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钢丝层的自行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08:16: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钢丝层的自行车轮胎。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技术的变化发展,具有钢丝层的轮胎也使用在自行车的部分车型上,现行钢丝层均是设置在冠部位置的胎体帘纱之上、胎面胶料层之下,起到箍住胎体的带束功用。由于自行车轮胎滚动时形变较大,加上钢丝层内钢丝本身的回弹性能,钢丝层的两端边缘容易产生翘曲现象,甚至两端边缘的钢丝会刺穿胎面胶料,严重影响使用寿命。现有改善方式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充气轮胎的胎体结构(授权公告号cn213167597u)和一种子午线轮胎(申请公布号cn111731043a),采用的是在钢丝层表面或两端边缘增加覆盖作用的加强层,但对于自行车使用时上述改善结构仍有不足。自行车轮胎胎体较薄,滚动形变时钢丝层内钢丝不仅容易刺穿胎面胶料,同时钢丝层抗扎能力也会下降,导致胎冠区域的防御性不足,上述改善结构虽然对钢丝层的两端边缘翘曲问题有一定改善效果,但无法明显增强胎冠的抗扎性能,且额外增加加强层会使工艺更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钢丝层的自行车轮胎。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钢丝层的自行车轮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包括胎体帘纱、钢丝层和两个胎圈,两个胎圈对称布置在所述胎体的两侧,所述钢丝层布置在所述胎体的胎冠区域;所述胎体帘纱包括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所述第二帘纱贴合在所述第一帘纱之上,所述钢丝层布置在所述第二帘纱之上,所述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的两端绕过胎圈并径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的其中至少一层越过赤道平面后继续延伸并交叠在钢丝层之上,所述钢丝层位于胎体帘纱交叠结构之内,所述钢丝层的径向外侧至少交叠有两层的第一帘纱和/或第二帘纱,所述钢丝层的两端边缘外侧被处于相交叠的第一帘纱和/或第二帘纱包覆。
5.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的两端均越过赤道平面以交叠在钢丝层之上。
6.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的两端未延伸至对应钢丝层的两端边缘。
7.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交叠部分的轴向宽度小于钢丝层的轴向宽度。
8.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帘纱的两端越过赤道平面以交叠在钢丝层之上。
9.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帘纱的两端延伸至并越过所述钢丝层的两端边缘。
10.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帘纱交叠部分的轴向宽度大于钢丝层的轴向宽度。
11.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是尼龙帘布,所述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的帘线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的帘线方向与自行车轮胎周向的夹角为40
°
至65
°

12.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钢丝层由若干根钢丝相互捻合成一股后均匀排列而成,所述钢丝层的钢丝帘线密度不小于20根/英寸。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所述第一帘纱和第二帘纱的其中至少一层越过赤道平面后继续延伸并交叠在钢丝层之上,所述钢丝层位于胎体帘纱交叠结构之内,所述钢丝层的径向外侧至少交叠有两层的第一帘纱和/或第二帘纱,所述钢丝层的两端边缘外侧被处于相交叠的第一帘纱和/或第二帘纱包覆。不仅可大幅提升自行车轮胎的胎冠区域的防刺性能,还有效防止钢丝层两端钢丝翘曲或刺穿胎面胶料,端点错开设置也避免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轮胎的实施例一胎体结构断面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1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轮胎的成型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轮胎的实施例二胎体结构断面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b部放大图;
20.图6为本发明轮胎的实施例二成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6,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钢丝层的自行车轮胎,附图中的竖直方向设定为轮胎径向,横向方向设定为轮胎轴向,单点划线表示赤道平面。本发明的自行车轮胎胎体t包括胎面胶料1、胎体帘纱2、钢丝层4和两个胎圈3。两个胎圈3对称布置在所述胎体t的两侧,所述钢丝层4布置在所述胎体t的胎冠区域。本发明的胎体帘纱2包括第一帘纱21及贴合在第一帘纱21之上的第二帘纱22,钢丝层4布置在所述第二帘纱22之上,所述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的两端均绕过胎圈3并径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的其中至少一层越过赤道平面后继续延伸并交叠在钢丝层4之上,以在胎冠区域内形成交叠结构,如此设置使钢丝层4位于胎体帘纱2交叠结构之内。本发明以下列举两种实施例,通过调整胎体帘纱2的交叠方式及宽度,使钢丝层4径向外侧至少交叠有两层的第一帘纱21和/或第二帘纱22,即钢丝层4的径向外侧可交叠有两层的第一帘纱21和两层的第二帘纱22,或钢丝层4的径向外侧可交叠有两层的第一帘纱21或两层的第二帘纱22。所述钢丝层4的两端边缘的外侧被处于交叠状态的第一帘纱21和/或第二帘纱22包覆,即所述钢丝层的两端边缘的外侧被处于相交叠的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包覆(即一层第一帘纱21和一层第二帘纱22相交叠形成的两层帘纱,或者所述钢丝层4的两端边缘的外侧均被相交叠的两层第一帘纱21或两层的第二帘纱(22)包覆(即两层第一帘纱21相交叠或两层第二帘纱22相交叠。
23.实施例一
24.图1~3所示为本发明自行车轮胎的实施例一结构,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两端
均绕过赤道平面交叠在钢丝层4之上,以在胎冠区域形成交叠结构,此时钢丝层4位于交叠结构的内里,即:在钢丝层4径向外侧覆盖有交叠状态的四层帘纱(两层第一帘纱21和两层第二帘纱22),在钢丝层4径向内侧有贴合状态的两层帘纱(处于交叠状态的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钢丝层4径向外侧覆盖四层帘纱的强化结构可大幅提升自行车轮胎的胎冠区域的防刺性能,减少自行车轮胎滚动形变造成钢丝层4的翘曲现象和两端钢丝刺穿胎面胶料1的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的两端未延伸至对应钢丝层(4)的两端边缘,即:交叠结构的四层帘纱的轴向宽度w1小于钢丝层4的轴向宽度w2。此时钢丝层4两端边缘外侧有两层帘纱(即一层第一帘纱21和一层第二帘纱22相交叠形成的两层帘纱)包覆,不仅有效防止钢丝层4两端钢丝翘曲或刺穿胎面胶料1,端点错开设置也避免应力集中。
25.实施例二
26.图4~6所示为本发明自行车轮胎的实施例二结构,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两端均绕过胎圈3,但仅第一帘纱21两端越过赤道平面交叠在钢丝层之上,以在胎冠区域形成交叠结构,此时钢丝层4位于交叠结构内里,即:在钢丝层4径向外侧覆盖有交叠状态的两层帘纱(两层第一帘纱21),在钢丝层4径向内侧有贴合状态的两层帘纱(处于交叠状态的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钢丝层4径向外侧覆盖两层帘纱的强化结构可提升自行车轮胎的胎冠区域的防刺性能,减少自行车轮胎滚动形变造成钢丝层4的翘曲现象。为了进一步防止钢丝层4两端边缘钢丝刺穿胎面胶料1的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一帘纱21的两端延伸至并越过所述钢丝层的两端边缘。即:第一帘纱21交叠部分的轴向宽度w3大于钢丝层4的轴向宽度w2。此时钢丝层4两端边缘外侧有两层帘纱(即两层相交叠第一帘纱21)包覆,不仅有效防止钢丝层4两端钢丝翘曲和刺穿所述胎面胶料1,端点错开设置也避免应力集中。
27.为进一步确保轮胎胎体t的整体强度及满足自行车轮胎的使用性能需求,本发明自行车轮胎的胎体帘纱2限定为两层斜交结构的帘纱,两层帘纱材质相同,材质均为尼龙帘布,每层帘纱的帘线方向与轮胎周向的夹角为40
°‑
65
°
,在生产成型时两层帘纱的角度交叉贴合。另外,钢丝层4是由若干根钢丝相互捻合成一股后均匀排列而成,钢丝层4的钢丝帘线密度不小于20根/英寸。
28.综上,本发明的自行车轮胎胎体t包括胎面胶料1、胎体帘纱2、钢丝层4和两个胎圈3。两个胎圈3对称布置在所述胎体的两侧,所述钢丝层4布置在所述胎体(t)的胎冠区域。本发明的胎体帘纱2包括第一帘纱21及贴合在第一帘纱21之上的第二帘纱22,钢丝层4布置在所述第二帘纱22之上,所述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的两端均绕过胎圈3并径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的其中至少一层越过赤道平面后继续延伸并交叠在钢丝层4之上,以在胎冠区域内形成交叠结构,如此设置使钢丝层4位于胎体帘纱2交叠结构之内。两层帘纱(第一帘纱21和第二帘纱22)在胎冠区域局部交叠时,交叠部分的轴向宽度w1小于钢丝层4的轴向宽度w2;一层帘纱(第一帘纱21或第二帘纱22)在胎冠局部交叠时,交叠部分的轴向宽度w3大于钢丝层4的轴向宽度w2,通过调整胎体帘纱2的交叠方式及宽度,确保钢丝层4径向外侧有两层以上帘纱交叠覆盖,其两端边缘外侧有两层帘纱包覆,可有效防止钢丝层4两端边缘钢丝翘曲或刺穿胎面问题,显著增强胎冠区域的抗扎性能,且不增加工艺的复杂性,便于实施和生产。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
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