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限位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14:1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限位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限位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门限位器是车辆上比较常用的一个部件,通常安装在车辆侧围和车门内板之间。车门限位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可以限制车门的最大开度,另一方面可以使车门保持在某一开度,使得汽车停在坡道上或者刮风时车门也不会自动关闭。
3.常规的限位器通常包括限位臂、限位盒和一对弹性橡胶块。其中,限位臂上通常设置有多个限制档位,限位臂的一端与车辆侧围铰接,限位臂远离车辆侧围的一端贯穿限位盒,限位盒固定在车门内板上;一对弹性橡胶块可活动地安装在限位盒内并挤压在限位臂两侧,弹性橡胶块通常为螺旋弹簧或者弹性橡胶块等,为限位臂提供限位力。
4.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无门把手车门逐渐出现在市场上,这种车门主要通过车门内板和车辆侧围上安装的电磁铁提供开门动力,当车辆收到开门信号时,电磁铁通电,产生排斥力,使得车门打开。在这种场景下,车门的初始开启角度不能过大,避免车门撞击到车辆周围的人或物。而为了避免车门的初始开启角度过大,通常是在限位器的限位臂上设置停驻档位,当弹性橡胶块到达停驻档位时,便能够使车门停驻。
5.但是在电磁铁产生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车门在打开后仍旧存在使车门继续扩大开度的惯性,导致常规的限位器无法保证车门在预定的停驻档位内完成停驻。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限位器及车辆,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在电磁铁产生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车门在打开后仍旧存在使车门继续扩大开度的惯性,导致常规的限位器无法保证车门在预定的停驻档位内完成停驻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限位器,包括限位臂、限位盒和两个弹性橡胶块,所述限位臂贯穿限位盒,两个所述弹性橡胶块安装在限位盒内,并分别挤压限位臂的两侧,还包括控制器和两个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铁,两个所述电磁铁上均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电磁铁的一端延伸至限位盒内并与其中一个弹性橡胶块固定,两个所述电磁铁在断电时保持有预设间距,两个所述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相互吸引力而靠拢合并。
9.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臂上设有若干档位凹槽,所述弹性橡胶块挤压限位臂的一侧设有与档位凹槽相适配的凸起结构。
10.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器还包括保护盒,所述限位盒、连接杆和电磁铁均封装在保护盒内,所述限位臂贯穿保护盒。
11.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器还包括滑移安装壳,两个所述电磁铁均滑动安装于滑移安装壳内,所述滑移安装壳固定在限位盒的外侧壁上或者保护盒的内侧壁上。
12.进一步限定,所述滑移安装壳为环形壳体,所述电磁铁为与环形壳体相适配的圆
柱状结构。
13.进一步限定,所述保护盒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车门内板固定。
14.进一步限定,所述保护盒外的一侧设有控制器接口,所述控制器安装于保护盒的控制器接口处。
15.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臂的一端铰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辆侧围上;所述限位臂的另一端设有限制限位臂脱离保护盒的限位头。
1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安装在车辆本体上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为第一方面所述的限位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8.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臂、弹性橡胶块、电磁铁等结构,当车门开启至预设开度后,电磁铁通电产生相互吸引力而靠拢合并,然后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对两个弹性橡胶块产生挤压力,增大对限位臂的夹持力度,从而使得车门能够稳定地停驻在预设开度位置。
附图说明
19.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中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中为展示保护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中为展示弹性橡胶块和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中为展示限位器如何与车门内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中为展示限位器如何与车辆侧围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6.1、限位臂;2、限位盒;3、弹性橡胶块;4、控制器;5、电磁铁;6、连接杆;7、档位凹槽;8、保护盒;9、滑移安装壳;10、连接板;11、安装底座;12、限位头;13、控制器接口;14、车辆侧围;15、车门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限位器,该限位器主要应用于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通过电磁推动力开门的无门把手车门。该限位器包括限位臂1、限位盒2、两个弹性橡胶块3、控制器4和两个电磁铁5。其中,限位臂1贯穿限位盒2,并且限位臂1能够沿着限位臂1的长度方向,相对限位盒2移动。限位臂1的一端铰接在车辆侧围14上,而限位盒2安装在车门内板15上。两个弹性橡胶块3安装在限位盒2内,并且分别挤压限位臂1的两侧,为限位臂1提供限位力,以此实现对车门的限位作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弹性橡胶块3和限
位臂1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橡胶弹簧式限位器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弹性橡胶块3如何为限位臂1提供限位力。
30.两个电磁铁5对称设置,且两个电磁铁5相互背离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杆6,连接杆6远离电磁铁5的一端延伸至限位盒2内,并与其中一个弹性橡胶块3背离限位臂1的一侧固定。即两个电磁铁5分别通过连接杆6与弹性橡胶块3连接。两个电磁铁5在断电时保持有预设间距,两个电磁铁5在通电时产生相互吸引力而靠拢合并。当两个电磁铁5靠拢合并后,能够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6使得两个弹性橡胶块3靠拢,从而增大对限位臂1的夹持力度。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磁铁5均与控制器4电连接,并且电磁铁5可由车载的蓄电池供电,由控制器4控制电磁铁5的通电或者断电。
31.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整车控制器为车辆本身的总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可以通过其他的电器元件(如车门开度传感器)检测车门的开度信息,当车门在电磁推动力的作用下开启至预设开度时,整车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控制器4再控制两个电磁铁5通电,然后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6对两个弹性橡胶块3产生挤压力,从而增大对限位臂1的夹持力度,从而使得车门稳定地停驻在预设开度位置。该预设开度可由后台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当车门停驻后,再给电磁铁5断电,此时人们可以选择继续扩大车门开度或者关闭车门。
3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臂1上设有若干档位凹槽7,若干档位凹槽7沿限位臂1的长度方向布置;弹性橡胶块3挤压限位臂1的一侧设有与档位凹槽7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当凸起结构运动至档位凹槽7处时,能够陷入档位凹槽7内,从而带给车门一个明显的顿挫感,从而阻住车门继续扩大开度。而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开度可与离限位盒2最近的档位凹槽7相对应,当车门开启至预设开度时,弹性橡胶块3的凸起结构刚好也运动至离限位盒2最近的档位凹槽7内,使凸起结构与档位凹槽7相遇产生的顿挫感与电磁铁5施加给弹性橡胶块3的夹持力相互配合,进一步使得车门能够顺利地在预设开度处停驻,增强该限位器的可靠性。
3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器还包括保护盒8,限位盒2、连接杆6和电磁铁5均封装在保护盒8内,限位臂1贯穿保护盒8,其中,限位盒2的一侧固定在保护盒8的内侧壁上。保护盒8可为金属盒。通过设置保护盒8,对限位盒2、连接杆6和电磁铁5起到保护作用,降低连接杆6和电磁铁5受到破坏的风险,同时也使得该限位器的外形更加美观。
34.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器还包括滑移安装壳9,滑移安装壳9为环形壳体。电磁铁5为与环形壳体相适配的圆柱状结构。两个电磁铁5均滑动安装于滑移安装壳9内,而滑移安装壳9可以固定在限位盒2的外侧壁上,也可以固定在保护盒8的内侧壁上。通过设置滑移安装壳9,对电磁铁5起到安装和限位的作用,使得两个电磁铁5在通电时能够顺利靠拢,增强该限位器结构的紧凑性。
35.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盒8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上具有至少两个供螺栓穿过的第一连接孔,连接板10可通过螺栓与车门内板15固定,从而将保护盒8固定在车门内板15上。限位臂1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安装底座11,安装底座11上具有至少两个供螺栓穿过的第二连接孔,安装底座11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辆侧围14上,从而使得限位臂1与车辆侧围14铰接。此外,限位臂1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头12,限位头12能够限制限位臂1脱离保护盒8;并且当车门开启至最大开度时,限位臂1的限位头12一端能够抵靠在保护盒8上,从而阻止车门继续扩大开度。
36.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盒8外的一侧设有控制器接口13,控制器4安装于保护盒8的控制器接口13处,不仅便于线路穿过,也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控制器4。
37.实施例二
38.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安装在车辆本体上的限位器,该限位器为实施例一中的限位器。车辆本体上安装的车门为无把手车门,该车门通过电磁推动力实现开门。当车门在电磁推动力的作用下开启至预设开度时,整车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控制器4再控制两个电磁铁5通电,然后别通过两个连接杆6使得两个弹性橡胶块3靠拢,增大对限位臂1的夹持力度,从而使得车门稳定地停驻在预设开度位置。
39.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限位器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