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具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9:0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固定架。


背景技术:

2.模具能够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3.由于很多模具体积和重量较大,而且形状各异,在维修过程中,无法对模具稳定地支撑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固定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无法稳定地支撑和固定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固定架,包括:工作平台、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架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一架体用于对模具本体进行固定;
6.所述第一架体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每个所述第一支架上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档杆,所述第一支架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档杆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档杆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环中;
7.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伸缩杆和第二档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二档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
8.所述第一档杆和第二档杆用于对所述模具本体进行阻挡限位;
9.所述第二架体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处,所述模具本体的两端架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档杆为若干根且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二档杆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档杆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环中。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上固定设置有挡板;
13.所述模具本体两侧对应所述托板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架在所述托板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还包括锁定架和第三伸缩杆,所述锁定架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对应所述锁定架的立柱处固定设置有第三限位环,所述锁定架的立柱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环中,所述第三伸缩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所述锁定架固定连接;
15.所述模具本体两侧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方;
16.所述锁定架包括上下两组撑托件,两组所述撑托件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处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架在对应的所述撑托件上。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对应的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杆设置,所述第四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可操作地将所述第三支撑杆夹紧或松开。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撑托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托臂,所述托臂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托板对应所述第一架体处的架子的宽度。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底面设置有滑轮。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上固定设置有第五伸缩杆,所述第五伸缩杆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方向设置,所述第五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可操作地作用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平台,所述控制平台上设置有控制器和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第四伸缩杆和第五伸缩杆分别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
22.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23.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固定架,通过第二支架将模具本体移动到第一支架处,第一支架将模具本体进行固定,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一档杆移动,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二档杆移动,使第一档杆和第二档杆将模具本体进行限位,使模具本体在第一支架上固定更稳定。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中第一架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中模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中第二架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3.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固定架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4.其中,10-模具本体;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第三支撑杆;100-工作平台;200-第二架体;210-第一架体;211-第一伸缩杆;212-第一档杆;213-第一限位环;220-连接架;221-第二限位环;230-托板;231-挡板;300-第二架体;310-第二支架;311-第三限位环;312-第四伸缩杆;313-第一板体;320-锁定架;321-撑托件;330-第三伸缩杆;340-滑
轮;350-第五伸缩杆;351-第二板体;360-控制平台;361-控制器;362-液压泵站;400-限位机构;410-第二伸缩杆;411-第二档杆;41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模具固定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无法稳定地支撑和固定的技术问题。
3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7.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固定架,包括:工作平台100、第一架体200、第二架体300和限位机构400,所述第一架体200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00上,所述第一架体200用于对模具本体10进行固定;
38.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架体20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210,每个所述第一支架210上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11,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211的伸缩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档杆212,所述第一支架210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档杆212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13,所述第一档杆212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环213中;
39.如图1、2、5所示,所述限位机构400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210之间,所述限位机构400包括第二伸缩杆410和第二档杆411,所述第二伸缩杆410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00上,所述第二档杆41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杆410的伸缩端;
40.所述第一档杆212和第二档杆411用于对所述模具本体10进行阻挡限位;
41.如图1、2、7、8、9所示,所述第二架体30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架310,所述第二支架310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10处,所述模具本体10的两端架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310上。
42.通过第二支架310将模具本体10移动到第一支架210处,第一支架210将模具本体10进行固定,第一伸缩杆211带动第一档杆212移动,第二伸缩杆410带动第二档杆411移动,使第一档杆212和第二档杆411将模具本体10进行限位,使模具本体10在第一支架210上固定更稳定。
43.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44.如图1-4所示,为了解决第一支架210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固定架,所述第一架体200还包括连接架220,所述连接架220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210之间,所述连接架220与所述第一支架210固定连接。
45.如图1、2、5所示,所述第二档杆411为若干根且通过连接杆4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220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二档杆411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环221,所述第二档杆411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环221中。
46.通过连接架220将两个第一支架210连接在一起,提高了第一支架210的稳定性,第二限位环221固定在连接架220上,使第二档杆411能够沿第二限位环221滑动,多根第二档杆411对模具本体10的限位效果更好,同时避免第二档杆411径向移动,提高第二档杆411的稳定性。
47.如图1-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具本体10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固定架,所述第一架体200还包括托板230,所述托板230上固定设置有挡板231;
48.如图6所示,所述模具本体10两侧对应所述托板230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11架在所述托板230上,通过将模具本体10上的第一支撑杆11架在托板230上,使模具本体10放置在第一支架210上,挡板231防止模具本体10滑脱。
49.所述第二架体300还包括锁定架320和第三伸缩杆330,所述锁定架320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310上,所述第二支架310上对应所述锁定架320的立柱处固定设置有第三限位环311,所述锁定架320的立柱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环311中,所述第三伸缩杆33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310上,所述第三伸缩杆330的伸缩端与所述锁定架320固定连接;
50.如图6所示,所述模具本体10两侧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2,所述第二支撑杆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方;
51.所述锁定架320包括上下两组撑托件321,两组所述撑托件321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处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分别架在对应的所述撑托件321上。
52.通过第三伸缩杆330带动锁定架320在第三限位环311中移动,进而使撑托件321将模具本体10托起,当第二支架310移动到第一支架210处,将锁定架320放下,使模具本体10架在托板230上,然后将第二支架310移出,提高了第二支架310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撑托件321对模具本体10的撑拖,使模具本体10移动到第一支架210处更加平稳。
53.如图6-9所示,所示,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对应的第二支撑杆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3,所述第二支架310上固定设置有第四伸缩杆312,所述第四伸缩杆312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杆13设置,所述第四伸缩杆312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板体313,所述第一板体313可操作地将所述第三支撑杆13夹紧或松开。
54.在第二支架310移动模具本体10时,通过第四伸缩杆312驱动第一板体313移动,使第一板体313将模具本体10夹紧,防止模具本体10横向移动,模具本体10运输更稳定。
55.每组所述撑托件321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托臂,所述托臂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托板230对应所述第一架体200处的架子的宽度。当第二架体300移动到第一架体200处,托臂插入第一架体200的架子中,使第一支撑杆11刚好位于托板230的正上方,然后通过锁定架320降落,使第一支撑杆11架在托板230上,最后将第二支架310移出,便于模具本体10的转移。
56.如图7-9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二架体300底面设置有滑轮340,使第二架体300移出更方便。
57.所述第二架体300上固定设置有第五伸缩杆350,所述第五伸缩杆350朝向所述第一支架210方向设置,所述第五伸缩杆350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板体351,所述第二板体351可操作地作用在所述第一支架210上。
58.在移出第二架体300时,通过第五伸缩杆350伸出,第二板体351顶在第一支架210上,使第二架体300与第一架体200分开,进而将第二架体300移出。
59.如图1、7-9所示,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架310之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平台360,所述控制平台360上设置有控制器361和液压泵站362,所述液压泵站362与所述控制器361电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211、第二伸缩杆410、第三伸缩杆330、第四伸缩杆312和第五伸缩杆350分别与所述液压泵站362连接。
60.通过在两个第一支架210之间设置控制平台360,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工作人员操作控制器361,操控伸缩杆动作,操作更加方便。
61.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6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