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撞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8:5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车辆设置横梁以增强碰撞时车辆对人体的保护效果,车辆还具有前梁架,现有技术中,横梁通过弹簧与前梁架连接,横梁受力后弹簧压缩,弹簧缓冲冲击力并将力传导至前梁架,设置弹簧可降低前梁架受损伤程度,然而弹簧提供的防护效果有限,导致车辆受到碰撞时横梁对车辆的安全防护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防撞梁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组件最大限度地吸收了碰撞时冲击力的能量,结构强度更高,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可对车辆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防撞梁组件的防撞梁组件。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本体和纵梁;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防撞梁本体及所述纵梁;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与所述纵梁之间以缓冲防撞梁与所述纵梁之间的冲击力;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纵梁之间以在第一缓冲件带动紧固件移动复位过程时缓冲紧固件与纵梁之间的冲击力。
6.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组件将碰撞时冲击力的动能转化为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发生变形的势能,多次吸收冲击力的能量直至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失效,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通过紧固件传导并吸收冲击力,这样的防撞梁组件结构强度更高,可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对车辆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的端部设置有缓冲件安装板,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防撞梁本体及所述缓冲件安装板以将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于所述纵梁,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缓冲件安装板的第一侧与所述防撞梁本体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缓冲件安装板的第二侧与所述紧固件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件包括:套管,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外周且所述套管穿设所述缓冲件安装板,所述套管位于所述缓冲件安装板的第二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缓冲件安装板之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设所述防撞梁本体和所述套管,所述套管内和/或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螺栓螺纹配合。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构造为橡胶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的
至少部分均构造为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在朝向端部的方向上面积逐渐增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均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壁,所述侧壁构造为朝向内部凹陷的弧形侧壁。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防撞梁本体,所述第一缓冲件的第一端面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第二端面的面积。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缓冲件安装板的配合凸起,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容纳所述配合凸起的配合凹槽。
15.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因此该车辆安全性能高,有效减少碰撞时防撞梁本体向纵梁传导的冲力,这样的车辆在受到碰撞时的安全效果好,有效加强对用户的防护性能。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组件将碰撞时冲击力的动能转化为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发生变形的势能,多次吸收冲击力的能量直至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失效,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采用橡胶材质且构造为两端截面面积大于中间段截面面积,对能量的吸收效果好且能有效降低缓冲件重量,降低防撞梁组件的开发成本、经济适用性高,并且紧固件通过螺栓螺纹配合将防撞梁组件各结构连接,可靠度高,易实现,这样的防撞梁组件结构强度更高,可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对车辆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整体结构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整体俯视图。
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缓冲件及第二缓冲件与纵梁之间的配合结构图。
23.附图标记:
24.防撞梁组件1;防撞梁本体10;纵梁20;缓冲件安装板21;第一缓冲件30;配合凸起31;第二缓冲件40;配合凹槽41;套管51;限位部511;螺栓52;紧固垫片53。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相关技术中,车辆设置横梁以增强碰撞时车辆对人体的保护效果,车辆还具有前梁架,现有技术中,横梁通过弹簧与前梁架连接,横梁受力后弹簧压缩,弹簧缓冲冲击力并将力传导至前梁架,设置弹簧可降低前梁架受损伤程度,然而弹簧提供的防护效果有限,导致车辆受到碰撞时横梁对车辆的安全防护性能差。
31.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1。
32.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组件1包括:防撞梁本体10、纵梁20、紧固件、第一缓冲件30以及第二缓冲件40。紧固件穿设防撞梁本体10及纵梁20;第一缓冲件30设置于防撞梁本体10与纵梁20之间以缓冲防撞梁本体10与纵梁20之间的冲击力;第二缓冲件40设置于紧固件与纵梁20之间以在第一缓冲件30带动紧固件移动复位过程时缓冲紧固件与纵梁20之间的冲击力。具体地,防撞梁本体10与纵梁20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30,第一缓冲件30适于缓冲防撞梁本体10对纵梁20的冲击力,紧固件将防撞梁本体10和第一缓冲件30连接并固定于纵梁20。当防撞梁本体10受到外力碰撞时,外力致使防撞梁本体10朝向纵梁20的方向移动,防撞梁本体10将冲击力传导至第一缓冲件30,第一缓冲件30发生变形以缓冲防撞梁本体10的冲击力,第一缓冲件30将缓冲后的力施加在纵梁20。第一缓冲件30变形的同时带动紧固件移动,紧固件连接第一缓冲件30与第二缓冲件40,当防撞梁本体10受到的碰撞为低速碰撞时,紧固件移动并将力作用于第二缓冲件40,接着第一缓冲件30恢复原状并对紧固件与纵梁20施加力,由于纵梁20固定于车辆,在第一缓冲件30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紧固件与防撞梁本体10在第一缓冲件30的带动下移动复位,此时紧固件向第二缓冲件40传导第一缓冲件30对纵梁20的压力,第二缓冲件40发生变形以缓冲紧固件与纵梁20之
间的力;当防撞梁本体10受到的碰撞为高速碰撞时,第一缓冲件30将冲击力缓冲并由紧固件传导至第二缓冲件40,第二缓冲件40再次缓冲冲击力,冲击力经多次缓冲后作用于纵梁20。
33.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组件1将碰撞时冲击力的动能转化为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发生变形的势能,多次吸收冲击力的能量直至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失效,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通过紧固件传导并吸收冲击力,这样的防撞梁组件1结构强度更高,可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对车辆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纵梁20的端部设置有缓冲件安装板21,紧固件穿设防撞梁本体10及缓冲件安装板21以将防撞梁本体10固定于纵梁20,第一缓冲件30设置于缓冲件安装板21的第一侧与防撞梁本体10之间,第二缓冲件40设置于缓冲件安装板21的第二侧与紧固件之间。具体地,缓冲件安装板21设置有适于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紧固件依次穿设防撞梁本体10与第一缓冲件30以使防撞梁本体10与第一缓冲件30接触,接着紧固件穿过缓冲件安装板21以将第一缓冲件30固定于纵梁20的端部,此时第一缓冲件30与缓冲件安装板21的第一侧接触,紧固件穿过缓冲件安装板21的一端穿设有第二缓冲件40,紧固件使第二缓冲件40固定于缓冲件安装板21并与缓冲件安装板21的第二侧接触。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紧固件包括套管51。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设置于套管51的外周且套管51穿设缓冲件安装板21,套管51位于缓冲件安装板21的第二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511,第二缓冲件40设置于限位部511与缓冲件安装板21之间。具体地,套管51穿设缓冲件安装板21,并且位于缓冲件安装板21第一侧的部分套设第一缓冲件30、位于缓冲件安装板21第二侧的部分套设第二缓冲件40,第一缓冲件30在紧固件的作用下固定于缓冲件安装板21,第二缓冲件40在限位部511的作用下固定于缓冲件安装板21。设置限位部511便于固定第二缓冲件40并对第二缓冲件40限位,使得第二缓冲件40充分吸收紧固件传导的能量。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紧固件还包括螺栓52。螺栓52穿设防撞梁本体10和套管51,套管51内和/或限位部511与螺栓螺纹配合。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51内部形成有螺纹,螺栓52依次穿设防撞梁本体10及套管51以将防撞梁本体10与纵梁20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511形成有螺纹,螺栓52依次穿设防撞梁本体10、套管51以及螺栓52以将防撞梁本体10与纵梁2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管51内部与限位部511均形成有螺纹,螺栓52依次穿设防撞梁本体10、套管51以及限位部511以将防撞梁本体10与纵梁20连接,这样的紧固件连接防撞梁本体10与纵梁20的效果好,并且螺栓螺纹配合可靠度高,易实现。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紧固件还包括紧固垫片53,紧固垫片53构造为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一缓冲件30与螺栓52之间、第二缓冲件40与限位部511之间,紧固垫片53增大了紧固件与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的接触面积,使冲击力通过紧固垫片53扩散值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冲击力充分分散,从而提升第一缓冲件30与第二缓冲件40的分散冲击力的能力。
38.现有技术中,用作吸能的缓冲件结构采用铝制或铁质,重量大且成本较高。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构造为
橡胶件。具体地,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的材质采用橡胶,橡胶材质对能量的吸收效果好,有效降低缓冲件重量,并且还能降低防撞梁组件1的开发成本,经济适用性高。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件30的至少部分和第二缓冲件40的至少部分均构造为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在朝向端部的方向上面积逐渐增大。具体地,第一缓冲件30的构造为两端截面面积大于中间段截面面积的结构,该结构设计有利于第一缓冲件30变形时向外侧挤压、变形、吸能直至失效,可保证第一缓冲件30吸收足够多的碰撞能量,从而提升防撞梁组件1的安全防护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缓冲件40的构造与第一缓冲件30的构造相同。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均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侧壁,侧壁构造为朝向内部凹陷的弧形侧壁。具体地,第一缓冲件3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侧壁的截面面积,侧壁在第一缓冲件30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朝向内部凹陷的弧形面,侧壁中间段向内凹陷可使第一缓冲件30在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受力时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从而提升第一缓冲件30对碰撞时的冲击力的吸收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缓冲件40与第一缓冲件30的结构相同。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件30的第一端面朝向防撞梁本体10,第一缓冲件30的第一端面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一缓冲件30的第二端面的面积。具体地,第一缓冲件30与缓冲件安装板21的第一侧接触的第二端面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缓冲件30与防撞梁本体10接触的第一端面面积,便于第一缓冲件30更好地与防撞梁本体10接触,并能充分吸收来自防撞梁本体10的冲击力。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件30与第二缓冲件40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穿过缓冲件安装板21的配合凸起31,第一缓冲件30与第二缓冲件40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容纳配合凸起31的配合凹槽41。具体地,配合凸起31穿过缓冲件安装板21与配合凹槽41配合,可减小第一缓冲件30与纵梁20撞击或摩擦时产生的异响,并能在第一缓冲件30与纵梁20发生错动时起到缓冲作用。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梁组件1包括防撞梁本体10、纵梁20、紧固件、第一缓冲件30以及第二缓冲件40。纵梁20具有缓冲件安装板21,紧固件包括套管51、限位部511、螺栓52以及紧固垫片53。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的材质采用橡胶,并且第一缓冲件3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侧壁的截面面积,侧壁在第一缓冲件30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朝向内部凹陷的弧形面,第一缓冲件30上设置有穿过缓冲件安装板21的配合凸起31,第二缓冲件40上设置有容纳配合凸起31的配合凹槽41。套管51穿设缓冲件安装板21,并且位于缓冲件安装板21第一侧的部分套设第一缓冲件30、位于缓冲件安装板21第二侧的部分套设第二缓冲件40,第一缓冲件30在紧固件的作用下固定于缓冲件安装板21,第二缓冲件40在限位部511的作用下固定于缓冲件安装板21,套管51内部与限位部511均形成有螺纹,螺栓52依次穿设防撞梁本体10、套管51以及限位部511以将防撞梁本体10与纵梁20连接,紧固垫片53构造为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一缓冲件30与螺栓52之间、第二缓冲件40与限位部511之间,此时配合凸起31穿过缓冲件安装板21与配合凹槽41配合。
45.在低速碰撞车况时,防撞梁本体10接触紧固垫片53并将冲击力传导至第一缓冲件30,第一缓冲件30变形压缩,以将碰撞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第一缓冲件30的势能,第一缓冲件30复位时,螺栓52与套管51向第二缓冲件40传导第一缓冲件30对纵梁20的压力,第二缓冲
件40发生变形以缓冲紧固件与纵梁20之间的力;在高速碰撞车况时,防撞梁本体10接触紧固垫片53并将冲击力传导至第一缓冲件30,第一缓冲件30迅速变形压缩直至失效,缓冲后的冲击力经螺栓52与套管51向第二缓冲件40传导,第二缓冲件40再次缓冲冲击力,冲击力经多次缓冲后作用于纵梁20。
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组件1最大限度地吸收了碰撞时冲击力的能量,结构强度高,可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对车辆起到更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47.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组件1,因此该车辆安全性能高,有效减少碰撞时防撞梁本体10向纵梁20传导的冲力,这样的车辆在受到碰撞时的安全效果好,有效加强对用户的防护性能。
4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组件1将碰撞时冲击力的动能转化为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发生变形的势能,多次吸收冲击力的能量直至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失效,第一缓冲件30和第二缓冲件40采用橡胶材质且构造为两端截面面积大于中间段截面面积,对能量的吸收效果好且能有效降低缓冲件重量,降低防撞梁组件1的开发成本、经济适用性高,并且紧固件通过螺栓螺纹配合将防撞梁组件1各结构连接,可靠度高,易实现,这样的防撞梁组件1结构强度更高,可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对车辆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5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