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轿内维保及轿顶救援的电梯吊顶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10:09: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吊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轿内维保及轿顶救援的电梯吊顶。


背景技术:

2.现在大多数电梯的轿厢顶部都安装有吊顶,是为了起到美观的作用,但多数电梯吊顶不方便换灯维保,吊顶的拆装比较的麻烦,而且当需要轿顶救援时,打开轿顶逃生窗后,吊顶也成为救援障碍。现有常规解决方案有移动透光板位置来换灯、清洁和实施轿顶救援,也有从轿顶拆卸吊顶后来换灯和救援等,这些方案都不方便,效率低下,特别对于轿顶救援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通过现有的解决方案很容易在轿顶救援的时候发生危险事故,那么特别需要实施一种有效、方便、安全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轿内维保及轿顶救援的电梯吊顶。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方便轿内维保及轿顶救援的电梯吊顶包括吊顶连接框体和吊顶单元,所述吊顶连接框体用于安装在轿顶的下方,所述吊顶单元的一侧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吊顶连接框体上,所述吊顶单元与所述轿顶之间安装有可在轿厢内或轿顶上打开并下翻所述吊顶单元的双向锁组件,且所述双向锁组件位于所述吊顶单元的另一侧上,所述吊顶单元与所述吊顶连接框体之间安装有能使吊顶单元在翻转过程中起到缓慢下翻的阻尼单元。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电梯吊顶分为吊顶连接框体和吊顶单元,且两者间通过铰链连接,这样能便于吊顶单元与吊顶连接框体之间的翻转;同时,在吊顶单元上设置双向锁组件,在轿内维保时,维修人员只要在轿厢内开启双向锁组件就能使吊顶单元与吊顶连接框体之间实现翻转而打开,在轿顶实施救援时,救援人员只要在轿顶上开启双向锁组件就能使吊顶单元与吊顶连接框体之间实现翻转而打开;具有打开方便、效率高的优点;并通过设置阻尼单元,使得吊顶单元与吊顶连接框体之间在翻转过程中,能缓慢下翻,避免冲击砸到电梯里的人员,或者损坏吊顶。
6.作为优选,所述吊顶单元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吊顶连接框体的左右两侧上,且两个所述吊顶单元沿所述吊顶连接框体呈左右对称分布;这样使得吊顶单元在打开过程中重力不会太大,进一步使得电梯吊顶的打开安全性及稳定性更好,并且操作也更为方便,外形也更美观。
7.作为优选,所每个所述吊顶单元的侧边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双向锁组件,且左侧的吊顶单元的双向锁组件位于吊顶单元的左侧,右侧的吊顶单元的双向锁组件位于吊顶单元的右侧;这样使得电梯吊顶上的每个吊顶单元与轿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而且也便于维修人员的吊顶单元的开启。
8.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吊顶单元与所述吊顶连接框体之间安装有两个阻尼单元,且两个所述阻尼单元分别位于吊顶连接框体的前后两侧;这样使得吊顶单元在翻转过程中,通过阻尼单元既能起到缓慢下翻的功能,又能确保吊顶单元的翻转稳定性。
9.作为优选,所述吊顶单元包括吊顶框架、透光板和安装板,所述透光板安装在所述吊顶框架的下方,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吊顶框架的上方,且所述吊顶框架内安装有灯板;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吊顶打开后,通过拆卸螺丝以及电线快插件可以方便拆卸灯板,实施换灯和清洁透光板。
10.作为优选,所述铰链至少设有两个并沿所述吊顶连接框体的前后方向分布,所述铰链为扇形铰链,铰链的一端固定在吊顶连接框体的一端上,铰链的另一端固定在吊顶单元的一端上;沿吊顶连接框体的长度方向分布至少两个铰链,使得吊顶单元与吊顶连接框体连接之后的稳定性更好,同时铰链选用扇形铰链,可以保证吊顶单元和吊顶连接框体处于同一平面且拼缝紧密配合。
11.作为优选,所述双向锁组件包括上锁板、下锁板、锁块和锁扳手,所述上锁板固定在所述轿顶上,所述上锁板上设有挂勾;所述下锁板固定在所述吊顶单元上,所述下锁板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锁块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锁块与所述挂勾相卡持配合,所述锁扳手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锁块与所述锁扳手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通过双向锁组件的设置,锁扳手与锁块通过复位弹簧的拉伸与复位,便于锁的开启与关闭。
12.作为优选,所述锁块的上部设有卡勾,所述卡勾通过所述锁块旋转后可与所述挂勾相卡持配合,所述锁块的一侧设有波浪状的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适配的所述锁扳手的一侧设有波浪状的第二卡接槽,且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抵触;通过两波浪状的卡接槽之间的相互运动,使得双向锁组件关闭后,使得锁块的卡勾与上锁板的挂勾之间的稳定性更好,不易滑脱。
13.作为优选,所述锁扳手上包括有第一扳手和第二扳手,所述第一扳手沿所述双向锁组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扳手沿所述双向锁组件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扳手的外侧边缘处伸出于电梯吊顶的外侧;通过第一扳手能实现轿顶开锁,通过第二扳手能实现轿厢内开锁。
14.作为优选,所述阻尼单元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吊顶框架上,所述吊顶连接框体上安装有支撑件,且所述阻尼单元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上;通过设置支撑件使得吊顶框架与吊顶连接框体之间实现全开式来防止阻尼单元的转向死角的存在,更便于吊顶单元的维修及逃生。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闭合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打开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吊顶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锁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锁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吊顶连接框体;2、吊顶单元;3、轿顶;4、铰链;5、双向锁组件;6、阻尼单元;7、支撑件;21、吊顶框架;22、透光板;23、安装板;24、灯板;51、上锁板;52、下锁板;53、锁块;54、锁扳手;55、挂勾;56、支架;57、第一销轴;58、第二销轴;59、复位弹簧;53-1、卡勾;53-2、第一卡接槽;54-1、第二卡接槽;54-2、第一扳手;54-3、第二扳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吊顶连接框体1和吊顶单元2,吊顶连接框体1用于安装在轿顶3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吊顶单元2的一侧通过铰链4可转动地连接在吊顶连接框体1上,吊顶单元2与轿顶3之间安装有可在轿厢内或轿顶上打开并下翻吊顶单元2的双向锁组件5,且双向锁组件5位于吊顶单元2的另一侧上,吊顶单元2与吊顶连接框体1之间安装有能使吊顶单元2在翻转过程中起到缓慢下翻的阻尼单元6。
23.如附图5、6所示,双向锁组件5包括上锁板51、下锁板52、锁块53和锁扳手54,上锁板51固定在轿顶3上,上锁板51上设有挂勾55;下锁板52固定在吊顶单元2上,下锁板52上设有安装支架56,锁块53通过第一销轴57连接在安装支架56上,且锁块53与挂勾55相卡持配合,锁扳手54通过第二销轴58连接在安装支架56上,且锁块53与锁扳手54之间通过复位弹簧59连接;锁块53的上部设有卡勾53-1,卡勾53-1通过锁块53旋转后可与挂勾55相卡持配合,锁块53的一侧设有波浪状的第一卡接槽53-2,与第一卡接槽53-2相适配的锁扳手54的一侧设有波浪状的第二卡接槽54-1,且第一卡接槽53-2与第二卡接槽54-1相抵触;锁扳手54上包括有第一扳手54-2和第二扳手54-3,第一扳手54-2沿双向锁组件5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扳手54-3沿双向锁组件5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二扳手54-3的外侧边缘处伸出于电梯吊顶的外侧。当第一扳手54-2扳动时,此时锁扳手54会通过复位弹簧59拉动锁块53翻转,从而使得锁块53上的卡勾53-1脱离挂勾55,从而实现轿顶救援;当第二扳手54-3通过外界的开锁铁片向上顶时,使得锁扳手54翻转,此时锁扳手54会通过复位弹簧59拉动锁块53翻转,从而使得锁块53上的卡勾53-1脱离挂勾55,从而实现轿厢内换灯维保。
24.如附图2所示,当实施轿顶救援时,用第一扳手54-2开锁后吊顶单元2由于自重向下翻转,下翻时通过连接于吊顶连接框体1和吊顶单元2的液压阻尼器的缓冲作用,吊顶单元2缓慢下翻,直至吊顶完全下翻打开后进行救援逃生。当进行轿厢内换灯维保时,在轿厢内将第二扳手54-3上顶并实现开锁,吊顶照明灯具安装在安装板23上,安装板23覆盖在下翻的吊顶单元2上部,吊顶下翻后,通过拆卸螺丝以及电线快插件可以方便拆卸灯板24,实施换灯和清洁透光板。
25.吊顶单元2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吊顶连接框体1的左右两侧上均可独立打开,且两个吊顶单元2沿吊顶连接框体1呈左右对称分布;这样使得吊顶单元2在开启或闭合时,比较便于操作,不会很费力,且打开时,轿厢内下部所剩空间较大,无需轿内人员配合下蹲或避开吊顶。每个吊顶单元2的侧边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双向锁组件5,在按正常家用电梯吊顶,一般情况下,双向锁组件5设置两个;且左侧的吊顶单元2的双向锁组件5位于吊顶单元2的左侧,右侧的吊顶单元2的双向锁组件5位于吊顶单元2的右侧;每个吊顶单元2与吊顶连接框体1之间安装有两个阻尼单元6,且两个阻尼单元6分别位于吊顶连接框体1的前后两侧;阻尼单元6为液压阻尼器或气弹簧等。
26.吊顶单元2包括吊顶框架21、透光板22和安装板23,透光板22安装在吊顶框架21的下方,安装板23通过螺丝安装在吊顶框架21的上方,且吊顶框架21内通过螺丝安装有灯板24;这样使得整个照明部分形成密封空间,防止灰层、昆虫进入而污染透光板22。
27.铰链4至少设有两个并沿吊顶连接框体1的前后方向分布,一般设置有三个并呈等间距分布,铰链4为扇形铰链,铰链4的一端固定在吊顶连接框体1的一端上,铰链4的另一端固定在吊顶单元2的一端上。
28.阻尼单元6的一端铰接在吊顶框架21上,吊顶连接框体1上安装有支撑件7,且阻尼单元6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撑件7的一端上;支撑件7设置有两根分别固定在吊顶连接框体1的前后两侧,且每根支撑件7的两侧均铰接有阻尼单元6。
2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