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聚酯薄膜用控温及温度检测的均匀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6:18: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酯薄膜用控温及温度检测的均匀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聚酯薄膜(pet)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聚酯薄膜环保胶片pet胶片乳白胶片等印刷包装耗材,广泛用于玻璃钢行业、建材行业、印刷行业、医药卫生。聚酯膜又叫聚酯薄膜光片涤纶膜感光纸聚脂膜苯锡膜玻璃纸离型膜。
3.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2666500u公开一种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用加热辊机构,涉及聚酯薄膜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基座,所述装置基座上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一号加热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加热辊转轴滑动连接,所述加热辊转轴与二号加热辊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加热辊转轴的上表面与固定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连接有一号轴承。该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用加热辊机构设置有旋转把手、把手支架和限位齿轮,在螺纹杆和螺母的螺纹连接下,能够对固定挡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调整一号加热辊和二号加热辊之间的距离,使得能够加工不同厚度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4.但上述实用新型在对聚酯薄膜进行加热时,一般通过利用上下分布的加热辊对薄膜进行加热,达到对薄膜的加工,但由于薄膜的单向拉伸温度为105摄氏度-110摄氏度,且当加热辊在对薄膜持续加热时,加热辊的温度会持续上升,当加热辊温度超过110摄氏度时,易出现高温度的加热辊对薄膜的拉伸效果下降,同时上述实用新型中,只能单纯对加热辊进行加热,无法有效检测加热辊上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酯薄膜用控温及温度检测的均匀加热装置,能够有效控制薄膜加热温度。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聚酯薄膜用控温及温度检测的均匀加热装置,包括装置基座、滑动连接在装置基座上的支撑架以及旋转连接在装置基座本体上且一端与支撑架连接的升降件,该升降件能够驱使支撑架竖直方向移动,
8.所述支撑架上摆动连接有呈相对设置的加热件;
9.该加热件包括摆动杆、主加热辊、次加热辊、主温度感应器、次温度感应器、plc控制面板以及转动件,所述摆动杆摆动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主加热辊以及次加热辊分别旋转连接在摆动杆两端,所述主温度感应器以及次温度感应器分别固定连接在摆动杆两端,且主温度感应器感应头对准主加热辊,所述次温度感应器感应头对准次加热辊,所述主温度感应器以及次温度感应分别与固定连接在装置基座上的plc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plc
控制面板与转动件电性连接,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且该转动件一端与摆动杆中部连接,所述转动件能够驱使摆动杆摆动。
10.作为优选,所述转动件包括主电机、主连接杆、次连接杆以及主旋转杆,所述主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摆动杆中部,所述次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主连接杆一端,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与主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供次连接杆移动的移动槽,所述主旋转杆一端与次连接杆旋转连接,所述主电机与plc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基座上固定连接有主支撑杆,该主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与plc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装置基座上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该温度显示器与plc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底部开槽的主出风板以及次出风板,所述主出风板与主加热辊相对设置,所述次出风板与次加热辊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架顶面固定连接有主风机以及次风机,所述主风机与主出风板通过主传输管相通,所述次风机与次出风板通过次传输管相通。
13.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基座上固定连接有储存箱,该储存箱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冷却器,所述储存箱内固定连接有主抽液泵,该主抽液泵与冷却器通过管道相通,所述冷却器与储存箱通过管道相通,所述主传输管以及次传输管上均固定连接有导温管,所述储存箱内固定连接有两个次抽液泵,该次抽液泵分别与导温管相通,所述导温管的一端与储存箱相通。
14.作为优选,所述升降件包括螺纹桶、主直齿轮、次直齿轮、第一电机以及丝杠,所述丝杠一端与支撑架顶面旋转连接,所述螺纹桶旋转连接在装置基座上,且该螺纹桶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主直齿轮固定连接在螺纹桶上,且该主直齿轮与装置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次直齿轮旋转连接在装置基座上,且次直齿轮与主直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装置基座上,且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次直齿轮固定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辊内固定连接有加热丝,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该限位杆与装置基座滑动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件驱使摆动杆摆动,使摆动杆摆动时驱使主加热辊以及次加热辊摆动,从而达到主加热辊以及次加热辊的置换,通过利用置换加热辊的方式控制薄膜上的温度,使薄膜加热时温度差不易过大,且由于加热辊之间的置换,进一步增加薄膜加热的控温效果,防止薄膜加热时温度不易过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储存箱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主风机的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a-a的示意图;
21.图5为实施例次直齿轮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装置基座;2、支撑架;3、升降件;4、摆动杆;5、主加热辊;6、次加热辊;7、主温度感应器;8、次温度感应器;9、plc控制面板;10、转动件;11、主电机;12、主连接杆;
13、次连接杆;14、主旋转杆;15、移动槽;17、主支撑杆;18、第一温度感应器;19、温度显示器;20、主出风板;22、次出风板;23、主风机;24、次风机;25、主传输管;26、次传输管;27、储存箱;28、冷却器;29、主抽液泵;30、导温管;31、次抽液泵;32、螺纹桶;33、主直齿轮;34、次直齿轮;35、第一电机;36、丝杠;37、加热丝;3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如图1至5,一种聚酯薄膜用控温及温度检测的均匀加热装置,包括装置基座1、滑动连接在装置基座1上的支撑架2以及旋转连接在装置基座1本体上且一端与支撑架2连接的升降件3,该升降件3能够驱使支撑架2竖直方向移动,
27.所述支撑架2上摆动连接有呈相对设置的加热件;
28.该加热件包括摆动杆4、主加热辊5、次加热辊6、主温度感应器7、次温度感应器8、plc控制面板9以及转动件10,所述摆动杆4摆动连接在支撑架2上,所述主加热辊5以及次加热辊6分别旋转连接在摆动杆4两端,所述主温度感应器7以及次温度感应器8分别固定连接在摆动杆4两端,且主温度感应器7感应头对准主加热辊5,所述次温度感应器8感应头对准次加热辊6,所述主温度感应器7以及次温度感应分别与固定连接在装置基座1上的plc控制面板9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面板9与转动件10电性连接,所述转动件10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上,且该转动件10一端与摆动杆4中部连接,所述转动件10能够驱使摆动杆4摆动。
29.所述转动件10包括主电机11、主连接杆12、次连接杆13以及主旋转杆14,所述主连接杆12固定连接在摆动杆4中部,所述次连接杆13固定连接在主连接杆12一端,所述支撑架2上固定连接有主电机11,所述主电机11的输出轴与主旋转杆1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上开设有供次连接杆13移动的移动槽15,所述主旋转杆14一端与次连接杆13旋转连接,所述主电机11与plc控制面板9电性连接,通过利用主移动杆驱使摆动杆4转动,并使摆动杆4驱使主加热辊5以及次加热辊6摆动,达到主加热辊5以及次加热辊6之间的置换,便于人员更换主加热辊5或次加热辊6,进一步提升薄膜加热温度的恒温效果。
30.所述装置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主支撑杆17,该主支撑杆1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感应器18,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18与plc控制面板9电性连接,所述装置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19,该温度显示器19与plc控制面板9电性连接,通过第一温度感应器18感应温度,并传递给plc控制面板9信号,实现plc控制面板9传递信号给温度感应器,达到温度感应
器对温度进行感应,便于人员查看薄膜上的温度,进一步节省人员劳动力。
31.所述支撑架2上固定连接有底部开槽的主出风板20以及次出风板22,所述主出风板20与主加热辊5相对设置,所述次出风板22与次加热辊6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架2顶面固定连接有主风机23以及次风机24,所述主风机23与主出风板20通过主传输管25相通,所述次风机24与次出风板22通过次传输管26相通,通过主风机23传输气流进入到主传输管25内,气流经主出风板20对主加热辊5进行冷却,增加主加热辊5的冷却效果。
32.所述装置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储存箱27,该储存箱27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冷却器28,所述储存箱27内固定连接有主抽液泵29,该主抽液泵29与冷却器28通过管道相通,所述冷却器28与储存箱27通过管道相通,所述主传输管25以及次传输管26上均固定连接有导温管30,所述储存箱27内固定连接有两个次抽液泵31,该次抽液泵31分别与导温管30相通,所述导温管30的一端与储存箱27相通,通过冷却器28对储存箱27内液体进行冷却,进一步增加储存箱27内液体的冷却效果。
33.所述升降件3包括螺纹桶32、主直齿轮33、次直齿轮34、第一电机35以及丝杠36,所述丝杠36一端与支撑架2顶面旋转连接,所述螺纹桶32旋转连接在装置基座1上,且该螺纹桶32与丝杠36螺纹连接,所述主直齿轮33固定连接在螺纹桶32上,且该主直齿轮33与装置基座1旋转连接,所述次直齿轮34旋转连接在装置基座1上,且次直齿轮34与主直齿轮33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35固定连接在装置基座1上,且第一电机35输出轴与次直齿轮34固定连接,通过利用第一电机35驱使主直齿轮33带动次直齿轮34转动,实现次直齿轮34驱使螺纹桶32带动丝杠36移动,达到丝杠36驱使支撑架2移动,实现支撑架2驱使主加热辊5调节高度,节省人员的劳动力,便于主加热辊5之间距离的调节。
34.所述加热辊内固定连接有加热丝37,所述支撑架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8,该限位杆38与装置基座1滑动连接,通过利用限位杆38对支撑架2进行限位,防止支撑架2出现转动的现象。
35.为了对薄膜进行加热,首先薄膜进入到装置基座1内,这时第一温度感应器18启动,第一温度感应器18感应到薄膜上的温度,并传递给plc控制面板9信号,由控制面板传递信号给温度显示器19,通过温度显示器19显示薄膜温度;
36.当薄膜温度检测完成后,第一电机35启动,通过第一电机35驱使次直齿轮34带动主直齿轮33转动,并使主直齿轮33驱使螺纹桶32转动,以使螺纹桶32驱使丝杠36带动支撑架2移动,实现支撑架2驱使主加热辊5靠近薄膜,这时当薄膜进入到主加热辊5之间,加热丝37启动,通过加热丝37对主加热辊5进行加热,实现主加热辊5加热后对薄膜进行加热,而当主加热辊5上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时,主温度感应器7启动,主温度感应器7感应到主加热辊5温度,并传递给plc控制面板9信号,由plc控制面板9传递给主电机11信号,通过主电机11驱使主旋转杆14转动,当主旋转杆14转动时,主旋转杆14会驱使次移动杆移动,并使次移动杆驱使主移动杆移动,使主移动杆驱使摆动杆4摆动,使摆动杆4驱使次加热辊6摆动,达到主加热辊5以及次加热辊6之间的置换,而当主加热辊5向上摆动时,这时主抽液泵29启动,通过主抽液泵29抽取储存箱27内的液体经管道进入到冷却器28内,冷却器28启动,冷却器28对液体进行加热,当液体加热完成后,液体经管道回到储存箱27内,实现储存箱27内液体的冷却,当液体冷却完成后,次抽液泵31启动,次抽液泵31抽取储存箱27内的液体进入到导温管30内,导温管30对主传输管25以及次传输管26进行导温,实现主传输管25以及次传输
管26的冷却,而主传输管25冷却后,主风机23启动,主风机23抽取外界气流进入到主传输管25内,主传输管25内气流进行冷却,当气流冷却后,主传输管25传输气流经主出风板20对主加热辊5进行冷却,实现主加热辊5的冷却,而当次加热辊6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时,次温度感应器8感应到次加热辊6温度上升,并传递给plc控制面板9信号,通过plc控制面板9控制主电机11启动,实现主电机11辅助带动摆动杆4摆动,达到主加热辊5以及次加热辊6之间的置换,而次加热辊6远离薄膜时,次风机24启动,通过次风机24传输气流进入到次传输管26内,次传输管26对气流进行冷却,气流冷却后,气流经次出风板22对次加热辊6进行冷却,实现次加热辊6的冷却。
37.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