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2022-10-22 01:08: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的数量特别大,然而大部分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是处于闲置状态,一般农民采用田间燃烧的方式将秸秆处理掉,会污染生态环境,污染空气环境。每年秸秆集中焚烧时,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灰尘弥漫、浓烟滚滚让人窒息,雾霾天气持续多日。户外能见度大大降低,影响交通安全。燃烧秸秆所生成的气体对大气有极大地危害。有数据表明,露天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可吸入颗粒物刺激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焚烧秸秆极易引燃周围的庄稼、可燃物,引发火灾。每年都有很多未收获的小麦等农作物被引燃,颗粒无收,尤其是有风的天气,火势迅速蔓延,造成火烧连营,殃及周边村庄,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若粉碎填埋又无法清除秸秆上的病虫害,使农作物来年病虫害泛滥,给农作物造成极大危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废弃植物秸秆有效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通过对植物秸秆的加工处理,实现自然资源的再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一、将秸秆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粉碎,获得秸秆碎屑;
6.步骤二、将所述秸秆碎屑和水置于容器内进行加热浸泡;
7.步骤三、对将浸湿后的秸秆碎屑进行高速破碎,并形成秸秆液浆;
8.步骤四、对所述秸秆液浆进行过滤,获得过滤后的第一产物和残留的第二产物;
9.步骤五、对所述第一产物进行脱水压缩获得所述基料;
10.步骤六、对所述第二产物进行脱水并隔氧碳化获得所述滤料。
11.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还对脱水后的所述第一产物进行模压,获得固体形态的所述基料。
12.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还对脱水后的所述第一产物进行模压成形,并对成形后的所述基料进行研磨,获得粉末状的所述基料。
13.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先对所述第二产物进行初级脱水,使含水量控制在20至25%,并具备塑性;再将初级脱水后的第二产物置于模具内进行压力脱水,并定形;对定形后的第二产物进行隔氧碳化,并获得所述滤料。
14.优选的,初级脱水后的第二产物与切段破碎的秸秆纤维经搅拌后一同加入模具
内,并进行压力脱水及隔氧碳化。
15.优选的,所述基料用于造纸。
16.优选的,所述滤料用于制作防潮材料。
17.优选的,所述滤料用于制作水体过滤材料。
18.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在真空容器内秸秆在粉碎过程中,其粉末不会因气流运动而四散,因此在破碎过程中,飞溅的碎屑能迅速下落,并继续参与机械粉碎过程,从而提高了秸秆的粉碎效果,是的粉碎后的碎屑更均匀细腻。步骤二中,浸泡后的碎屑提高了自身水分,并在加热作用下提高了浸透效果。步骤三中,秸秆碎屑在破碎机高速旋转的刀片作用下,被破碎成粉末,由于秸秆碎屑的高含水量高,因此提高了破碎效果,实现了秸秆纤维的液浆化状态。最后对液浆进行过滤获得基料的原料和滤料原料。利用秸秆纤维粉末的自身的粘合力,实现颗粒化成型,因此便于运输和应用,不出现粉末飞散的弊端。成型后的基料还可进行二次研磨,从而实现更加细腻的纤维粉末制备。使秸秆纤维被模具定型处理后,呈碳化状态,实现了碳化颗粒的制备。另外,初级脱水后的第二产物与切段破碎的秸秆纤维经搅拌后一同加入模具内,并进行压力脱水及隔氧碳化。经过该操作后,实现碳化颗粒的大型化,其中切段后的秸秆纤维发挥连接固定作用,因此使碳化后的滤料拥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及稳定性。在应用领域中,基料可作为造纸等领域中的主要原料,从而实现材料的再利用,而所述滤料用于制作防潮材料,或填埋材料,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具有防潮功能的建筑材料使用;而碳化后的滤料可用于制作水体过滤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一、将秸秆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粉碎,获得秸秆碎屑;
22.步骤二、将所述秸秆碎屑和水置于容器内进行加热浸泡;
23.步骤三、对将浸湿后的秸秆碎屑进行高速破碎,并形成秸秆液浆;
24.步骤四、对所述秸秆液浆进行过滤,获得过滤后的第一产物和残留的第二产物;
25.步骤五、对所述第一产物进行脱水压缩获得所述基料;
26.步骤六、对所述第二产物进行脱水并隔氧碳化获得所述滤料。
27.通过上述方法,在真空容器内秸秆在粉碎过程中,其粉末不会因气流运动而四散,因此在破碎过程中,飞溅的碎屑能迅速下落,并继续参与机械粉碎过程,从而提高了秸秆的粉碎效果,是的粉碎后的碎屑更均匀细腻。步骤二中,浸泡后的碎屑提高了自身水分,并在加热作用下提高了浸透效果。步骤三中,秸秆碎屑在破碎机高速旋转的刀片作用下,被破碎成粉末,由于秸秆碎屑的高含水量高,因此提高了破碎效果,实现了秸秆纤维的液浆化状态。最后对液浆进行过滤获得基料的原料和滤料原料。
28.所述步骤五中,还对脱水后的所述第一产物进行模压,获得固体形态的所述基料。该处理手段,利用秸秆纤维粉末的自身的粘合力,实现颗粒化成型,因此便于运输和应用,不出现粉末飞散的弊端。
29.所述步骤五中,还对脱水后的所述第一产物进行模压成形,并对成形后的所述基料进行研磨,获得粉末状的所述基料。在该处理方法中,成型后的基料还可进行二次研磨,从而实现更加细腻的纤维粉末制备。
30.所述步骤六中,先对所述第二产物进行初级脱水,使含水量控制在20至25%,并具备塑性;再将初级脱水后的第二产物置于模具内进行压力脱水,并定形;对定形后的第二产物进行隔氧碳化,并获得所述滤料。
31.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滤料,使秸秆纤维被模具定型处理后,呈碳化状态,实现了碳化颗粒的制备。另外,初级脱水后的第二产物与切段破碎的秸秆纤维经搅拌后一同加入模具内,并进行压力脱水及隔氧碳化。经过该操作后,实现碳化颗粒的大型化,其中切段后的秸秆纤维发挥连接固定作用,因此使碳化后的滤料拥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及稳定性。
32.在应用领域中,基料可作为造纸等领域中的主要原料,从而实现材料的再利用,而所述滤料用于制作防潮材料,或填埋材料,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具有防潮功能的建筑材料使用;而碳化后的滤料可用于制作水体过滤材料。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秸秆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粉碎,获得秸秆碎屑;步骤二、将所述秸秆碎屑和水置于容器内进行加热浸泡;步骤三、对将浸湿后的秸秆碎屑进行高速破碎,并形成秸秆液浆;步骤四、对所述秸秆液浆进行过滤,获得过滤后的第一产物和残留的第二产物;步骤五、对所述第一产物进行脱水压缩获得所述基料;步骤六、对所述第二产物进行脱水并隔氧碳化获得所述滤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还对脱水后的所述第一产物进行模压,获得固体形态的所述基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还对脱水后的所述第一产物进行模压成形,并对成形后的所述基料进行研磨,获得粉末状的所述基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先对所述第二产物进行初级脱水,使含水量控制在20至25%,并具备塑性;再将初级脱水后的第二产物置于模具内进行压力脱水,并定形;对定形后的第二产物进行隔氧碳化,并获得所述滤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初级脱水后的第二产物与切段破碎的秸秆纤维经搅拌后一同加入模具内,并进行压力脱水及隔氧碳化。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用于造纸。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用于制作防潮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用于制作水体过滤材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秸秆纤维基料及滤料的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秸秆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粉碎,获得秸秆碎屑;步骤二、将所述秸秆碎屑和水置于容器内进行加热浸泡;步骤三、对将浸湿后的秸秆碎屑进行高速破碎,并形成秸秆液浆;步骤四、对所述秸秆液浆进行过滤,获得过滤后的第一产物和残留的第二产物;步骤五、对所述第一产物进行脱水压缩获得所述基料;步骤六、对所述第二产物进行脱水并隔氧碳化获得所述滤料。本发明通过对植物秸秆的加工处理,实现自然资源的再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贺新民 魏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金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9
技术公布日:2022/10/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