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滴下容器用罩的制作方法

2022-08-28 05:2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在滴下药液的滴下容器装配的滴下容器用罩。


背景技术:

2.在通过滴下而用于取出药液的滴下容器中的特别是每一次的使用量为少量(例如一滴程度)的药液使用的滴下容器中,避免滴下与使用者意想的量不同的量的药液的情况至关重要。然而,例如在药液包含低沸点溶剂时或粘性小时等,存在实际上滴下比意想多的滴数的药液的不良情况。这样的不良情况可考虑以从人的手指的体温的传热(传导、辐射)产生的温度的变化为起因的药液的粘度的变化、药液的挥发引起的容器内部的内压上升、及按压时的力的加减等为主要原因。而且,在使用冷藏保管的药液时,这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显著,可考虑从冰箱取出的前后的气氛温度的变化也有影响。
3.另外,反之在粘性高的药液中,为了滴下有时需要以较大的力按压。
4.相对于此,公开了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那样的技术。
5.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覆盖容器收容部的侧面和底面的方式装配隔热罩,通过在该隔热罩的内表面遍及整体地形成多个肋而在容器收容部与隔热罩之间设有空隙的液体滴下用具。
6.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备瓶和能够对该瓶进行收容、脱离的塑料制的容器,容器在横壁部设有可动片的瓶容器。
7.专利文献3公开了设有将容器收容部的至少侧面隔开规定间隔地包覆的封套的滴下容器。
8.在先技术文献
9.专利文献
10.专利文献1:专利第3572158号公报
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85860号公报
1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075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3.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4.本公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意想的滴下的滴下容器用罩。
15.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6.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涉及一种滴下容器用罩,装配在具有收容部的滴下容器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收容药液,具备底部、从底部立起设置的第一按压部、相对于第一按压部具有间隙且具备与第一按压部相对的面而从底部立起设置的第二按压部,在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中的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突起,突起仅配置在如下位置,该位置是突起中的与底部分离的一侧的端部和底部之间的距离为装配的收容部的高度的0.7倍以上并且处于将收容部沿宽度方向进行四等分后的最外侧的范围的位置,或者突起仅配置在如下位置,该
位置是突起中的与底部分离的一侧的端部和底部之间的距离比装配的收容部的高度的0.7倍小并且处于将收容部沿宽度方向进行四等分后的最靠近中央的范围的位置。
17.突起可以分别设置在相对于收容部的宽度方向中央成为对称的位置。
18.可以是,在相对的面上具有弯曲的凹部,在凹部设有突起。
19.发明效果
20.根据本公开,通过突起的位置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意想的滴下。
附图说明
21.图1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立体图。
22.图2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主视图。
23.图3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右侧视图。
24.图4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俯视图。
25.图5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仰视图。
26.图6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剖视图。
27.图7是装配于滴下容器1的场景的滴下容器用罩10的立体图。
28.图8是装配于滴下容器1的场景的滴下容器用罩10的俯视图。
29.图9是装配于滴下容器1的场景的滴下容器用罩10的右侧视图。
30.图10是相对于图6使滴下容器1一致的图。
31.图11是说明按压的图。
32.图12是滴下容器用罩20的剖视图。
33.图13是使滴下容器1与图12一致的图。
34.图14是说明按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第一方式]
[0036]
图1至图6是说明第一方式的图,图1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立体图,图2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主视图,图3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右侧视图,图4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俯视图,图5是滴下容器用罩10的仰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a-a向视剖视图。
[0037]
另外,图7至图10表示在滴下容器用罩10配置有滴下容器1的图。滴下容器1是收容有应滴下的药液的容器,构成为具有收容有药液的筒状的收容部2、与收容部2连续设置且具备滴下用的管嘴及开口的滴下部(未图示)、及覆盖该滴下部并设置成能够拆装的盖3。图7是立体图,图8是俯视图,图9是右侧视图,图10是说明以图6的视点配置有滴下容器1的场景的图。
[0038]
在这些图中,为了便于理解,根据需要而使三维(x,y,z)的正交坐标系的方向一致地表示。在此,y方向为高度方向,在滴下容器1中是收容部2与盖3并列的方向。而且,z方向是厚度方向,是后述的第一按压部12与第二按压部13相对地排列的方向。并且,x方向是宽度方向,是后述的两个按压突起12b排列的方向。
[0039]
从图1至图10可知,本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10具有底部11、第一按压部12、第二按压部13。
[0040]
在本方式中,底部11是平板状的构件。并且,在平板状的底部11(在本方式中为一端,z方向一端)配置(立起设置)第一按压部12,在平板状的底部11(在本方式中为另一端,z方向另一端)配置(立起设置)第二按压部13。并且,第一按压部12与第二按压部13相互相对地配置。因此,第一按压部12与第二按压部13沿底部11的z方向具有间隙10a地相对配置。
[0041]
从图7至图10可知,向该间隙10a插入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以该收容部2的底与滴下容器用罩10的底部11接触的方式配置。
[0042]
在本方式中,第一按压部12及第二按压部13为板状的构件。但是,没有限定为板状,只要能够向两者之间插入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且具备后述的按压突起12b及按压突起13b即可,其方式不受限定。
[0043]
如果为板状,则从图7至图9可知,在第一按压部12及第二按压部13的间隙10a配置有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时能够利用第一按压部12及第二按压部13覆盖该收容部2,能够提高保温性或提高滴下的操作性。
[0044]
第一按压部12及第二按压部13的高度(y方向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如图7至图9那样在装配于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时收容部2完全被遮挡且盖3露出的大小。由此,保持保温性、操作性,且盖3的开闭变得容易。
[0045]
第一按压部12及第二按压部13的宽度(x方向大小)也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如图7至图9那样装配于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时遮挡收容部2的较多的部分。由此,能够保持保温性、操作性。
[0046]
第一按压部12及第二按压部13中的未相对一侧的面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外观设计的观点出发,可以对设计想办法。在本方式中,以其一部分突出的方式构成。
[0047]
另一方面,关于第一按压部12及第二按压部13中的相互相对一侧的面,其方式如图6所示。图6是关于第一按压部12的图,但是关于第二按压部13也可以同样地考虑,因此这里对第一按压部12进行说明。
[0048]
特别是从图4至图6可知,在本方式中,在第一按压部12中的与第二按压部13相对一侧的面上具有以沿z方向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凹部12a,在该凹部12a的表面设有作为突起的按压突起12b。
[0049]
例如从图8可知,凹部12a的弯曲优选为沿着向第一按压部12与第二按压部13之间插入的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的外表面的弯曲的形状。但是,未必非要设置凹部12a,第一按压部12中的与第二按压部13相对一侧的面也可以为平坦。
[0050]
但是,通常,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多具备其外表面凸出地弯曲的面,因此从使该收容部2与按压突起12b的接触更可靠并使其效果更显著的观点出发,优选设置凹部12a。
[0051]
按压突起12b是在第一按压部12中的与第二按压部13相对的一侧的面上设置的突起,在本方式中设置两个按压突起12b。关于该按压突起12b,优选具备以下那样的方式。
[0052]
关于按压突起12b的高度方向(y方向)的位置,如下所述。
[0053]
如图10所示,将应装配的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的高度(y方向的大小)设为hb。而且,在图6的视点下,将一个按压突起12b的端部中的与底部11分离一侧的端部(图6的12c)和底部11中的按压突起12b侧的面的y方向距离设为l。
[0054]
并且,在本方式中,l优选设为0.7
·
hb以上的大小。即,在本方式中,以按压突起12b的端部12c到达从底部11较大地分离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0055]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底部11中的成为按压突起12b侧的面与第一按压部12的上端部(从底部11分离最远的端部)的距离hc(参照图6)多大致等于hb。从该观点出发,l也可以设为0.7
·
hc以上的大小。
[0056]
另一方面,关于按压突起12b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位置,如下所述。
[0057]
如图10所示,将装配的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的宽度(x方向的大小)设为wb。在图6的视点下,在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配置于滴下容器用罩10时(即图10时),将成为收容部2的轴的位置设为线ab。而且,将该线ab与按压突起12b(按压突起12b中的与线ab最接近的部位)之间的距离设为wp。
[0058]
在本方式中,该wp优选为wb/4以上。即,在将收容部2沿宽度方向进行了四等分的成为最外侧的范围的位置配置按压突起12b。
[0059]
另外,按压突起12b的宽度(x方向大小)、长度(y方向大小)、突出量(z方向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宽度为0.5mm以上且10mm以下,长度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突出量为1mm以上且5mm以下。由此,能更适当地进行药液的滴下的控制。
[0060]
但是,通常,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在y方向上长,因此按压突起12b也优选以长度比宽度及突出量增大的方式为细长。
[0061]
按压突起12b中的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利用xz平面剖切的截面)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方形或中央最突出的山形。
[0062]
另外,按压突起12b优选隔着上述线ab在x方向的相同位置成为线对称地配置多个。由此,能够均等地按压收容部2。因此,在本方式中,按压突起12b优选配置偶数个。在本方式中,是设有两个按压突起12b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为4个、6个、8个等多个。
[0063]
构成滴下容器用罩1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具备强度和一定程度的弹力的材料。其可以列举例如聚丙烯。
[0064]
做手术的医生使用将以上那样的本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10装配于收容部2的滴下容器1,将盖3拆下,使滴下容器1的滴下部朝下,并且如图9的直线箭头所示利用手指按压第一按压部12及第二按压部13的上部。由此,第一按压部12与第二按压部13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按压突起12b、按压突起13b按压收容部2而使收容部2的内压上升,使收容于收容部2的药液向滴下部移动而能够使药液滴下。
[0065]
此时,根据本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10,从图8、图10明确可知,通过配置上述那样的y方向位置及x方向位置的按压突起12b、按压突起13b而按压突起12b、按压突起13b按压收容部2的上部且宽度方向端部。
[0066]
由此,如图11表示说明用的示意图那样,由直线箭头表示的按压的位置与按压突起12b,按压突起13b的上端部(端部12c、端部13c)的位置大致相同,因此即使考虑以底板11为支点、以按压位置为力点、以按压突起12b、按压突起13b为作用点的“杠杆”,也能将基于“杠杆的原理”的作用点处的力的放大抑制得较小。
[0067]
此外,从图8可知,按压突起12b、按压突起13b按压收容部2的宽度方向端部,因此能抑制按压引起的收容部2的变形。即,通常,收容部2为椭圆柱形状,因此与中央部相比,越靠端部,越难以凹陷,抑制变形,因此抑制按压力的传递,其结果是,抑制按压力。即,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意想的滴下。
[0068]
即,根据本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10,即使在收容于收容部2的药液的粘度低的情况
或挥发性高的情况下,也会抑制按压力,因此会抑制药液的过剩的滴下,能进行意想的适当的药液的滴下,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意想的滴下。
[0069]
[第二方式]
[0070]
图12、图13示出说明第二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20的图。图12是相当于图6的图,图13是相当于图10的图。
[0071]
在本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20中,取代上述的第一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10的按压突起12b而具备配置与之不同的按压突起22b,在这一点上不同。关于其他的事项,可以与滴下容器用罩10同样地考虑,因此,在此仅说明与按压突起22b关联的事项。
[0072]
从图12、图13可知,在本方式中,第一按压部22的按压突起22b(第二按压部23的按压突起23b也同样)在高度方向上为接近底部11的位置,并且沿宽度方向靠近中央地配置(在本方式中为总计3个)。这具体来说是如下的意思。
[0073]
在本方式中,关于按压突起22b的高度方向(y方向)的位置,如下所述。
[0074]
在本方式中,按压突起22b优选上述的l比0.7
·
hb(0.7
·
hc)小。即,在本方式中,按压突起22b的端部22c成为比上述的按压突起12b的端部12c接近底部11的位置。
[0075]
另一方面,关于按压突起22b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位置,wp优选为比wb/4小。在此,wp及wb的意思与上述(图6、图10)相同。即,在将收容部沿宽度方向进行了四等分的成为最靠近中央的范围的位置配置按压突起22b。
[0076]
另外,按压突起22b的宽度(x方向大小)、长度(y方向大小)、突出量(z方向大小)及截面形状也可以与按压突起12b同样地考虑。
[0077]
但是,通常,滴下容器1的收容部2在y方向上长,因此按压突起也优选以长度比宽度及突出量增大的方式为细长。
[0078]
另外,按压突起22b优选隔着上述线ab在x方向的相同位置成为线对称地配置多个。由此,能够均等地按压收容部2。在本方式中,按压突起22b配置三个。因此,中央的按压突起22b与线ab重叠地配置。在本方式中,是设有三个按压突起22b的例子,但也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四个以上。
[0079]
做手术的医生使用将以上那样的本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20装配于收容部2的滴下容器1,将盖3拆下,使滴下容器1的滴下部朝下,并且与图9的直线箭头所示的形态同样地利用手指按压第一按压部22及第二按压部23的上部。由此,第一按压部22与第二按压部23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特别是按压突起22b、按压突起23b按压收容部2而使收容部2的内压上升,使药液向滴下部移动,能够使药液从滴下部滴下。
[0080]
此时,根据本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20,从图12、图13明确可知,通过配置上述那样的y方向位置及x方向位置的按压突起22b、按压突起23b,从而按压收容部2的比较低的位置且宽度方向中央附近。
[0081]
由此,如图14表示说明用的示意图那样,由直线箭头表示的按压的位置与按压突起22b的端部22c、按压突起23b的端部23c的位置分离,因此当考虑以底板11为支点、以按压位置为力点、以按压突起为作用点的“杠杆”时,基于“杠杆的原理”的作用点处的力被放大。
[0082]
此外,从图13可知,按压突起22b(按压突起23b也)按压收容部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因此按压产生的收容部2的变形大。即通常,收容部2为椭圆柱形状,因此与端部相比,中央部容易凹陷,因此能够赋予强的按压力。
[0083]
根据本方式的滴下容器用罩20,即使在收容部2收纳的药液的粘度高而难以压出(滴下)的情况下,由于按压力增强,因此药液也能够快速地滴下,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意想的滴下。
[0084]
标号说明
[0085]
1滴下容器
[0086]
2收容部
[0087]
3盖
[0088]
10、20滴下容器用罩
[0089]
11底部
[0090]
12、22第一按压部
[0091]
12a凹部
[0092]
12b、22b按压突起
[0093]
13、23第二按压部
[0094]
13a凹部
[0095]
13b、23b按压突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