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备心率检测的安全织带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5:39: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安全织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心率检测的安全织带。


背景技术:

2.安全织带的常见应用方向为汽车安全带或施工时使用的安全带,其中汽车安全带作为一种被动安全装置,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车辆驾驶员因休息不足出现心率紊乱或因心脏骤停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医学研究报告显示人员在出现心脏骤停、意外昏迷等状况时,其自身心率记录图像均出现紊乱。
3.通过安全织带的心率检测功能,现有心率检测传感器主要分为光电式或织物传感器,向驾驶员及时发出安全警示,避免车辆驾驶员在失去意识或自主行动能力后车辆失控,现有具备心率检测的安全织带在使用时,其传感器工作位置均是从用户的胸口采集信号,此类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安装方式导致用户身着厚度较厚的衣物时无法正常采集信号。
4.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7523645u)公开石墨烯智能安全带及汽车,包括:织带、可移动地设于织带上的锁舌,以及设于织带或锁舌上的适于监测乘员心率状态的心率传感器。织带包括内里与表层,表层包括上表层和下表层,内里填充于上表层和下表层之间;以及上表层和下表层均采用聚酯纤维面料制成,该聚酯纤维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聚酯纤维面料的经纱采用精梳棉/低收缩率聚酯纤维/石墨烯聚酯纤维的混纺纱线;聚酯纤维面料的纬纱采用棉/低收缩率聚酯纤维/阻燃聚酯纤维的混纺纱线。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智能安全带不仅舒适性强,牢固性好,而且具备检测乘员心率状况的功能。
5.发明人在实现该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1、现有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心率传感器在驾驶员的胸部位置采集心率数据,其数据采集工作受驾驶员的着装影响较大,驾驶员穿着厚度较厚的衣物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心率传感器无法直接近距离接触到驾驶员的胸部,导致心率数据的采集失败;2、现有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道路环境和车辆工况影响产生的震动,导致心率传感器设在织带或锁舌上的适于监测乘员心率状态的心率传感器缺少定点监控限位。


技术实现要素:

6.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心率检测的安全织带,解决了现有设备存在的胸部心率采集数据不便和定点监控限位不足的问题。
8.技术方案
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备心率检测的安全织带,包括驾驶座椅、安全带和检测模块,所述安全带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卡,所述限位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力织带,该弹力织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双层缝合织带。
10.所述双层缝合织带的两侧长边内侧均套接有卷簧片,所述双层缝合织带的外侧嵌套有安装合页,所述安装合页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织物传感器,该安装合页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机壳和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和织物传感器均与检测模块电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双层缝合织带的外侧分别固设有检测孔和限位孔,所述双层缝合织带由丙纶编织制成。
12.进一步的,所述双层缝合织带的内侧粘接有透气垫,所述透气垫的中部贴合在织物传感器的外侧,所述透气垫为多孔硅胶垫制成。
13.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灯和蜂鸣器,所述信号灯和蜂鸣器均与检测模块电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缩折叠胶套,该压缩折叠胶套的一端延伸至机壳的内侧。
1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合页的表面固设有减重安装孔,所述安装合页为聚丙烯制成。
16.有益效果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心率检测的安全织带,通过该装置实现驾驶员的心率数据快速采集,通过双层缝合织带与卷簧片配合,方便驾驶员将双层缝合织带缠绕在手腕处,其中双层缝合织带装有织物传感器的一面贴合在驾驶员的手腕处,通过织物传感器、检测模块和电池包的配合,完成用户的心率数据采集的处理,在手腕处采集心跳数据方便用户佩戴使用,心率数据采集稳定快捷;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心率检测的安全织带,通过该装置实现心率采集定点监控限位,仅需将双层缝合织带拉开,将设有织物传感器的一侧贴合在手腕处,机壳完成双层缝合织带对驾驶员的手腕缠绕,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其耐用可靠,双层缝合织带的限位孔与机壳和电池盒的外侧抵触,方便用户将双层缝合织带紧密的缠绕在用户的手腕处,在驾驶员的手腕处形成一个有两条卷簧片和双层缝合织带构成的护腕结;
20.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壳结构的立体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层缝合织带结构的正剖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垫结构的立体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层缝合织带结构的立体图。
26.附图标记
27.1-驾驶座椅;2-安全带;3-检测模块;4-限位卡;5-弹力织带;6-双层缝合织带;6a-检测孔;6b-限位孔;7-卷簧片;8-安装合页;9-织物传感器;10-机壳;10a-信号灯;10b-蜂鸣器;11-电池盒;11a-压缩折叠胶套;12-电池包;13-透气垫。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参照附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心率检测的安全织带,包括驾驶座椅1、安全带2和检测模块3,安全带2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卡4,限位卡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力织带5,该弹力织带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双层缝合织带6。
32.双层缝合织带6的两侧长边内侧均套接有卷簧片7,双层缝合织带6的外侧嵌套有安装合页8,安装合页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织物传感器9,该安装合页8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机壳10和电池盒11,电池盒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池包12,电池包12和织物传感器9均与检测模块3电连接。
33.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双层缝合织带6的外侧分别固设有检测孔6a和限位孔6b,双层缝合织带6由丙纶编织制成。
34.双层缝合织带6与卷簧片7配合,卷簧片7在无外力施加的情况下呈现绕卷状态,从而实现双层缝合织带6的自动绕卷,驾驶员佩戴该装置时,仅需将双层缝合织带6拉开,将设有织物传感器9的一侧贴合在手腕处,机壳10完成双层缝合织带6对驾驶员的手腕缠绕,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其耐用可靠。
35.双层缝合织带6的限位孔b与机壳10和电池盒11的外侧抵触,方便用户将双层缝合织带6紧密的缠绕在用户的手腕处,在驾驶员的手腕处形成一个有两条卷簧片7和双层缝合织带6构成的护腕结构。
36.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双层缝合织带6的内侧粘接有透气垫13,透气垫13的中部贴合在织物传感器9的外侧,透气垫13为多孔硅胶垫制成。
37.通过透气垫13和织物传感器9的配合,提该装置在驾驶员手腕处的透气性,避免驾驶员手腕处积存的汗液影响织物传感器9的工作。
38.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灯10a和蜂鸣器10b,信号灯10a和蜂鸣器10b均与检测模块3电连接。
39.两个机壳10内均内置有检测模块3,降低该装置的故障停工概率。
40.检测模块3与信号灯10a和蜂鸣器10b配合,实现该装置的声光警示功能,由于该装置的使用环境位于车厢靠近车门处,该装置在实际应用阶段不安装使用led显示屏等电子屏幕,降低该装置的实际造价和降低该装置的后期损坏维修成本,其中检测模块3直接采购
自市场的。
4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盒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缩折叠胶套,该压缩折叠胶套的一端延伸至机壳10的内侧。
42.通过压缩折叠胶套完成机壳10和电池盒11的软连接,方便双层缝合织带6在卷簧片7的带动下开始绕卷。
4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装合页8的表面固设有减重安装孔,安装合页8为聚丙烯制成。
44.在聚丙烯材质的安装合页8上开设减重安装孔,方便织物传感器9与检测模块3连接,同时方便安转合页伴随双层缝合织带6绕卷时发生行形变,适应用户的手腕,提高该装置的佩戴舒适度,增强该装置的人机功效。
45.具体操作流程:
46.驾驶员乘坐在驾驶座椅1上使用安全带2时,通过双层缝合织带6与卷簧片7配合,方便驾驶员将双层缝合织带6缠绕在手腕处,其中双层缝合织带6装有织物传感器9的一面贴合在驾驶员的手腕处,通过织物传感器9、检测模块3和电池包12的配合,完成用户的心率数据采集的处理,其中检测模块3与信号灯10a和蜂鸣器10b配合,实现该装置的声光警示功能。
47.该装置通过在驾驶员的手腕处完成心率数据采集,不受驾驶员的日常衣服穿着厚度影响,方便佩戴使用,同时实现该装置对驾驶员的手腕进行定点监控限位。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