旋转作业的工作台包括操作台1、用于支撑工件的第一支撑组件2、用于支撑第一支撑组件2的第二支撑组件3、夹持组件4、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2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5和用于驱动第二支撑组件3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6,其中,第一支撑组件2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组件3,第二支撑组件3转动连接于操作台1,第一支撑组件2的转动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二支撑组件3的转动轴线方向设置,第一支撑组件2上设有用于加工工位21,夹持组件4用于夹紧置于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
38.参照图1和2,操作台1端面与第一支撑组件2用于支撑工件的端面共面,且操作台1端面与第一支撑组件2端面上均设有数量若干的牛眼轴承11,牛眼轴承11呈阵列排布;通过上述结构,首先将待加工的工件置于操作台1上,再将其中一个待加工的工件移动至加工工位21,工件在移动过程中,工件于牛眼轴承11之间采用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小易于移动,然后夹持部件41夹紧置于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接下来第一支撑组件2和第二支撑组件3转动使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置于适当的角度,接着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后若工件存在加工死角或无法加工到的区域时,还能够转动第一支撑组件2使工件角度改变,再对工件进行加工,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工件加工完成;很大程度上使大型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调整角度的过程更加便捷。
39.参照图3和4,具体的,第一支撑组件2呈圆盘形状,第一支撑组件2一端面用于支撑工件,另一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组件3,第一驱动组件5为步进电机,第一驱动组件5与第一支撑组件2之间连接有减速器部件7,第一驱动组件5的转轴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2的转动轴线设置;减速器部件7包括可调级减速器71和联轴器72,可调级减速器71通过联轴器72与第一支撑组件2的转轴相连接;可调级减速器71能够调整步进电机与第一支撑组件2之间的转动比,使得步进电机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第一支撑组件2的转动角度,同时,当第二支撑组件3沿操作台1转动90
°
时,步进电机转轴垂直于操作台1端面,减少了重力对步进电机转动精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支撑组件2转动角度的精确度。
40.参照图1和4,夹持组件4包括两个夹持部件41、两个用于驱动夹持部件41移动的夹
持驱动件42和气动旋转接头43,两个夹持部件41均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组件2,且夹持部件41均沿第一支撑组件2支撑工件的端面凸出,两个夹持部件41相对第一支撑组件2移动的轨迹线共线;具体的,夹持部件41呈圆柱体,夹持部件41沿侧面内凹形成夹持槽411,两个夹持部件41上的夹持槽411相对设置,在夹持驱动件42的作用下,两个夹持部件41能够通过夹持槽411沿工件的顶角夹紧工件;夹持驱动件42为气缸,夹持驱动件42设于第一支撑组件2设有转轴的端面上,气动转接头连接于第一支撑组件2的转轴上,两个驱动夹持件均与气动转接头连接,夹持驱动件42的活塞杆沿夹持驱动件42收缩时,两个夹持部件41夹紧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
41.通过上述结构,首先夹持驱动件42的伸缩杆伸出,两个夹持部件41相互远离,再将待加工的工件置于加工工位21上,然后夹持驱动件42的伸缩杆缩回,两个夹持部件41夹紧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两个夹持驱动件42在气动转接头的作用下同步伸缩,且两个夹持部件41对工件施加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共线,使得夹持部件41在夹持工件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工件被夹持得更加牢固。
42.参照图3和5,具体的,第二支撑组件3呈矩形支持板状,沿第一支撑组件2转动轴线方向上,第一支撑组件2、第二支撑组件3和第一驱动组件5依次排布;第二支撑组件3一侧边上设有转轴,第二支撑组件3通过转轴与操作台1铰接,第二驱动组件6通过第二支撑组件3远离第一支撑组件2的端面顶起第二支撑组件3,第二支撑组件3沿远离第一支撑组件2的端面凸出形成支撑块32,支撑块32数量为二,两个支撑块32排布于第一支撑组件2转轴两侧,一个支撑块32、第一支撑组件2转轴和另一个支撑块32沿第二支撑组件3转轴方向依次排布;支撑块32呈矩形块状结构,支撑块32不与第一支撑组件2转轴接触,第二驱动组件6一端与支撑块32铰接;通过上述结构,第一支撑组件2相对于第二支撑组件3的转动轴线的延长线垂直且相交于第二驱动组件6相对于第二支撑组件3的转动轴线,第二驱动组件6在顶起第二支撑组件3时,第二驱动组件6能够对第二支撑组件3起到更佳的支撑效果,提高了工件加工时的稳定性。
43.参照图3和5,具体的,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气缸61、第一连杆件62和第二连杆件63,第一连杆件62数量为二,且两个第一连杆件62平行设置,其中,两个第一连杆件62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支撑块32铰接,两个第一连杆件62远离第二支撑组件3的端部、第二连杆件63端部和驱动气缸61活塞杆端部通过同一根转轴相互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件63远离第一连杆件62的一端与操作台1铰接,驱动气缸61通过支撑块32与操作台1铰接;驱动气缸61的活塞杆沿驱动气缸61顶出时,第一支撑组件2端面与操作台1端面共面,当驱动气缸61的活塞杆沿驱动气缸61缩回时,第二支撑组件3被顶起。
44.参照图1和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气缸61将第二支撑组件3顶起时,第二支撑组件3沿操作台1转动90
°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气缸61将第二支撑组件3顶起时,第二支撑组件3沿操作台1转动一个锐角角度。在第二支撑组件3被顶起时,第一连杆件62与第二连杆件6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连杆件62与驱动气缸6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连杆件63与驱动气缸61活塞杆夹角为锐角。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一连杆件62顶起第二支撑组件3时,第二连杆件63与驱动气缸61均能够对第一连杆件62起到支撑作用,且第二连杆件63和驱动气缸61向第一连杆件62提供的不同方向的力,使得第二支撑组件3被顶起时更加稳定。
45.综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6顶起第二支撑组件3以后,第一支撑组件2端面与操作台
1端面之间呈一定夹角,置于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沿操作台1端面凸出,更加易于对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进行加工;第一驱动组件5能够精确地调节第一支撑组件2沿第二支撑组件3的转动角度,从而对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的角度进行精准调节,使得工件处于一个最易于被加工的角度上;同时极大程度上简化了大型工件调节角度的难度,使大型工件的角度调整更加便捷。
46.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待加工的大型工件置于操作台1上,工件被牛眼轴承11支撑,再将其中一个待加工的工件移动至加工工位21,然后夹持部件41夹紧置于加工工位21上的工件,接下来第二驱动组件6顶起第二支撑组件3,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5调节第一支撑组件2转动至适当角度,随后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后若工件存在加工死角或无法加工到的区域时,还能够转动第一支撑组件2使工件角度改变,再对工件进行加工,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工件加工完成;很大程度上使大型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调整角度的过程更加便捷。
47.实施例2参照图4和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夹持部件41包括固定夹持件412、移动夹持件413和升降螺栓414,移动夹持件413呈环形柱状体,升降螺栓414靠近螺帽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移动夹持件413内侧壁,升降螺栓414另一端与固定夹持件41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夹持件412侧壁内凹形成夹持槽411,转动升降螺栓414时,移动夹持件413靠近固定夹持件412的端面与第一支撑组件2端面间距改变,从而夹持槽411高度被调节,最终用于夹持不同高度的工件。
48.固定夹持件412靠近一端夹持件的一端内凹形成导向槽,导向槽数量为三,导向槽沿螺栓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移动夹持件413靠近固定夹持件412的端面上设有数量及形状均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片,导向槽与导向片的配合使得移动夹持件413不相对固定夹持件412转动。
49.参照图3和7,第二支撑组件3靠近第一支撑组件2一端设有环形一端滑轨,第一支撑组件2靠近第二支撑组件3一端设有数量若干的滚轮件22,滚轮件22沿第一支撑组件2转动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滚轮件22嵌入环形滑动轨道内,第一支撑组件2相对第二支撑组件3转动时,滚轮件22能够沿环形滑动轨道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第二支撑组件3能够通过环形滑移轨道31和滚轮件22对第一支撑组件2提供支持力,工件在转动或被加工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倾斜。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