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5:45: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先进生产制造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注塑模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包括合模、射胶、保压、冷却、脱模、制品取出,具体是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再开模取出成形品。
3.现有的模具在进行注塑生产时,需要将模具的动模板与定模板合模到一起,向型腔内注入成型的原料,在注塑完成后,其动模板和定模板相分离后,需要顶针将获得的塑料制品顶出,由于是单根顶针向外顶出,容易出现顶出时注塑产品与动模板相粘连,难以脱模,而且还会造成注塑产品受力不均匀,造成注塑产品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塑料产品结构复杂并且粘附性较强,在顶针设置不合理而进行顶料时,产品与型腔侧壁之间的摩擦、粘附力使得产品不容易分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造成注塑产品成品率低的问题。
5.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包括下模垫板、二次顶针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下模板、下模仁、若干一次顶针、若干二次顶针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出定位组件,所述下模垫板、二次顶针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和下模板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下模仁设置在下模板上,所述若干一次顶针设置在上顶针板上,所述若干二次顶针设置在二次顶针板上,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出定位组件设置在下模垫板和二次顶针板之间,并且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出定位组件分别位于下模垫板的两侧,所述若干一次顶针和若干二次顶针的上端部均贯穿下模板和下模仁延伸至成型腔体内。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解决了产品注塑成型后,顶出脱模时单次顶出产品变形形变的大,产品容易报废的问题,控制了注塑后产品顶出时的变形,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注塑成型良品率,并且在二次顶出时,在二次顶出板的两侧设置的导向组件能够稳定的进行二次导出的定位,提高了顶针运动的准确度,进而提高脱模顶出的稳定性。
6.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所述下模垫板和下模板之间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模脚,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模脚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二次顶针板、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均位于间隙内,并且二次顶针板、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叠加在一起。设置的两个对称设置的模脚,使得下模垫板和下模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为顶出板运动提
供移动的空间。
7.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所述下模垫板上设有若干垫片,所述若干垫片设置在下模垫板和二次顶针板之间。设置的若干垫片使得下模垫板和二次顶针板之间形成间隙,避免下模垫板和二次顶针板粘滞在一起。
8.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所述二次顶针包括二次顶针本体和顶针导向套,所述二次顶针本体的下端部设置在二次顶针板上,所述顶针导向套设置在上顶针板上,所述二次顶针本体。顶针导向套在第一次顶出时可以随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运动,与一次顶针配合完成第一次顶出,设置的二次顶针本体能够在二次顶针版运动时,通过顶针导向套的导向稳定的进行二次顶出。
9.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所述顶出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弹簧和定位导向块,所述定位柱的下端部设置在下模垫板上,所述弹簧设置在二次顶针板内,所述定位导向块的一端和弹簧连接,并且定位导向块的另一端延伸出二次顶针板,所述定位导向块延伸出二次顶针板的端部与定位柱的侧壁相接触。二次顶针板两侧的定位导向块通过弹簧的推力分别与定位柱的侧壁相抵,这样二次顶针板在两侧张力作用下保持二次顶针板的稳定移动。
10.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所述定位柱的下端部设有连接凸部,所述定位柱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凸部,所述连接凸部和定位柱呈“l”型设置,并且连接凸部通过螺钉和下模垫板连接,所述限位凸部的水平位置高于上顶针板。二次顶针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上均设有避让凹槽,避开与限位凸部的接触部位,避免干涉。
11.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所述定位导向块远离定位柱的端部设有凹槽一,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凹槽一内。设置的凹槽一提供了弹簧安装位置。
12.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所述上顶针板上设有若干限位柱。设置的限位柱限定了顶出移动距离,避免模具部件移动超过行程,造成碰撞。
13.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开模时,在注塑机顶出机构的作用下,首先推动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同时移动顶出,到达一次顶出的行程后,下顶针板和上顶针板停止顶出,而二次顶针板继续顶出,带动二次顶针将注塑制品全部顶出,达到脱模目的;通过设置的导向组件,实现二次顶出的定位导向,提高了顶出脱模的稳定性,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中:下模垫板1、二次顶针板2、下顶针板3、上顶针板4、限位柱41、下模板5、下模仁6、一次顶针7、二次顶针8、二次顶针本体81、顶针导向套82、顶出定位组件9、定位柱91、弹簧92、定位导向块93、连接凸部94、限位凸部95、凹槽一96、模脚10、垫片11。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24.如图1-3所示的可快速脱模注塑模具的双向定位结构,包括下模垫板1、二次顶针板2、下顶针板3、上顶针板4、下模板5、下模仁6、若干一次顶针7、若干二次顶针8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出定位组件9,所述下模垫板1、二次顶针板2、下顶针板3、上顶针板4和下模板5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下模仁6设置在下模板5上,所述若干一次顶针7设置在上顶针板4上,所述若干二次顶针8设置在二次顶针板2上,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出定位组件9设置在下模垫板1和二次顶针板2之间,并且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出定位组件9分别位于下模垫板1的两侧,所述若干一次顶针7和若干二次顶针8的上端部均贯穿下模板5和下模仁6延伸至成型腔体内。所述上顶针板4上设有若干限位柱41。
25.其中,所述下模垫板1和下模板5之间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模脚10,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模脚10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二次顶针板2、下顶针板3和上顶针板4均位于间隙内,并且二次顶针板2、下顶针板3和上顶针板4叠加在一起。所述下模垫板1上设有若干垫片11,所述若干垫片11设置在下模垫板1和二次顶针板2之间。
26.上述结构中,所述二次顶针8包括二次顶针本体81和顶针导向套82,所述二次顶针本体81的下端部设置在二次顶针板2上,所述顶针导向套82设置在上顶针板4上,所述二次顶针本体81的上端部贯穿顶针导向套82。
27.如图4所示的顶出定位组件9包括定位柱91、弹簧92和定位导向块93,所述定位柱91的下端部设置在下模垫板1上,所述弹簧92设置在二次顶针板2内,所述定位导向块93的一端和弹簧92连接,并且定位导向块93的另一端延伸出二次顶针板2,所述定位导向块93延伸出二次顶针板2的端部与定位柱91的侧壁相接触。
28.上述结构中,所述定位柱91的下端部设有连接凸部94,所述定位柱91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凸部95,所述连接凸部94和定位柱91呈“l”型设置,并且连接凸部94通过螺钉和下模垫板1连接,所述限位凸部95的水平位置高于上顶针板4。
29.此外,所述定位导向块93远离定位柱91的端部设有凹槽一96,所述弹簧92的一端设置在凹槽一96内。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