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药物递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8:4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并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口服给药的药物递送装置。该药物递送装置有利地被构造为用于在包括胃和/或肠、例如小肠和/或大肠(结肠)的胃肠道中递送活性药物。


背景技术:

2.许多例如低渗透性和/或低水溶性的活性药物当前是通过皮下、皮内、肌肉、直肠、阴道或静脉途径递送的。口服给药具有最广泛的患者接受度的潜力,因此对试图通过优选的口服给药途径来递送低渗透性和/或低水溶性的活性药物进行了尝试,但特别是由于缺乏稳定性和从胃肠道的吸收有限而成果有限。
3.稳定性与活性药物在递送装置的制造和储存期间的稳定性以及活性药物在其可被吸收之前在胃肠道中通过期间的稳定性都有关。
4.胃肠吸收有限是由于胃肠壁屏障阻止了活性药物在口服给药之后被吸收,这是因为活性药物的渗透性低(例如归因于体循环前代谢(pre-systemic metabolism)、大小和/或电荷)和/或因为活性药物的水溶性。
5.已经提出了解决这些稳定性和吸收性问题的多种方法,但是仍未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有效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存在提供一种药物递送装置的未满足的需求,该药物递送装置能够递送药物在胃肠组织中吸收。更一般来说,任然存在对于在将药物产品对患者口服给药时能够增强药物递送的药物产品和方法的需求。
7.公开了一种药物递送装置(例如用于口服药物递送),该药物递送装置具有中心轴线并且包括:第一主体部件;附接至第一主体部件并且具有第一远端部的第一附接部件;具有第二远端部的第二附接部件;以及可选地被构造为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例如旋转)的致动机构。
8.还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活性药物和一个或多个本文所述的递送装置。
9.本发明的优点是药物递送装置保证了活性药物在胃肠道中通过期间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活性药物在口服给药后从胃肠道有效吸收。
10.此外,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药物递送装置提供了药物递送装置与胃内壁(例如,胃壁和/或肠壁)的主动附接。
11.此外,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低渗透性活性药物在胃内部组织中或胃内部组织处的口服递送。
附图说明
12.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13.图1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分解图;
14.图2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15.图3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立体图;
16.图4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立体图;
17.图5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前视图;
18.图6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侧视图;
19.图7示出了与生物材料接合的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前视图;
20.图8示出了封装的药物递送装置;
21.图9示出了具有可旋转的附接部件的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分解图;
22.图10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立体图;
23.图11a至图11d示出了药物递送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图;
24.图12示出了处于第一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
25.图13示出了处于第二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
26.图14示出了处于第一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
27.图15示出了处于第二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
28.图16示出了药物递送装置;
29.图17以分解图示出了图16的药物递送装置;
30.图18至图22示出了使用药物递送装置的试验结果;并且
31.图23示出了使用药物递送装置的药效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32.在下文中参照相关的附图描述了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细节。应当注意,附图可以按比例或可以不按比例绘制,并且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件在全部附图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还应当注意,附图仅用于方便对实施方式和其关联的功能进行说明。它们并非作为本发明的详尽说明或作为对本发明的范围或本发明的物理外观的限制。另外,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不需要具有所示出的所有方面或优点。结合特定实施方式描述的方面或优点不一定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即使没有如此示出或者没有如此明确地描述也可以在任何其他实施方式中实践。
33.公开了一种具有中心轴线的药物递送装置,该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一主体部件;第一附接部件;第二附接部件;以及致动机构,其被构造为例如通过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移动(例如旋转)而使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相对于彼此移动。
34.药物递送装置可具有被设计为装配到用于口服给药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尺寸和几何形状。
35.药物递送装置/药物组合物可以被构造为经由口腔被带入到体内。因此,药物递送装置/药物组合物的外部尺寸可以小到足以供使用者吞咽。药物递送装置可适于经由消化系统将药物运送到使用者体内,使得药物递送装置可以例如经由食道从使用者的口部行进到胃中。药物递送装置可从胃进一步行进到肠中,并且可以可选地行进到大肠中并通过直肠排出。
36.药物递送装置可以被构造为在使用者的消化系统的任何部分中递送药物,其中在一个例子中其可以被构造为将药物递送到使用者的胃中。在另一个例子中,药物递送装置可适于在装置已穿过胃并且已进入使用者的肠时启动药物递送。换言之,药物递送装置可被构造为例如根据活性药物的期望释放位置而附接到胃壁或肠壁上。
37.药物递送装置的(多个)附接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与胃肠道的内表面内衬相互作用,使得药物递送装置可以例如附接到胃的内表面(黏膜)上,或者替代地附接到肠的黏膜上。(多个)附接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与黏膜相互作用,例如从而将药物递送装置在使用者体内例如固定或附接一段时间。通过附接药物递送装置,将允许药物被递送到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中,以向使用者的身体提供药物。(多个)附接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与黏膜相互作用,例如从而将药物注射到胃肠道壁中。
38.药物递送装置具有可选地从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的中心轴线。药物递送装置可具有在3mm到35mm的范围内(例如在5mm到26mm的范围内)的长度(例如,沿着中心轴线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的最大延伸量)。药物递送装置可以是细长的。
39.药物递送装置可具有在1mm到20mm范围内的宽度和/或高度(例如,分别沿着宽度轴线和高度轴线的最大延伸量)。高度和宽度是药物递送装置的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最大延伸量。
40.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至少在致动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之前的初始状态或第一状态下,药物递送装置的尺寸可以由长度(沿着中心轴线的最大延伸量)、宽度(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宽度轴线的最大延伸量)和高度(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线和宽度轴线的高度轴线的最大延伸量)表示。药物递送装置的高度可以在1mm到15mm的范围内。药物递送装置的宽度可以在1mm到15mm的范围内。
41.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可以被构造成保证药物递送部将有效负载或活性药物递送到内部组织或内表面中,以通过血管将活性药物分配到对象体内。
42.有利地,药物递送装置可以附接至并且可以将活性药物递送到患者的肠壁中的特定位置。当然,递送装置也可以附接至并且可以将活性药物递送到其他位置。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例如,尖钉)可以穿透粘膜肌层。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例如,尖钉)可以不穿透外肌层。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尖钉可定位在黏膜下层中。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尖钉可平行于肠壁定位在黏膜下层中。
43.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一主体部件。第一主体部件可以是两件式主体部件,即第一主体部件可以包括第一主主体部件和第一副主体部件。第一主体部件具有外表面。在第一主体部件的外表面中可以形成第一主凹部和/或第一副凹部。
44.药物递送装置可选地包括具有第一壳体部件的壳体。第一主体部件的外表面可以构成第一壳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45.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一附接部件。第一附接部件可包括第一基部和/或第一针(例如尖钉)。第一附接部件具有第一近端部和第一远端部。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或尖钉)可选地具有第一附接轴线或沿着第一附接轴线延伸。第一针的第一尖端形成第一远端部。换言之,第一远端部是第一针的第一尖端。第一基部可以设置在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近
端部处或构成该第一近端部。第一针的长度可以在1mm到15mm的范围内,例如在3mm到10mm的范围内。因此,可保证充分穿透到内部组织中,同时降低损坏内部组织的风险。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可设置有被构造为穿透生物组织的尖端。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可设置有被构造为夹持生物组织的夹持部件。
46.第一针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在0.1mm到5mm的范围内,例如在0.5mm到2.0mm的范围内。
47.第一针可以是平直的和/或弯曲的。第一针可以包括平直的第一主区段。第一针可以包括第一副区段,其例如在第一主区段与第一远端部之间或在第一基部与第一主区段之间。第一副区段可以是弯曲的。
48.第一针可以包括形成一定角度的两个以上的平直部分。例如,第一针可以具有从连接点以第一角度延伸到药物递送装置的近端部分和从连接点以第二角度延伸到药物递送装置的远端部分。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是不同的。近端部分可以在接头(例如,弯曲件、连接件、角接件)处连接至远端部分并且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之间具有接合角度。接合角度可以是锐角、钝角或直角。该角度例如可以是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30、140、150、160或170度。当第一针与内表面内衬相互作用时,这可以有利地允许不同的附接角度。这可以改善药物递送装置的附接,同时帮助减少或避免组织损伤。此外,接头可以是柔性的。替代地,接头可以不是柔性的。
49.接头可以位于或者大体位于第一针的长度的中心处。替代地,接头可位于与近端部相距第一针的长度的40%、45%、55%、60%或65%的位置处。
50.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第一附接部件中,第一针可以具有成不同角度的三个、四个或五个不同的部分,它们各自通过接头连接。在一些迭代中,不同的部分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可以是平直的或弯曲的。每个接头可以是柔性的或不是柔性的。
51.药物递送装置的附接部件可以被视为能够将药物递送装置附接至诸如人或动物身体的胃壁、大肠和/或肠的壁的生物组织的任何种类的附接部件。附接部件可适于在远离药物递送装置的中心轴线和/或第一附接部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这可意味着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或第二状态下(多个)附接部件可在远离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外周表面的方向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使得附接部件在径向方向上比主体部件的外周表面或外表面延伸得更远。
52.第一附接部件可以固定至或旋转地附接至第一主体部件。
5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二主体部件。第二主体部件可以是两件式主体部件,即第二主体部件可以包括第二主主体部件和第二副主体部件。第二附接部件可选地附接至第二主体部件。第二附接部件可以固定至或旋转地附接至第二主体部件。第二主体部件具有外表面。在第二主体部件的外表面中可以形成第二主凹部和/或第二副凹部。
5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主轴线旋转。主轴线可平行于中心轴线和/或与其重合。
55.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主体部件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和/或第二主体部件被构造为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
56.药物递送装置可包括框架部件,其中诸如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不
同的部件附接(例如,固定或旋转地附接)至框架部件。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或其部分可附接至框架部件。由此,可以保证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框架部件单独旋转。
57.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之间的旋转连接允许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这两个部件在(多个)附接部件与内部组织(例如,黏膜)相互作用之前不会彼此分离。这种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其中在一个例子中第一主体部件具有插头连接部并且第二主体部件具有插座连接部,其中这种插头和插座构造允许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第二个例子可以是提供可以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同轴的轴杆,其中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被构造为接收该轴杆,并且在轴杆的位于组合的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的每一侧上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设置止动装置,以防止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沿着轴杆在纵向方向上滑动。轴杆可以集成在第一主体部件或第二主体部件中。
58.如果使用轴杆,则轴杆可以由任何数量的不同材料制成。例如,轴杆可以由金属和/或合金和/或聚合物和/或复合材料和/或复合材料和/或它们的组合制成。
59.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可以被设置为例如至少在第二状态下相对于彼此自由地旋转,并且由此允许附接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因此,附接部件可以适于接触和/或穿透胃肠道的组织。使用弹性力使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可以使附接部件移动,使得它们能够例如穿透或夹紧黏膜,从而将药物递送装置固定在胃肠道中的特定位置处,诸如胃或肠。穿透和/或夹紧力可来自致动机构/弹性部件,其中弹性部件可适于储存弹性力,该弹性力能够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已被至少部分释放时迫使附接部件彼此靠近。弹性部件可以例如呈弹簧或弹簧元件的形式,例如扭转弹簧或动力弹簧,其中弹簧可以卷绕储存机械能,其中机械能可以传递到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当释放机械能时,第一主体部件可以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并且其中机械能可以经由主体部件传递到附接部件中。
60.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词语“旋转力”可以被视为扭矩、转矩、力矩、旋转力或“转动作用”。词语“旋转力”的另一个定义可以是力的大小与力的作用线到旋转轴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旋转力可以被视为经由主体部件从弹性部件传递到药物递送装置的附接构件的力。
61.旋转力可被限定为大到足以穿透到胃肠组织中。当旋转力被施加到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二者时,第一附接构件可与要附接的表面接触,并且其中施加到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力可导致第二附接部件与同一个表面接触,其中第一附接部件提供力,而第二附接部件向第一附接部件提供反作用力,从而通过在朝向第二附接部件的方向上推动第一附接部件或反过来的方式施加力。
62.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或第二状态下并且可选地在药物递送装置的初始状态下,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附接轴线与主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5mm。
6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或第二状态下并且可选地在药物递送装置的初始状态下,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附接轴线与主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5mm。
6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经由具有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一接头连接部被旋转地附接至第一主体部件。换言之,第一附接部件可选地被构造为例如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一旋转轴线可平行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第一旋转轴线可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形成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可以小于15
°
。第一角度可以在75
°
到105
°
的范围内,例如90
°±5°
或90
°

65.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主体部件可以限定延伸到第一主体部件的外表面的第一主体凹部(例如,腔体、狭槽、孔)。第一主体凹部可以在除了打开的最外侧表面以外的所有侧面上由实心壁形成。第一附接部件可以沿着第一附接部件轴线旋转地连接在第一主体凹部内。第一附接部件轴线例如可以是销(例如,臂、支撑件)。第一附接部件轴线可以平行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第一附接部件轴线可相对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倾斜。因此,第一附接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凹部内沿着第一附接部件轴线旋转。此外,第一附接部件的旋转可以在凹部的端表面处停止。
66.第一主体凹部可以沿着第一主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延伸。第一主体凹部可以完全沿着第一主体的外圆周延伸。第一主体凹部可围绕第一主体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延伸。第一主体凹部可围绕第一主体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以上延伸。第一主体凹部可围绕第一主体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以下延伸。第一主体可以可选地包含一个以上的第一主体凹部,例如在第一主体上使用多个第一附接部件。如果使用一个以上的第一主体凹部,则它们可以纵向间隔开和/或周向间隔开。
67.第一主体凹部可以从外表面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穿过药物递送装置的5%、10%、15%、20%、25%、30%、35%或40%。第一主体凹部可以从外表面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穿过药物递送装置的5%、10%、15%、20%、25%、30%、35%或40%以上。第一主体凹部可以从外表面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穿过药物递送装置的5%、10%、15%、20%、25%、30%、35%或40%以下。
68.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主体凹部可以中心轴线为纵向方向围绕第一主体周向地或部分周向地延伸。第一主体凹部可相对于中心轴线和/或主通路垂直地延伸(例如,可沿着药物递送装置的与中心轴线和/或主通路垂直的横截面延伸)。第一主体凹部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形状。例如,第一主体凹部可以是圆的一部分,例如半圆。第一主体凹部可以是三角形。第一主体凹部可以是圆的扇区。第一主体凹部可以是通过两个平直边缘连接的弯曲边缘。第一主体凹部可以是通过两个平直边缘彼此连接的两个弯曲边缘。
69.因此,第一附接部件可以关于第一附接部件轴线旋转,以垂直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移动。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附接部件可以根据相对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垂直和平行之间的角度旋转。
70.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当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时,由于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可以从它们各自的凹部(例如,第一主体凹部和第二主体凹部)中转出。第一主体部
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继续旋转然后导致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刺穿组织以将药物递送装置保持在适当位置。
71.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下并且可选地在药物递送装置的初始状态下,第一附接部件在远离第一主体部件的方向上延伸。换言之,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下并且可选地在初始状态下,第一针可以从第一主体部件的外表面伸出。换种方式来说,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下并且可选地在药物递送装置的初始状态下,第一附接轴线可以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形成至少45
°
的角度。附接部件在特定的方向上延伸应理解为沿着附接部件的附接轴线从附接部件/针部件的近端部到附接部件的远端部的方向。
72.第一附接部件可以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在第一主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在第一副方向上延伸。第一主方向和第一副方向可以形成至少30
°
的角度。第一主方向可以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第一主方向可以与中心轴线形成小于60
°
的角度。第一副方向可以与中心轴线形成至少60
°
(例如,大约90
°
)的角度。第一副方向可以垂直于中心轴线。
73.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可以被构造为从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的第一主位置移动到或被移动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副位置。
74.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二附接部件。第二附接部件可包括第二基部和/或第二针(例如尖钉)。第二附接部件具有第二近端部和第二远端部。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可选地具有第二附接轴线或沿着第二附接轴线延伸。第二针的第二尖端形成第二远端部。换言之,第二远端部是第二针的第二尖端。第二基部可以设置在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近端部处或构成该第二近端部。第二针的长度可以在1mm到15mm的范围内,例如在3mm到10mm的范围内。因此,可保证充分穿透到内部组织中,同时降低损坏内部组织的风险。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可设置有被构造为穿透生物组织的尖端。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可设置有被构造为夹持生物组织的夹持部件。
75.第二针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在0.1mm到5mm的范围内,例如在0.5mm到2.0mm的范围内。
76.第二针可以是平直的和/或弯曲的。第二针可以包括平直的第二主区段。第二针可以包括第二副区段,其例如在第二主区段与第二远端部之间或在第二基部与第二主区段之间。第二副区段可以是弯曲的。
77.第二针可以包括形成一定角度的两个以上的平直部分。例如,第二针可以具有从连接点以第一角度延伸到药物递送装置的近端部分和从连接点以第二角度延伸到药物递送装置的远端部分。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是不同的。近端部分可以在接头(例如,弯曲件、连接件、角接件)处连接至远端部分并且在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之间具有接合角度。接合角度可以是锐角、钝角或直角。该角度例如可以是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30、140、150、160或170度。当第二针与内表面内衬相互作用时,这可以有利地允许不同的附接角度。这可以改善药物递送装置的附接,同时帮助减少或避免组织损伤。此外,接头可以是柔性的。替代地,接头可以不是柔性的。
78.接头可以位于或大体位于第二针的长度的中心处。替代地,接头可位于与近端部相距第二针的长度的40%、45%、55%、60%或65%的位置处。
79.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第二附接部件中,第二针可以具有成不同角度的三个、四个或五个不同的部分,它们各自通过接头连接。在一些迭代中,不同的部分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可以是平直的或弯曲的。每个接头可以是柔性的或不是柔性的。
80.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针和第二针都包括接头。然而,第一针和第二针中可以只有一个包括接头而另一个是平直的和/或弯曲的。如果第一针和第二针都包括接头,则第一远端尖端和第二远端尖端可以朝向彼此倾斜,从而方便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时的附接。
81.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经由具有第二旋转轴线的第二接头连接部旋转地附接至第二主体部件。换言之,第二附接部件可选地被构造为例如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旋转轴线可平行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可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形成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可以小于15
°
。第二角度可以在75
°
到105
°
的范围内,例如90
°±5°
或90
°

82.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主体部件可以限定延伸到第二主体部件的外表面的第二主体凹部(例如,腔体、狭槽、孔)。第二主体凹部可以在除了打开的最外侧表面以外的所有侧面上由实心壁形成。第二附接部件可以沿着第二附接部件轴线旋转地连接在第二主体凹部内。第二附接部件轴线例如可以是销(例如,臂、支撑件)。第二附接部件轴线可以平行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第二附接部件轴线可相对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倾斜。因此,第二附接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凹部内沿着第二附接部件轴线旋转。此外,第二附接部件的旋转可以在第二主体凹部的端表面处停止。
83.第二主体凹部可以沿着第二主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延伸。第二主体凹部可以完全沿着第二主体的外圆周延伸。第二主体凹部可围绕第二主体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延伸。第二主体凹部可围绕第二主体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以上延伸。第二主体凹部可围绕第二主体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以下延伸。第二主体可以可选地包含一个以上的第二主体凹部,例如在第二主体上使用多个第二附接部件。如果使用一个以上的第二主体凹部,则它们可以纵向间隔开和/或周向间隔开。
84.第二主体凹部可以从外表面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穿过药物递送装置的5%、10%、15%、20%、25%、30%、35%或40%。第二主体凹部可以从外表面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穿过药物递送装置的5%、10%、15%、20%、25%、30%、35%或40%以上。第二主体凹部可以从外表面朝向中心轴线延伸穿过药物递送装置的5%、10%、15%、20%、25%、30%、35%或40%以下。
85.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主体凹部可以中心轴线为纵向方向围绕第二主体周向地或部分周向地延伸。第二主体凹部可相对于中心轴线和/或主通路垂直地延伸(例如,可沿着药物递送装置的与中心轴线和/或主通路垂直的横截面延伸)。第二主体凹部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形状。例如,第二主体凹部可以是圆的一部分,诸如半圆。第二主体凹部可以是三角形。第二主体凹部可以是圆的扇区。第二主体凹部可以是由两个平直边缘连接的弯曲边缘。第二主体凹部可以是由两个平直边缘彼此连接的两个弯曲边缘。
86.因此,第二附接部件可以关于第二附接部件轴线旋转,以垂直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移动。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附接部件可以根据相对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垂直和平行之间的角度旋转。
87.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当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时,由于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可以从它们各自的凹部(例如,第一主体凹部和第二主体凹部)中转出。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继续旋转然后导致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刺穿组织以将药物递送装置保持在适当位置。
88.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下并且可选地在药物递送装置的初始状态下,第二附接部件在可选地远离第二主体部件的方向上延伸。换言之,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下并且可选地在初始状态下,第二针可以从第二主体部件的外表面伸出。换种方式来说,例如至少在药物递送装置的激活状态下并且可选地在药物递送装置的初始状态下,第二附接轴线可以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形成至少45
°
的角度。
89.第二附接部件可以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在第二主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在第二副方向上延伸。第二主方向和第二副方向可以形成至少30
°
的角度。第二主方向可以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第二主方向可以与中心轴线形成小于60
°
的角度。第二副方向可以与中心轴线形成至少60
°
(例如,大约90
°
)的角度。第二副方向可以垂直于中心轴线。
90.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可以被构造为从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的第二主位置移动到或被移动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副位置。
91.药物递送装置包括致动机构。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使第一附接部件相对于第二附接部件移动,例如,被构造为例如至少在旋转的一部分期间(例如,在第一旋转中并且可选地在第二旋转中)使第一远端部朝向和/或远离第二远端部移动。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可以被理解为减小第一远端部和第二远端部之间的距离。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可以被理解为减小第一附接轴线与第二附接轴线之间的角度,例如减小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副方向与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副方向之间的角度。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被构造为通过例如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和/或反过来旋转而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致动机构可以被构造为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围绕主轴线旋转至少90
°
,例如,至少450
°
、至少810
°
、至少1170
°
、至少1530
°
或至少1890
°
。致动机构可以被构造为以逐步的方式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围绕主轴线旋转。换言之,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围绕主轴线旋转可以包括多个旋转,包括第一旋转和第二旋转,例如,第一旋转之后是旋转减少或没有旋转的第一时间段,之后是第二旋转。在第一旋转之后经过第一时间段之后进行第二旋转可增加药物递送装置附接至生物组织的可能性。旋转之间的第一时间段或一般来说多个时间段允许药物递送装置移动到胃肠道中的其他位置。换言之,如果药物递送装置在第一旋转期间没有附接至生物组织,则进一步的旋转增加附接至内部组织的机会。第一旋转可以是至少90
°
,并且第二旋转可以是至少180
°
。多个旋转可包括第三旋转。第三旋转可以是至少180
°

92.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的运动可以晚于和/或先于第一远端部远离第二远端部的运动。换言之,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的运动可以在第一远端部远离第二远端部的运动之前和/或之后。例如,第一旋转可以包括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和/或使第一远端部远离第二远端部移动。例如,第二旋转可以包括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和/或使第一远端部远离第二远端部移动。例如,第三旋转可以包括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和/或使第一远端部远离第二远端部移动。
93.致动机构可选地包括被构造为向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施加力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元件。弹性部件可包括连接至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部分,例如第一端部。弹性部件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部分,例如第二端部。
9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可选地包括例如在与流体接触时膨胀的介质,即增大其体积的介质,例如从而提供各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旋转。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膨胀介质提供第一附接部件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的旋转和/或提供第二附接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膨胀介质提供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
95.致动机构(例如,弹性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使第一附接部件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
96.致动机构(例如,弹性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使第二附接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97.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一隔室,药物递送装置被构造为将活性药物从第一隔室递送到药物递送装置的周围环境。第一隔室可以设置在第一附接部件中,例如设置在第一针中,例如在距第一远端部8mm的距离内,例如5mm的距离内。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可以具有提供通向第一隔室的通路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隔室形成为第一针中的贯通孔。
98.第一隔室可以设置在药物递送装置的任何部分中,例如为第一主体部件、第二主体部件或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二者的容积体内的腔体的形式。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隔室可以是第一附接部件内的隔室,其中第一附接部件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可以将第一隔室中的药物释放到生物组织中。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隔室可以是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凹陷或开口或尖钉或中空尖钉的形式的隔室,其中药物递送装置可以适于将药物释放到药物递送装置适于穿过的身体器官内。
99.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隔室可以从药物递送装置的内容积并且朝向药物递送装置的外部打开。在一个或多个例子中,第一隔室可以在第一主体部件内,并且其中第一隔室与第一附接部件流体连接,使得在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已经穿透生物组织时药物可以从第一隔室释放并经由第一附接部件进入生物组织。例如,这可以是第一附接部件是管状部件并且其具有与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隔室流体连通的第一远端部的情况。
100.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二隔室,药物递送装置被构造为将活性药物从第二隔室递送到药物递送装置的周围环境。第二隔室可以设置在第一附接部件中或第二附接部件中(例如设置在第二针中),例如在距第二远端部8mm的距
离内,例如在5mm的距离内。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可以具有提供通向第二隔室的通路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隔室形成为第一针中或第二针中的贯通孔。
101.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当第一远端部和第二远端部位于包括主轴线的平面中时,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形成一定角度。换言之,当第一远端部和第二远端部位于包括主轴线的平面中时,第一附接轴线和第二附接轴线可以形成一定角度,例如大于5
°
,例如在10
°
到75
°
的范围内。
102.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具有第一状态(也表示为初始状态)和第二状态(也表示为激活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固定,在第二状态下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移动,例如可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主轴线旋转。换言之,第一主体部件可以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被锁定,例如被阻止旋转。第一状态例如可以是初始状态或引入状态,在该状态下药物递送装置适于被引入体内,并且其中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固定。在第一状态下,弹性部件可具有预定量的储存能量,其中当主体部件固定时弹性部件中的能量水平是固定的。
10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具有弹性部件具有恒定的弹性力负载的第一状态和弹性部件至少部分地释放弹性力负载的第二状态。换言之,弹性部件可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被偏置或预加载,并且在例如通过释放锁定机构而释放时(即,药物递送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来自弹性部件的力可以实现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即包括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的运动。
10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使第一远端部从与递送装置的中心轴线相距第一主径向距离的第一主位置(例如,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移动到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相距第一副径向距离的第一副位置(例如,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其中第一副径向距离大于第一主径向距离。因此,当药物递送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可处于第一主位置和/或当药物递送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可处于第一副位置。
105.第一主径向距离可以小于10mm,例如小于8mm或小于5mm。第一副径向距离可以大于第一主径向距离。第一副径向距离可以大于5mm,例如大于6mm或大于8mm。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副径向距离在6mm到15mm的范围内。
106.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的一部分和/或第一远端部)可以在第一状态下被设置在或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主凹部内。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远端部可以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内。
107.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的一部分和/或第一远端部)可以在第二状态下被设置在或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主凹部外。
108.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的一部分和/或第一远端部)可以在第一状态下被设置在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主凹部内。由此,第一附接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将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锁定。
109.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的一部分和/或第一远端部)可以在第二状态下被设置在第二主体部件外和/或至少在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主凹部外。
110.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使第二远端部从与递送装置的中心轴线相距第二主径向距离的第二主位置(例如,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移动到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相距第二副径向距离的第二副位置(例如,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其中第二副径向距离大于第二主径向距离。因此,当药物递送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可处于第二主位置和/或当药物递送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可处于第二副位置。
111.第二主径向距离可以小于10mm,例如小于8mm或小于5mm。第二副径向距离可以大于第二主径向距离。第二副径向距离可以大于5mm,例如大于6mm或大于8mm。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副径向距离在6mm到15mm的范围内。
112.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的一部分和/或第二远端部)可以在第一状态下被设置在或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副凹部内。由此,第二附接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将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锁定。在第一状态下,第二远端部可以设置在第二主体部件内。
11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的一部分和/或第二远端部)可以在第二状态下被设置或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外和/或至少在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副凹部外。
11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的一部分和/或第二远端部)可以在第一状态下被设置在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副凹部内。
115.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的一部分和/或第二远端部)可以在第二状态下被设置在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副凹部外。
116.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例如通过围绕第一附接部件(第一基部)的第一旋转轴线旋转而使第一远端部相对于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近端部从第一主位置的第一主角位置移动到第一副位置的第一副角位置。第一主角位置和第一副角位置之间的角度可以大于10
°
,例如大于45
°
或大于60
°

117.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例如通过围绕第二附接部件(第二基部)的第二旋转轴线旋转而使第二远端部相对于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近端部从第二主位置的第二主角位置移动到第二副位置的第二副角位置。第二主角位置和第二副角位置之间的角度可以大于10
°
,例如大于45
°
或大于60
°

118.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可以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将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锁定(例如,防止其旋转)。锁定机构可以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例如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将第一附接部件锁定在第一主位置。在释放锁定机构时,可以允许第一附接部件从第一主位置移动到第一副位置。锁定机构可以被构造为在释放时例如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允许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锁定机构可以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例如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将第二附接部件锁定在第二主位置。锁定机构可以被构造为在释放时允许第二附接部件从第二主位置移动到第二副位置。
119.锁定机构可包括第一锁定元件,其可选地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锁定和/或解锁(释放)第一主体部件。第一锁定元件可以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锁定和/或解锁(释放)第一附接部件。第一锁定元件可以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锁定和/或解锁(释放)第二附接部件。第一锁定元件可以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主凹部中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主凹部中。第一锁定元件可以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进入胃肠道或处于胃肠道中的期望位置时溶解,从而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释放第一主体部件并允许致动机构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从而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进而导致药物递送装置附接至内部组织。
120.第一锁定元件可以是第一锁定带(例如,环、圈、半环、半圈)。第一锁定带可具有大于纵向宽度的周向长度。例如,周向长度可以是纵向宽度的2倍、3倍、4倍、5倍、6倍、7倍、8倍、9倍或10倍。
121.第一锁定带可以装配在药物递送装置的外表面上。例如,第一锁定带可以位于第一主体部件或第二主体部件的外表面上。第一锁定带可以机械地装配到药物递送装置上。例如,第一锁定带可以卡扣配合到药物递送装置上。第一锁定带可以化学方式附接到药物递送装置上。
122.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锁定带可以是胶囊部件的形状。例如,第一锁定带可以形成胶囊的第一半部。第一锁定带可以形成胶囊的第一半部并且第二锁定带可以形成胶囊的第二半部。当装配在一起时,第一锁定带和第二锁定带可以形成完整的胶囊。
123.如果第一锁定带位于第一主体上则其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一主体凹部。因此,第一锁定带可以防止第一附接部件的运动。如果第一锁定带位于第二主体上则其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二主体凹部。因此,第一锁定带可以防止第二附接部件的运动。第一锁定带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一主体凹部和第二主体凹部二者。第一锁定带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一主体凹部,且第二锁定带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二主体凹部。
124.第一锁定带可以完全沿着药物递送装置的外圆周延伸。第一锁定带可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延伸。第一锁定带可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以上延伸。第一锁定带可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以下延伸。
125.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锁定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例如,延伸部、凸片、指状物、凸块、齿)。例如,第一锁定带可以包括1、2、3、4、5、6、7、8、9或10个锁定突起。锁定突起可以仅从第一锁定带的一侧纵向伸出。锁定突起可以从第一锁定带的两侧纵向伸出。锁定突起可以沿着第一锁定带等距地间隔开。锁定突起可以沿着第一锁定带不等距地间隔开。
126.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可以朝向药物递送装置的纵向中心延伸(例如,如果第一锁定带位于第一主体部件上则沿着该主体的外表面朝向第二主体部件延伸,或者如果第一锁定带位于第二主体部件上则沿着该主体的外表面朝向第一主体部件延伸)。
127.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多边形形状。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可以沿着第一锁定带在形状上有变化。
128.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可包括配合特征。配合特征可以被构造为与第一锁定带的一个或多个突起配合。配合特征可包括从药物递送装置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例如,延伸部、突出部、指状物、凸块、齿)。配合特征可从第一主体部件、第二主体部件或二者伸出。配合特征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周向排。例如,可存在一个周向排的配合特征或两个周向排的配合特征。两个周向排可以位于同一个主体部件(例如,第一主体部件或第二主体部件)上。在替代实施方式中,配合特征的一个周向排可以位于第一主体部件上,并且配合特征的第二周向排可以位于第二主体部件上。
129.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多边形形状。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以沿着第一锁定带在形状上有变化。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在周向方向上倾斜以形成配合凹部(例如,弯曲部、腔体、空间、间隙)。该配合凹部可以帮助将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锁定至第一锁定带的一个或多个突起。此外,配合凹部可防止第一锁定带的不希望的释放。因此,当第一锁定带被附接至药物递送装置时,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可装配在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之间。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可以装配在相邻的配合突起内。这可以防止第一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旋转。例如,第一锁定带将阻碍第一主体旋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定突起可位于两个配合突起之间,其中每个配合突起在相反方向上倾斜以将锁定突起保持在适当位置。
1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特征可以是在内部延伸到药物递送装置中的凹部。锁定突起因此可以径向向内延伸而不是纵向地延伸,以与配合特征配合。
131.如上所述,当附接第一锁定带并且一个或多个突起与配合特征配合时,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被锁定在适当位置。如本文所讨论的,当第一锁定带溶解时,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可以从第一锁定带释放。
132.此外,第一锁定带的溶解可允许第一附接部件或第二附接部件进一步从第一主体凹部和第二主体凹部中的一个转出。因此,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对于彼此旋转时,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可以旋转插入组织中。
13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锁定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正方形锁定突起和/或一个或多个三角形锁定突起。正方形锁定突起可用于在配合突起的力的作用下将盖体保持在适当位置。三角形锁定突起可用于适当地定位第一锁定带。
13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系统中,第一锁定带可以整体都是可溶解的。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系统中,只有正方形锁定突起可以由可溶解材料形成。一旦正方形锁定突起溶解,就可以允许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旋转。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可以导致第一锁定带平移,例如移动、改变位置、重新定位。这可以发生在配合突起可挤压三角形锁定突起从而将它们纵向推开时。例如,旋转可以导致第一锁定带沿着中心轴线平移。
135.这种平移可暴露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这取决于第一锁定带的覆盖范围。平移可使第一锁定带完全平移离开药物递送装置。平移可在第一锁定带仍保持与药物递送装置关联、例如附接时使第一锁定带部分地平移以暴露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
136.锁定机构可包括第二锁定元件,其可选地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锁定和/或解锁(释放)第一主体部件。第二锁定元件可以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锁定和/或解锁(释放)第二附接部件。第二锁定元件可以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副凹部中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副凹部中。第二锁定元件可以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进入胃肠道时溶解,从而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解锁或释放第一主体部件并允许致动机构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从而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进而导致药物递送装置附接至内部组织。
137.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可包括第一覆盖带(例如,环、圈、半环、半圈)。第一覆盖带可以与第一锁定元件(例如锁定元件、锁定机构)配合使用。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覆盖带可以是第一锁定带。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覆盖带可包括上文关于第一锁定带所讨论的任何一个或所有特征。第一覆盖带可以具有大于纵向宽度的周向长度。例如,周向长度可以是纵向宽度的2倍、3倍、4倍、5倍、6倍、7倍、8倍、9倍或10倍。
138.第一覆盖带可以装配在药物递送装置的外表面上。例如,第一覆盖带可以位于第一主体部件或第二主体部件的外表面上。
139.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覆盖带可以是胶囊部件的形状。例如,第一覆盖带可以形成胶囊的第一半部。第一覆盖带可以形成胶囊的第一半部并且第二覆盖带可以形成胶囊的第二半部。当装配在一起时,第一覆盖带和第二覆盖带可以形成完整的胶囊。
140.第一覆盖带可以机械地装配到药物递送装置上。例如,第一覆盖带可以卡扣配合到药物递送装置上。第一覆盖带可以化学地附接到药物递送装置上。
141.如果第一覆盖带位于第一主体上,则其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一主体凹部。因此,第一覆盖带可以防止第一附接部件的运动。如果第一覆盖带位于第二主体上,则其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二主体凹部。因此,第一覆盖带可以防止第二附接部件的运动。第一覆盖带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一主体凹部和第二主体凹部二者。第一覆盖带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一主体凹部并且第二盖带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第二主体凹部。
142.第一覆盖带可以完全沿着药物递送装置的外圆周延伸。第一覆盖带可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延伸。第一覆盖带可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以上延伸。第一覆盖带可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外圆周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以下延伸。
14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覆盖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例如,延伸部、突出部、指状物、凸块、齿)。例如,第一覆盖带可以包括1、2、3、4、5、6、7、8、9或10个配合突起。配合突起可以仅从第一覆盖带的一侧纵向伸出。配合突起可以从第一覆盖带的两侧纵向伸出。配合突起可以沿着第一覆盖带等距地间隔开。配合突起可以沿着第一覆盖带不等距地间隔开。
144.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以朝向药物递送装置的纵向中心延伸(例如,如果第一覆
盖带位于第一主体部件上则沿着该主体的外表面朝向第二主体部件延伸,或者如果第一覆盖带位于第二主体部件上则沿着该主体的外表面朝向第一主体部件延伸)。
145.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可包括配合特征。配合特征可以被构造为与第一覆盖带的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配合(例如,接收、保持、接触)。配合特征可包括从药物递送装置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主体配合突起(例如,延伸部、凸片、指状物、凸块、齿)。配合特征可从第一主体部件、第二主体部件或二者伸出。配合特征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周向排。例如,可存在一个周向排的配合特征或两个周向排的配合特征。两个周向排可以位于同一个主体部件(例如,第一主体部件或第二主体部件)上。在替代实施方式中,配合特征的一个周向排可以位于第一主体部件上,并且配合特征的第二周向排可以位于第二主体部件上。
146.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多边形形状。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以沿着第一覆盖带在形状上有变化。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在周向方向上倾斜以形成配合凹部(例如,弯曲部、腔体、空间、间隙)。该配合凹部可以帮助将一个或多个主体配合突起装配到第一覆盖带的一个或多个突起上。此外,配合凹部可防止第一覆盖带的不希望的释放。
147.因此,当第一覆盖带被附接至药物递送装置时,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装配在一个或多个配合特征之间。一个或多个配合突起可以装配在相邻的配合特征内。这可以帮助正确地对准第一覆盖带。
1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特征可以是在内部延伸到药物递送装置中的凹部。配合突起因此可以径向向内延伸而不是纵向地延伸,以与配合特征配合。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可以导致覆盖带平移,例如移动、改变位置、重新定位。例如,旋转可以导致覆盖带沿着中心轴线平移。这种平移可暴露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这取决于覆盖带的覆盖范围。这可以例如发生在配合突起可挤压三角形配合突起或其他形状的配合突起从而将它们纵向推开时。平移可以使覆盖带完全平移离开药物递送装置。平移可在覆盖带与药物递送装置关联、例如附接时使覆盖带部分地平移以暴露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
149.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覆盖带可以是可溶解的。第一覆盖带的溶解可允许第一附接部件或第二附接部件进一步从第一主体凹部和第二主体凹部中的一个转出。因此,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对于彼此旋转时,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可以旋转插入组织中。可以将第一锁定元件和/或第二锁定元件的材料和/或特性选择为使得主体部件的释放和/或药物递送的激活受到控制以在胃肠道中(例如,在胃中或在肠中)的期望位置处发生。第一锁定元件和/或第二锁定元件的材料可包括糖、糖衍生物、亲水性聚合物、ph依赖性聚合物以及在与水/流体接触时分散、溶解、膨胀和/或胶化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50.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可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吸收性材料或类似的允许附接部件的材料通过体内存在的过程(例如,腐蚀、降解、水解和/或蛋白水解酶降解)而分解、降解和/或溶解的材料制成。因此,当(多个)附接部件已经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时,(多个)附接部件可以溶解、分解或降解到附接部件可失去其结构稳定性的程度,继而可以将药物递送装置从其自身附接的表面
上释放。因此,在一段时间之后,例如当药物已经从(多个)附接部件释放时,(多个)附接部件的劣化程度可以使药物递送装置可以被释放并且可以继续其穿过胃肠道的行程,以通过使用者或患者的自然的肠和/或排便运动来释放。
151.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轴线(主轴线)可以是药物递送装置的中心轴线,例如,第一主体部件的主轴线可以与中心轴线同轴。因此,中心轴线与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都相交,并且可以限定主轴线。
152.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可以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基本上对称。这可意味着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可具有圆形外周部,其中该外周部可在远离中心轴线且与其垂直的径向方向上延伸。
153.第一附接轴线可以被视为与第一附接部件的长度同轴的轴线。第二附接轴线可以被视为与第二附接部件的长度同轴的轴线。在第一附接部件具有非平直的形状的情况下,第一附接轴线可以被限定为与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和第一近端部相交的轴线。在第二附接部件具有非平直的形状的情况下,第二附接轴线可以被限定为与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和第二近端部相交的轴线。
15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轴线可定位在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一距离处,而第二附接轴线可定位在与中心轴线和/或主轴线相距第二距离处。
155.例如,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第一附接轴线可定位在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一主距离处。第一主距离可以大于0.5mm,例如在1mm到15mm的范围内或大于1mm,例如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或14mm。
156.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第一附接轴线可与中心轴线相交或接近(距离小于0.5mm)。
157.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第一附接轴线可定位在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一副距离处。第一副距离可以大于0.5mm,例如在1mm到15mm的范围内或大于1mm,例如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或14mm。
158.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第一附接轴线可与中心轴线相交或接近(距离小于0.5mm)。
159.例如,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第二附接轴线可定位在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二主距离处。第二主距离可以大于0.5mm,例如在1mm到15mm的范围内或大于1mm,例如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或14mm。
160.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第二附接轴线可与中心轴线相交或接近(距离小于0.5mm)。
161.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第二附接轴线可定位在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二副距离处。第二副距离可以大于0.5mm,例如在1mm到15mm的范围内或大于1mm,例如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或14mm。
162.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第二附接轴线可与中心轴线相交或接近(距离小于0.5mm)。
16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第一附接轴线)和/或第二附接部件(第二附接轴线)可以被构造为在它们与包括中心轴线的平面相交时彼此成一定角度。该平面可以是包含中心轴线的平面,其中该平面还包括相对于中心轴线成直角延伸
的径向轴线。当第一附接部件与平面相交时,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附接轴线可以与平面成一定角度,使得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是第一附接部件的与平面相交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附接部件的其余部分随后在旋转运动期间与平面相交。第二附接部件可从相对侧与同一个平面相交,其中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是第二附接部件的与平面相交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二附接部件的其余部分随后在旋转运动期间与平面相交。因此,第二附接部件可选地从与第一附接部件相反的旋转方向与平面相交。这也可意味着,当相应的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和第二远端部各自接触平面时,第一附接部件(第一附接轴线)与平面成一定角度并且与第二附接部件(第二附接轴线)成一定角度。第一附接部件(第一附接轴线)和第二附接部件(第二附接轴线)与平面的角度可以是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之间的角度大小的大约一半。
164.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主体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二主体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因此,作为例子,第一主体部件可以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而第二主体部件可以在相反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在药物递送装置包括三个以上的主体部件的一个或多个例子中,抵接或相邻的主体部件可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这也可意味着每隔一个主体部件可以在相同方向上旋转。例如,在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三主体部件在相同的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第二主体部件和/或第四主体部件可以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
165.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致动机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部件,例如多个弹性部件。
166.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和/或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可设置有被构造为穿透生物组织的尖锐尖端。尖锐尖端可定位在相应的附接部件的远端部附近,其中尖锐尖端可被构造为在远端部处的直径小于附接部件在与远端部相距一定距离处的直径。尖锐尖端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在旋转力被施加到第一附接部件并且反作用力被施加到第二附接部件时反作用力可由于致动机构施加的力而导致尖锐尖端穿透生物组织。
167.当由于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之间的旋转(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造成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穿透生物组织时,生物组织中的相应的(多个)穿透点可用于将药物从药物递送装置递送到生物组织中,并且其中药物可被引入到超过黏膜的生物组织中。由此,与药物在胃或肠腔中释放的情况相比,药物可以更容易地进入血流,并且药物递送可以更有效。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是药物是胰岛素的情况,其中胰岛素可能在胃肠道内降解并且不能够从胃肠道被吸收,但是在黏膜已经被穿透并且胰岛素通过穿透的胃肠道释放时,胰岛素将保持完整并且经由超过黏膜(表面)的肠层中的血管到达使用者的血流。
168.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可设置有被构造为夹持生物组织的夹持部件。夹持部件可用于提高附接部件与黏膜之间的牵引力,从而允许附接部件将药物递送装置锚固在使用者的体内。夹持部件可以是增大附接部件与要附接的表面之间的机械摩擦力的部件,其中夹持部件可例如具有钩形,或者例如具有使得第一附接部件的夹持部件面向第二附接部件的夹持部件的形状,使得定位在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之间的生物组织被夹持在两个夹持部件之间。
169.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弹性部件的一个部分可以连接至第一主体部件,并且弹性部件的第二部分可以连接至第二主体部件。这意味着弹性部件可以用于储存能量,例如施加到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能量或旋转力,其中能量被储存在弹性部件中。此外,当释放能量时,例如当锁定元件溶解或降解时,可以将力释放到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二者,这又将力传递到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弹性部件例如可以是螺旋形盘簧(主弹簧)和/或螺旋扭转弹簧的形式,其中可以通过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而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卷绕。这通过将螺旋扭曲得更紧来将能量储存在主弹簧中。然后,随着主弹簧展开,主弹簧所储存的力可以使第一主体部件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因此,主弹簧的力可以导致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在相反方向上行进,并且其中附接部件可夹紧生物组织并夹紧组织或穿透组织,以将药物递送装置附接至生物组织。
170.当药物递送装置已进入身体并且例如已进入胃肠道中的期望部位时,药物递送装置可以被构造为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这种转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激活,例如,其中可以使用锁定机构将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保持在第一状态,该锁定机构例如包括由可溶解、可膨胀或可降解的材料制成的一个或多个锁定元件,其中该材料在期望的身体部位内与周围环境(例如流体)反应,从而解锁或释放锁定机构。锁定元件的材料可以是在期望的身体部位内与周围环境接触时失去其结构力的材料。一个例子可以是(多个)锁定元件由聚合物材料或含糖物质制成,其在与特定种类的流体接触时可溶解、膨胀或降解,该特定种类的流体可包括消化系统内的酶或特定类型的酸。当锁定元件与试剂接触时,材料可随时间溶解、膨胀或降解,并且当药物递送装置的旋转力超过锁定元件的静止力时,可经由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或反过来的旋转释放旋转力。
171.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锁定元件可以将附接部件固定在附接元件将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锁定的位置,即,防止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当锁定元件溶解或降解时,附接部件可以例如通过致动机构而移动到副位置,在该位置附接部件不会将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锁定,所述致动机构导致附接部件相对于该附接部件旋转地附接的主体部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172.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可以被视为通过将储存在致动机构(例如,致动机构的(多个)弹性部件)中的能量释放成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旋转力和/或第一附接部件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的旋转力而被激活的状态。第二状态的终止可被视为储存在弹性部件中的能量再次变为固定不变的时间点,即,当附接部件已夹持或穿透生物组织和/或第一主体部件与第二主体部件之间的旋转运动停止时。
173.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物递送装置可具有致动机构具有恒定的弹性力负载的第一状态和致动机构释放弹性力负载的第二状态下。在第一状态下,恒定的弹性力负载可以被视为储存在致动机构中的能量并且其中弹性力负载大于零。第二状态可以被视为致动机构释放其弹性力负载的状态,其中例如通过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旋转而减小弹性力负载,例如使其接近零。第二状态可以在附接部件接触或穿透生物组织并且尽管弹性力负载尚未达到零但其也不变化时终止。因此,当药物递送装置已经附接至生物材料的壁并且弹性力负载在弹性力释放之后固定不变时,第二状态后面可以有第三状态。
174.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可具有展开功能,其中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即,药物递送装置的初始状态)期间,附接部件被定位或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内,或者替代地其中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可沿着主体部件的侧面折叠。可以设想实现相同情况的其他方式。折叠状态(第一状态)可以例如使用类似于药物胶囊的封装的形式的可释放锁定机构、带或塞子(例如由明胶、糖或其他可溶解材料或丧失其结构力的材料制成)来保持。因此,附接部件可被保持在适当位置,直到药物递送装置进入胃肠道(例如,胃)为止,以使附接部件不会干扰或损坏口腔和/或食道的内衬。在过渡到第二状态之前或期间,附接部件可从主体部件向外伸出,使附接部件准备好与消化系统的内衬相互作用。当一个或多个附接部件处于折叠或倒下位置时,从中心轴线到附接部件的远端部的距离在第二状态下比在第一状态下更长。因此,第一状态下的药物递送装置的直径将小于第二状态下的药物递送装置的直径。
175.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中,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一针和/或第二针)可以由包括镁、钛、铁和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材料制成,以允许准确和精确地控制第一附接部件和/或第二附接部件的尺寸和/或形状/几何形状,进而允许递送装置具有期望的附接能力和/或在制药工业中特别重要的小生产差异。
176.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可以由包括镁、钛、铁和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材料制成。第一附接部件/第一针的材料可以是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例如生物相容材料和/或可生物降解材料。第一附接部件/第一针的材料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例如pla和/或polga。第一附接部件/第一针的材料的一些、一部分、大部分、基本上全部或全部可以是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的材料可包括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例如,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金属)、由该材料组成或基本上由该材料组成。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的材料可包括可生物降解的或可生物吸收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镁、锌和/或铁或包含镁、锌和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合金。可生物降解的或可生物吸收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可被理解为例如在人体内例如在与其应用相关的实际时间量内安全地降解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第一附接部件(例如,第一针)的材料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金属,例如一种或多种金属的组合(例如,金属合金)。
177.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可以由包括镁、钛、铁和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材料制成。第二附接部件/第二针的材料可以是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例如生物相容材料和/或可生物降解材料。第二附接部件/第二针的材料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诸如pla和/或polga。第二附接部件/第二针的材料的一些、一部分、大部分、基本上全部或全部可以是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的材料可包括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例如,生物相容的和/或可生物降解的金属)、由该材料组成或基本上由该材料组成。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的材料可包括可生物降解的或可生物吸收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镁、锌和/或铁或包含镁、锌和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合金。可生物降解的或可生物吸收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可被理解为例如在人体内例如在与其应用相关的实际时间量内安全地降解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第二附接部件(例如,第二针)的材料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金属,例如一种或多种金属的组合(例如,金属合金)。
178.使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用于(多个)附接部件的优点可以是,由于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将随时间逐渐降解,因此递送装置能够在该递送装置已经根据(多个)附接部件的材料的尖
锐特性而附接至内表面(例如,肠壁)之后在对象的特定身体部位(例如,胃或肠)处并且在延长的时间段内递送设置在该递送装置的(多个)附接部件和/或主体部件中的活性药物或有效负载。此外,当(多个)附接部件的材料可生物降解时,(多个)附接部件将在递送了被包含在药物递送装置中的有效负载/活性药物之后在人体内降解并消失,从而避免随时间对人类对象造成伤害。(多个)附接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几小时(例如,2小时、5小时、10小时、20小时或24小时)、几天(例如,1天、2天、5天)或几周(例如,1周、2周、3周或5周)的时间内降解。
179.(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镁(mg)、锌(zn)和/或铁(fe)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它们的组合。使(多个)附接部件具有包括mg、zn和/或fe的材料的优点可以是可以精确地控制(多个)附接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从而改善与内表面(例如人类对象的肠内壁)的附接。
180.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0.001重量%至100重量%的可生物降解的金属,例如0.001重量%至100重量%的镁、0.001重量%至100重量%的锌、0.001重量%至100重量%的铁。
181.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0.001重量%的mg、0.005重量%的mg、0.01重量%的mg、0.05重量%的mg、0.1重量%的mg、0.5重量%的mg、1重量%的mg、5重量%的mg、10重量%的mg、20重量%的mg、30重量%的mg、40重量%的mg、50重量%的mg、60重量%的mg、70重量%的mg、80重量%的mg、90重量%的mg或100重量%的mg。
182.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0.001重量%的zn、0.005重量%的zn、0.01重量%的zn、0.05重量%的zn、0.1重量%的zn、0.5重量%的zn、1重量%的zn、5重量%的zn、10重量%的zn、20重量%的zn、30重量%的zn、40重量%的zn、50重量%的zn、60重量%的zn、70重量%的zn、80重量%的zn、90重量%的zn或100重量%的zn。
183.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0.001重量%的fe、0.005重量%的fe、0.01重量%的fe、0.05重量%的fe、0.1重量%的fe、0.5重量%的fe、1重量%的fe、5重量%的fe、10重量%的fe、20重量%的fe、30重量%的fe、40重量%的fe、50重量%的fe、60重量%的fe、70重量%的fe、80重量%的fe、90重量%的fe或100重量%的fe。
184.(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金属合金,例如zn-mg、zn-fe、mg-fe或zn-mg-fe。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zn-mg的合金,其中有0.001重量%的mg、0.005重量%的mg、0.01重量%的mg、0.05重量%的mg、0.1重量%的mg、0.5重量%的mg、1重量%的mg、5重量%的mg、10重量%的mg、20重量%的mg、30重量%的mg、40重量%的mg、50重量%的mg、60重量%的mg、70重量%的mg、80重量%的mg或90重量%的mg。
185.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zn-fe的合金,其中有0.001重量%的fe、0.005重量%的fe、0.01重量%的fe、0.05重量%的fe、0.1重量%的fe、0.5重量%的fe、1重量%的fe、5重量%的fe、10重量%的fe、20重量%的fe、30重量%的fe、40重量%的fe、50重量%的fe、60重量%的fe、70重量%的fe、80重量%的fe或90重量%的fe。
186.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mg-fe的合金,其中有0.001重量%的fe、0.005重量%的fe、0.01重量%的fe、0.05重量%的fe、0.1重量%的fe、0.5重量%的fe、1重量%的fe、5重量%的fe、10重量%的fe、20重量%的fe、30重量%的fe、40重
量%的fe、50重量%的fe、60重量%的fe、70重量%的fe、80重量%的fe或90重量%的fe。
187.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zn-mg-fe的合金,其中有0.001重量%的fe、0.005重量%的fe、0.01重量%的fe、0.05重量%的fe、0.1重量%的fe、0.5重量%的fe、1重量%的fe、5重量%的fe、10重量%的fe、20重量%的fe、30重量%的fe、40重量%的fe、50重量%的fe、60重量%的fe、70重量%的fe、80重量%的fe、90重量%的fe、0.001重量%的mg、0.005重量%的mg、0.01重量%的mg、0.05重量%的mg、0.1重量%的mg、0.5重量%的mg、1重量%的mg、5重量%的mg、10重量%的mg、20重量%的mg、30重量%的mg、40重量%的mg、50重量%的mg、60重量%的mg、70重量%的mg、80重量%的mg、90重量%的mg、0.001重量%的zn、0.005重量%的zn、0.01重量%的zn、0.05重量%的zn、0.1重量%的zn、0.5重量%的zn、1重量%的zn、5重量%的zn、10重量%的zn、20重量%的zn、30重量%的zn、40重量%的zn、50重量%的zn、60重量%的zn、70重量%的zn、80重量%的zn或90重量%的zn。
188.(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可以由包括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的材料制成。(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可包括一种或多种活性药物。因此,活性药物可以嵌入在(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材料中以形成药物组合物。
18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可包括水溶性材料、非水溶性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非可生物降解材料和/或ph依赖性的可溶性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可包括水溶性的、可生物降解的和/或ph依赖性的材料,该材料可溶解和/或降解,使得暂放在肠组织中的(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可逐渐降解和/或溶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可包括水溶性材料,以允许根据所选择的材料立即释放或缓和地释放活性药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非水溶性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可允许将活性药物贮藏在(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中,以使释放持续时间更长(例如,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ph依赖性的可溶性材料可允许(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在低于生理(例如,ph大约为7.4)的ph条件下保持完整,从而在胃肠腔中保持完整,但之后可以在胃肠壁内就溶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可选地组合一种或多种水溶性的、非水溶性的、可生物降解的和/或ph依赖性的材料,以在受控的释放持续时间(例如,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内例如通过(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扩散或腐蚀而控制活性药物的释放。
19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可由不同的组合物制成。例如,(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外部部分可以由一种组合物制成,并且(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内芯可以由另一种组合物制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的外部部分和内芯可由例如水溶性材料、非水溶性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和/或ph依赖性材料组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组合一种或多种水溶性材料、非水溶性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和/或ph依赖性材料,以在(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可将其位置从管腔移动到内部组织(例如,从胃肠腔移动到胃肠组织)后控制活性药物的释放。
19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可以是管状的并且可以包括管状主体,并且该管状主体可以包括活性药物(例如,包括活性药物的液体有效负载)、可选地连接至管状附接部件,使得具有活性药物的有效负载可以流过(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进入内部组织(例如肠组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状主体可以包含可扩张的
(例如,膨胀的)赋形剂,其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扩张(例如,在混合时体积扩大)和/或产生气体,以推进有效负载的递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扩张是通过渗透进行的。
19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隔室(保持活性药物的隔室)可包括用于封闭第一隔室的关闭部件。关闭部件可有助于改善对活性药物的释放的控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关闭部件例如可以由水溶性材料、非水溶性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和/或ph依赖性材料组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组合一种或多种水溶性材料、非水溶性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和/或ph依赖性材料,以在(多个)附接部件(例如,(多个)针)将其位置从管腔移动到内部组织(例如,从胃肠腔移动到胃肠组织)后控制活性药物从第一隔室中释放。
193.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药物递送装置2的分解图,其中药物递送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部6和第二端部8的第一主体部件4以及具有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4的第二主体部件10。在组装时,第一主体部件4旋转地连接至第二主体部件10,其中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端部6在连接时抵接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一端部12。
194.药物递送装置2还包括致动机构16,其包括弹性部件16a,其在该例子中为螺旋扭转弹簧的形式。弹性部件16a的第一部分18(螺旋扭转弹簧的第一端部)定位在螺旋扭转弹簧的外周部22上,并且弹性部件16a的第二部分20(螺旋扭转弹簧的第二端部)位于螺旋扭转弹簧的中心部分24中。
195.第一主体部件4包括内容积26,其中内容积适于接收弹性部件16a,并且其中内容积26的内表面28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接合部30,其被构造为与弹性部件16a的第一部分18接合,并且其中第一接合部可以在第一主体部件4和第二主体部件10相对于彼此旋转运动期间保持第一部分的位置。弹性部件16a的第二部分20被构造为与第二接合部32(参见图2)接合,该第二接合部中心地定位在第二主体部件10内。如图2所示,第二接合部32被构造为在弹簧定位在第一主体部件4的内容积26内时伸入到弹簧的中心部分24中。第二接合部32包括适于与弹性部件16a的第二部分20接合的狭缝或槽34,从而在第一部分18与第一接合部30接合时使第一主体部件4和/或第二主体部件10的旋转运动可使弹性部件16a卷绕。
196.药物递送装置2具有中心轴线a,其在从第一主体部件4的第二端部8(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端部14(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端部)的方向上延伸。中心轴线a可以被视为限定了第一主体部件4和第二主体部件10旋转所围绕的主轴线。
197.第一接合部30和弹性部件16a的第一部分18可接合,这意味着在弹簧中的负载超过预定水平时第一端部释放第一接合部30,并跳转到与下一个接合部30’接合。这意味着药物递送装置可具有扭矩限制器,其中该扭矩限制器确保了弹性构件16内储存的能量不能超过预定极限。
198.药物递送装置2包括具有第一近端部38和第一远端部40的第一附接部件36。第一附接部件36包括平直的第一针37并且固定地附接至第一主体部件4。第一附接部件36从第一主体部件4的外表面42沿着第一附接轴线(参见图2)在远离外表面42的方向上伸出。第一附接部件36的第一远端部40可以是能穿透生物组织的尖锐尖端,其中由弹性构件16a提供的旋转力可用于穿透身体组织(还参见图7)。
199.药物递送装置2包括具有第二近端部46和第二远端部48的第二附接部件44。第二附接部件44包括平直的第二针45并且固定地附接至第一主体部件4。第二附接部件44从第二主体部件10的外表面50沿着第二附接轴线(参见图2)在远离外表面50的方向上伸出。第
二附接部件44的第二远端部48可以是能穿透生物组织的尖锐尖端,其中由弹性构件16a提供的旋转力可用于穿透身体组织(还参见图7)。
200.附接部件36、44的远端部40、48可以是尖锐尖端52,其中尖锐尖端52可以类似于皮下注射针的尖锐尖端,其中尖锐尖端52能够穿透身体组织,例如肠、胃、大肠或消化系统的其他部分和/或胃肠系统的黏膜。针37、45可以是中空的,在远端部40、48处具有开口56,使得在附接部件36、44已经穿透生物组织(如图7所示)之后活性药物可以经由开口56被引入到身体组织中。
201.弹性部件16a的弹性力用于使第一主体部件在第一方向b上围绕中心轴线a旋转和使第二主体部件在第二方向c上围绕作为主轴线的中心轴线a旋转,如图1和图2中所示并且在图11a-11d中被更详细示出。换言之,致动机构16(弹性部件16a)被构造为使第一远端部40朝向第二远端部48移动。
202.第一主体部件4在外表面42中具有第一主凹部64,并且第二主体部件10在外表面50中具有第二主凹部66。第一主凹部64和第二主凹部66是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其用于在药物递送装置2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将第一锁定元件设置在第一主凹部64和第二主凹部66中来使第一主体部件4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锁定、例如防止旋转。
203.图2示出了药物递送装置2的侧视剖视图。第一附接部件36/第一针37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线a的第一附接轴线x_1延伸。第二附接部件44/第二针45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线a的第二附接轴线x_2延伸。第一针37可选地包括被构造为容纳活性药物的第一隔室68。第一隔室68可选地形成为第一针37中的贯通孔或腔体。第二针45可选地包括被构造为容纳活性药物的第二隔室69。第二隔室69可选地形成为第二针45中的贯通孔或腔体。
204.图3示出了处于第一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2。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用虚线椭圆70表示的锁定机构,其包括第一主凹部64、第二主凹部66以及设置在第一主凹部64和第二主凹部66中的第一锁定元件72。第一锁定元件72能够防止第一主体部件4和第二主体部件10相对于彼此的旋转运动,以保持主体部件4、10之间的静止关系。第一锁定元件72可以是可降解材料(例如,含糖物质)的形式,其中与胃肠道的流体的接触导致第一锁定元件72的材料降解。当经由弹性构件16a施加到主体部件4、10上的旋转力超过(降解的)第一锁定元件72的静止力时,第一锁定元件72将释放主体部件4、10,并且允许弹性构件16a释放其储存的能量,从而导致第一主体部件4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旋转。
205.图4示出了药物递送装置2,其中第一锁定元件72已经降解或溶解,并且第二主体部件10已经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4在方向c上进行了旋转。因此,第二附接构件44的第二远端部48通过从内容积26的内部施加到主体部件4、10上的旋转力(扭矩)从图3中的第一状态下的第二主位置移动到图4中所示的第二副位置。在第一主体部件4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旋转期间,致动机构使第一远端部40朝向第二远端部48移动。
206.图5和图6通过侧视图和端视图示出了图4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2,其中可以看出,附接构件36、44已经越过轴线d,轴线d例如可以被视为包括中心轴线a和轴线d二者的平面。当附接构件36、44越过假想平面(被视为轴线d)时,附接构件的远端部以及方向b上针对第一附接部件36和方向c上针对第二附接部件44施加的相反的力可确保远端部可夹持表面区域,并且穿透或夹持生物组织的表面。当药物递送装置2例如位于肠内时,肠将该装置推动到生物组织的至少一个表面区域处,使得施加到附接部件的力不会将装置推离表面,因为
相对的表面会将装置保持在表面附近。如果装置最初不夹持,则致动机构可具有用于多次旋转的足够的力,使得在附接部件再次彼此靠近时附接部件将再次尝试夹持表面并相对于生物组织固定药物递送装置。
207.图7示出了在附接至诸如胃壁或肠壁的身体组织74之后处于第二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2。第一主体部件4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的旋转和第一远端部40朝向第二远端部48的运动导致远端部40、48穿透身体组织74进入身体组织内。来自致动机构的剩余的弹性力将附接部件36、44保持在身体组织74内。因此,药物递送装置2附接至身体组织,并且活性药物可从隔室68、69和/或经由开口56释放,从而例如经由身体组织74的血管到达血流。
208.图8示出了包括药物递送装置2的示例性药物组合物100,其中药物递送装置2被封装在可选地由可溶解材料制成的外壳76中。药物组合物100包括设置在第一隔室68和/或第二隔室69中的活性药物。外壳76可以封闭药物递送装置2以使其更容易吞咽。可溶解的外壳76可在胃肠道内溶解,并且其中药物递送装置2在外壳76被溶解之前不能进行接合或附接。这些外壳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呈药物胶囊的形式,其中药物胶囊的材料可以类似于本领域已知的硬质药物胶囊壳体,例如是明胶。在一种或多种示例性药物组合物中,药物递送装置可以涂覆有涂层。
209.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的分解图。药物递送装置2a具有中心轴线a并且包括两件式第一主体部件4,其包括第一主主体部件4a和第一副主体部件4b。药物递送装置2a包括第一附接部件36,其包括第一基部36a和附接至第一基部36a的第一针37。第一附接部件36具有第一远端部40并且经由第一接头连接部旋转地附接至第一主体部件4,该第一接头连接部由圆柱形的第一基部36a和第一主体部件4中的对应的圆柱形的腔体形成,第一接头具有第一旋转轴线x_r_1。因此,第一附接部件36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4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一旋转轴线x_r_1平行于中心轴线a。
210.药物递送装置2a包括两件式第二主体部件10,其包括第二主主体部件10a和第二副主体部件10b。药物递送装置2a包括第二附接部件44,其包括第二基部44a和附接至第二基部44a的第二针45。第二附接部件44具有第二远端部48并且可选地经由第二接头连接部旋转地附接至第二主体部件10,该第二接头连接部由圆柱形的第二基部44a和第二主体部件10中的对应的圆柱形的腔体形成,第二接头具有第二旋转轴线x_r_2。因此,第二附接部件44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4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旋转轴线x_r_2平行于中心轴线a。
211.药物递送装置2a包括形成为轴杆构件或杆的框架部件78,其中诸如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的不同的部件附接(例如,固定或旋转地附接)至框架部件78。
212.药物递送装置2a包括致动机构16,其包括弹性部件16a,该弹性部件被构造为通过使第一主体部件4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旋转而使第一远端部40朝向第二远端部48移动。
213.现在参照图10,第一附接部件36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4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以使第一远端部40从与递送装置2a的中心轴线a相距第一主径向距离的第一主位置(例如,在第一状态下)移动到与中心轴线a相距第一副径向距离的第一副位置(在图10中示出),其中第一副径向距离比第一主径向距离大,例如大出至少2mm。第一主体4包括第一主凹部64,其容纳第一附接部件36或其至少一些部分(例如,在第一状态下)。致动机构16可选地被构造为使第一远端部从第一主位置移动到第一副位置。在第一副位置,第一附接部
件36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4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以使第一远端部相对于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近端部从第一主位置的第一主角位置移动到第一副位置的第一副角位置(在图10中示出)。在所示出的药物递送装置2a中,第一主角位置和第一副角位置之间的角度大于10
°
,甚至大于30
°
,例如在35
°
到85
°
的范围内。致动机构16可选地被构造为使第一远端部从第一主角位置移动到第一副角位置。
214.第二附接部件44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以使第二远端部48从与递送装置2a的中心轴线a相距第二主径向距离的第二主位置(例如,在第一状态下)移动到与中心轴线a相距第二副径向距离的第二副位置(在图10中示出),其中第二副径向距离比第二主径向距离大,例如大出至少2mm。第二主体10包括第二主凹部66,其容纳第二附接部件44或其至少一些部分(例如,在第一状态下)。致动机构16可选地被构造为使第二远端部从第二主位置移动到第二副位置。
215.第二附接部件44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以使第二远端部相对于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近端部从第二主位置的第二主角位置移动到第二副位置的第二副角位置(在图10中示出)。在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2a中,第二主角位置和第二副角位置之间的角度大于10
°
,甚至大于30
°
,例如在35
°
到85
°
的范围内。致动机构16可选地被构造为使第二远端部从第二主角位置移动到第二副角位置。
216.图11a至图11d示出了药物递送装置2、2a、2b、2c的示意图,其中第一附接部件36和第二附接部件44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二状态下处于不同的位置。第一附接部件36具有第一附接轴线x_1,并且第二附接部件44具有第二附接轴线x_2。当第一附接部件36和第二附接部件44与包含中心轴线a和平面轴线d的平面接触时,第一附接轴线x_1和第二附接轴线x_2之间的角度α可以在5
°
到75
°
的范围内,例如在20
°
到60
°
的范围内。该角度的大小可以随着中心轴线与附接轴线x_1和x_2之间的距离或在附接构件36、44的长度改变时增大或减小。然而,角度α确保了在从图11a中所示的位置朝向图11c中所示的位置转变时生物组织可以被夹紧在两个附接部件36、44之间,并且如果附接部件穿透,则朝向图11d所示的位置的增加的旋转使用弹性力拉动药物递送装置2更靠近可以被附接部件捕获的组织表面。
217.图12示出了处于第一状态的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2b,并且图13示出了处于第二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2b。在第一状态下,具有第一针37的第一附接部件36可选地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4内和/或使第一远端部设置在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一主径向距离的第一主位置。第一主径向距离可以小于10mm,例如小于8mm或小于5mm。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远端部40可选地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4内。
218.在第一状态下,具有第二针45的第二附接部件44可选地设置在第二主体部件10内和/或使第二远端部设置在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二主径向距离的第二主位置。第二主径向距离可以小于10mm,例如小于8mm或小于5mm。在第一状态下,第二远端部48可选地设置在第二主体部件10内。将(多个)附接部件/远端部设置在(多个)主体部件内有助于或允许顺利的口服给药。
219.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远端部40已经通过第一主体部件4中的第一开口80从第一主体部件4中弹出到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一副径向距离的第一副位置。第一副径向距离大于第一主径向距离,并且可以大于5mm,例如大于6mm或大于8mm。
220.在第二状态下,第二远端部48已经通过第二主体部件10中的第二开口82从第二主
体部件10中弹出到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二副径向距离的第二副位置。第二副径向距离大于第二主径向距离并且可以大于5mm,例如大于6mm或大于8mm。在图13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2b的第二状态下,致动机构(未被示出)使第一主体部件4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并且可选地相对于框架部件78围绕中心轴线a旋转,以使第一远端部40朝向第二远端部48移动。致动机构可以被构造为使第二主体部件10相对于框架部件78围绕中心轴线a旋转。
221.图14示出了处于第一状态的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2c,并且图15示出了处于第二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2c。在第一状态下,具有第一针37的第一附接部件36设置在第一主凹部64和第二主凹部66内并且通过第一锁定元件72锁定。因此,第一附接部件36和第一锁定元件72防止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旋转。第二附接部件44在相对侧上同样设置在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副凹部和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副凹部内并且由第二锁定元件锁定。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附接部件36的第一附接轴线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并且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附接轴线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
222.第一锁定元件72在胃肠道中溶解,并且第一远端部40通过围绕垂直于中心轴线a的第一旋转轴线x_r_1旋转而从其第一状态下的第一主位置(图14)移动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副位置(图15)。
223.同样地,第二锁定元件在胃肠道中溶解,并且第二远端部48通过围绕垂直于中心轴线a的第二旋转轴线(未被示出)旋转而从其第一状态下的第二主位置(图14)移动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副位置(图15)。
224.第一状态下的第一主方向与第二状态下的第一副方向之间的角度为至少30
°
,例如45
°
以上。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副方向可以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
225.第一状态下的第二主方向和第二状态下的第二副方向之间的角度为至少30
°
,例如45
°
以上。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副方向可以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中心轴线a。在第二状态下,致动机构通过使第一主体部件4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旋转而使第一远端部40朝向第二远端部48移动,从而减小第一副方向与第二副方向之间的角度。
226.在第一状态下,具有第一针37的第一附接部件36设置成使第一远端部处于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一主径向距离的第一主位置。第一主径向距离可以小于10mm,例如在3mm到8mm的范围内。
227.在第一状态下,具有第二针45的第二附接部件44设置成使第二远端部处于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二主径向距离的第二主位置。第二主径向距离可以小于10mm,例如在3mm到8mm的范围内。
228.在第二状态下,附接部件36、44已经从主体部件4、10展开,以使远端部40、48处于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一副径向距离的相应的第一副位置和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二副径向距离的第二副位置。第一副径向距离大于第一主径向距离,并且可以大于5mm,例如大于6mm或大于8mm。第二副径向距离大于第二主径向距离并且可以大于5mm,例如大于6mm或大于8mm。
229.在图15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2c的第二状态下,致动机构(未被示出)使第一主体部件4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围绕中心轴线a旋转,以使第一远端部40朝向第二远端部48移动。
230.图16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2d,并且图17示出了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2d的分解形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药物递送装置2d可以包括以上关于图1至图15讨论的任何和/
或所有的特征。
231.如图所示,药物递送装置2d可以包括被构造为允许第一附接部件104进行旋转的第一主体凹部108。此外,药物递送装置2d可以包括被构造为允许第二附接部件106进行旋转的第二主体凹部(未被示出)。第一附接部件104和第二附接部件106都可以包括接头116,从而形成弯曲的针或尖钉。这可允许更容易穿透组织。
232.另外,如图所示,药物递送系统2d可以包括第一锁定带102。第一锁定带102可防止第一主体部件4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10旋转。第一锁定带102可以代替锁定元件72使用。替代地,第一锁定带102可以用作第一覆盖带103并且与锁定元件72配合使用。具体地,第一锁定带102可包括多个锁定突起112。锁定突起112可以装配在药物递送系统2d的配合特征114内。一旦配合,锁定突起112就防止第一主体部件4和第二主体部件10旋转。然后,第一锁定带112可溶解以允许旋转。
233.本文公开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实施方式用在实现以下试验结果的动物研究中。这些试验结果说明了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药物递送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的成功。试验结果中的成功的“钩挂”(例如,附接)可被定义为附接至少4小时。
234.图18示出了经由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被勾住(例如,附接、连接)的药物递送装置的x射线图像。
235.图19b示出了所公开的具有可生物降解的附接部件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实施方式方面的x射线图像和另外的数据。如图所示,第一附接部件或第二附接部件在测试的每个动物中都发生降解,从而允许回收药物递送装置。此外,根据所公开的内容,药物递送装置可以在体内附接超过24或48小时。所有测试的药物递送装置都附接在所测试的动物的组织内。
236.图20示出了所公开的具有不可生物降解的附接部件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实施方式方面的另外的x射线图像和另外的数据。该数据显示了药物递送装置成功的进一步证据,其中药物递送装置附接了至少24或48小时。除一个以外,所有被测试的药物递送装置都附接在动物的组织内。
237.图21总结了使用所公开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实施方式所实现的数据。
238.图22示出了对所公开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实施方式的钩挂的研究。如图所示,所有装置都被确认为钩在了测试动物的组织内。此外,装置在组织内保持附接至少5小时和30分钟。
239.图23示出了利用至少一个上述药物递送装置的药效数据。如图所示,数据表明在注入4个国际单位的胰岛素之后血糖下降。因此,图23示出了在钩挂和递送活性药物(例如,胰岛素)时的血糖水平的变化。
240.还公开了根据以下任一项目的递送装置、方法和组合物。
241.项目1.一种具有中心轴线的药物递送装置,该药物递送装置包括:
242.第一主体部件;
243.第一附接部件,其附接至第一主体部件并且具有第一远端部;
244.第二附接部件,其具有第二远端部;以及
245.致动机构,其被构造为使第一远端部朝向第二远端部移动。
246.项目2.根据项目1的药物递送装置,该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二主体部件,其中第二附接部件附接至第二主体部件,并且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使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
件围绕药物递送装置的主轴线旋转。
247.项目3.根据项目2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致动机构包括弹性部件,其被构造为向第一主体部件和/或第二主体部件施加力。
248.项目4.根据项目3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弹性部件的第一部分连接至第一主体部件,并且弹性部件的第二部分连接至第二主体部件。
249.项目5.根据项目1至4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一附接部件在远离第一主体部件的方向上延伸。
250.项目6.根据从属于项目2时的项目1至5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二附接部件在远离第二主体部件的方向上延伸。
251.项目7.根据从属于项目2时的项目1至6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一附接部件具有第一附接轴线,并且其中第一附接轴线与主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5mm。
252.项目8.根据从属于项目2时的项目1至7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二附接部件具有第二附接轴线,并且其中第二附接轴线与主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5mm。
253.项目9.根据从属于项目2时的项目1至8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一主体部件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二主体部件被构造为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
254.项目10.根据项目1至9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和/或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设置有被构造为穿透生物组织的尖端。
255.项目11.根据项目1至10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和/或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设置有被构造为夹持生物组织的夹持部件。
256.项目12.根据项目1至11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第一隔室,药物递送装置被构造为将活性药物从第一隔室递送到药物递送装置的周围环境。
257.项目13.根据从属于项目2时的项目1至12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当第一远端部和第二远端部处于包含主轴线的平面中时,第一附接部件和第二附接部件形成角度。
258.项目14.根据从属于项目2时的项目1至13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药物递送装置具有使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固定的第一状态以及使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移动的第二状态。
259.项目15.根据从属于项目3时的项目1至14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药物递送装置具有使弹性部件具有恒定的弹性力负载的第一状态以及使弹性部件至少部分地释放弹性力负载的第二状态。
260.项目16.根据项目1至15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使第一远端部从与递送装置的中心轴线相距第一主径向距离的第一主位置移动到与中心轴线相距第一副径向距离的第一副位置,其中第一副径向距离大于第一主径向距离。
261.项目17.根据项目1至16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致动机构被构造为使第一远端部相对于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近端部从第一主位置的第一主角位置移动到第一副位置的第一副角位置,其中第一主角位置与第一副角位置之间的角度大于10度。
262.项目18.根据前述任一项项目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药物递送装置包括锁定机构,其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状态下将第一主体部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锁定。
263.项目19.根据项目18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锁定机构被构造为在药物递送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将第一附接部件锁定在第一主位置。
264.项目20.根据从属于项目2时的项目1至19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一附接部件旋转地附接至第一主体部件并且被构造为围绕与主轴线垂直或平行的第一旋转轴线旋转。
265.项目21.根据从属于项目2时的项目1至20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第二附接部件旋转地附接至第二主体部件并且被构造为围绕与主轴线垂直或平行的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266.项目22.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根据项目1至20中任一项的药物递送装置以及活性药物。
267.词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副”、“第三级”等的使用并不暗示任何特定的顺序,而是被包括在内用来标识各个元件。此外,词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副”、“第三级”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或重要性,词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副”、“第三级”等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注意,词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副”、“第三级”等在这里和其他位置仅用于标记的目的,并非表示任何特定的空间或时间顺序。
268.此外,第一元件的标记并不暗示存在第二元件,反之亦然。
269.应注意的是,词语“包括”不一定排除存在所列举的元件或步骤之外的其他元件或步骤。
270.应注意的是,在某个元件前的措词“该”并不排除多个这种元件的存在。
271.还应注意的是,任何附图标记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硬件和软件来实现,并且若干个“机构”、“单元”或“装置”可以由同一个硬件来表示。
27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特征,但是应当理解它们并非意图限制要求保护的发明,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要求保护的发明旨在涵盖所有替代、变型和等同物。
273.附图标记列表
274.2、2a、2b、2c、2d 药物递送装置
275.4 第一主体部件
276.4a 第一主主体部件
277.4b 第一副主体部件
278.6 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一端部
279.8 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二端部
280.10 第二主体部件
281.10a 第二主主体部件
282.10b 第二副主体部件
283.12 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一端部
284.14 第二主体部件的第二端部
285.16 致动机构
286.16a 弹性部件
287.18 弹性部件的第一部分
288.20 弹性部件的第二部分
289.22 螺旋扭转弹簧的外周部
290.24 螺旋扭转弹簧的中心部分
291.26 内容积
292.28 内表面
293.30 第一接合部
294.30
’ꢀ
第一接合部
295.32 第二接合部
296.34 狭缝
297.36 第一附接部件
298.36a第一基部
299.37 第一针
300.38 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近端部
301.40 第一附接部件的第一远端部
302.42 第一主体部件的外表面
303.44 第二附接部件
304.45 第二针
305.46 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近端部
306.48 第二附接部件的第二远端部
307.50 第二主体部件的外表面
308.52 尖锐尖端
309.56 开口
310.64 第一主体部件中的第一主凹部
311.66 第二主体部件中的第二主凹部
312.68 第一隔室
313.69 第二隔室
314.70 锁定机构
315.72 第一锁定元件
316.74 身体组织
317.76 外壳
318.78 框架部件
319.80 第一主体部件中的第一开口
320.82 第二主体部件中的第二开口
321.100 药物组合物
322.102 第一锁定带
323.103 第一覆盖带
324.104 第一附接部件
325.106 第二附接部件
326.108 第一主体凹部
327.112 锁定突起
328.114 配合特征
329.116 接头
330.a 中心轴线/主轴线
331.b 旋转方向
332.c 旋转方向
333.d 平面轴线
334.x_1 第一附接轴线
335.x_r_1 第一旋转轴线
336.x_2 第二附接轴线
337.x_r_2 第二旋转轴线
338.α 角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