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1:42: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车机构包括:三组相对设置的压车臂装置(1)和两组相对设置的压车梁装置(2),所述三组压车臂装置(1)与两组压车梁装置(2)间隔设置,位于翻卸侧的压车臂装置(1)和压车梁装置(2)顶面上均设有导料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车臂装置(1)包括:相同结构的翻卸侧前压车臂总成(11)、翻卸侧中压车臂总成(12)、翻卸侧后压车臂总成(13)、非翻卸侧前压车臂总成(14)、非翻卸侧中压车臂总成(15)和非翻卸侧后压车臂总成(16),所述翻卸侧前压车臂总成(11)、翻卸侧中压车臂总成(12)和翻卸侧后压车臂总成(13)分别与非翻卸侧前压车臂总成(14)、非翻卸侧中压车臂总成(15)、非翻卸侧后压车臂总成(16)相对设置于翻卸机轨道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卸侧前压车臂总成(11)包括:压车臂(41)、压车臂升降油缸42、压车臂固定支座(43)和压车臂油缸固定支座(44),所述压车臂固定支座(43)的底部固定于翻车机连接横梁(4)的顶部,所述压车臂固定支座(43)的顶部通过销轴与压车臂(41)的一端旋转配合,所述压车臂(41)另一端的底部设有压车端面(45),所述压车端面(45)上固定有缓冲垫(46),所述翻车机连接横梁(4)近轨道侧的侧壁与压车臂油缸固定支座(44)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压车臂油缸固定支座(44)的顶部与压车臂升降油缸(42)的油缸座旋转配合,所述压车臂升降油缸(42)的伸缩杆顶端与压车臂(41)底部的旋转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卸侧中压车臂总成(12)和非翻卸侧中压车臂总成(15)的压车臂(41)宽度大于的翻卸侧前压车臂总成(11)、翻卸侧后压车臂总成(13)、非翻卸侧前压车臂总成(14)和非翻卸侧后压车臂总成(16)的压车臂(41)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车梁装置(2)包括:相同结构的翻卸侧前压车梁总成(21)、翻卸侧后压车梁总成(22)、非翻卸侧前压车梁总成(23)和非翻卸侧后压车梁总成(24),所述翻卸侧前压车梁总成(21)、翻卸侧后压车梁总成(22)分别与非翻卸侧前压车梁总成(23)和非翻卸侧后压车梁总成(24)相对设置于翻卸机轨道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卸侧前压车梁总成(21)包括:框型压车梁(51)、压车梁升降油缸(52)、压车梁固定支座(53)和压车梁油缸固定支座(54),所述压车梁固定支座(53)的底部固定于翻车机连接横梁(4)的顶部,所述压车梁固定支座(53)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框型压车梁(51)的外侧旋转配合,所述框型压车梁(51)内侧为压车横梁(56),所述翻车机连接横梁(4)近轨道侧的侧壁与压车梁油缸固定支座(54)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压车梁油缸固定支座(54)的顶部与压车梁升降油缸(52)的油缸座旋转配合,所述压车梁升降油缸(52)的伸缩杆顶端与框型压车梁(51)中部的旋转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型压车梁(51)包括圆管梁(57)、压车横梁(56)和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转臂(55),所述转臂(55)之间通过圆管梁(57)连接为一体,所述圆管梁(57)与压车横梁(56)平
行设置,所述转臂(55)的一端与压车横梁(56)固定连接,所述转臂(55)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压车梁固定支座(53)的顶部旋转配合,所述转臂(55)的中部与压车梁升降油缸(52)的伸缩杆顶端旋转配合,所述压车横梁(56)的底面设置有条形缓冲垫(58),所述压车横梁(56)的侧部均布有多个限位钩结构(5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卸侧前压车梁总成(21)和翻卸侧后压车梁总成(22)的框型压车梁(51)顶部以及翻卸侧前压车臂总成(11)、翻卸侧中压车臂总成(12)和翻卸侧后压车臂总成(13)的压车臂(4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板(3)。

技术总结
一种适应集装箱翻卸的翻车机多用压车机构,包括:三组相对设置的压车臂装置和两组相对设置的压车梁装置,所述三组压车臂装置与两组压车梁装置间隔设置,位于翻卸侧的压车臂装置和压车梁装置顶面上均设有导料板。本设计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考虑到装载装置承重问题的同时确保翻车机稳定工作和受力平衡,而且考虑实际情况能够适应不同的压车需求。际情况能够适应不同的压车需求。际情况能够适应不同的压车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戴浩林 夏钱平 杜勇 杜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武汉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31
技术公布日:2022/10/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