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雨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21:5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具体是一种雨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节能呼声越来越高,使得雨水回收再利用也越来越被人重视。
3.现有的雨水回收装置一般预先在回收之前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避免雨水与其他的杂物同时进行收集,但是由于现有的过滤后的雨水,杂物一般容易堆积在过滤网的表面,从而造成工作人员雨水收集的进水口容易发生堵塞,同时杂物进入过滤网中后,工作人员也不便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包括雨水回收箱,所述雨水回收箱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收集槽内壁的底部穿插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雨水回收箱外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导流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支撑板的顶部贴合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杆,所述连接架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贴合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支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雨水回收箱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两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挡柱,所述阻挡柱的底部与导流板的顶部贴合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雨水回收箱外壁的另一侧内嵌有透明玻璃,所述雨水回收箱外壁的另一侧设置有水位标尺,所述水位标尺的高度与透明玻璃的高度保持一致。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的材质和导流板的材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雨水回收箱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挡柱的尺寸与进水口的尺寸相等。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的导流板、支撑杆、把手杆使得雨水收集过程中过滤后的杂物方便清理,雨水经过导流板滑落至过滤网上,并经过过滤后从而进入到雨水回收箱中方便后续再利用,当过滤后的杂质堆积在导流板上后,将导流板向上进行转动,再利用把手杆将支撑板拉动,从而支撑板脱离凹槽的内壁,则导流板受到重力则向下转动,从而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用清水进行冲洗导流板和过滤网,避免过滤网上的杂物不便清理,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杂物掉落至雨水回收箱的内部。
14.2、通过设置的弹簧和阻挡柱,使得工作人员在对过滤网以及导流板上的杂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阻挡柱可以对进水口进行阻挡,从而避免杂物经过进水口进入到雨水回收箱的内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装置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装置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装置中位于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9.1、雨水回收箱;2、收集槽;3、进水口;4、导流板;5、过滤网;6、连接轴;7、连接架;8、凹槽;9、转动环;10、支撑板;11、把手杆;12、定位槽;13、固定杆;14、出水口;15、透明玻璃;16、水位标尺;17、阻挡柱;18、弹簧;19、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包括雨水回收箱1,雨水回收箱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收集槽2,收集槽2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3,收集槽2内壁的底部穿插连接有连接轴6,连接轴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导流板4,导流板4上设置有过滤网5,雨水回收箱1外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7,连接架7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转动环9,转动环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导流板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8,凹槽8的内壁与支撑板10的顶部贴合连接,支撑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杆11,连接架7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的内壁贴合连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一端与支撑板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22.雨水回收箱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9,顶盖19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两个弹簧18,弹簧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挡柱17,阻挡柱17的底部与导流板4的顶部贴合连接。
23.雨水回收箱1外壁的另一侧内嵌有透明玻璃15,雨水回收箱1外壁的另一侧设置有水位标尺16,水位标尺16的高度与透明玻璃15的高度保持一致。
24.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的水位标尺16和透明玻璃15,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观察雨
水回收箱1内部雨水收集的情况。
25.弹簧18的材质和导流板4的材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26.雨水回收箱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14。
27.阻挡柱17的尺寸与进水口3的尺寸相等。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雨水收集的过程中,雨水通过掉落至收集槽2中,从而到达导流板4上,并经过导流板4滑落至过滤网5上,并经过过滤后从而进入到雨水回收箱1中方便后续再利用,当过滤后的杂质堆积在导流板4上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将导流板4向上进行转动,导流板4向上转动后,再利用把手杆11将支撑板10拉动,从而支撑板10脱离凹槽8的内壁,则导流板4受到重力则向下转动,从而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用清水进行冲洗导流板4和过滤网5,避免过滤网5上的杂物不便清理,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杂物掉落至雨水回收箱1的内部。
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包括雨水回收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箱(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收集槽(2),所述收集槽(2)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3),所述收集槽(2)内壁的底部穿插连接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上设置有过滤网(5),所述雨水回收箱(1)外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7),所述连接架(7)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转动环(9),所述转动环(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导流板(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内壁与支撑板(10)的顶部贴合连接,所述支撑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杆(11),所述连接架(7)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的内壁贴合连接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一端与支撑板(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箱(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9),所述顶盖(19)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两个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挡柱(17),所述阻挡柱(17)的底部与导流板(4)的顶部贴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箱(1)外壁的另一侧内嵌有透明玻璃(15),所述雨水回收箱(1)外壁的另一侧设置有水位标尺(16),所述水位标尺(16)的高度与透明玻璃(15)的高度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8)的材质和导流板(4)的材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箱(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1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柱(17)的尺寸与进水口(3)的尺寸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包括雨水回收箱,所述雨水回收箱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收集槽内壁的底部穿插连接有连接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导流板、支撑杆、把手杆使得雨水收集过程中过滤后的杂物方便清理,雨水经过导流板滑落至过滤网上,并经过过滤后从而进入到雨水回收箱中方便后续再利用,当过滤后的杂质堆积在导流板上后,将导流板向上进行转动,再利用把手杆将支撑板拉动,从而支撑板脱离凹槽的内壁,则导流板受到重力则向下转动,从而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用清水进行冲洗导流板和过滤网,避免过滤网上的杂物不便清理,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杂物掉落至雨水回收箱的内部。及在清理过程中杂物掉落至雨水回收箱的内部。及在清理过程中杂物掉落至雨水回收箱的内部。


技术研发人员:范一鹏 黄敏轩 李东凯 王欣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5
技术公布日:2022/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