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16:55: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在公共场合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是涉及到公众安全的机电设备,设备自身及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关系着人们的安全。
3.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是指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在满载上行时突然失去动力,导致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速度降低至零后向下溜车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会受到附加制动器的作用,使得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制停,而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从上行速度降为0到制停时,其下行移动的距离就是逆转距离。现有技术中,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测试大多采用示波器连接转速表测量扶手带的速度曲线,然后进行积分运算求出逆转距离,该方法较为复杂,而且其测量的扶手带的速度并非梯级或者踏面的速度(因梯级间有间隙,速度曲线波动较大,不易准确测量),因此,测量得到结果也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准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包括:
7.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均用于吸附固定在待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裙板上;
8.滑块,所述第一吸附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绳与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组件通过第二连接绳与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连接。
9.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均为非弹性连接绳。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吸盘以及第一把手,所述第一吸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吸盘以及第二把手,所述第二吸盘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另一侧。
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把手上,所述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把手上,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滑块的另一端。
12.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绳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绳的长度相同。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
距离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吸附组件、第二吸附组件和滑块,第一吸附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绳与滑块的一端连接,第二吸附组件通过第二连接绳与滑块的另一端连接,测试时将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分别吸附固定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两侧的裙板上,将滑块置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踏面上,然后驱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上行,使得滑块在踏面摩擦力的作用下上行移动,而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均吸附固定在裙板上,因此滑块会上行移动直到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绷直,记录下此时滑块垂直映射到裙板上的第一标记点,然后停止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动力,使其在制动载荷的作用下,由上行减速至速度为0然后下行,再通过附加制动器制停,而滑块在由上行减速至速度为0时位置保持不变,在下行时滑块会随着踏面下行移动直至制停,记录下制停时滑块垂直映射到裙板上的第二标记点,根据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无需经过复杂的计算即可直接测量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提高了逆转距离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在自动人行道上行时的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在自动人行道制动时的侧视图。
18.附图标记:
19.1、第一吸附组件;11、第一底座;12、第一吸盘;13、第一把手;2、第二吸附组件;21、第二底座;22、第二吸盘;23、第二把手;3、滑块;4、第一连接绳;5、第二连接绳;6、踏面;7、裙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包括:
22.第一吸附组件1和第二吸附组件2,第一吸附组件1和第二吸附组件2均用于吸附固定在待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裙板上;
23.滑块3,第一吸附组件1通过第一连接绳4与滑块3的一端连接,第二吸附组件2通过第二连接绳5与滑块3的另一端连接。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第一吸附组件1、第二吸附组件2和滑块3,第一吸附组件1
通过第一连接绳4与滑块3的一端连接,第二吸附组件2通过第二连接绳5与滑块3的另一端连接,测试时将第一吸附组件1和第二吸附组件2分别吸附固定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两侧的裙板上,将滑块3置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踏面上,然后驱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上行,使得滑块3在踏面摩擦力的作用下上行移动,而第一吸附组件1和第二吸附组件2均吸附固定在裙板上,因此滑块3会上行移动直到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5绷直,记录下此时滑块3垂直映射到裙板上的第一标记点,然后停止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动力,使其在制动载荷的作用下,由上行减速至速度为0然后下行,再通过附加制动器制停,而滑块3在由上行减速至速度为0时位置保持不变,在下行时滑块3会随着踏面下行移动直至制停,记录下制停时滑块3垂直映射到裙板上的第二标记点,根据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无需经过复杂的计算即可直接测量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提高了逆转距离测量的准确性。
25.如图2所示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在自动人行道上行时的侧视图,可以理解的是,滑块3在踏面6摩擦力的作用下将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5沿上行方向拉直,滑块3位置保持不变,此时滑块3在裙板7上的垂直映射为第一标记点;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转距离测试装置在自动人行道制动时的侧视图,此时滑块3已停止下行移动,其在裙板7上的垂直映射为第二标记点,根据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的距离即可确定该自动人行道的逆转距离。
26.可选地,可通过直尺等工具进行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的标记以及距离测量,在此不做赘述。
27.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5均为非弹性连接绳。
28.具体地,采用非弹性连接绳对滑块3和吸附组件进行连接,可避免连接绳的弹性力对测试造成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逆转距离测试的准确性。
29.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吸附组件1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吸盘12以及第一把手13,第一吸盘12设置在第一底座11的一侧,第一把手13设置在第一底座11的另一侧,第二吸附组件2包括第二底座21、第二吸盘22以及第二把手23,第二吸盘22设置在第二底座21的一侧,第二把手23设置在第二底座21的另一侧。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把手的设置更加便于吸盘与裙板之间的吸附和脱离,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更加便捷。
31.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绳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把手13上,第一连接绳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滑块3的一端,第二连接绳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把手23上,第二连接绳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滑块3的另一端。
32.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绳4的长度与第二连接绳5的长度相同。
3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对称设计,第一吸附组件1和第二吸附组大小规格相同,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5长度相同,这样可以保证滑块3在第一连接绳4和第二连接绳5拉直时受力均衡,避免滑块3在制动过程中因连接绳拉力突然消失产生横向偏移,进一步提高了逆转距离测试的准确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