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2022-09-15 07:20: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层叠体,详细而言,涉及可用作包装材料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在包装材料的领域中,由于再循环等要求而迫切期望使用单一原材料的复合膜。
3.作为这样的复合膜,提出了通过将聚乙烯膜彼此介由2液固化型氨基甲酸酯粘接剂进行粘接而得到的聚乙烯层叠膜(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26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另一方面,使用这样的复合膜制造包装袋的情况下,有时将复合膜对折,使复合膜的一个面彼此重叠并进行热封。此时,仅对复合膜的一个面进行热封,复合膜的另一个面不进行热封。
9.专利文献1的聚乙烯层叠膜为单一原材料(聚乙烯)的复合膜,因此,聚乙烯层叠膜的一个面及另一个面均为聚乙烯膜。换言之,聚乙烯层叠膜的一个面及另一个面为具有相同的熔点的基材,于相同的温度进行热封。
10.因此,要仅对聚乙烯层叠膜的一个面进行热封时,存在另一个面也被热封的情况。
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对第2膜进行热封时能够抑制第1膜的热封的层叠体。
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3.本发明[1]为层叠体,其依次具备耐热层、聚烯烃系的第1膜、粘接层、和聚烯烃系的第2膜。
[0014]
本发明[2]包括上述[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耐热层为含有聚氨酯树脂的聚氨酯分散体的涂布干燥物,所述聚氨酯树脂为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物与扩链剂的反应产物,所述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物为包含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的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包含大分子多元醇及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的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
[0015]
本发明[3]包括上述[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耐热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3.5g/m2以下。
[0016]
本发明[4]包括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所述耐热层与所述第1膜之间、及/或所述第1膜与粘接层之间、及/或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第2膜之间具备气体阻隔层。
[0017]
本发明[5]包括上述[4]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气体阻隔层为含有聚氨酯树脂的聚氨酯分散体的涂布干燥物,所述聚氨酯树脂为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物与扩链剂的反应
产物,所述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物为包含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的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包含碳原子数2~6的二醇及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的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
[0018]
本发明[6]包括上述[4]或[5]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气体阻隔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0.8g/m2以上3g/m2以下。
[0019]
本发明[7]包括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第1膜及所述第2膜均相同。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层叠体,在第1膜上具备耐热层,因此,在对第2膜进行热封时,能够抑制第1膜的热封。
附图说明
[0022]
[图1]图1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0023]
[图2]图2为表示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并且,图2a表示准备聚烯烃系的第1膜的工序,图2b表示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的一个面配置(层叠)耐热层的工序,图2c表示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气体阻隔层的工序,图2d表示在气体阻隔层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粘接层的工序,图2e表示在粘接层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聚烯烃系的第2膜的工序。
[0024]
[图3]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变形例的概略图,并且,图3a表示在耐热层与聚烯烃系的第1膜之间具备气体阻隔层的层叠体,图3b表示在粘接层与聚烯烃系的第2膜之间具备气体阻隔层的层叠体,图3c表示不具备气体阻隔层的层叠体。
[0025]
[图4]图4为表示自立袋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图4a表示准备片状的层叠体的工序,图4b表示使相对的聚烯烃系的第2膜彼此接触并进行热封的工序,图4c表示得到自立袋的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体1依次具备耐热层2、聚烯烃系的第1膜3、气体阻隔层4、粘接层5、和聚烯烃系的第2膜6。
[0027]
耐热层2沿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具备具有平坦的表面和背面的片形状。
[0028]
耐热层2是用于在对聚烯烃系的第2膜6进行热封时抑制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热封的层。
[0029]
耐热层2由含有聚氨酯树脂的聚氨酯分散体(以下,记为第1聚氨酯分散体。)的涂布干燥物形成,所述聚氨酯树脂为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物(以下,记为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与扩链剂的反应产物,所述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物为包含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的多异氰酸酯成分(以下,记为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包含大分子多元醇及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的多元醇成分(以下,记为第1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
[0030]
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包含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作为必需成分。
[0031]
作为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可举出例如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衍生物等。
[0032]
作为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可举出例如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等。
[0033]
作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可举出例如3-异氰酸酯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
’‑
、2,4
’‑
或2,2
’‑
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h
12
mdi)、1,3-或1,4-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或其混合物(h6xdi)、双(异氰酸酯基甲基)降冰片烷(nbdi)、1,3-环戊烯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6-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
[0034]
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可举出例如4,4
’‑
、2,4
’‑
或2,2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mdi)、2,4-或2,6-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tdi)、4,4
’‑
甲苯胺二异氰酸酯(to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间或对苯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4,4
’‑
二苯基二异氰酸酯、4,4
’‑
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
[0035]
作为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举出例如1,3-或1,4-双(异氰酸酯基甲基)苯(别名:1,3-或1,4-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xdi)、1,3-或1,4-四甲基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tmxdi)、ω,ω
’‑
二异氰酸酯基-1,4-二乙基苯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
[0036]
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衍生物为上述的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的衍生物,例如,也可举出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的多聚物(例如二聚物、三聚物(例如异氰脲酸酯改性物、亚氨基噁二嗪二酮改性物)、五聚物、七聚物等)、脲基甲酸酯改性物(例如,由上述的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与一元醇或二元醇的反应生成的脲基甲酸酯改性物等)、多元醇改性物(例如,由上述的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与三元醇(例如三羟甲基丙烷等)的反应生成的多元醇改性物(醇加成物)等)、缩二脲改性物(例如,通过上述的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与水或胺类的反应生成的缩二脲改性物等)、脲改性物(例如,通过上述的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与二胺的反应生成的脲改性物等)、噁二嗪三酮改性物(例如,通过上述的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的噁二嗪三酮等)、碳二亚胺改性物(通过上述的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的脱羧缩合反应生成的碳二亚胺改性物等)、脲二酮改性物、脲酮亚胺改性物等。
[0037]
作为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优选可举出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更优选可举出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进一步优选可举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尤其优选可举出4,4
’‑
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
[0038]
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039]
另外,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也可以包含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作为任选成分。
[0040]
作为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可举出例如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衍生物等。
[0041]
作为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可举出例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等。
[0042]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举出例如乙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丙二异氰酸酯、丁二异氰酸酯(1,4-丁二异氰酸酯、1,2-丁二异氰酸酯、2,3-丁二异氰酸酯、1,3-丁二异氰酸酯)、1,5-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di)、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4,4-或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基甲基己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
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等。
[0043]
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衍生物为上述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单体的上述衍生物。
[0044]
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045]
相对于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100质量份而言,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的配合比例例如为1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0046]
多异氰酸酯优选不包含不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而仅包含具有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
[0047]
第1多元醇成分包含大分子多元醇及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作为必需成分。
[0048]
大分子多元醇是在分子末端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并且所述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00以上,优选为500以上,另外,为10000以下,优选为5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以下。
[0049]
大分子多元醇的平均官能团数例如为2以上,另外,例如为3以下,另外,优选为2。
[0050]
作为大分子多元醇,可举出例如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氨酯多元醇、环氧多元醇、聚烯烃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有机硅多元醇、氟多元醇、及乙烯基单体改性多元醇等,优选可举出聚酯多元醇。
[0051]
作为聚酯多元醇,可举出例如后述的低分子量多元醇、与多元酸的缩聚物。
[0052]
作为低分子量多元醇,优选可举出二元醇,更优选可举出碳原子数2~6的二醇,进一步优选可举出烷烃二醇,尤其优选可举出1,6-己二醇、新戊二醇。
[0053]
作为多元酸,可举出例如芳香族二元酸、脂环族二元酸、脂肪族二元酸等。
[0054]
作为芳香族二元酸,可举出例如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偏苯三酸等芳香族羧酸等,优选可举出苯二甲酸,更优选可举出间苯二甲酸。
[0055]
作为脂环族二元酸,可举出氯桥酸、1,2-六氢邻苯二甲酸等脂环族羧酸等。
[0056]
作为脂肪族二元酸,可举出例如草酸、丙二酸、琥珀酸、甲基琥珀酸、2,2-二甲基琥珀酸、2,3-二甲基琥珀酸、己基琥珀酸、戊二酸、2-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3,3-二甲基琥珀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羧酸等,优选可举出己二酸、癸二酸。
[0057]
作为多元酸,优选可举出脂肪族二元酸、芳香族二元酸。
[0058]
作为这样的聚酯多元醇,优选可举出: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与己二酸的缩聚物;间苯二甲酸、癸二酸、乙二醇、与新戊二醇的缩聚物。
[0059]
另外,作为聚酯多元醇,可以使用市售品,具体而言,可举出takelac u-5620(作为己二酸、1,6-己二醇、与新戊二醇的缩聚物的聚酯多元醇,三井化学公司制)、takelac u-9025(作为间苯二甲酸、癸二酸、乙二醇、与新戊二醇的缩聚物的聚酯多元醇,三井化学公司制)。
[0060]
另外,作为聚酯多元醇,可举出通过ε-己内酯等的开环聚合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等。
[0061]
大分子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062]
相对于第1多元醇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而言,大分子多元醇的配合比例例如为60
质量份以上,例如为9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下。
[0063]
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是含有非离子性基团或离子性基团等亲水性基团、并且含有氨基或羟基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含有非离子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含有离子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
[0064]
作为含有非离子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含有作为亲水性基团(非离子性基团)的聚氧化烯基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
[0065]
更具体而言,作为含有非离子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可举出例如聚氧乙二醇、单末端封链聚氧乙二醇、含有聚氧乙烯侧链的多元醇等。
[0066]
作为单末端封链聚氧乙二醇,可举出例如用碳原子数1~4的烷基进行单末端封链而得到的烷氧基聚氧乙烯单醇。
[0067]
含有聚氧乙烯侧链的多元醇是在侧链包含聚氧乙烯基、并且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化合物。
[0068]
含有离子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是兼具例如羧酸等阴离子性基团或季胺等阳离子性基团、和2个以上的羟基或氨基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优选可举出兼具阴离子性基团和2个以上的羟基的化合物,更优选可举出兼具1个羧酸和2个羟基的化合物(含有羧基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例如,含羧基的多元醇等))。
[0069]
作为含羧基的多元醇,可举出例如2,2-二羟甲基乙酸、2,2-二羟甲基乳酸、2,2-二羟甲基丙酸(别名:二羟甲基丙酸)、2,2-二羟甲基丁酸、2,2-二羟甲基丁酸、2,2-二羟甲基戊酸等多羟基烷烃酸等。
[0070]
作为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优选可举出含有离子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更优选可举出兼具阴离子性基团和2个以上的羟基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可举出含羧基的多元醇,进一步优选可举出多羟基烷烃酸,尤其优选可举出2,2-二羟甲基丙酸。
[0071]
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
[0072]
相对于第1多元醇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而言,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的配合比例例如为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例如为3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
[0073]
另外,第1多元醇成分包含低分子量多元醇(除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以外的低分子量多元醇)作为任选成分。
[0074]
作为低分子量多元醇,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2~6的二醇、其他低分子量多元醇(将碳原子数2~6的二醇除外)等。
[0075]
碳原子数2~6的二醇是数均分子量为40以上且低于400(优选为300以下)、并且具有2个羟基的碳原子数2~6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2-或1,3-丙二醇或其混合物)、丁二醇(1,2-或1,3-或1,4-丁二醇或其混合物)、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3-或1,4-环己二醇等碳原子数2~6的烷烃二醇(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二醇)、例如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等碳原子数2~6的醚二醇、例如1,4-二羟基-2-丁烯等碳原子数2~6的烯烃二醇等。
[0076]
作为碳原子数2~6的二醇,优选可举出碳原子数2~6的醚二醇,更优选可举出三乙二醇。
[0077]
这些碳原子数2~6的二醇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078]
相对于第1多元醇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而言,碳原子数2~6的二醇的配合比例例如为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例如为3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
[0079]
其他低分子量多元醇是数均分子量为40以上且低于400(优选为300以下)、并且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碳原子数2~6的二醇),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7以上的二醇(二元醇)、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
[0080]
碳原子数7以上的二醇(二元醇)是数均分子量为40以上且低于400(优选为300以下)、并且在1分子中具有2个羟基的碳原子数7以上的化合物,也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7~20的烷烃-1,2-二醇、2,6-二甲基-1-辛烯-3,8-二醇、1,3-或1,4-环己烷二甲醇及它们的混合物、氢化双酚a、双酚a等等。
[0081]
另外,作为碳原子数7以上的二醇(二元醇),也可举出例如数均分子量低于400(优选为300以下)的、2价的聚环氧烷烃等。这样的聚环氧烷烃例如可以通过将上述的二元醇作为引发剂使环氧乙烷及/或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烃进行加成反应而以聚乙二醇(聚氧乙烯醚二醇)、聚丙二醇(聚氧丙烯醚二醇)、聚乙烯聚丙二醇(无规或嵌段共聚物)等的形式得到。另外,也可举出例如通过四氢呋喃的开环聚合等而得到的数均分子量低于400(优选为300以下)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等。
[0082]
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是数均分子量为40以上且低于400(优选为300以下)、并且在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甘油、2-甲基-2-羟基甲基-1,3-丙二醇、2,4-二羟基-3-羟基甲基戊烷、1,2,6-己三醇、三羟甲基丙烷、2,2-双(羟基甲基)-3-丁醇等三元醇(低分子量三醇)、例如四羟甲基甲烷(季戊四醇)、双甘油等四元醇、例如木糖醇等五元醇、例如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蒜糖醇、艾杜糖醇、卫矛醇、阿卓糖醇、肌醇、二季戊四醇等六元醇、例如鳄梨糖醇等七元醇、例如蔗糖等八元醇等。
[0083]
另外,作为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也可举出例如数均分子量为40以上且低于400(优选为300以下)的、3元以上的聚环氧烷烃等。这样的聚环氧烷烃例如可以通过将上述的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或已知的多胺作为引发剂使环氧乙烷及/或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烃进行加成反应而以聚乙烯多元醇、聚丙烯多元醇、聚乙烯聚丙烯多元醇(无规或嵌段共聚物)等的形式得到。
[0084]
其他低分子量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085]
第1多元醇成分优选包含大分子多元醇、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及碳原子数2~6的二醇,优选由大分子多元醇、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及碳原子数2~6的二醇构成。
[0086]
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通过使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1多元醇成分反应而得到。
[0087]
在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1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中,通过本体聚合、溶液聚合等已知的聚合方法,优选通过反应性及粘度的调整更容易的溶液聚合,使上述各成分反应。
[0088]
该反应中,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中的异氰酸酯基相对于第1多元醇成分中的活性氢基团(羟基及/或氨基)的当量比(异氰酸酯基/羟基)大于1,例如为1.2以上,优选为1.3以上,例如为3.0以下,优选为2.5以下。
[0089]
在溶液聚合中,例如,在氮气氛下,在有机溶剂(溶剂)中配合上述成分并进行反
应。
[0090]
作为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例如为20℃以上,另外,例如为80℃以下,另外,反应时间为1小时以上,另外,例如为20小时以下。
[0091]
作为有机溶剂,可举出对于异氰酸酯基而言为非活性、并且富有亲水性的、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腈、n-甲基吡咯烷酮等。
[0092]
另外,在上述聚合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例如胺系、锡系、铅系等的反应催化剂,另外,也可以通过例如蒸馏、萃取等已知的方法从所得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中除去未反应的多异氰酸酯。
[0093]
由此,得到作为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1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
[0094]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溶液聚合而使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1多元醇成分进行了反应的情况下,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是以包含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及有机溶剂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反应液的形式得到的。
[0095]
另外,在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中包含离子性基团的情况下,优选添加中和剂来进行中和,从而形成离子性基团的盐。
[0096]
作为中和剂,在离子性基团为阴离子性基团的情况下,可举出惯用的碱、例如有机碱(例如,叔胺类(三甲基胺、三乙基胺等碳原子数1~4的三烷基胺、二甲基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等烷醇胺、吗啉等杂环式胺等))、无机碱(氨、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镁、氢氧化钙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钾等))。这些碱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097]
中和剂以每1当量阴离子性基团为0.4当量以上、优选为0.6当量以上的比例添加,另外,以例如为1.2当量以下、优选为1当量以下的比例添加。
[0098]
这样操作而得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是在其分子末端具有至少1个(优选为多个,进一步优选为2个)游离的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物,其异氰酸酯基的含量(按除去溶剂后的固态成分换算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例如为0.3质量%以上,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例如为20质量%以下,优选为15质量%以下。
[0099]
另外,异氰酸酯基的平均官能团数例如为1.5以上,另外,例如为3.0以下,优选为2.5以下。
[0100]
其后,该方法中,使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与扩链剂在例如水中进行反应,得到聚氨酯树脂的第1聚氨酯分散体。
[0101]
作为扩链剂,可举出例如上述的低分子量多元醇、含氨基的化合物等。
[0102]
作为含氨基的化合物,可举出例如芳香族多胺、芳香脂肪族多胺、脂环族多胺、脂肪族多胺、氨基醇、含聚氧乙烯基的多胺、具有伯氨基、或者伯氨基及仲氨基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肼或其衍生物等含氨基的化合物。
[0103]
作为芳香族多胺,可举出例如4,4
’‑
二苯基甲烷二胺、甲苯二胺等。
[0104]
作为芳香脂肪族多胺,可举出例如1,3-或1,4-苯二甲胺或其混合物等。
[0105]
作为脂环族多胺,可举出例如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胺(别名:异佛尔酮二胺)、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胺、2,5(2,6)-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1,4-环己烷二胺、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环己烷、
3,9-双(3-氨基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1,3-及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0106]
作为脂肪族多胺,可举出例如乙二胺、1,2-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六亚甲基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1,2-二氨基乙烷、1,2-二氨基丙烷、1,3-二氨基戊烷等。
[0107]
作为氨基醇,可举出例如2-((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别名:n-(2-氨基乙基)乙醇胺)、2-((2-氨基乙基)氨基)-1-甲基丙醇(别名:n-(2-氨基乙基)异丙醇胺)等,优选可举出2-((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别名:n-(2-氨基乙基)乙醇胺)。
[0108]
作为含聚氧乙烯基的多胺,可举出例如聚氧乙烯醚二胺等聚氧化烯醚二胺。更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日本油脂制的peg#1000二胺、huntsman公司制的jeffamine ed-2003、edr-148、xtj-512等。
[0109]
作为具有伯氨基、或者伯氨基及仲氨基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可举出例如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伯氨基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别名: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别名: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别名: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别名: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等具有伯氨基及仲氨基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等,优选可举出具有伯氨基及仲氨基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更优选可举出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别名: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0110]
作为肼或其衍生物,可举出例如肼(包括水合物)、丁二酸二酰肼、己二酸二酰肼等。
[0111]
这些含氨基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112]
作为扩链剂,优选可举出含氨基的化合物,更优选可举出氨基醇、具有伯氨基、或者伯氨基及仲氨基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更优选并用氨基醇及具有伯氨基、或者伯氨基及仲氨基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
[0113]
而且,为了使上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与扩链剂在水中反应,例如,首先,在水中添加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由此使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进行水分散,接着,在其中添加扩链剂,利用扩链剂对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进行扩链。
[0114]
为了使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进行水分散,以相对于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100质量份而言水为50~1000质量份的比例,在对水进行搅拌的条件下,添加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
[0115]
其后,在搅拌条件下,以扩链剂的活性氢基团(氨基及羟基)相对于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的当量比(活性氢基团/异氰酸酯基)成为例如0.6~1.2的比例的方式,将扩链剂滴加至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已被水分散的水中。
[0116]
扩链剂例如也可以以水溶液的形式滴加,在滴加结束后,进一步一边搅拌一边于例如常温使反应完成。到反应完成为止的反应时间例如为0.1小时以上,另外,例如为10小时以下。
[0117]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与上文相反地将水添加至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中,使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进行水分散,接着,在其中添加扩链剂,利用扩链剂对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进行扩链。
[0118]
另外,该方法中,根据需要,可以将有机溶剂、水除去,此外,也可以添加水从而对固态成分浓度进行调整。
[0119]
由此,得到作为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与扩链剂的反应产物的聚氨酯树脂的第1聚氨酯分散体。第1聚氨酯分散体作为第1涂覆液来使用。
[0120]
所得到的聚氨酯树脂的第1聚氨酯分散体的固态成分浓度例如为10质量%以上,优选为1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另外,例如为60质量%以下,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5质量%以下。
[0121]
另外,在第1涂覆液中,可以根据需要而配合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举出例如稳定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增塑剂、抗静电剂、润滑剂、防粘连剂、表面活性剂、分散稳定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填料、无机粒子、无机氧化物粒子、晶核剂等。
[0122]
另外,添加剂的配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及用途而适当地设定。
[0123]
另外,为了赋予相对于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润湿性、或者为了进行稀释,可以在第1涂覆液中添加例如水溶性有机溶剂、润湿剂(例如,改性聚硅氧烷共聚物)。
[0124]
作为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举出例如甲醇、乙醇、2-丙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类等,优选可举出醇类,更优选可举出2-丙醇。
[0125]
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126]
而且,如后文所述,耐热层2可通过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一个面上涂布第1涂覆液并进行干燥而得到。
[0127]
耐热层2的120℃时的储能弹性模量例如为1mpa以上,优选为10mpa以上,另外,例如为100mpa以下,优选为50mpa以下,更优选为30mpa以下。
[012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储能弹性模量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详述。
[0129]
耐热层2的厚度例如为0.1μm以上,另外,例如为3.0μm以下。
[0130]
聚烯烃系的第1膜3沿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具备具有平坦的表面和背面的片形状。
[0131]
作为聚烯烃系的第1膜3,可举出例如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膜(lldpe)等聚乙烯系膜等聚乙烯系膜、例如未拉伸聚丙烯膜(cpp膜)、单轴拉伸聚丙烯膜、双轴拉伸聚丙烯膜(opp膜)等聚丙烯系膜、例如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膜等。
[0132]
另外,聚烯烃系的第1膜3也可以利用锚涂剂(例如,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物及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实施了锚涂处理。
[0133]
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厚度例如为0.05μm以上,另外,例如为2.0μm以下。
[0134]
气体阻隔层4沿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具备具有平坦的表面和背面的片形状。
[0135]
气体阻隔层4是向层叠体1赋予气体阻隔性的层。
[0136]
气体阻隔层4由含有聚氨酯树脂的聚氨酯分散体(以下,记为第2聚氨酯分散体。)的涂布干燥物形成,所述聚氨酯树脂为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与扩链剂的反应产物,所述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为包含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的多异氰酸酯成分(以下,记为第
2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包含碳原子数2~6的二醇及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的多元醇成分(以下,记为第2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
[0137]
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包含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作为必需成分。
[0138]
作为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可举出1,2-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o-xdi)、1,3-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m-xdi)、1,4-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p-xdi)作为结构异构体。
[0139]
作为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优选可举出1,3-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1,4-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更优选可举出1,3-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
[0140]
作为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包括其上述衍生物。
[0141]
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142]
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可以包含其他多异氰酸酯作为任选成分。
[0143]
作为其他多异氰酸酯,可举出上述的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上述的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上述的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将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除外。)、上述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它们的上述衍生物等,优选可举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更优选可举出4,4
’‑
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
[0144]
相对于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100质量份而言,其他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的配合比例例如为10质量份以上,另外,例如为30质量份以下。
[0145]
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优选包含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及脂环族多异氰酸酯,更优选包含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及4,4
’‑
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进一步优选由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及4,4
’‑
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构成。
[0146]
第2多元醇成分包含上述的碳原子数2~6的二醇及上述的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作为必需成分。
[0147]
作为碳原子数2~6的二醇,优选可举出碳原子数2~6的烷烃二醇,更优选可举出乙二醇。
[0148]
这些碳原子数2~6的二醇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0149]
相对于第2多元醇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而言,碳原子数2~6的二醇的配合比例例如为50质量份以上,例如为8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下。
[0150]
作为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可举出上述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优选可举出含有离子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更优选可举出兼具阴离子性基团和2个以上的羟基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可举出含羧基的多元醇,尤其优选可举出多羟基烷烃酸,最优选可举出2,2-二羟甲基丙酸。
[0151]
相对于第2多元醇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而言,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的配合比例例如为20质量份以上,例如为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下。
[0152]
另外,第2多元醇成分包含上述的碳原子数7以上的二醇(二元醇)、上述的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作为任选成分。
[0153]
作为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可举出上述的低分子量多元醇,优选可举出三元醇,更优选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
[0154]
相对于第2多元醇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而言,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的配合比例例如为1质量份以上,例如为2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
[0155]
第2多元醇成分优选包含碳原子数2~6的二醇、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
化合物及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更优选由碳原子数2~6的二醇、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含活性氢基团化合物及3元以上的低分子量多元醇构成。
[0156]
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通过使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2多元醇成分反应而得到。
[0157]
关于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2多元醇成分的反应,通过和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1多元醇成分的反应同样的方法,使上述各成分反应。
[0158]
即,在溶液聚合中,可以使用和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1多元醇成分的反应同样的有机溶剂(溶剂)、反应催化剂,另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当量比)也和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1多元醇成分的反应同样。
[0159]
由此,得到作为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2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
[016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溶液聚合而使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与第2多元醇成分进行了反应的情况下,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是以包含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及有机溶剂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反应液的形式得到的。
[0161]
另外,在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中包含离子性基团的情况下,与上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同样地,优选添加上述的中和剂(优选三乙基胺、氨)来进行中和,从而形成离子性基团的盐。
[0162]
这样操作而得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是在其分子末端具有至少1个(优选为多个,进一步优选为2个)游离的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物,其异氰酸酯基的含量(按除去溶剂后的固态成分换算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例如为0.3质量%以上,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例如为20质量%以下,优选为15质量%以下。
[0163]
另外,异氰酸酯基的平均官能团数例如为1.5以上,另外,例如为3.0以下,优选为2.5以下。
[0164]
其后,该方法中,使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与上述的扩链剂在例如水中进行反应,得到聚氨酯树脂的第2聚氨酯分散体。
[0165]
作为扩链剂,可举出上述的扩链剂,优选可举出含氨基的化合物,更优选可举出氨基醇,进一步优选可举出2-((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别名:n-(2-氨基乙基)乙醇胺)。
[0166]
而且,通过和上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1预聚物与扩链剂的反应同样的步骤,使上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与扩链剂在水中反应。
[0167]
由此,得到作为异氰酸酯基封端第2预聚物与扩链剂的反应产物的聚氨酯树脂的第2聚氨酯分散体。第2聚氨酯分散体作为第1涂覆液来使用。
[0168]
所得到的聚氨酯树脂的第2聚氨酯分散体的固态成分浓度例如为10质量%以上,优选为1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另外,例如为60质量%以下,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5质量%以下。
[0169]
另外,在第2涂覆液中,可以根据需要而配合上述的添加剂。
[0170]
另外,添加剂的配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及用途而适当地设定。
[0171]
另外,根据需要,在第2涂覆液中,可以在不损害气体阻隔性的范围内配合具有气体阻隔性的热塑性树脂。
[0172]
作为具有气体阻隔性的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例如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聚偏氯乙烯或偏氯乙烯共聚物、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类等。
[0173]
另外,为了赋予相对于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润湿性、或者为了进行稀释,可以在第2涂覆液中添加例如上述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上述的润湿剂(例如,改性聚硅氧烷共聚物)。
[0174]
而且,如后文所述,气体阻隔层4可通过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上涂布第2涂覆液并进行干燥而得到。
[0175]
气体阻隔层4的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另外,例如为3.0μm以下。
[0176]
粘接层5沿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具备具有平坦的表面和背面的片形状。
[0177]
粘接层5是将气体阻隔层4、与聚烯烃系的第2膜6粘接的层。
[0178]
粘接层5例如由粘接剂形成。
[0179]
作为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已知的二液固化型氨基甲酸酯粘接剂等。
[0180]
作为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可举出takelac a-969v(三井化学公司制)及takenate a-5(三井化学公司制)的混合物等。
[0181]
而且,如后文所述,粘接层5可通过在气体阻隔层4的另一个面上涂布粘接剂并进行干燥而得到。
[0182]
粘接层5的厚度例如为1.5μm以上,另外,例如为4.0μm以下。
[0183]
聚烯烃系的第2膜6沿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具备具有平坦的表面和背面的片形状。
[0184]
作为聚烯烃系的第2膜6,可举出例如与上述的聚烯烃系的第1膜3同样的膜。
[0185]
优选地,从单一原材料的观点考虑,聚烯烃系的第1膜3及聚烯烃系的第2膜6均相同。
[0186]
具体而言,聚烯烃系的第1膜3及聚烯烃系的第2膜6均为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或者,均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膜(lldpe),或者,均为双轴拉伸聚丙烯膜(opp膜),或者,均为未拉伸聚丙烯膜(cpp膜)。
[0187]
另外,聚烯烃系的第2膜6也可以利用上述的锚涂剂实施了锚涂处理。
[0188]
聚烯烃系的第2膜6的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另外,例如为100μm以下。
[0189]
以下,对层叠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详述。
[0190]
为了制造层叠体1,首先,如图2a所示,准备聚烯烃系的第1膜3。
[0191]
接着,如图2b所示,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一个面配置(层叠)耐热层2。
[0192]
为了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一个面配置(层叠)耐热层2,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一个面(表面)的整面上涂布第1涂覆液,并进行干燥。
[0193]
具体而言,以耐热层2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成为例如6.0g/m2以下、优选为3.5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下、另外例如为0.1g/m2以上的方式涂布。
[0194]
若上述质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在对聚烯烃系的第2膜6进行热封时,能够抑制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热封。
[0195]
作为涂布方法,可举出棒涂法、帘式涂布法、辊涂法、刮刀涂布法等已知的涂布法。
[0196]
作为干燥条件,干燥温度例如为40℃以上,优选为50℃以上,另外,例如为80℃以下,另外,干燥时间例如为10秒以上,优选为20秒以上,另外,例如为120秒以下。
[0197]
由此,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一个面配置(层叠)耐热层2。
[0198]
接着,如图2c所示,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气体阻隔层4。
[0199]
为了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气体阻隔层4,首先,对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进行锚涂处理。
[0200]
为了对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进行锚涂处理,将锚涂剂涂布于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并进行干燥。
[0201]
具体而言,以锚涂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成为例如0.1g/m2以上、另外例如为1.0g/m2以下的方式涂布。
[0202]
涂布方法与上述的耐热层2的涂布方法同样。
[0203]
作为干燥条件,干燥温度例如为30℃以上,另外,例如为80℃以下,另外,干燥时间例如为1分钟以上,另外,例如为5分钟以下。
[0204]
接着,在进行了锚涂处理的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气体阻隔层4。
[0205]
为了在进行了锚涂处理的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气体阻隔层4,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表面)的整面上涂布第2涂覆液,并进行干燥。
[0206]
具体而言,以气体阻隔层4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成为例如0.1g/m2以上、优选为0.8g/m2以上、更优选为1g/m2以上、另外例如为5g/m2以下、优选为3g/m2以下的方式涂布。
[0207]
若上述的质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则气体阻隔性优异。
[0208]
另外,若上述的质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粘连性优异。
[0209]
涂布方法与上述的耐热层2的涂布方法同样。
[0210]
作为干燥条件,干燥温度例如为30℃以上,另外,例如为80℃以下,另外,干燥时间例如为10秒以上,优选为20秒以上,另外,例如为120秒以下。
[0211]
由此,在进行了锚涂处理的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气体阻隔层4。
[0212]
接着,如图2d所示,在气体阻隔层4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粘接层5。
[0213]
为了在气体阻隔层4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粘接层5,在气体阻隔层4的另一个面(表面)的整面上涂布粘接剂,并进行干燥。
[0214]
具体而言,以粘接层5的干燥后的厚度成为例如1g/m2以上、例如5g/m2以下的方式涂布。
[0215]
涂布方法与上述的耐热层2的涂布方法同样。
[0216]
作为干燥条件,干燥温度例如为30℃以上,另外,例如为80℃以下,另外,干燥时间例如为1分钟以上,另外,例如为5分钟以下。
[0217]
由此,在气体阻隔层4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粘接层5。
[0218]
接着,如图2e所示,在粘接层5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聚烯烃系的第2膜6,其后进行养护。
[0219]
作为养护条件,养护温度例如为20℃以上,另外,例如为50℃以下,另外,养护时间例如为1天以上,另外,例如为4天以下。
[0220]
由此,聚烯烃系的第1膜3与聚烯烃系的第2膜6介由粘接层5而粘接,得到层叠体1。
[0221]
这样的层叠体1由于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上具备耐热层2,因此,在对聚烯烃系的第2膜6进行热封时,能够抑制第1膜3的热封。
[0222]
而且,这样的层叠体1可以合适地用于例如点心、食品类、日用品、医药品、纸类等各种产业制品的包装材料。
[0223]
尤其是,这样的层叠体1可以合适地用于制造自立袋10。
[0224]
自立袋10是能够将内容物包封、并且可进行自支撑的包装袋。
[0225]
为了制造自立袋10,首先,如图4a所示,准备片状的层叠体1。
[0226]
接着,将层叠体1以层叠体1中的聚烯烃系的第2膜6相对的方式折弯成大致w字形状。
[0227]
接着,如图4b所示,在层叠体1中,使相对的聚烯烃系的第2膜6彼此接触。
[0228]
由此,相对的聚烯烃系的第2膜6侧成为自立袋10的内侧(内容物侧),耐热层2侧(聚烯烃系的第1膜3侧)成为自立袋10的外侧。
[0229]
另外,已折弯成大致w字形状的部分成为自立袋10的底部11,其相反侧成为将内容物装入(或取出)的口部12。
[0230]
在底部11,在自立袋10的内侧,聚烯烃系的第2膜6彼此接触,在自立袋10的外侧,耐热层2接触。
[0231]
而且,对自立袋10的内侧(已接触的聚烯烃系的第2膜6及底部11(参见图4b中的点部分)进行热封。
[0232]
此时,在自立袋10的外侧,在各聚烯烃系的第1膜3之间,耐热层2彼此接触,因此,聚烯烃系的第1膜3彼此未被热封。因此,如图4c所示,在底部11,可以将聚烯烃系的第1膜3彼此拉开从而使自立袋10进行自支撑。
[0233]
由此,得到自立袋10。
[0234]
如上所述,层叠体1由于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上具备耐热层2,因此,在对聚烯烃系的第2膜6进行热封时,能够抑制聚烯烃系的第1膜3的热封。
[0235]
因此,这样的层叠体1可以合适地用于制造自立袋10。
[0236]
(变形例)
[0237]
在上述的说明中,层叠体1在聚烯烃系的第1膜3与粘接层5之间具备气体阻隔层4,但不限于此,层叠体1也可以在耐热层2与聚烯烃系的第1膜3之间(参见图3a)、或粘接层5与聚烯烃系的第2膜6之间(参见图3b)具备气体阻隔层4。
[0238]
另外,层叠体1可以具备多个气体阻隔层4。
[0239]
换言之,层叠体1在耐热层2与聚烯烃系的第1膜3之间、及/或聚烯烃系的第1膜3与粘接层5之间、及/或粘接层5与聚烯烃系的第2膜6之间具备气体阻隔层4。
[0240]
若层叠体1具备气体阻隔层4,则气体阻隔性优异。
[0241]
另外,层叠体1可以不具备气体阻隔层4。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层叠体1依次具备耐热层2、聚烯烃系的第1膜3、粘接层5、和聚烯烃系的第2膜6。
[0242]
实施例
[0243]
以下的记载中使用的配合比例(含有比例)、物性值、参数等的具体数值可以替换为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与之对应的配合比例(含有比例)、物性值、参数等相应记载的上限值(以“以下”、“低于”的形式定义的数值)或下限值(以“以上”、“高于”的形式定义的数值)。另外,在以下的记载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份”及“%”是以质量为基准。
[0244]
1.成分的详情
[0245]h12
mdi:4,4
’‑
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
[0246]
xdi:1,3-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
[0247]
eg:乙二醇
[0248]
teg:三乙二醇
[0249]
tmp:三羟甲基丙烷
[0250]
dmpa:二羟甲基丙酸
[0251]
u-5620:聚酯多元醇(己二酸、1,6-己二醇、与新戊二醇的缩聚物),数均分子量2000,商品名“takelac u-5620”,三井化学公司制
[0252]
u-9025:聚酯多元醇(间苯二甲酸、癸二酸、乙二醇、与新戊二醇的缩聚物),数均分子量2500,商品名“takelac u-9025”,三井化学公司制
[0253]
tea:三乙基胺
[0254]
nh3水:氨水
[0255]
a-ea:2-((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
[0256]
kbm-603:烷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
[0257]
ipa:2-丙醇
[0258]
takenate d-110n(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tmp)加合物,异氰酸酯基含量11.5质量%,固态成分75质量%,溶剂:乙酸乙酯,三井化学公司制)
[0259]
l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膜,膜厚30μm
[0260]
ldpe:低密度聚乙烯膜,膜厚100μm
[0261]
opp:双轴拉伸聚丙烯膜,膜厚20μm
[0262]
cpp:未拉伸聚丙烯膜,膜厚60μm
[0263]
2.涂覆液的制备
[0264]
合成例1(第2涂覆液)
[0265]
基于表1的记载,将多异氰酸酯成分、多元醇成分、和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mek)混合,在氮气氛下,于65~70℃进行反应直至成为规定的nco%(1~6%以下),得到包含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物的反应液。
[0266]
接着,将所得到的反应液冷却至40℃,其后,利用三乙基胺(tea)进行中和。
[0267]
接着,利用均质机使反应液分散于离子交换水中,添加将2-((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溶解于离子交换水而得到的胺水溶液作为扩链剂。
[0268]
其后,进行1小时反应,利用蒸发器将甲基乙基酮和离子交换水蒸馏除去,以固态成分成为20~30质量%的方式利用离子交换水进行调整,由此得到第2聚氨酯分散体(pud1)。
[0269]
接着,基于表2的记载,利用电磁搅拌器对第2聚氨酯分散体(pud1)进行混合,缓缓向其中添加离子交换水及2-丙醇,进一步添加润湿剂(c-600,silicona公司制silco wet,改性聚硅氧烷共聚物),进行搅拌。由此,得到第2涂覆液。
[0270]
合成例2及合成例3(第1涂覆液)
[0271]
基于表1及表2的记载来变更各成分的配方,除此以外,通过与合成例1同样的步骤制备第1涂覆液。
[0272]
3.层叠体的制造
[0273]
实施例1
[0274]
在lldpe(第1膜)的一个面涂布第1涂覆液,在60℃、30秒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0275]
由此,在lldpe(第1膜)的一个面配置(层叠)耐热层(每单位面积的质量0.5g/m2)。
[0276]
接着,利用锚涂剂(takenate d-110n 2.6g及乙酸乙酯97.4g),以锚涂层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成为0.2g/m2的方式对lldpe(第1膜)的另一个面进行锚涂处理。接着,在进行了锚涂处理的第1膜的另一个面涂布第2涂覆液,在60℃、30秒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0277]
由此,在lldpe(第1膜)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气体阻隔层(每单位面积的质量2.0g/m2)。
[0278]
接着,利用棒涂机,将干式层压用粘接剂(takelac a-969v(三井化学公司制)与takenate a-5(三井化学公司制)的混合物(takelac a-969v/takenate a-5=3/1(质量比))以干燥厚度成为3g/m2的方式涂布于气体阻隔层的另一个面,利用干燥器进行干燥。
[0279]
由此,在气体阻隔层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粘接层。
[0280]
接着,在粘接层的另一个面配置(层叠)lldpe(第2膜),其后,于40℃养护2天。
[0281]
由此,得到层叠体。
[0282]
实施例2~实施例17、比较例1~比较例3
[0283]
按照表3的记载,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得到层叠体。
[0284]
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1~比较例3中,利用干式层压用粘接剂(takelac a-969v(三井化学公司制)与takenate a-5(三井化学公司制)的混合物(takelac a-969v/takenate a-5=3/1(质量比))将第1膜与第2膜粘贴,由此得到层叠体。
[0285]
4.评价
[0286]
(耐热层的储能弹性模量)
[0287]
将样品制成宽0.485cm、厚200μm、长20mm,使用动态粘弹性装置(“dva-200”,i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corporation制),在变形模式:拉伸频率:10hz、升温速度:5℃/min、静/动应力比为1.4的条件下,对动态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进行测定,将其120℃时的储能弹性模量设为er。将其结果示于表3。
[0288]
(粘连性)
[0289]
对于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使第1膜的一个面、与第1膜的另一个面(锚涂处理面)以20cm2的面积接触,在40℃/24h的条件下保管。
[0290]
接着,利用拉伸试验机,以300mm/min的速度沿剪切方向剥离。
[0291]
对于粘连性,基于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3。
[0292]
〇:强度为10n以下。
[0293]

:强度为10n~15n,并且能用手容易地剥离。
[0294]
×
:发生了粘着。
[0295]
(热封(hs)时贴合)
[0296]
使各实施例的耐热层彼此接触,使用tester sangyo co.,ltd.制、tp-701-b-heat seal tester,在120℃、0.2mpa、1秒的条件下进行热封。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为了防止向热封棒上的粘着,介由pet膜而进行热封。
[0297]
接着,利用拉伸试验机,以300mm/min的速度实施t字剥离,对强度(单位(n/20mm))
进行测定。将其结果示于表3。
[0298]
另外,对于各比较例,使第1膜彼此接触,与上文同样地进行热封,另外,对强度进行测定。
[0299]
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所谓“基材断裂”,表示在界面处没有发生基材彼此的剥离、而是基材发生了破坏。
[0300]
(透氧度(otr)的测定)
[0301]
在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层叠体中,使用透氧测定装置(ox-tran2/20,mocon公司制),测定了20℃、相对湿度80%(80%rh)条件下的每1m2、1天及1个大气压的透氧量(otr)。将其结果示于表3。
[0302]
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所谓“不能测定”,是指检测到装置所能测定的量以上的透氧量。
[0303]
5.讨论
[0304]
在实施例1~实施例17的层叠体中,在hs时贴合的评价中,与比较例1~比较例3相比,强度低。
[0305]
即,可知能够介由耐热层来抑制第1膜彼此的热封。
[0306]
由此可知,在对第2膜进行热封时,能够抑制第1膜的热封。
[0307]
[表1]
[0308]
表1
[0309][0310]

1在合成例1中,表示第2多异氰酸酯成分.
[0311]
关于合成例2及合成例3,表示第1多异氰酸酯成分。
[0312]

2在合成例1中,表示第2多元醇成分,
[0313]
关于合成例2及合成例3,表示第1多元醇成分。
[0314]
[表2]
[0315]
表2
[0316][0317]
[表3]
[0318][031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明是以本发明的例示实施方式的形式而提供的,其只不过仅为示例,不作限定性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了的本发明的变形例包含在所附的权利
要求书中。
[032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321]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在包装材料中合适地使用。
[0322]
附图标记说明
[0323]1ꢀꢀꢀ
层叠体
[0324]2ꢀꢀꢀ
耐热层
[0325]3ꢀꢀꢀ
聚烯烃系的第1膜
[0326]4ꢀꢀꢀ
气体阻隔层
[0327]5ꢀꢀꢀ
粘接层
[0328]6ꢀꢀꢀ
聚烯烃系的第2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