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02:0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3.目前,公开号为cn2152773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双向搅拌的psva型液晶光去向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设于反应釜主体内部的搅拌叶片组以及动力件,还包括具有两个输出端且两个输出端旋转方向相反的齿轮机构,所述搅拌叶片组包括上搅拌叶片和下搅拌叶片,所述上搅拌叶片和下搅拌叶片分别与齿轮机构的两个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与齿轮机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上搅拌叶片和下搅拌叶片可同时向相反方向旋转,使反应釜中搅拌叶充分混合,相比现有技术的搅拌叶片只能同时往一个方向旋转,搅拌更为均匀,效果更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反应釜中投放的原料由于原料密度不同易产生分层现象,仅依靠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搅拌叶,原料混合时间长,搅拌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原料混合时间,提高搅拌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搅拌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搅拌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搅拌杆以及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杆倾斜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若干所述搅拌叶设置于所述搅拌杆的侧壁上,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搅拌杆转动,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改变所述搅拌杆的倾斜角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倾斜设置的搅拌杆,搅拌杆上的搅拌叶使得下方的原料带动至上方,并将上方的原料带动至下方,使得密度不同的原料快速混合,减少了原料混合时间,提高了搅拌的效率,根据不同原料比,也可通过调节组件调整搅拌杆的角度,使得搅拌也更好的混合原料。
9.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万向节、滑移套、连接杆以及带动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设置于驱动电机上,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搅拌叶的一端上,所述滑移套套设于所述搅拌杆上,所述连接杆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移套上,所述带动件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杆靠近或远离所述驱动电机。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万向节转动,万向节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也可以绕万向节转动,当工作人员需要调整搅拌杆的角度时,工作人员可驱动带动件,带动件将连接杆靠近或远离驱动电机,连接杆带动滑移套一并移动,滑移套滑移套设于搅拌杆上,滑移套带动搅拌杆转动在万向节上,使得搅拌杆转动角度改变,万向节改变动力的传
动方向,使得驱动电机依旧可以带动转动杆转动。
11.可选的,所述带动件包括电缸,所述电缸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上,所述电缸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于电缸上,电缸带动连接杆靠近或远离驱动电机,滑移套套设于搅拌杆上,连接杆带动滑移套滑移在搅拌杆上,并将搅拌杆沿万向节的轴线方向转动,使得搅拌杆的倾斜角度改变,改变搅拌叶的搅拌范围,电缸动作精确,可以很好的控制搅拌杆的倾斜角度。
13.可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杆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转动盘以及滑移杆,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上,所述滑移杆设置于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动盘滑移连接于所述滑移杆上,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滑移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电缸的推杆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转动盘的端面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盘并在电缸活塞杆的驱动下滑移连接于滑移杆上,实现了在转动盘的滑移中改变搅拌杆的倾斜角度,转动盘转动连接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转动盘带动连接杆沿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转动,连接杆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实现了搅拌叶绕搅拌杆的自转也实现了搅拌杆绕反应釜本体内的公转,提高了搅拌杆上搅拌叶的搅拌范围。
15.可选的,所述电缸的推杆上设置有梯形块,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梯形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环形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缸上推杆设置的梯形块滑移连接于转动盘上的环槽,梯形块保证了电缸的拖杆可以保持与转动盘的连接,并使得电缸驱动驱动转动盘移动时,不影响转动盘的转动,提高了转动组件的可靠性。
17.可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设置有提高搅拌速度的辅助搅拌组件,所述辅助搅拌组件包括若干辅助搅拌杆、转动环以及辅助驱动件,所述转动环转动连接于反应釜本体上,若干所述辅助搅拌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转动环上,所述辅助搅拌杆用于搅拌所述反应釜本体内的原料。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驱动件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带动辅助搅拌杆转动,辅助搅拌杆搅拌反应釜本体内的原料,进一步提高了反应釜本体内原料的混合速度。
19.可选的,所述辅助驱动件包括驱动齿轮、齿圈以及惰轮,所述齿圈设置于所述转动环上,所述惰轮转动连接于反应釜本体上,所述惰轮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惰轮啮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转动带动惰轮转动,惰轮带动齿圈转动,齿圈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带辅助搅拌杆转动,通过惰轮实现搅拌杆与辅助搅拌组件的搅拌方向相反,提高了搅拌的效率。
21.可选的,所述辅助搅拌杆侧壁上设置有辅助搅拌叶,所述辅助搅拌叶倾斜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搅拌杆上的辅助搅拌叶使得原料充分对流,提高了搅拌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搅拌杆倾斜设置,便于原本分层的原料搅拌效果更好,提高搅拌效率;
25.2.调节组件用于改变搅拌杆的倾斜角度,便于更好的搅拌;
26.3.转动组件带动搅拌件沿反应釜本体发生转动,增加了搅拌面积,提高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搅拌充分的反应釜。
28.图2是图1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转动盘的剖视图,用于展示电缸与安装盘的配合结构。
30.图4是图1中辅助搅拌组件的爆炸图。
31.附图标记:1、反应釜本体;2、搅拌组件;21、驱动电机;22、搅拌杆;23、搅拌叶;24、安装盘;3、调节组件;31、万向节;32、滑移套;33、连接杆;34、带动件;341、电缸;342、梯形块;4、转动组件;41、转动电机;42、转动盘;421、滑移孔;422、环形槽;43、滑移杆;44、滑移条;5、辅助搅拌组件;51、辅助搅拌杆;52、转动环;53、辅助驱动件;531、驱动齿轮;532、齿圈;533、惰轮;54、辅助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参照图1,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搅拌组件2、调节组件3、转动组件4以及辅助搅拌组件5,搅拌组件2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内,搅拌组件2用于搅拌加入反应釜本体1内的原料,调节组件3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上,调节组件3用于改变搅拌组件2的角度,转动组件4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上,转动组件4用于带动搅拌组件2转动在反应釜本体1内,辅助搅拌组件5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内,辅助搅拌组件5用于辅助搅拌反应釜本体1内的原料。
34.参考图1和图2,反应釜本体1呈圆筒状,反应釜本体1竖直设置,搅拌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1、搅拌杆22、若干搅拌叶23以及安装盘24,安装盘24水平设置,安装盘24转动连接于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面上,安装盘24与反应釜本体1同轴设置,驱动电机21竖直设置,驱动电机21固定设置于安装盘24的上端面上,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穿入反应釜本体1内,调节组件3包括万向节31,万向节31一端固定设置于驱动电机21输出轴的一端,搅拌杆22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搅拌杆2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万向节31的另一端,若干搅拌叶23沿搅拌杆22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搅拌叶23固定设置于搅拌杆22的侧壁上。
35.参考图2和图3,转动组件4包括转动电机41、转动盘42以及滑移杆43,转动电机41固定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的下端面上,滑移杆43竖直设置,滑移杆43与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滑移杆43的下端面固定设置于转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上,转动盘42水平设置,转动盘42与滑移杆43同轴设置,滑移杆43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滑移条44,滑移条4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移杆43的长度方向,转动盘42上开设有与滑移杆43配合的滑移孔421,转动盘42滑移连接于滑移杆43上。
36.参考图2和图3,调节组件3还包括滑移套32、连接杆33以及带动件34,连接杆3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转动盘42上,滑移套32套设于搅拌杆22上,滑移套32沿搅拌杆2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搅拌杆22上,连接杆3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滑移套32的外侧壁上。
37.参考图2和图3,带动件34包括电缸341,电缸341竖直设置,电缸341固定设置于反
应釜本体1的下端面上,电缸341的推杆穿入反应釜本体1内,电缸341的推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梯形块342,安装盘24的下端面开设有环形槽422,环形槽422的截面呈梯形,梯形块342滑移连接于环形槽422内。
38.参考图1和图4,辅助搅拌组件5包括若干辅助搅拌杆51、转动环52以及辅助驱动件53,转动环52水平设置,转动环52转动连接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顶部,转动环52与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同轴设置,辅助搅拌杆51竖直设置,辅助搅拌杆51沿转动环52的轴线轴线均匀分布,辅助搅拌杆51固定设置于转动环52的下端面上,辅助搅拌杆51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辅助搅拌叶54,辅助搅拌叶54倾斜设置。
39.参考图1和图4,辅助驱动件53包括驱动齿轮531,齿圈532以及惰轮533,驱动齿轮531水平设置,驱动齿轮531固定设置于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惰轮533水平设置,惰轮533转动连接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顶壁上,惰轮533与驱动齿轮531啮合,齿圈532水平设置,齿圈532的外侧壁固定设置于转动环52的内侧壁上,齿圈532与惰轮533啮合,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搅拌充分的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先将原料添加到反应釜本体1内,之后工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带动万向节31转动,万向节31带动搅拌杆22转动,之后工作人员将转动电机41启动,转动电机41带动转动盘42转动,转动盘42带动连接杆33转动,连接杆33带动转动杆沿转动电机41的转动轴线转动,提高了搅拌杆22的搅拌范围,在驱动电机21输出轴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齿轮531转动,驱动齿轮531带动惰轮533转动,惰轮533带动齿圈532转动,齿圈532带动辅助搅拌杆51转动,辅助搅拌杆51带动辅助搅拌叶54转动,进一步提高反应釜本体1内部的搅拌程度。
41.当反应釜本体1内部的原料比例不同,分层的液面改变时,工作人员可驱动电缸341,电缸341带动转动盘42滑移在滑移杆43上,使得搅拌杆22倾斜角度改变,便于更好的将反应釜本体1内部的原料混合。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