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1:58: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钣金件就是钣金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我们生活到处都离不开钣金件,钣金件是通过灯丝电源绕组、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属粘结、金属拉拔、等离子切割、精密焊接、辊轧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模锻、水喷射切割来制作的,在制作金属管时,需要将金属板弯曲卷管,再使用焊枪将连接缝焊接在一起,由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
3.现有针对对钣金件金属板卷管技术,常使用需要的尺寸作为卷管的内模,将金属板覆盖在内模上,进行弯折和锻打,将钣金零部件金属板完全覆盖在内模上,最后金属板卷曲成管状,剩余一条连接缝隙,需要使用到焊枪将连接缝隙焊接在一起,即可卷管完毕,另一种方法,是将金属板裁切成合适宽度的条状金属条,将金属条沿着内模紧贴环绕,金属条在内模表面覆盖,该方法也可将金属板制成管状,但是焊接面积增大,生产难度也较大,如不是特殊用途一般不采用这种办法,针对以上两种办法,都需要操作工人将内模固定在金属板内后,对金属板进行弯曲锻打,当面对大量生产时,人力生产效率较低,并且生产质量也会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逐渐减小,由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面对大面生产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质量递减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n形滑槽,箱体内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内模轮,两个n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轴,所述滑动轴上转动连接有塑形轮,滑动轴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转动连接有推杆,两个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中心块,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移动块上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箱体的左端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双向螺纹杆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移动块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板,箱体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升降螺纹杆,两个所述升降螺纹杆分别与两个升降板螺纹连接,箱体的前端开设有取管口,所述取管口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固定轴固定连接,箱体的左端和右端均开设有进料口。
8.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上固定连接有梯形块,限位板上开设有滑槽,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梯形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翼,多个支撑翼与箱体固定连接。
10.再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右端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固定连接有透明观察窗。
11.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顶端开设有两个吹风口,所述吹风口处安装有散热扇。
12.作为本方案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柱,所述支柱外套设有支套,支柱的底端与支套的内底壁之间弹性连接,支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13.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模轮和塑形轮均为硬橡胶材质。
14.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涂层。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箱体、固定轴、内模轮、滑动轴和塑形轮的配合,便于将金属板架设在塑形轮上内模轮下,通过第二电机带动升降螺纹杆转动,通过固定板、升降螺纹杆、升降板和限位板的配合,便于升降板上升时同时带动塑形轮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通过移动块、推杆、中心块和双向螺纹杆的配合,便于塑形轮相互靠近,将金属板收口处进行挤压,因此,该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对比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手动将金属板紧贴内模进行弯折锻打,较为费力,本设计只需要将金属板由进料口放入,通过塑形轮的挤压和收缩,即可将金属板按照内模轮的尺寸进行弯曲卷管,使用起来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动轴和塑形轮等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箱体;2、固定轴;3、内模轮;4、滑动轴;5、塑形轮;6、移动块;7、推杆;8、中心块;9、双向螺纹杆;10、第一电机;11、限位板;12、升降板;13、固定板;14、第二电机;15、升降螺纹杆;16、连接条;17、梯形块;18、支撑板;19、支撑翼;20、透明观察窗;21、散热扇;22、支柱;23、支套;24、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4,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端和后端均开
设有n形滑槽,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固定轴2上转动连接有内模轮3,两个n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轴4,滑动轴4上转动连接有塑形轮5,滑动轴4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转动连接有推杆7,两个推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中心块8,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移动块6上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9,箱体1的左端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10,两个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双向螺纹杆9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移动块6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2,箱体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顶端安装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板13固定连接有升降螺纹杆15,两个升降螺纹杆15分别与两个升降板12螺纹连接,箱体1的前端开设有取管口,取管口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条16,连接条16与固定轴2固定连接,箱体1的左端和右端均开设有进料口。
26.还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移动块6上固定连接有梯形块17,限位板11上开设有滑槽,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梯形块17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便于移动块6沿着滑槽方向水平平缓的移动,箱体1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翼19,多个支撑翼19与箱体1固定连接,便于辅助架设支撑放入的金属板,箱体1的右端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内固定连接有透明观察窗20,便于随时观察金属板的弯曲成管情况,以随时做出调整,箱体1的顶端开设有两个吹风口,吹风口处安装有散热扇21,便于吹去金属板因弯曲摩擦产生的热量,箱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柱22,支柱22外套设有支套23,支柱22的底端与支套23的内底壁之间弹性连接,支套2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4,便于减小外界震动对该装置弯曲金属板成管的影响,内模轮3和塑形轮5均为硬橡胶材质增加内模轮3和塑形轮5表面的摩擦力,使内模轮3和塑形轮5在接触金属板时不易打滑,支撑板18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涂层,便于将金属板和支撑板18表面隔开,避免两者之间相互摩擦,避免因摩擦对金属板造成划痕等损伤。
27.该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4和散热扇21为市面上购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型号的选用或进行定制,本专利中我们只是对其进行使用,并未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其设定方式、安装方式和电性连接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只要按照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调试操作即可,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且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4和散热扇21设置有与其配套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控制即可。
28.综上所述,该钣金零部件制备用卷管装置,首先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4和散热扇21,将需要卷管的钣金零部件金属板从进料口放入,金属板放置在两个支撑板18上,两个塑形轮5在金属板下方,内模轮3在金属板上方,启动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带动升降螺纹杆15转动,螺纹连接在升降螺纹杆15上的升降板12向上移动,升降板12带动限位板11向上移动,限位板11带动移动块6向上移动,移动块6带动滑动轴4沿着n形滑槽向上移动,滑动轴4带动塑形轮5向上移动,将金属板的两端向上推起,金属板的中间位置在内模轮3下侧,待塑形轮5上升至最上端,这是金属板被挤压成u形,启动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带动双向螺纹杆9转动,螺纹连接在双向螺纹杆9上的移动块6开始向内移动,逐渐靠近,推杆7转动,中心块8向上下两侧移动,两个塑形轮5同时向内挤压,将金属板完全挤压贴合在内模轮3上,保持一段时间,保证金属板卷管塑形完毕不会回弹,反向启动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4,将塑形轮5复位,从取管口处将卷管完成的金属管取出,这时金属管因卷
管完成,其管身上会有一条缝隙,连接条16恰好从缝隙中穿过,将金属管取出后将缝隙进行焊接打磨,即可卷管完毕。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