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6:05: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一种用于降低从搭载于汽车的空调装置的压缩机产生的噪音的技术。为了降低从压缩机产生的噪音,有降低降噪的声压级的方法、或吸收及隔开所产生的噪音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电动压缩机,该电动压缩机对从气液分离器吸引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之后通过吐出管吐出。电动压缩机的壳体及气液分离器的周围被金属板制或合成树脂制的隔音罩完全覆盖。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6123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4.其中,认为覆盖压缩机的隔音罩为组合了多个部分(例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结构。在设为组合了多个部分的结构的情况下,若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因制造误差等而形成间隙,则声音有可能从该间隙泄漏。因此,优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相互对置的部分紧贴着。并且,有时压缩机具有与外部的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例如,吐出管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隔音罩上形成供连接部插穿的开口。在形成于开口的边缘与连接部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情况下,声音有可能从间隙泄漏。因此,优选以形成于与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方式形成开口。如此,优选隔音罩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及形成供连接部插穿的开口的部分,高精度地形成。然而,若高精度地形成的部分较多,则隔音罩的制造工序有可能会复杂化。
5.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隔音罩的制造容易化的压缩机。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压缩机采用以下的方法。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为设置于汽车用的空调装置的压缩机,其具备:主体部,具有与外部的装置连接的连接部,压缩制冷剂;及隔音罩,具有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分体的第二部分,在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s,将所述主体部容纳于所述所述内部空间s,所述隔音罩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具有:抵接部,通过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抵接而阻隔所述内部空间s与所述隔音罩的外侧的外部空间;分离部,通过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分离而形成连接所述内部空间s与所述外部空间的开口,所述连接部插穿所述开口。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能够使隔音罩的制造容易化。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示意性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压缩机中安装隔音罩的状态的示意性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压缩机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压缩机的仰视图。图6是表示图3的压缩机的车身侧的托架与主体部的固定部分的示意性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多孔质材料的密度与降噪效果的关系的图表。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压缩机1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1为搭载于汽车(未图示)的空调装置中所使用的压缩机1。压缩机1搭载于设置于车身的设置面。如图1及图2所示,压缩机1具备压缩制冷剂的主体部10、覆盖主体部10的隔音罩20。压缩机1为由从外部供给的电力驱动的电动压缩机。
10.主体部10具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未图示)、驱动压缩机1的电动马达(未图示)及容纳压缩机1及电动马达的筐体(未图示)等。并且,如图3所示,主体部10具备:吸气端口(连接部)11,向压缩机1供给制冷剂;排出端口(连接部)12,将由压缩机1压缩的制冷剂向外部排出;高压插座(连接部)13,连接向电动马达供给高压电的高压电缆(未图示);及低压插座(连接部)14,连接向电动马达供给低压电的低压电缆(未图示)。
11.吸气端口11与将由蒸发器(未图示)蒸发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导出的吸气配管(未图示)连接。吸气端口11设置成从筐体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并且,吐出端口12与将由压缩机1压缩的制冷剂向冷凝器(未图示)导出的排出配管(未图示)连接。吸气端口11设置成从筐体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
12.隔音罩20由密度为0.19g/cm3以下的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形成。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例如由发泡聚氨酯材料等形成。关于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通过对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施加压力,并使气泡彼此连通而制造。
13.如图1及图2所示,隔音罩20在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s。在隔音罩20的内部(即,内部空间s)容纳有主体部10。如图1至图3所示,隔音罩20通过分割部而被上下分割为第一罩(第一部分)30和第二罩(第二部分)40。即,隔音罩20具备覆盖主体部10的下部的第一罩30和覆盖主体部10的上部的第二罩40。分割部分割隔音罩20,以使在沿水平面的面上切割隔音罩20。分割部设置于隔音罩20的周向的大致整个区域。并且,分割部设置成通过后述的第一开口26及第二开口27。在图3中,用粗线表示分割部。
14.如图2所示,第一罩30配置于主体部10与车身的设置面之间。第一罩30一体的具有限定内部空间s的下端的底面部31、限定内部空间s的侧端中的下部的下侧面部32、及从下侧侧面部的上端向外侧突出的多个下固定部(罩固定部)36。并且,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一罩30的底面部31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螺栓插穿孔31a。各螺栓插穿孔31a中插穿有将主体部10固定于车身侧的固定螺栓16(参考图6)。各螺栓插穿孔31a沿上下方向贯穿底面部31。各螺栓插穿孔31a的直径略大于固定螺栓(固定部件)16的轴部的直径。
15.如图2所示,下侧面部32从底面部31的外周部的大致整个区域弯曲并向上方延伸。该下侧面部32的上端面33被设为分割部。下侧面部32的上端面33具有与后述的第二罩40的上侧面部42抵接的下抵接部34、从第二罩40的上侧面部42分离的下分离部35。
16.第二罩40设置于第一罩30的上方。第二罩40一体的具有限定内部空间s的上端的上面部41、限定内部空间s的侧端中的上部的上侧面部42、及从上侧面部42的下端向外侧突出的多个上固定部(罩固定部)46。并且,如图4所示,第二罩40形成有供低压插座14及吸气端口11插穿的开口(以下,称为“第三开口29”)。第三开口29连接隔音罩20的内部空间s和隔音罩20的外侧的外部空间。低压插座14及吸气端口11通过第三开口29可与外部空间接触。在第三开口29的边缘与低压插座14及吸气端口11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
17.上侧面部42从上面部41的外周部的大致整个区域弯曲并向下方延伸。该上侧面部42的下端面43被设为分割部。下侧面部32的下端面43具有与第一罩30的下侧面部32抵接的上抵接部44、从第一罩30的下侧面部32分离的上分离部45。
18.如图2所示,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配置成下侧面部32的上端面33与上侧面部42的下端面43对置。详细而言,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配置成下侧面部32的下抵接部34与上侧面部42的上抵接部44抵接。并且,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配置成通过下侧面部32的下分离部35与上侧面部42的上分离部45分离而形成开口。
19.如图3所示,隔音罩20具有第一罩30的下抵接部34与第二罩40的上抵接部44抵接的抵接部24。抵接部24阻隔隔音罩20的内部空间s与隔音罩20的外侧的外部空间。并且,隔音罩20具有第一罩30的下分离部35与第二罩40的上分离部45分离的分离部25。分离部25形成有连接隔音罩20的内部空间s与隔音罩20的外侧的外部空间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隔音罩20具有2个分离部25。
20.2个分离部25分别形成开口。即,隔音罩20具有2个通过分离部25而形成的开口。在1个开口(以下,称为“第一开口26”。)中插穿有吐出端口12。换言之,吐出端口12通过第一开口26可与外部空间接触。在第一开口26的边缘与吐出端口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即,隔音罩20与吐出端口12不接触。并且,在1个开口(以下,称为“第二开口27”。)中插穿有高压插座13。高压插座13通过第二开口27可与外部空间接触。在第二开口27的边缘与高压插座13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即,隔音罩20与高压插座13不接触。
21.压缩机1的主体部10与车身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根)固定螺栓16固定。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压缩机1的主体部10固定于设置于车身侧的固定托架17。在固定托架17中形成有凹部18。固定部螺栓贯穿主体部10,其前端容纳于固定托架17的凹部18。固定托架17的前端与凹部18螺合。并且,如上所述,固定螺栓16插穿形成于第一罩30的螺栓插穿孔31a。并且,第一罩30配置于主体部10与固定托架17之间。并且,在第一罩30与固定托架17之
间设置有垫圈19。
22.如图3所示,第一罩30和第二罩40通过固定下固定部36和上固定部46而被固定。下固定部36和上固定部46由贯穿各固定部的多个夹具28固定。另外,关于固定下固定部36和上固定部46的部件,不限定于夹具28(参考图3)。例如,下固定部36和上固定部46可以由螺栓及螺帽等固定。
23.接着,对压缩机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主体部10与车身的设置面之间配置第一罩30的状态下,通过固定螺栓16将主体部10固定于车身。此时,由于固定螺栓16贯穿第一罩30,因此第一罩30被固定于车身及主体部10。接着,使第二罩40覆盖主体部10。此时,使第二罩40的上抵接部44与第一罩30的下抵接部34抵接。在下抵接部34与上抵接部44抵接的状态下,由夹具28等固定下固定部36和上固定部46。如此组装压缩机1。
24.根据本实施方式,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隔音罩20具有第一罩30和第二罩40。换言之,隔音罩20被分割为第一罩30和第二罩40。在被分割为第一罩30和第二罩40的隔音罩20中,若在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对置的部分(分割部),因制造误差等而形成间隙,则声音有可能从该间隙漏出。因此,优选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在相互对置的部分(分割部)紧贴。并且,隔音罩20形成有供与吐出端口12或高压插座13的外部装置连接的部件插穿的开口(第一开口26及第二开口27)。在形成于各开口的边缘与吐出端口12及高压插座13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情况下,声音有可能从间隙漏出。因此,优选以形成于与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方式形成第一开口26及第二开口27。另一方面,由于被压缩的制冷剂在内部流通,因此吐出端口12成为高温。因此,通过高温的吐出端口12与隔音罩20(第一开口26的边缘)接触,有可能因吐出端口12的热而发生隔音罩20损伤等各种问题。并且,由于流通高压电,因此高压插座13成为高温。因此,通过高温的高压插座13与隔音罩20(第二开口27的边缘)接触,有可能因高压插座13的热而发生隔音罩20的损伤或短路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以与吐出端口12及高压插座13不接触的方式,形成第一开口26及第二开口27。如此,优选隔音罩20在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对置的部分及形成供吐出端口12及高压插座13插穿的开口(第一开口26及第二开口27)的部分,高精度地形成。
25.例如,如第三开口29(参考图3),在第一罩30或第二罩40形成供吐出端口12及高压插座13插穿的开口的情况下,需要与第一罩30和第二罩40对置的部分分别地形成开口。因此,需要高精度地形成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对置的部分,并且高精度地形成形成开口的部分。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分离,形成供吐出端口12及高压插座13插穿的开口(第一开口26及第二开口27)。即,在第一罩30与第二罩40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开口(第一开口26及第二开口27)。由此,不需要与第一罩30和第二罩40对置的部分分别地形成开口(第一开口26及第二开口27)。因此,能够减少高精度地形成的部分。由此,能够使隔音罩20的制造容易化。
2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罩30配置于主体部10与车身(固定托架17)之间,将主体部10固定于车身的固定螺栓16贯穿第一罩30。由此,通过将主体部10固定于车身,主体部10与第一罩30的相对移动也可以由固定螺栓16来限制。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用于固定第一
罩30和主体部10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压缩机1的零件数量。并且,第一罩30被夹在主体部10与位于主体部10的下方的车身(固定托架17)之间。由此,第一罩30被主体部10压在车身侧,因此第一罩30与主体部10的相对移动被强烈限制。因此,能够使第一罩30难以从主体部10脱落。并且,由于第一罩30与主体部10的相对移动被强烈限制,因此能够容易相对于第一罩30定位第二罩40。因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第一罩30安装第二罩40。
2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下固定部36及上固定部46固定第一罩30和第二罩40,从而限制隔音罩20不从主体部10分离。由此,不需要将隔音罩20直接固定于主体部10。因此,无需设置用于将隔音罩20固定于主体部10的结构,便能够限制隔音罩20不从主体部10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已设的主体部10追设隔音罩20。
2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孔质材料形成隔音罩20。若主体部10中产生的声音传递到隔音罩20,则多孔质材料中的空气振动。若多孔质材料中的空气振动,则由于空气的粘性阻力而在多孔质材料与空气之间产生摩擦。由此,从主体部10输入的声能转换为热能。如此,隔音罩20能够吸收主体部10中所产生的声音。因此,通过隔音罩20能够降低主体部10中产生的噪音。
29.并且,在规定的条件下,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与同密度的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相比,随着空气的粘性阻力增加而吸音效果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形成。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
30.关于规定的条件,使用图7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7中,实线表示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虚线表示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关于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若密度变高则气泡减少,吸音效果降低。因此,如图7所示,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具有密度变高时降噪效果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具有密度变高时降噪效果增加的倾向。如图7所示,当密度为0.19g/cm3以下,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与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相比降噪效果高。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的密度设为0.19g/cm3以下。因此,与使用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相比,更能够提高降噪效果。并且,通常,多孔质材料的密度越高,越难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密度被设为0.19g/cm3以下,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隔音罩20。并且,由于密度被设为0.19g/cm3以下,因此能够降低隔音罩20的重量的。
31.[变形例]另外,第二罩40还可以被分割为2个部分。具体而言,第二罩40可以具有第一分割罩51、第二分割罩52。即,隔音罩20可以被分割为3个部分。如图3及图4所示,分割第一分割罩51和第二分割罩52的分割部50(图3及图4的虚线)设置成通过第三开口29。即,在第一分割罩51与第二分割罩52之间形成第三开口29。本变形例的分割部50是第一分割罩51的第二分割罩52侧端面与和第二分割罩52的第一分割侧的端面对置的部分。
[0032]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第二罩40被进一步分割,因此能够使构成罩的各零件。因此,能够容易地传送各零件。并且,能够将罩安装于主体部10。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第一分割罩51与第二分割罩52之间形成第三开口29。由此,无需与第一分割罩51和第二分割罩52对置的部分分开地形成供吸气端口11及低压插座14插穿的开口。因此,能够减少高精度地形成的部分。由此,能够使隔音罩20的制造容易化。
[0033]
[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参考图8及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隔音罩60中,未固定有第一罩61和第二罩62,从第一罩61及第二罩62固定于各主体部10的点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034]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罩61不具有下固定部36。第一罩61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为2个)的第一贯穿孔63。第一贯穿孔63形成于第一罩61的底面部31。螺栓(未图示)插通第一贯穿孔63。螺栓的前端螺合于主体部10。在螺栓的頭部与第一罩61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圈65。若螺栓紧固于主体部10,则第一罩61固定于主体部10。
[0035]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罩62不具有上固定部46。第二罩62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为3个)的第二贯穿孔64。第二贯穿孔64形成于第二罩62的上面部41。螺栓(未图示)插通第贯穿孔64。螺栓的前端螺合于主体部10。在螺栓的頭部与第二罩62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圈66。若螺栓紧固于主体部10,则第二罩62固定于主体部10。
[0036]
例如,如第一实施方式,由从筐体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部等固定第一罩61和第二罩62的情况下,隔音罩60的外形变大与设置固定部的量相应的量。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隔音罩60直接被固定于主体部10。由此,无需设置固定部等。因此,与在第一罩61及第二罩62设置固定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缩小隔音罩60的外形。因此,由于能够使压缩机1小型化,因此难以干扰其他零件。
[0037]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内能够适当变更或加以改良,如此变更或加以改良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0038]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由电动马达驱动压缩机构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不设置驱动压缩机构的电动马达,而由行走用发动机的驱动力来驱动压缩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电动马达、高压插座13及低压插座14。因此,分割部成为仅通过供吐出端口12插穿的第一开口26。
[0039]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由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形成隔音罩20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由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形成隔音罩20。
[0040]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将隔音罩20分割为2个或3个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隔音罩20可以分割为4个以上。
[0041]
以上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压缩机1例如如下理解。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为设置于汽车用的空调装置的压缩机(1),其具备:主体部(10),具有与外部的装置连接的连接部(12,13),压缩制冷剂;及隔音罩(20),具有第一部分(30)及与所述第一部分分体的第二部分(40),在内部形成有内部空间(s),将所述主体部容纳于所述所述内部空间,所述隔音罩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具有:抵接部(24),通过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抵接而阻隔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隔音罩的外侧的外部空间;分离部(25),通过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分离而形成连接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外部空间的开口(26),所述连接部插穿所述开口。
[0042]
在上述结构中,隔音罩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换言之,隔音罩被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被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隔音罩中,若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因制造误差等而形成间隙,则声音有可能从该间隙漏出。因此,优选第一部分与
第二部分在相互对置的部分紧贴着。并且,容纳具有与外部的装置连接的连接部的主体部的隔音罩需要形成供连接部插穿的开口。在形成于开口的边缘与连接部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情况下,声音有可能从间隙泄漏。因此,优选以形成于与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方式形成开口。如此,优选隔音罩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及形成供连接部插穿的开口的部分,高精度地形成。例如,在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形成了供连接部插穿的开口的情况下,需要与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分开地形成开口。另一方面,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形成供连接部插穿的开口。即,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开口。由此,无需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置的部分分开地形成开口。因此,能够减少高精度地形成的部分。由此,能够使隔音罩的制造容易化。另外,主体部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或容纳压缩机构的筐体等。
[0043]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中,所述连接部具有将由所述主体部压缩的制冷剂向外部导出的吐出端口(12)。
[0044]
在上述结构中,吐出端口插通开口。由于被压缩的制冷剂在内部流通,因此吐出端口成为高温。因此,通过高温的吐出端口与隔音罩接触,例如,有可能因吐出端口的热而发生隔音罩损伤等各种问题。因此,高精度地形成开口的必要性进一步提高。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形成供连接部插穿的开口。因此,能够减少高精度地形成的部分。由此,能够使隔音罩的制造容易化。
[0045]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中,所述连接部具有从外部向所述主体部供给电力的高压插座(13)。
[0046]
在上述结构中,高压插座插穿开口。由于流通高压电,因此高压插座成为高温。因此,通过高温的高压插座与隔音罩接触,有可能因高压插座的热而发生隔音罩的损伤或短路等各种问题。因此,高精度地形成开口的必要性进一步提高。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形成供连接部插穿的开口。因此,能够减少高精度地形成的部分。由此,能够使隔音罩的制造容易化。
[0047]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具备将所述主体部固定于车身的固定部件(16),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主体部与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下方的所述车身之间,所述固定部件贯穿所述第一部分。
[0048]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部分配置于主体部与车身之间,将主体部固定于车身的固定部件贯穿第一部分。由此,通过将主体部固定于车身,主体部与第一部分的相对移动也可以由固定部件来限制。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用于固定第一部分和主体部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零件数量。并且,第一部分被夹在主体部与位于主体部的下方的车身之间。由此,第一部分被主体部压在车身侧,因此第一部分与主体部的相对移动被强烈限制。因此,能够使第一部分难以从主体部脱落。并且,由于第一部分与主体部的相对移动被强烈限制,因此相对于第一部分,能够容易定位第二部分。因此,相对于第一部分,能够容易安装第二部分。
[0049]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中,所述隔音罩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0050]
例如,有时通过由设置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凸缘部等固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来限制隔音罩与主体部的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隔音罩的外形变大与设置凸缘部的
量相应的量。另一方面,在上述结构中,隔音罩直接固定于主体部。由此,无需设置凸缘部等。因此,与在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设置凸缘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缩小隔音罩的外形。因此,由于能够使压缩机小型化,因此难以干扰其他零件。
[0051]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中,所述隔音罩具有固定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罩固定部(36,46)。
[0052]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由罩固定部固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来限制隔音罩从主体部分离。由此,不需要将隔音罩直接固定于主体部。因此,无需设置用于将隔音罩固定于主体部的结构,便能够限制隔音罩不从主体部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已设的主体部追设隔音罩。
[0053]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中,所述隔音罩由多孔质材料形成。
[0054]
在上述结构中,由多孔质材料形成隔音罩。若主体部中产生的声音传递到隔音罩,则多孔质材料中的空气振动。若多孔质材料中的空气振动,则由于空气的粘性阻力而在多孔质材料与空气之间产生摩擦。由此,从主体部输入的声能转换为热能。如此,隔音罩能够吸收主体部中所产生的声音。因此,通过隔音罩能够降低主体部中产生的噪音。另外,作为多孔质材料的例,可以举出发泡聚氨酯材料等。
[0055]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中,所述多孔质材料具有密度为0.19g/cm3以下的连通气泡的材料。
[0056]
在规定的条件下,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与同密度的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相比,随着空气的粘性阻力增加而吸音效果提高。在上述结构中,由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形成。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另一方面,关于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若密度变高则气泡减少,因此吸音效果降低。在上述结构中,连通气泡的多孔质材料的密度被设为能够获得规定的吸音效果的密度即0.19g/cm3以下。由此,能够获得规定的吸音效果。并且,通常,多孔质材料的密度越高,越难成型。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密度被设为0.19g/cm3,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隔音罩。符号说明
[0057]
1-压缩机,10-主体部,11-吸气端口,12-吐出端口(连接部),13-高压插座(连接部),14-低压插座,16-固定螺栓(固定部件),17-固定托架,18-凹部,19-垫圈,20-隔音罩,24-抵接部,25-分离部,26-第一开口,27-第二开口,28-夹具,29-第三开口,30-第一罩(第一部分),31-底面部,31a-螺栓插穿孔,32-下侧面部,33-上端面,34-下抵接部,35-下分离部,36-下固定部(罩固定部),40-第二罩(第二部分),41-上面部,42-上侧面部,43-下端面,44-上抵接部,45-上分离部,46-上固定部(罩固定部),50-分割部,51-第一分割罩,52-第二分割罩,60-隔音罩,61-第一罩,62-第二罩,63-第一贯穿孔,64-第二贯穿孔,65-第一垫圈,66-第二垫圈,s-内部空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