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反光膜带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0:04: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反光膜带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光伏组件、控制器、逆变器组成,光伏组件是其中的核心单元。现有光伏组件包括面板、第一胶膜层、电池片矩阵、第二胶膜层和背板自向光面依次叠置后热压,再用密封胶和铝边框边缘封装,最后安装接线盒引出电极。在普通的组件内未被利用的区域有焊带、电池间隙、电池倒角、组件爬电区,这些面积大概占到整体组件的15%左右,其形成大量的光源浪费。
3.为了降低光源的浪费,很多光伏组件中电池片表面的焊带上已直接或间接设置了间隙反光膜结构层,将入射到焊带表面的光线反射到电池片其他位置表面吸收。而,针对光伏组件爬电区的反光膜结构文献较少,且当前设置在焊带上的间隙反光膜基材主要有塑料薄膜、玻璃纸、纸张和金属箔al等,使得膜带导电,因此也无法简单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光伏组件爬电区,否则会造成爬电不良。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光线利用率、规避爬电不良风险的反光膜带及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光膜带,反光膜带包括依次设置的抗紫外线涂层、绝缘反光层、微结构层、白胶膜及透明胶膜;微结构层包括多个微结构,绝缘反光层的形状与微结构的形状匹配。
6.优选的,白胶膜为pet胶膜,透明胶膜为eva胶膜;pet胶膜厚度为50um,eva胶膜厚度为75um,抗紫外线涂层厚度为5um。
7.优选的,微结构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圆弧形结构或梯形结构。
8.优选的,绝缘反光层为玻璃微珠反光漆材料制成;微结构层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板、前封装材料层、电池层、后封装材料层、上述反光膜带以及背板;反光膜带的位置与光伏组件四周爬电间隙位置对应,且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至少部分覆盖爬电间隙,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10.优选的,沿第一方向,反光膜带宽度为6mm-8.5mm,沿第二方向,反光膜带宽度为13mm-15mm。
11.优选的,沿第一方向,反光膜带宽度为5mm-7mm,沿第二方向,反光膜带宽度为4mm-14mm。
12.优选的,反光膜带的位置与光伏组件的中部间隙位置对应且覆盖中部间隙;中部间隙包括沿第一方向上汇流条两侧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反光膜带包括与第一间隙对应的第一反光膜带和第二间隙对应的第二反光膜带;第一反光膜带和第二反光膜带的宽度均
为4mm-7mm。
13.优选的,反光膜带的位置与光伏组件的中部间隙位置对应且覆盖中部间隙;中部间隙包括汇流条以及沿第一方向上汇流条两侧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反光膜带包括与中部间隙对应的第三反光膜带;第三反光膜带宽度为10mm-14mm。
14.优选的,反光膜带的位置与电池层的倒角间隙位置对应且覆盖倒角间隙;反光膜带的宽度为5mm-10m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带及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带包括依次设置的抗紫外线涂层、绝缘反光层、微结构层、白胶膜及透明胶膜,微结构层包括多个微结构,通过将反光膜带设于光伏组件的背板与后封装材料层之间,且至少部分覆盖光伏组件四周爬电间隙,增加反光效率,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不会因导电风险造成光伏组件爬电的不良,达到绝缘增效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和耐老化性,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功率。另外,通过设置微结构的形状与绝缘反光层的形状匹配,从而可使光线被再次反射至光伏组件的电池片,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对光的利用效率。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9.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带应用于光伏组件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反光膜带应用于光伏组件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7.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28.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0.现有技术针对光伏组件爬电区的反光膜结构文献较少,且当前在焊带上的间隙反光膜带导电,因此也无法简单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光伏组件爬电区,否则会造成爬电不良。
31.基于上述研究,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反光膜带及光伏组件,可以增加反光效率,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规避爬电不良风险,达到绝缘增效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电绝缘性和耐老化性,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功率。关于本技术提供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反光膜带及光伏组件,详细说明如下。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图,请参考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膜带1,反光膜带1包括依次设置的抗紫外线涂层105、绝缘反光层104、微结构层103、白胶膜102及透明胶膜101;微结构层103包括多个微结构106,绝缘反光层104的形状与微结构106的形状匹配。
33.可以理解的是,反光膜带1包括层叠的透明胶膜101、抗紫外线涂层105以及设于透明胶膜101与抗紫外线涂层105之间的微结构层103,透明胶膜101与微结构层103之间设有白胶膜102,抗紫外线涂层105与微结构层103之间设有绝缘反光层104,用于增加反光效率,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达到绝缘增效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和耐老化性。层叠的白胶膜102和透明胶膜101,可以增加入射光反射,有效地提升对光线的利用率,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微结构层103设置于白胶膜102远离透明胶膜101的表面,微结构层103包括多个有序平行排列且在白胶膜102上连续延伸的微结构106,微结构106依次紧密相连且倾角方向与白胶膜102所在平面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通过设置微结构106,可使入射光打散反射至四周,扩大了光线的反射范围,以使反光效果加强,增加反光效率。绝缘反光层104设置于微结构层103远离白胶膜102的表面,使得照射至反光膜带1的光线能够被反射,进而可避免反光膜带1背面的老化,提高使用寿命,可以增加反光效率,且避免导电风险达到绝缘增效的效果,另外通过设置微结构106的形状与绝缘反光层104的形状匹配,从而可使光线被再次反射,进一步提高对光的利用效率。由于微结构106为不规则结构,相当于增加了微结构层103与绝缘反光层104之间的接触面积,不仅提高了反射膜带1的机械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微结构层103与绝缘反光层104之间的粘接质量。抗紫外线涂层105覆盖于绝缘反光层104远离微结构106的表面,保护绝缘反光层104不受酸气、水汽等因素的腐蚀,防止绝缘反光层104受紫外线辐射后老化等问题。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1至图2仅是示意性画出微结构106截面为三角形的形状,但不仅限于此,微结构106截面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如锯齿结构,圆弧结构等。同样,本实施例的图1至图2也仅是示意性画出微结构106有序对角排列于白胶膜102上,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的排布,如矩阵排布、文字轮廓排布、或其它规律性、周期性排布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对微结构106的排列、倾角、数目、尺寸及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仅需满足入射光可以经过微结构106的各侧面反射即可。
35.可选的,请参考图2,白胶膜102为pet胶膜,透明胶膜101为eva胶膜;pet胶膜厚度h1为50um,eva胶膜厚度h2为75um,抗紫外线涂层105厚度h3为5um。eva胶膜具有可生物降解、高透明、柔软及坚韧、耐低温以及抗水等特性,且层叠于eva胶膜上的pet胶膜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机械性能以及强韧性,并且还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和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
和耐油性等特点,因此,将eva胶膜和pet胶膜进行紧密复合,使反光膜带1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质,并在反光膜带1上设有抗紫外线涂层105,大大增加反光膜带1表面的抗老化以、抗腐蚀以及抗紫外线性能力,
36.可选的,请参考图1至图2,微结构106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圆弧形结构或梯形结构。通过设置多个有序平行排列且在白胶膜102上连续延伸的微结构106,微结构106依次紧密相连且倾角方向与白胶膜102所在平面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可使入射光打散反射至四周,扩大了光线的反射范围,以使反光效果加强,增加反光效率。
37.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2仅以微结构106横截面为三角形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微结构106截面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如锯齿结构、圆弧形结构、梯形结构等,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仅需满足入射光可以经过微结构106的各侧面反射即可。
38.可选的,绝缘反光层104为玻璃微珠反光漆材料制成;微结构层103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通过在微结构层103远离白胶膜102的表面上设置绝缘反光层104,绝缘反光层104为玻璃微珠反光漆材料制成,保证绝缘性避免导电造成短路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耐腐蚀性、防辐射性以及稳定性,使得照射至反光膜的光线能够被反射,进而可避免反光膜背面的老化,提高使用寿命,可以增加反光效率,且避免导电风险达到绝缘增效的效果,另外通过设置微结构106的形状与绝缘反光层104的形状匹配,从而可使光线被再次反射,进一步提高对光的利用效率。并且微结构106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高、优良的电绝缘性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接性能,且微结构106为不规则形状,相当于增大了微结构层103与绝缘反光层104的接触面积,不仅提高了反射膜带的机械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微结构层103与绝缘反光层104之间的粘接质量。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是设置绝缘反光层104为玻璃微珠反光漆材料,当然,绝缘反光层104的材料也可以为氧化钛、氧化硼等无机材料等。同样,本实施例仅是设置微结构层103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当然,微结构层103的材料也可以为有机硅树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4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带应用于光伏组件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反光膜带应用于光伏组件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2,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板205、前封装材料层204、电池层203、后封装材料层202、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反光膜带1以及背板201;反光膜带1的位置与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间隙位置对应,且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至少部分覆盖爬电间隙,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
4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反光膜带1设于光伏组件2的背板201与后封装材料层202之间,且反光膜带1按照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间隙位置的分布方式,在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间隙位置纵向和横向排列,至少部分覆盖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间隙,当太阳光照射至反光膜带1时,会在反光膜带1上发生反射,将照射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间隙区间的光反射到电池层203的电池片表面,增加光伏组件2内电池片的受光总量,增加反光效率,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不会因导电风险造成光伏组件2爬电的不良,达到绝缘增效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电绝缘性和耐老化性,有效提高光伏组件2的功率。
42.反光膜带1及光伏组件2实际操作时,首先选取规格合适的背板玻璃作为背板201,
背板玻璃可以选用普通平板玻璃或普通浮法钢化玻璃等市场上常用类型的玻璃,背板玻璃上选择与后封装材料层202的接触面,对应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间隙位置,分别沿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间隙位置横向与纵向方向将反光膜带1贴覆在背板201上,随后将贴有反光膜带1的背板201应用于制备光伏组件2,得到对应四周爬电间隙设有反光膜带1的光伏组件2。通过在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间隙中设置反光膜带1,可以充分利用光伏组件2中四周爬电处非电池片的区域面积,使入射到光伏组件2中的太阳光得以充分利用,可提升光伏组件2的输出功率。
43.需要说明的是,光伏组件2可以为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类单晶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或基于晶体硅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对此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44.可选的,请参考图4,沿第一方向x,反光膜带1宽度h4为6mm-8.5mm,沿第二方向y,反光膜带1宽度h5为13mm-15mm。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2长边爬电处的宽度通常为6mm,光伏组件2短边爬电处的宽度通常为13mm,本实施例中设置反光膜带1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h4和第二方向y的宽度h5与光伏组件2爬电处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宽度相匹配使得反光膜带1可以完全覆盖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处空白间隙,实现反光膜带1尺寸适用于多个尺寸不一的光伏组件2,提高了反光膜带1的通用性,避免了反光膜带1的二次加工,可以节省制作成本,简化制作工艺。并且为了避免层压滑移及制程误差,设置反光膜带1的宽度略大于光伏组件2爬电处的宽度使得反光膜带1可以完全覆盖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处空白间隙。当然反光膜带1的宽度不能过大,沿第一方向x宽度h4超过8.5mm和/或沿第二方向y宽度h5超过15mm,反光膜带1的尺寸与光伏组件2长边爬电处的尺寸难以相匹配,导致成本增加。反光膜带1的宽度不能过小,沿第一方向x宽度h4低于6mm和/或沿第二方向y宽度h5低于13mm会因反光膜带1的宽度小于光伏组件2爬电处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宽度使得反光膜带1难以完全覆盖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处空白间隙,从而导致反光效率不佳。
45.可选的,请参考图5,沿第一方向x,反光膜带1宽度h6为5mm-7mm,沿第二方向y,反光膜带1宽度h7为4mm-14mm。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2长边爬电处的宽度通常为6mm,光伏组件2短边爬电处的宽度通常为13mm,本实施例中设置反光膜带1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h6和第二方向y的宽度h7与光伏组件2爬电处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宽度相匹配使得部分覆盖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处空白间隙,实现反光膜带1尺寸适用于多个尺寸不一的光伏组件2,提高了反光膜带1的通用性,避免了反光膜带1的二次加工,可以节省制作成本,简化制作工艺。当然反光膜带1的宽度不能过大,沿第一方向x宽度h6超过7mm和/或沿第二方向y宽度h7超过14mm,导致成本增加。反光膜带1的宽度不能过小,沿第一方向x宽度h6低于5mm和/或沿第二方向y宽度h7低于4mm会因反光膜带1遮挡光伏组件2四周爬电处空白间隙面积过小,从而导致反光效率不佳。
46.可选的,请参考图5,反光膜带1的位置与光伏组件2的中部间隙21位置对应且覆盖中部间隙21;中部间隙21包括沿第一方向x上汇流条22两侧的第一间隙211和第二间隙212,反光膜带1包括与第一间隙211对应的第一反光膜带11和第二间隙212对应的第二反光膜带12;第一反光膜带11宽度h8和第二反光膜带12的宽度h9均为4mm-7mm。
4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电池片竖排对称式设计,即汇流条22位于版型的中间位置,汇流条22两侧包括第一间隙211和第二间隙212,通过将第一反光膜带11设于第一间隙211、第二反光膜带12设于第二间隙212,当太阳光照射至反光膜带1时,会在反光膜带1
10mm,相关技术中电池层203的倒角处的宽度通常为5mm,本实施例中设置反光膜带1的宽度与电池层203的倒角处的宽度相匹配使得完全覆盖间隙,实现反光膜带1尺寸适用于多个尺寸不一的光伏组件2,提高了反光膜带1的通用性。当然反光膜带1的宽度h11不能过大,反光膜带1宽度h11超过10mm,导致成本增加。反光膜带1的宽度h11不能过小,反光膜带1宽度h11低于5mm会因电池层203的倒角处间隙的面积过小,从而导致反光效率不佳。
52.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带及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带包括依次设置的抗紫外线涂层、绝缘反光层、微结构层、白胶膜及透明胶膜,微结构层包括多个微结构,通过将反光膜带设于光伏组件的背板与后封装材料层之间,且至少部分覆盖光伏组件四周爬电间隙,增加反光效率,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不会因导电风险造成光伏组件爬电的不良,达到绝缘增效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电绝缘性和耐老化性,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功率。另外,通过设置微结构的形状与绝缘反光层的形状匹配,从而可使光线被再次反射至光伏组件的电池片,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对光的利用效率。
54.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