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7:52: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式抛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通过履带式抛丸机,对工件表面进行除锈时,需要在机体内加入适量的钢砂,通过钢砂与工件表面的碰撞,达到除锈的效果,但是,随着钢砂的频繁使用,钢砂内会混合大量工件表面脱落的铁锈及粘砂,这种含有大量杂质的钢砂无疑会降低履带式抛丸机的抛丸效果,甚至导致工件表面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下两侧固定有进料管与出料管,罐体上端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外围下端固定有呈半圆型设置的过滤框,罐体内腔一侧固定有与过滤框匹配的过滤板,过滤板呈倾斜设置,且罐体外壁面固定有与过滤板匹配的导料管,转动杆内插接有蓄电池,转动杆外围缠绕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信连接。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罐体上端开设有与转动杆插接的转动腔,转动杆外围上下两侧开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分别呈环型及半圆型设置,且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之间开设有第三导槽,转动腔内固定有与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及第三导槽滑动配合的导块。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转动杆上端开设有安装腔,蓄电池安装于安装腔内,蓄电池外围上下两侧固定有接线柱,安装腔外围开设有与接线柱匹配的通腔。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导料管内转动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固定有与导料管内腔匹配的推板。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导料管外围一端开设有通孔,连接杆插接并转动安装于通孔内。
13.有效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设置过滤框,通过蓄电池对电磁线圈进行供电,使得电磁线圈具有磁性,进而可以将磁性传导至转动杆与过滤框内,通过具有磁性的过滤框,可以对原料中的钢砂进行吸附,通过转动杆,可以对过滤框及被过滤框吸附的钢砂进行提升,关闭蓄电池,可以将钢砂引导至过滤板上端,达到过滤钢砂的效果。
16.该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设置导块,通过其与呈环型设置的第一导槽之间的滑动配合,便于通过转动杆带动过滤框在罐体内腔下端转动,保证过滤框能够与原料充分接触,从而保证过滤效果;通过其与第三导槽之间的滑动配合,便于对过滤框高的进行调整;通过其与呈半圆型设置的第二导槽之间的滑动配合,可以对过滤框进行转动,并对其进行定位,使得其与过滤板位置匹配,便于对钢砂进行收集。
17.该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设置推板,通过连接杆与通孔之间的插接及转动配合,可以在导料管内,带动推板运动,避免钢砂在导料管内出现堵塞。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处外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线圈处外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线圈外部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罐体;2、进料管;3、出料管;4、导料管;5、转动杆;6、过滤框;7、过滤板;8、转动腔;9、导块;10、通孔;11、第一导槽;12、第二导槽;13、第三导槽;14、安装腔;15、通腔;16、推板;17、蓄电池;18、接线柱;19、连接杆;20、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6,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上下两侧固定有进料管2与出料管3,罐体1上端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5,转动杆5外围下端固定有呈半圆型设置的过滤框6,罐体1内腔一侧固定有与过滤框6匹配的过滤板7,过滤板7呈倾斜设置,且罐体1外壁面固定有与过滤板7匹配的导料管4,转动杆5内插接有蓄电池17,转动杆5外围缠绕有电磁线圈20,电磁线圈20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7电信连接。具体的,在对原料中的钢砂进行过滤时,通过进料管2,将含有钢砂、铁锈及粘砂的原料注入罐体1内,将蓄电池17安装进安装腔14内,再将电磁线圈20安装于转动杆5外围,并将电磁线圈20两端与蓄电池17两侧接线柱18连接,使得电磁线圈20发出磁性,由于转动杆5与过滤框6采用铁质材料,电磁线圈20可以将磁性传导至过滤框6内,通过转动杆5,可以在罐体1内,对过滤框6进行转动,让过滤框6与原料充分接触,可以对铁质的钢砂进行吸附,而铁锈及粘砂不具备磁性,则可以避免过滤框6对两者产生吸附效果,向上提起转动杆5,可以对过滤框6高度进行调整,当过滤框6运动至过滤板7上方时,对转动杆5进行转动,使得过滤框6与过滤板7位置重合,断开电磁线圈20与蓄电池17之间的连接,使得电磁线圈20断电而失去磁性,进而使得过滤框6失去磁性,失去对钢砂的吸附效果,钢砂自然下落至过滤板7上端,通过过滤板7及导料管4,可以将钢砂引出,完成钢砂的过滤。
28.罐体1上端开设有与转动杆5插接的转动腔8,转动杆5外围上下两侧开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导槽11与第二导槽12,第一导槽11与第二导槽12分别呈环型及半圆型设置,且第一导槽11与第二导槽12之间开设有第三导槽13,转动腔8内固定有与第一导槽11、第二导槽12及第三导槽13滑动配合的导块9。具体的,通过第一导槽11、第二导槽12及第三导槽13与导块9之间的滑动配合,可以对转动杆5运动方向进行限制,其中,第一导槽11为环型设置,则可以对转动杆5转动方向进行限制,第二导槽12为半圆型设置,在对转动杆5运动方向的限制下,也可以对转动杆5运动区间进行限制,保证过滤框6能够与过滤板7位置重合,进而保证钢砂的收集效果。
29.转动杆5上端开设有安装腔14,蓄电池17安装于安装腔14内,蓄电池17外围上下两侧固定有接线柱18,安装腔14外围开设有与接线柱18匹配的通腔15。具体的,设置安装腔14,便于对蓄电池17进行安装,设置接线柱18与通腔15,便于将蓄电池17与电磁线圈20连接。
30.导料管4内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一端固定有与导料管4内腔匹配的推板16,导料管4外围一端开设有通孔10,连接杆19插接并转动安装于通孔10内。具体的,当钢砂在导料管4处出现堵塞时,通过通孔10与连接杆19之间的插接及转动连接配合,可以在导料管4外侧,通过连接杆19带动推板16在导料管4内腔中运动,可以将导料管4内堵塞的钢砂挤出,保证导料管4畅通。


技术特征:
1.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下两侧固定有进料管(2)与出料管(3),所述罐体(1)上端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外围下端固定有呈半圆型设置的过滤框(6),所述罐体(1)内腔一侧固定有与过滤框(6)匹配的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罐体(1)外壁面固定有与过滤板(7)匹配的导料管(4),所述转动杆(5)内插接有蓄电池(17),所述转动杆(5)外围缠绕有电磁线圈(20),所述电磁线圈(20)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7)电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端开设有与转动杆(5)插接的转动腔(8),所述转动杆(5)外围上下两侧开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导槽(11)与第二导槽(12),所述第一导槽(11)与第二导槽(12)分别呈环型及半圆型设置,且第一导槽(11)与第二导槽(12)之间开设有第三导槽(13),所述转动腔(8)内固定有与第一导槽(11)、第二导槽(12)及第三导槽(13)滑动配合的导块(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上端开设有安装腔(14),所述蓄电池(17)安装于安装腔(14)内,所述蓄电池(17)外围上下两侧固定有接线柱(18),所述安装腔(14)外围开设有与接线柱(18)匹配的通腔(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4)内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一端固定有与导料管(4)内腔匹配的推板(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4)外围一端开设有通孔(10),所述连接杆(19)插接并转动安装于通孔(10)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履带式抛丸机用原料过滤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下两侧固定有进料管与出料管,所述罐体上端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围下端固定有呈半圆型设置的过滤框,所述罐体内腔一侧固定有与过滤框匹配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罐体外壁面固定有与过滤板匹配的导料管,所述转动杆内插接有蓄电池,所述转动杆外围缠绕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信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原料中的钢砂进行吸附,达到过滤的效果。达到过滤的效果。达到过滤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董维杰 葛倩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青工赛特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