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右前上摆臂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8:30: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右前上摆臂。


背景技术:

2.汽车工业发源于欧洲,首先出现的是蒸汽机汽车,到19世纪末叶,才出现了内燃机汽车。但现代汽车工业的形成,则始自美国,在中国,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成批生产解放牌载重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端。30多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相继建立了不少主机厂、改装厂以及零配件厂。已能生产载重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大客车、小轿车等各种类型的汽车。
3.目前在汽车右上摆臂连接时,现有的对接方式大多通过转轴和螺栓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方便人们对摆臂进行拆卸,导致人们在实际拆卸维护时不方便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在固定环内部设置安装槽并且在安装槽内部开设键槽,使得可以对外部限位块进行定位,解决了现有的对接方式大多通过转轴和螺栓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方便人们对摆臂进行拆卸,导致人们在实际拆卸维护时不方便维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右前上摆臂,包括弧形杆本体,所述弧形杆本体的一端固定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环形板的底部,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位于中间部位沿圆周方向等距固定有多个支杆,多个所述支杆的一端之间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开设有键槽。
6.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对应贯穿至固定环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键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对应贯穿至固定环的顶部和底部。
7.优选的,所述环形板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顶部固定有环形圈,所述固定套的内壁与环形圈的内壁相齐平。
8.优选的,所述弧形杆本体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块。
9.优选的,所述对接块的一侧设置有挡圈,所述固定环位于通孔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和底部均位于环形板的顶部和底部下方,所述弧形杆本体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为弧形。
11.优选的,所述对接块的一侧设置成锥面,所述固定柱的轴心与环形板的轴心相垂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外部对接装置通过外部键块与键槽对接,使得可以安装在安装槽的内部,然后在实际使用时,当弧形杆本体受到较大的外力时,
会产生很大的扭矩,由于固定环与通孔之间通过支杆连接,在受到较大外力时支杆首先折断,从而将动力传递进行阻隔,使得可以保护对接的部位不受损坏。
14.2、本实用新型中,在环形板的顶部设置固定套,并且在固定套的顶部设置环形圈,在实际使用时环形圈为环形橡胶垫,使得可以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使得可以与外部连接设施的一侧外表面相贴合,从而形成密封腔,将弧形杆本体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成弧形,使得可以增加弧形杆本体的受力能力,使得弧形杆本体的强度更高,从而可以使整个装置承受更大的外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右前上摆臂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右前上摆臂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右前上摆臂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19.图例说明:1、弧形杆本体;2、连杆;3、固定柱;4、对接块;5、挡圈;6、环形圈;7、固定套;8、环形板;9、支杆;10、通孔;11、固定环;12、安装槽;13、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右前上摆臂技术方案:包括弧形杆本体1,弧形杆本体1的一端固定有环形板8,环形板8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贯穿至环形板8的底部,通孔10的内壁之间位于中间部位沿圆周方向等距固定有多个支杆9,多个支杆9的一端之间固定有固定环11,固定环1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的内部开设有键槽13。
23.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外部对接装置通过外部键块与键槽13对接,使得可以安装在安装槽12的内部,然后在实际使用时,当弧形杆本体1受到较大的外力时,会产生很大的扭矩,由于固定环11与通孔10之间通过支杆9连接,在受到较大外力时支杆9首先折断,从而将动力传递进行阻隔,使得可以保护对接的部位不受损坏,解决了现有的对接方式大多通过转轴和螺栓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方便人们对摆臂进行拆卸,导致人们在实际拆卸维护时不方便维修的问题。
24.实施例2,如图1-4所示,安装槽12的顶部和底部均对应贯穿至固定环11的顶部和底部,键槽13的顶部和底部均对应贯穿至固定环11的顶部和底部,环形板8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套7,固定套7的顶部固定有环形圈6,固定套7的内壁与环形圈6的内壁相齐平,弧形杆本体1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杆2,连杆2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柱3,固定柱3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块4,对接块4的一侧设置有挡圈5,固定环11位于通孔10的内部,固定环11的顶部和底部均位于环
形板8的顶部和底部下方,弧形杆本体1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为弧形,对接块4的一侧设置成锥面,固定柱3的轴心与环形板8的轴心相垂直。
25.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环形板8的顶部设置固定套7,并且在固定套7的顶部设置环形圈6,在实际使用时环形圈6为环形橡胶垫,使得可以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使得可以与外部连接设施的一侧外表面相贴合,从而形成密封腔,将弧形杆本体1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成弧形,使得可以增加弧形杆本体1的受力能力,使得弧形杆本体1的强度更高,从而可以使整个装置承受更大的外力。
26.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外部对接装置通过外部键块与键槽13对接,使得可以安装在安装槽12的内部,然后在实际使用时,当弧形杆本体1受到较大的外力时,会产生很大的扭矩,由于固定环11与通孔10之间通过支杆9连接,在受到较大外力时支杆9首先折断,从而将动力传递进行阻隔,使得可以保护对接的部位不受损坏,在环形板8的顶部设置固定套7,并且在固定套7的顶部设置环形圈6,在实际使用时环形圈6为环形橡胶垫,使得可以对连接处进行密封,使得可以与外部连接设施的一侧外表面相贴合,从而形成密封腔,将弧形杆本体1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成弧形,使得可以增加弧形杆本体1的受力能力,使得弧形杆本体1的强度更高,从而可以使整个装置承受更大的外力。
27.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