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导管溶栓的自动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8:32: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导管溶栓的自动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2.经导管接触溶栓(cdt,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sis)手术时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管内血栓的一种方法,是将带有侧孔的溶栓导管插入血栓内,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栓内,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在给予溶栓药物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压力注射,才能够保证溶栓导管全程的侧孔都有药液流出。目前采用的方式是手动的脉冲式注射方法,在溶栓的过程中,需要一名医护人员持续的在床边手动式的给药,对人力资源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3.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导管溶栓的自动注射装置,从而有效地解决传统方式采用手动的脉冲式注射浪费人力资源的技术问题。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导管溶栓的自动注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
6.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上开设的第一端口连通药液供给机构;
7.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上开设的第二端口连通,同时,所述第二管体上开设的第三端口与溶栓导管连通;
8.推液活塞,所述推液活塞设置在第二管体内部,通过所述推液活塞将所述第二管体内的药液推入所述溶栓导管内部;
9.自动推进装置,所述自动推进装置的推进端连接所述推液活塞。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设计的用于导管溶栓的自动注射装置,通过自动推进装置周期性驱动推液活塞自动向溶栓导管内注射药液,使用时方便快捷,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推注,从而有效地解决传统方式采用手动的脉冲式注射浪费人力资源的技术问题。
11.原理为:药液供给机构向第一管体内输入药液,药液通过第一管体进入第二管体内部,自动推进装置推动推液活塞定时且自动向溶栓导管内注射药液。
12.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推进装置包括推杆、转盘、转轴以及电机,其中: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液活塞铰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的偏心部位铰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转盘通过所述转轴同轴连接;自动推进装置的运行原理为: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在转动的时候带动推杆前后移动,从而是推杆带动推液活塞完成推注,在此装置中,电机需要连接一个定时电路,设定好详细的时间周期性地给电机供电,由于定时电路属于本领域常规技
术手段,所以在此不做赘述。
13.进一步地,所述药液供给机构包括输液袋,所述输液袋出液口通过输液导管与所述第一管体上开设的第一端口连通;药液放置在输液袋内部,然后从出液口处流入输液导管内,再通过输液导管进入第一管体内部。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一端口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作用是防止从第一管体内进入第二管体的药液再次回流至第一管体内。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靠近所述第二端口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作用是防止被推液活塞从第二管体推入溶栓导管内的药液在推液活塞回退时回流至第二管体内。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端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端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底部;第一管体内部的液体通过重力向下流入第二管体内。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水平放置,所述第三端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前端,所述推液活塞位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尾端,所述第一管体上开设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推液活塞的中间部位;第二管体内的药液集中在第三端口和推液活塞之间,在推液活塞推进时,可将第二管体内的药液直接从第三端口处推入溶栓导管内。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有气泡传感器,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气泡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在各自对应的管体上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气泡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管体内的药液流量,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管体内的压力,通过检测数据发现设备异常时,可以让自动推进装置暂停,停止供药,保证患者的安全,当管路阻塞时停止注射并报警,当药物注射完毕管路中出现气体时停止注射并报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自动推进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管体;2、第一端口;3、第二管体;4、第二端口;5、第三端口;6、溶栓导管;7、推液活塞;8、自动推进装置;9、第一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1、气泡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3、输液袋;14、输液导管;15、显示屏;16、按键;17、扬声器;18、指示灯;19、推杆;20、转盘;21、电机;2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导管溶栓的自动注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第一管体1,所述第一管体1上开设的第一端口2连通药液供给机构;还包括第二管体3,所述第二管体3与所述第一管体1上开设的第二端口4连通,同时,所述第二管体3上开设的第三端口5与溶栓导管6连通;还包括推液活塞7,所述推液活塞7设置在第二管体3内部,通过所述推液活塞7将所述第二管体3内的药液推入所述溶栓导管6内部;还包括自动推进装置8,所述自动推进装置8的推进端连接所述推液活塞7。
25.本方案设计的用于导管溶栓的自动注射装置,通过自动推进装置8周期性驱动推液活塞7自动向溶栓导管内注射药液,使用时方便快捷,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推注,从而有效地解决传统方式采用手动的脉冲式注射浪费人力资源的技术问题。
26.药液供给机构向第一管体1内输入药液,药液通过第一管体1进入第二管体3 内部,自动推进装置8推动推液活塞7定时且自动向溶栓导管6内注射药液。
2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推进装置包括推杆 19、转盘20、转轴22以及电机21,其中:所述推杆19的一端与所述推液活塞铰接,所述推杆19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20的偏心部位铰接,所述电机21与所述转盘20通过所述转轴22同轴连接。
28.自动推进装置的运行原理为:电机21带动转盘20转动,转盘20在转动的时候带动推杆19前后移动,从而是推杆19带动推液活塞7完成推注,在此装置中,电机需要连接一个定时电路,设定好详细的时间周期性地给电机供电,由于定时电路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所以在此不做赘述。
2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药液供给机构包括输液袋13,所述输液袋13出液口通过输液导管14与所述第一管体1上开设的第一端口2连通。
30.药液放置在输液袋13内部,然后从出液口处流入输液导管内,再通过输液导管进入第一管体1内部。
3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1靠近所述第一端口2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
32.第一单向阀9的作用是防止从第一管体1内进入第二管体3的药液再次回流至第一管体1内。
3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3靠近所述第二端口4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0。
34.第二单向阀10的作用是防止被推液活塞7从第二管体3推入溶栓导管6内的药液在推液活塞7回退时回流至第二管体3内。
3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第一管体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端口2开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端口4开设在所述第二管体3的底部。
36.第一管体1内部的液体通过重力向下流入第二管体3内。
3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第二管体3水平放置,所述第三端口 5开设在所述第二管体3的前端,所述推液活塞7位于所述第二管体3的尾端,所述第一管体1上开设的第二端口4与所述第二管体3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三端口5和所述推液活塞7的中间部位。
38.第二管体3内的药液集中在第三端口5和推液活塞7之间,在推液活塞7推进时,可
将第二管体3内的药液直接从第三端口5处推入溶栓导管6内。
3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1上设置有气泡传感器11,所述第二管体3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气泡传感器11和压力传感器12在各自对应的管体上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
40.气泡传感器11用于检测第一管体1内的药液流量,压力传感器12用于检测第二管体3内的气压,通过检测数据发现设备异常时,可以让自动推进装置8暂停,停止供药,保证患者的安全;当管路阻塞时停止注射并报警,当药物注射完毕管路中出现气体时停止注射并报警,另外,自动推进装置8上设置有显示屏15和按键16,可以设定注射指标,同时所述自动推进装置还设置有扬声器17和红色指示灯18,用于发出警报。
41.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